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高一化学4月月考试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化学4月月考试题
考试时间:85分钟
相对原子质量 H:1 C:12 N:14 O:16 Cu:64
第I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共25题,每题2分,共计50分)
1.锎是锕系中的一种元素,1 mg锎()每秒钟约能释放出2.34×109个中子,在医学上
常用作治疗恶性肿瘤的中子源。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 中,质子数和电子数均为98
B. 和互为同位素
C. 锎位于元素周期表第六周期
D. 的中子数与质子数之差为56
2.在浓硝酸和浓氢氧化钠溶液中均不能溶解的单质是()
A. 铁
B. 铝
C. 银
D. 硅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沸点:H2O>HF
B. 热稳定性 :HF>H2O
C. NC13、SiC14分子中每个原子最外层均满足8电子结构
D. 仅由N、H、O三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中不可能含离子键
4.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的环境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 )
A. 滴加石蕊试液显红色的溶液:Fe3+、NH4+、Cl-、SCN-
B. 加入铝粉能产生H2的溶液:NH4+、Fe2+、SO42—、NO3—
C. 含有HCO3—的溶液:NH4+、Ca2+、K+、I-
D. 含有大量ClO-的溶液:H+、Mg2+、I-、SO42—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铵盐不稳定,受热分解都产生氨气
B. N2是空气中的主要成分之一,雷雨时可直接转化为NO2
C. 由于浓硫酸有强氧化性,因此不能用铁罐贮存浓硫酸
D. 浓硝酸不稳定,实验室保存在棕色试剂瓶中
6.设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28g 由N2与CO组成的混合气体中所含的原子数为2N A
B. 78g Na2O2 中所含的阴离子数为N A
C. 0.1mol SO2与0.1mol O2充分反应后生成的SO3分子数为0.1 N A
D. 0.1mol Cu溶于足量稀硝酸中,转移的电子数为0.2 N A
7.下列有关卤族元素与0族元素的说法正确的是()A. 卤族元素易与第ⅠA族元素形成盐 B. 0族元素可统称为稀有气体元素
C. XeF6中Xe的化合价为0,因为Xe是0族元素
D. 砹(At)是第ⅦA元素,其固体单质的分子式为At
8.下列表示电子式的形成过程正确的是()A. B.
C. D.
9.五种短周期元素的某些性质如表所示(其中只有W、Y、Z为同周期元素)。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由Q与Y形成的化合物中只存在离子键
B. Z与X之间形成的化合物具有还原性
C. 由X、Y、Z三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的水溶液呈碱性
D. W的最高正价为+7 10.甲~辛等元素在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下表。
甲和戊的原子序数相差3,戊的一种单质是自然界硬度最大的物质。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金属性:甲>乙>丁
B. 原子半径:辛>己>戊
C. 丙和庚的原子核外电子数相差11
D. 乙的单质在空气中燃烧生成只含离子键的化合物
11.a、b、c、d为短周期元素,a的原子中只有1个电子,b2-和C+离子的电子层结构相同,d 与b同族。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a与其他三种元素形成的二元化合物中其化合价均为+1
B. b与其他三种元素均可形成至少两种二元化合物
C. c的原子半径是这些元素中最大的
D. d和a形成的化合物的溶液呈弱酸性
12.已知短周期元素的四种离子A2+、B+、C3-、D-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则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原子序数:D>C>B>A
B. 原子半径:B>A>C>D
C. 离子半径:C3->D->A2+>B+
D. 氧化性:A2+>B+,还原性:C3-<D-
13.某黑色粉末由两种物质组成,为鉴别其成分进行如下实验:
①取少量样品加入足量稀硝酸仍有部分黑色固体未溶解。
②另取少量样品在空气中充分灼烧后,再加入足量稀盐酸并微热全部溶解。
该黑色粉末可能为
()
A.FeO、C
B. FeO、CuO
C. Ag2O、MnO2
D. CuO、Cu2S
14.RO3n﹣中共有x个电子,R原子的质量数为A,则a克RO3n﹣中含有质子的物质的量为()
A. (x﹣n)mol
B. (x﹣24﹣n)mol
C. (x﹣n)mol
D. (x+n)mol
15.实验室制取氨气、收集、验证其还原性并进行尾气处理的装置和原理能达到实验目的的
是
(
)
A. 用装置甲制取氨气
B. 用装置乙收集氨气时气体应该从a口进b口出
C. 装置丙中黑色固体变成红色时还原产物一定为铜
D. 可以用装置丁吸收氨气,进行尾气处理
16.溴化碘(IBr)的化学性质与卤素单质相似,能与大多数金属反应生成金属卤化物,和某些非金属单质反应生成相应的卤化物,跟水反应的产物与氯气与水反应的产物相似。
下列有关IBr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IBr是双原子分子
B. 在很多反应中,IBr是强氧化剂
C. 和NaOH溶液反应生成NaBr和NaIO
D. 和水反应时,既是氧化剂又是述原剂17.m、n、p、q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四种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7,n3一与p2+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氢化物的沸点:q>n>m
B. m、n、q一定是非金属元素
C. 离子半径:q>n>p
D. m与q形成的二元化合物一定是共价化合物
18.已知A 为常见温室气体,B 为淡黄色氧化物,C 为常见液体,D 为黄绿色气体单质,相互反应的关系如右图所示,M 的水溶液能杀菌消毒。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4.4gA 含有4.4N A个质子
B. 7.8g B 与足量A 发生反应①,共转移0.2N A电子
C. 反应③的离子方程式为:Cl2+H2O2H++Cl-+ ClO-
D. M 的电子式为:
19.已知A、B、D、E均为中学化学中的常见物质,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部分产物
略去),则下列有关物质的推断不正确的是( )
A. 若A是铁,则E可能为稀硝酸
B. 若A是CuO,E是碳,则B为CO
C. 若A是NaOH溶液,E是CO2,则B为NaHCO3
D. 若A是AlCl3溶液, E不可能是NaOH溶液
20.将3.2g铜跟30mL1mol/L的硝酸充分反应,还原产物有NO和NO2,反应后的溶液中有amolH+,
则此时溶液中含有NO3-的物质的量为()
A. 0.5a mol
B. (0.1+a) mol
C. 0.1a mol
D. 2a mol
21.28g铜、银合金与足量的一定浓度的硝酸完全反应,放出的气体与2.24L的O2(标准状况)
混合,通入水中,恰好完全吸收,则合金中Cu与Ag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A. 1:1
B. 1:2
C. 2:1
D. 3:1
22.1.1 L含有HNO3、Fe(NO3)3、Cu(NO3)2三种溶质的溶液,三者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4∶1∶
1,慢慢向其中加入铁粉,以下图象正确的是(横坐标表示加入Fe的物质的量,单位:mol;
纵坐标表示Fe2+的物质的量浓度,单位:mol·L−1) ()
A. B. C. D.
23.将m1g铜铝合金投入到1 L含H2SO4和HNO3的混合溶液中,合金完全溶解后只生成VL —氧
化氮气体(标准状况),向反应后的溶液中逐滴加入1mol/L NaOH溶液,生成沉淀的质量与所
加NaOH溶液的体积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2c(H2SO4) + c(HNO3) = 0.8 mol·L-1
B. m2—m1=5.1
C. 原合金中铝的质量分数为34.7%
D. V = 2.24
24.标准状况下,在三个干燥的烧瓶中,一瓶装入干燥纯净的氨气,一瓶装入含一半空气的氯化氢,一瓶装入二氧化氮和氧气(体积比为4:1),然后分别以水作溶剂作喷泉实验。
实验结束后三个烧瓶中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
()
A. 2:1:2
B. 5:5:4
C. 1:1:1
D. 无法确定
25.将12.8g铜片加入到100ml一定浓度的硝酸溶液中,铜片完全溶解,产生NO和NO2的混合气体4.48L(标准状况下);若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400ml 2mol/LNaOH溶液,能使溶液中的Cu2-恰好完全沉淀。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混合气体中NO和NO2的体积之比为1︰1
B. 原硝酸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0mol/L
C. 铜片与硝酸反应过程中转移电子0.4mol
D. 反应后溶液中剩余NO3-的物质的量为0.4mol
第II卷(非选择题)
26.(10分)下表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请参照元素①~⑧在表中的位置,回答下列问题:
Ⅰ.(1)请画出元素⑧的离子结构示意图: _______________。
(2)⑦和⑧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强弱为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3)④⑤两种元素的原子按1∶1组成的常见化合物的电子式为________
Ⅱ.常见物质A、B、C均含有表中①~⑧中的一种或几种元素,可发生以下反应(副产物已略去),试回答:
(1)若X是强氧化性单质,则A可能是______ (填序号)。
a.S b.Na c.Al d.NH3e.CH4
(2)若X是一种常见过渡金属单质,向C的水溶液中滴加AgNO3溶液,产生不溶于稀HNO3的白色沉淀。
写出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A、B、C为含有同一金属元素的化合物,X为强电解质,A溶液与C溶液反应生成B,写出A与C两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
27.(13分)甲同学利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硝酸、氮氧化物的相关实验:
实验1:将铜片放入烧杯A后,立即用烧杯B盖住
(1)烧杯A液体上方出现大量红棕色气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2)一段时间后,红棕色气体消失,烧杯C中的液体变成蓝色,甲同学分析出现蓝色的原因,认为其中涉及到两个反应:
①红棕色气体消失,该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
②配平溶液出现蓝色的离子方程式,并用单线桥法标出电子转移方向和数目:
NO +________H+=________I2+________NO↑+________H2O
________I-+________
3
(3)打开烧杯B,A液体上方又出现淡棕色,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实验Ⅱ:因为有其他同学对淀粉KI溶液变蓝的原因提出异议,甲同学将铜片换成铁片放入烧杯A后,立即用烧杯B盖住。
(4)实验前甲同学认为换为铁片后不应出现红棕色气体,淀粉KI溶液不会变为蓝色,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
(5)实验开始后,发现确实无红棕色气体生成,但过一段时间后,淀粉KI溶液仍然变为蓝色,请你帮忙分析其中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 28.(13分)如图所示,p、q、m、n分别为常见的气体单质,p和s均为有色气体,q能在p 中燃烧并产生苍白色火焰,v的水溶液呈碱性,t的水溶液呈酸性。
回答下列问题:
(1)新制p的水溶液中,除H2O、H+、OH-外,还含有____________等粒子(填化学式)(2)取2份新制p的水溶液,向第一份中滴入紫色石蕊溶液,现象是____________;第二份先滴入FeCl2溶液,后加入KSCN溶液,其现象是_____________,有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反应“v+ n →r”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每转移2 mol电子,可生成标准状况下的r气体________L。
s溶于水的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 29.(14分)有五种短周期主族元素,它们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如图所示,已知R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与最低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
完成下列问题:
(1)Z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__________________,同周期原子半径最大的元素是____________(填元素符号)。
(2)X的简单氢化物与M的单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生置换反应,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 ,还原产物中含有的化学键类型有____________
(3)我国发射“神舟”系列飞船的长征火箭,常以X、Y的液态氢化物做燃料。
已知X、Y的两种氢化物电子数相等,并且反应时生成两种无毒、无污染的物质。
①写出两种氢化物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中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____。
②X的液态氢化物的电子式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说法能证明R、Y非金属性强弱的是____________。
A.R和Y的单质在一定条件下能生成RY2
B.Y单质常温下是气体,R单质是固体
C.Y的氢化物稳定性大于R的氢化物
D.自然界中存在Y单质不存在R单质
26.(10分)
Ⅰ.(1)(1分)
(2)HClO4>H2SO4(1分)
(3)(2分)
Ⅱ.(1)abde(2分)
(2) 2FeCl3+Fe=3FeCl2(2分)
(3) Al3++3AlO+6H 2O===4Al(OH)3↓(2分)
27.(13分)
(1)Cu+4HNO3(浓)=Cu(NO3)2+2NO2↑+2H2O(2分)
(2)①3NO2+H2O=2HNO3+NO(2分)
②(方程式2分,单线桥1分)(3)2NO+O2=2NO2(2分)
(4)常温时铁在浓硝酸中钝化(或生成氧化膜合理即可)(2分)
硝酸挥发到淀粉KI溶液中,将KI氧化为I2(2分)
28.14分)
(1) Cl2、HClO、Cl-、ClO-(2分)
(2)溶液先变红后褪色(1分)
溶液变红(1分)
2Fe2++Cl2==2Fe3++2Cl-(2分)
Fe3++3SCN-==Fe(SCN)3(2分)
(3)4NH3+5O24NO+6H2O(2分)
8.96L (2分) 1∶2(2分)29.(13分)
(1)第三周期第IIIA族(1分) Na(1分)(2) 8NH3+3Cl2N2+6NH4Cl(2分)
离子键、共价键(2分)
(3)①N2H4+2H2O2N2+4H2O(2分)
2∶1(2分)
②(2分)
(4) C (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