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坟学校《高考》物理 第3章 运动和力 第4讲 验证牛顿第二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抢孝州均抛市投坟学校第4讲验证牛顿第二律
★一、考情直播
1.解读
内容能力要求考向位
验证牛顿第二律掌握验证性的根本原理和方法,本
是验证物体的质量、加速度和所受
合力之间的关系,一是掌握并用控
制变量法研究物理问题;二是得到
数据,会用列表法、图象法处理
数据;三是的设计,处理好平衡摩
擦力和效拉力问题;四是误差的分
析.
对验证牛顿第二律不作要求,但课
标省份对该有较高的要求,为必
考.前几年高考较少涉及,但随着
课改的深入,以后必将会加大对次
的考查.
2.考点整合
考点验证牛顿第二律的原理、步骤、数据处理以及误差分析
1.目的、原理
目的:验证牛顿第二律,即物体的质量一时,加速度与作用力成正比;作用力
一时,加速度与质量成反比.
原理:利用砂及砂桶通过细线牵引小车做加速运动的方法,采用控制变量法研
究上述两组关系.如下图3-14-1,通过适当的调节,使小车所受的阻力忽略,当M
和m做加速运动时,可以得到
当M>>m时,可近似认为小车所受的拉力T于mg.
本第一保持小车的质量不变,改变m的大小,测出相的a,验证a与F的关系;第二保持m不变,改变M的大小,测出小车运动的加速度a,验证a与M的关系.
2.器材
打点计时器,纸带及复写纸,小车,一端附有滑轮的长
图3-14-1
图3-14-2
木板,小桶,细绳,砂,低压交流电源,两根导线,天平,刻度尺,砝码. 3.步骤及器材调整
(1)用天平测出小车和小桶的质量M 和m ,把数值记录下来. (2)按图3-14-2所示把器材安装好.
(3)平衡摩擦力:在长木板的不带滑轮的一端下面垫上一块薄木板,反复移动其位置,直至不挂砂桶的小车刚好在斜面上保持匀速运动为止.
(4)将砂桶通过细绳系在小车上,接通电源放开小车,使小车运动,用纸带记录小车的运动情况,取下纸带,并在纸带上标上号码.
(5)保持小车的质量不变,改变砂桶中的砂量重复步骤(4),每次记录必须在相的纸带上做上标记,列表格将记录的数据填写在表内.
(6)建立坐标系,用纵坐标表示加速度,横坐标表示力,在坐标系上描点,画出相的图线以验证a 与F 的关系.
(7)保持砂及小桶的质量不变,改变小车的质量(在小车上增减砝码),重复上述步骤(5)、(6)验证a 与M 的关系. 4.考前须知
(1)在本中,必须平衡摩擦力,方法是将长木板的一端垫起,而垫起的位置要恰当.在位置确以后,不能再更换倾角.
(2)改变m 和M 的大小时,每次小车开始释放时尽量靠近打点计时器,而且先通电再放小车. (3)每次利用纸带确a 时,求解其平均加速度. 5.数据处理及误差分析 (1)该原理中T=m
M M
mg +⋅,可见要在每次中均要求M>>m ,只有这样,才能使牵引小车的牵引力近
似于砂及砂桶的重力.
(2)在平衡摩擦力时,垫起的物体的位置要适当,长木板形成的倾角既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同时每次改变M 时,不再重复平衡摩擦力.
(3)在验证a 与M 的关系时,作图时将横轴用l /M 表示,这样才能使图象更直观.
[例1] 〔2021·一模〕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来验证牛顿第二律,为消除摩擦力的影响,前必须平衡摩擦力.
〔1〕某同学平衡摩擦力时是这样操作的:将小车静止地放在水平长木板上,把木板不带滑轮的一端慢慢垫高,如图〔乙〕,直到小车由静止开始沿木板向下滑动为止.请问这位同学的操作是否正确?如果不正确,当如何进行?
答: .
〔2〕如果这位同学先如〔1〕中的操作,然后不断改变对小车的拉力F ,他得到M 〔小车质量〕保持不变情况下的a —F 图线是以下图中的 〔将选项代号的字母填在横线上〕.
〔3〕打点计时器使用的交流电频率f =50Hz. 以下图是某同学在正确操作下获得的一条纸带,A 、B 、C 、D 、
E 每两点之间还有4个点没有标出.写出用s 1、s 2、s 3、s 4以及f 来表示小车加速度的计算式:a = . 根据纸带所提供的数据,算得小车的加速度大小
为 m/s 2
〔结果保存两位有效数字〕.
[解析]〔1〕平衡摩擦力的要点是把有打点计时器的那一端适当抬高,给小车一个初速度,小车能匀速下滑,那么小车所受摩擦力和小车的重力沿斜面向下的分力平衡,那么小车所受绳子的拉力可认为小车所受的合外力,到达平衡摩擦力的作用.故第〔1〕问的答案为:该同学的操作不正确,正确的操作该为给小车一个初速度,小车能够匀速下滑.
(2)该同学做时实际上是平衡摩擦力过度,故没有拉力F 之前已经有加速度,故C 正确.
〔3〕采用分组法得计算加速度的表达式100
)]()[(2
2143f s s s s a +-+=
, 带入数据解得a =
0.60m/s 2
.
[方法技巧] 此题考查验证牛顿第二律的方法即控制变量法、减小误差的因素、数据处理根本知识.要求同
学们对的根本原理、根本步骤、数据处理、误差分析都要理解清楚.
★ 高考热点题型探究
热点 牛顿第二律
[真题1]〔2007·〕如图3-14-7 (a)所示,小车放在斜面上,车前端拴有不可伸长的细线,跨过固在斜面边缘的小滑轮与重物相连,小车后面与打点计时器的纸带相连.开始时,小车停在靠近打点计时器的位置,重物到地面的距离小于小车到滑轮的距离.启动计时器,释放重物,小车在重物牵引下,由静止开始沿斜面向上运动,重物落地后,小车会继续向上运动一段距离.打点计时器使用的交流电频率为50Hz. 图3-14-7〔b 〕中a 、b 、c 是小车运动纸带上的三段,纸带运动方向如图箭头所示.
(1)根据所提供的纸带和数据,计算打c 段纸带时小车的加速度大小为 m/s 2
〔计算结果保存两位有效数字〕.
(2) 打a 段纸带时,小车的加速度是2.5m/s 2
,请根据加速度的情况,判断小车运动的最大速度可能出现在b 段纸带中的 .
(3) 如果重力加速度取2
m/s 10,由纸带数据可推算出重物与小车的质量比为 . [剖析]〔1〕要求c 段的加速度,可直接用分组法,即把6段数据分成两组,所以
故加速度的大小为5.0m/s 2
〔2〕由纸带可知,物体在D 4D 5区间的速度可能最大;
〔3〕设重物的质量为m ,小车的质量为M ,重物拉小车时对车和重物所组成的整体有: 重物落地后,小车减速运动时有:
联立解出1:1: M
m
[指引]此题考查纸带求加速度、整体法和隔离法、牛顿第二律.考查同学们的综合分析能力和推理能力,有较大的难度.
2
2
2
8
2
2
2.08 0
3
8
2
2
单位:cm
a b
c
图3-14-7 (b)
D 1 D 2 D 3 D 4 D 5 D 6 D 7
【真题2】〔卷〕.物理小组在一次探究活动中测量滑块与木板之间的
动摩擦因数.装置如图,一外表粗糙的木板固在水平桌面上,一端装
有滑轮;木板上有一滑块,其一端与电磁打点计时器的纸带相连,另
一端通过跨过滑轮的细线与托盘连接.打点计时器使用的交流电源的
频率为50 Hz.开始时,在托盘中放入适量砝码,滑块开始做匀加速运动,在纸带上打出一小点.
〔1〕上图给出的是中获取的一条纸带的一:0、1、2、3、4、5、6、7是计数点,每相邻两计数点间还有4个打点〔图中未标出〕,计数点间的距离如下图.根据图中数据计算的加速度a= (保存三位有效数字).
(2)答复以下两个问题:
①为测量动摩擦因数,以下物理量中还测量的有 .〔填入所选物理量前的字母〕
A.木板的长度l
B.木板的质量m1
C.滑块的质量m2
D.托盘和砝码的总质量m3
E.滑块运动的时间t
②测量①中所选的物理量时需要的器材是 .
〔3〕滑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 =〔用被测物理量的字母表示,重力加速度为g〕.与真实值相比,测量的动摩擦因数〔填“偏大〞或“偏小〞〕.写出支持你的看法的一个论据:
.
解析:(1)去掉最开始的一个数据用分组法求加速度
2
2
2/497.0)1.03(10)]88.240.289.1()37.488.339.3[(s
m a =⨯⨯++-++=-(0.495~0.497m/s 2
均
可)
(2)① CD ,②天平
(3)对托盘〔含砝码〕以及小车为一整体根据牛顿第二律有:a m m g m g
m )(3223+=-μ
解得g
m a
m m g m 2323)(+-=
μ,测量值比真实值偏大,纸带与打点计时器的限位孔之间有摩擦阻力.
[指引] 此题考查纸带求加速度、牛顿第二律、误差分析.考查同学们的综合分析能力和推理能力,有一的难度.关键在于对原理的理解. 题导练
1.〔一模〕现要测木块与长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给的器材如下:一倾角可以调节的长木板〔如图〕、木块、计时器一个、米尺. 〔1〕填入适当的公式或文字,完善以下步骤: ①让木块从斜面上方一固点D 从静止开始下滑到 斜面底端A 处,记下所用的时间t .
②用米尺测量D 与A 之间的距离s ,那么木块的加速度a = .
③用米尺测量长木板顶端B 相对于水平桌面CA 的高度h 和长木板的总长度l .设木块所受重力为mg ,木块与长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那么木块所受的合外力F =_____ .
④根据牛顿第二律,可求得动摩擦因数的表达式μ=_____________________ ,代入测量值计算求出
μ的值.
⑤改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重复上述测量和计算. ⑥求出μ的平均值.
〔2〕在上述中,如果用的秒表作为计时器,为了减少误差,某同学提出了以下的方案: A .选用总长度l 较长的木板.
B .选用质量较大的木块.
C .使木块从斜面开始下滑的起点
D 离斜面底端更远一些. D .使长木板的倾角尽可能大一点. 其中合理的意见是 .〔填写代号〕
2.(一模)在探究“牛顿第二律〞时,某小组设计双车位移比拟法来探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装置如下图,将轨道分上下双层排列,两小车后的刹车线穿过尾端固板,由安装在后面的刹车系统同时进行控制〔未画出刹车系统〕.通过改变砝码盘中的砝码来改变拉力大小.通过比拟两小车的位移来比拟两小车的加速度大小,是因为位移与加速度的关系式为 .两车质量均为200g ,数据如表中所示:
分析表中数据可得到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该装置中的刹车系统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了减小的系统误差,你认为还可以进行哪些方面的改良?〔只需提出一个建议即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抢分频道
1.限时根底训练
1.在<验证牛顿第二律>的中备有以下器材: 其中多余的器材是________________(填代号)、缺少的器材是__________.
A .打点计时器;
B .天平(带砝码);
C .秒表;
D .低压直流电源;
E .纸带和复写纸;
F .导线细线;
G .小
图3-14-14
车;H .砂和小桶;I .带滑轮的长木板.
2.在<验证牛顿第二律>中,下面的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 ( )
A .平衡摩擦力时,小桶用细线通过法滑轮系在小车上,但小桶内不能装砂
B .中始终保持小车和砝码的质量远大于砂和小桶的质量
C .中如用纵坐标表示加速度,用横坐标表示小车和车内砝码的总质量,描出相的点在一条直线上,即可证明加速度与质量成反比
D .平衡摩擦力时,小车后面的纸带必须连好,因为运动过程中纸带也要受到阻力
3.a 、b 、c 、d 四位同学做<验证牛顿第二律>的,设小车质量和车上砝码质量之和为M ,砂及砂桶的总质量为M ,分别得出如图3-14-14中a 、b 、c 、d 四个图线,其a 、b 、c 是a-F 图线,图d 是a 一1/M 图线,那么以下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 ( ) A .a 和b 较好地把握了条件M>>m B .c 和d 那么没有把握好条件M>>m
C .a 同学长木板的倾角太小,而b 同学长木板角度太大
D .a 、b 、c 三同,c 同学较好地完成了平衡摩擦力的操作
4.某同学在探
究牛顿第二律的中,在物体受外力不变时,改变物体的质量,得到数据如下表所示.
次数 物体质量m 〔kg 〕
物体的加速度〔m/s 2〕
物体质量的倒数1/m(1/kg)
1 0.20 0.78 5.00
2 0.40 0.38 0
3 0.60 0.25 1.67
4 0.80 0.20
5 5
1.00
0.16
1.00
(1)从表中的数据你可得出的结论为 ;
(2)物体受到的合力大约为 .
5.(2007·二模)在探究加速度与物体所受合外力和质量间的关系时,采用如下图3-14-15的装置,小车及车中的砝码质量用M 表示,盘及盘中的砝码质量用m 表示,小车的加速度可由小车后拖动的纸带由打点计数器打上的点计算出:
〔1〕当M 与m 的大小关系满足 时,才可以认为绳子对小车的拉力大
小于盘和砝码的重力. 〔2〕一组同学在先保持盘及盘中的砝
码质量一,探究做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以下做法错误的选项是: A .平衡摩擦力时,将盘及盘中的砝码用细绳通过滑轮系在小车上 B .每次改变小车的质量时,不需要重平衡摩擦力 C .时,先放开小车,再接通打点计时器电源
D .小车运动的加速度可用天平测出m 以及小车质量M ,直接用公式a=m g/M求出。
〔3〕在保持小车及车中的砝码质量质量M 一,探究加速度与所受合外力的关系时,由于平衡摩擦力时操作不当,二位同学得到的a―F关系分别如图3-14-16中C、D所示〔a是
小车的加速度,F是细线作用于小车的拉力〕.其原因分别是: C图: ; D图: . 2.根底提高训练
6.(2007·一模) 如下图3-14-11,探究光滑斜面上物体下滑的加速度与物体质量及斜面倾角有无关系,假设有得出性结论.提供器材有:
图3-14-15
m
M
纸带
打点计时器
图3-14-16
A .光滑木板,长度为L
B .小车,质量为M
C .钩码假设干个,每个质量为m
D .长方体木块〔垫木板用〕
E .米尺
F .秒表 〔1〕过程:第一步:在斜面倾角不变时,探究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 中,通过向小车放入钩码来改变物体质量,只要测出小车由顶点滑至底端用时t ,就可以由公式求出a ,那么a= ___________ ,某同学记录了数据如下表所示:
根据以上信息,在误差范围内,我
们发现质量改变之后平均用时 〔填改变或不改变〕,经过分析你得
出加速度和质量的关系为 .
第二步:在物体质量不变时,探究加速度与倾角的关系:
中通过改变长方体木块与木板相对位置来改变倾角,因为没有量角器,我们可以测量出木板顶端到水平面高度h ,那么倾角的正弦值Sina=h/L.某同学记录下h 和加速度如下
木板长L 〔米〕
1.00
h 〔米〕 0.10 0.20 0.30 0.40 0.50 Sina=h/L 0.10 0.20 0.30 0.40 0.50 加速度a 〔m/s 2
〕
0.970
50
25
10
00
先在图3-14-12的图像中通过选适当的坐标轴后并描点作图,后由图线可求出当地的重力加速度g=_____ 进一步分析可知光滑斜面上
物
体
下
滑
的
加
速
度
与
倾
角
的
关
系
为 . 〔2〕本所采用的探究方法是 .
M M+m M+2m 1 1.42 1.42 1.40 2 1.40 1.44 1.39 3
1.41
1.38
1.42
时间s
质量 次数
图3-14-11
图3-14-12
图3-14-13 7.(2007·检测)在探究加速度与物体质量、物体受力的关系中,装置如图3-14-13乙所示:一木块放在水平光滑长木板上,左侧拴有一不可伸长的细软线,跨过固在木板边缘的滑轮与一重物相连,重物的质量为m .木块右侧与穿过打点计时器的纸带相连,在重物牵引下,木块在木板上向左做匀加速运动.图1-4-13甲
给出了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出的一些连续的点,它们之间的距离分别为S 1、S 2、S 3、S 4、S 5、S 6,打点计时器所用交流电周期为T . 根据给以上数据求:
〔1〕木块的加速度a = .
〔2〕细线对木块的拉力T = .
〔3〕为了减少误差,你认为采取什么措施? .
3.能力提高训练
8.〔2021·一模〕如下图3-14-8,室给同学们提供了如下器材:
滑轮小车、小木块、长木板、秒表、砝码、弹簧秤、直尺,要
求同学们用它们来粗略难证牛顿第二律. 〔1〕中因涉及的物理量较多,须采用控制变量的方法来完成该,即:先保持 不变,验证物体 越小加速度越大;再保持 不变,验证物体 越大,加速度越大.
〔2〕某同学的做法是:将长木板的一端放在小木块上构成一斜面,用小木块改变斜面的倾角,保持滑轮小车的质量不变,让小车沿不同倾角的斜面由顶端无初速释放,用秒表记录小车滑到底端的时间.试答复以下问题:
①改变斜面倾角的目的是 ;
②用秒表记录小车下滑相同距离〔从斜面顶端到底端〕所花的时间,而不是记录下滑相同时间所对的下图3-14-8
图3-14-9 滑距离,这样做的好处是 .
〔3〕如果要较准确地验证牛顿第二律,那么需利用打点计时器来记录滑轮小车的运动情况。
某同学得到一条用打点计时器打下的纸带,并在其上取了O 、A 、B 、C 、D 、E 、F 共7个计数点〔图中每相邻两个记数点间还有四个打点记时器打下的点未画出〕,打点计时器接的是50HZ 的低压交流电源.他将一把毫米刻度尺放在纸上,其零刻度和记数点O 对齐.如下图3-14-9.
① 下表是某同学从刻度尺上直接读取数据的记录表,其中最后两栏他未完成,请你帮他完成
线段
OA … … … 数据〔cm 〕 … … … …
②由以上数据可计算出打点计时器在打A 、B 、C 、D 、
E 各点时物体的速度,其中打E 点的速度v E = m/s 〔取三位有效数字〕
③如某同学已求得A 、B 、C 、D 四点的瞬时速度分别为0.076m/s 、
0.119m/s 、0.162m/s 、0.204m/s.试根据以上数据和你求得的E 点速
度在图3-14-10所给的坐标中,作出v-t 图象.要求标明坐标及其单
位,坐标的标度值〔即以多少小格为一个单位〕大小要取得适宜,使作图和读数方便,并尽量充分利用坐标纸.从图象中求得物体的加速度a = m/s 2
〔取两位有效数字〕 9.〔二模〕很多人都认为“力越小速度就越小〞,为了检验这个观点是否正确,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这样的方案:在水平桌面上放一小木块,小木块后端与穿过打点计时器的纸带相连,前端通过滑轮与不可伸长的细线相连接,细线上不间距地挂了五个钩码,其中第四个、第五个钩码之间的距离最大.起初木块停在靠近打点计时器的位置,第五个钩码到地面的距离小于木块到滑轮的距离,如图 (a)所示.启动打点计时器,木块在钩码的牵引下,由静止开始运动,所有钩码落地后,木块会继续运动一段距离.打点计时器图3-14-10
使用的交流电频率为50Hz .图 (b)是得到的第一个钩码落地后的一段纸带,纸带运动方向如箭头所示. ①本方案中,在不可伸长的细线上挂五个钩码,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
②根据所提供纸带上的数据,判断第五个钩码落地可能出现在纸带中的哪一段? .
③根据所提供纸带上的数据,可算出木块与桌面的动摩擦因数μ= .
④简要分析所提供纸带上的数据,说明“力越小速度就越小〞的观点是否正确:
.
第4讲 参考答案
题导练
1.解析:〔1〕②22t s .③)(22h l h l mg --μ.④222222h l gt sl h l h ---.⑤长木板的倾角
〔或长木板顶端距水平桌面的高度〕.
〔2〕AC [板L 较长,测量的相对误差较小,下滑的时间长,测量的相对误差也较小]
2.解析:212
s at =; 在误差范围内当小车质量保持不变时,由于s F ∝说明a F ∝;控制两车同时运动和同时停止 ;调整两木板平衡摩擦力〔或使砝码盘和砝码的总质量远小于小车的质量〕
抢分频道
1.限时根底训练
1.CD ;缺少的器材有低压交流电源,刻度尺、砝码
2.BD[M>>m 是为了减小系统误差.平衡摩擦力时必须将小车后面的纸带连好]
3.ABCD.[图线为直线,说明M>m ;a-F 图线与F 交于原点右侧说明f 平衡]
不够,a-F 图线与a 交于原点上方,说明f 平衡过甚;a-F 图线过原点,说明f 平衡恰当.)
4.(1)合外力一的条件下,物体的加速度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2) F 合=0.155N
5.(1) m<<M (2) ACD 〔3〕C :平衡摩擦力时,长木板的倾角过大了;D :没有平衡摩擦力或木板的倾角过小.
2.根底提高训练
6.〔1〕第一步:2L/t 2
,不改变,在倾角不变的条件下,a 与m 无关. 第二步:作图略, 5-9.78m/s 2
, a=KSina ( 或文字表述也可 ) 〔2〕控制变量法
7.〔1〕23216549)()(T S S S S S S ++-++ 〔2〕23316549)()(T
S S S S S S m mg ++-++- 〔3〕木块的质量远大于重物的质量,前将木板右端稍垫高,直至木块在细线未挂上重物时能沿木板匀速下滑.
3.能力提高训练
8.〔1〕合外力〔填“外力〞也可,下同〕.质量;质量,所受合外力.
〔2〕①改变小车所受的合外力;②记录更准确〔或:更容易记录、记录误差会更小、时间更容易记录、方便记录、方便计时、位置很难记录均可〕
〔3〕① 〔选用表一〕
表一
表二
② 0.232〔0.230~0.236均可以〕
③ 0.42〔0.38~0.46均可以〕
9. ①通过钩码逐个落地来减小木块在运动方向上的受力.(要点是:逐渐减少物体受力)
②D 10~D 11 [从纸带可以分析出,所有钩码都落地后,木块做减速运动,第5个钩码落地之前木块
块做匀速运动,故第5个钩码落地可能出现在D 10~D 11]
③0.5[第5个钩码落地后,小车做匀减速运动,从纸带可以求出小车的加速度为a =-5m/s 2,由2/5s m g a ==μ,可得5.0=μ]
④钩码逐个落地的阶段(如D 1到D 8),木块在运动方向受力逐渐减小;从提供的数据可以看出D 1到D 8之间每相邻两点间的距离在增大;而打点计时器是在每隔相的时间内打一个点;根据t s v =知v 在逐渐增大,所以“力越小速度就越小〞的观点是不正 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