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回族自治区 高三上学期语文期末质量调研试卷(II)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宁夏回族自治区高三上学期语文期末质量调研试卷(II)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2题;共4分)
1. (2分) (2017高二上·寻乌期末)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A . 张老师,我诚挚邀请您莅临我校学术交流研讨会,请您届时为会议给予认真的指导。

B . 老李对父亲刚去世三天就来上班的老张说:“家父刚过世,你还是在家里多休息几天吧。


C . 小兰在刚开张的小店里买到了她心仪已久的音乐盒,兴奋地对店员说:“下次我还会光临贵店,多多惠顾贵店的。


D . 小王的专业是珠宝设计,在原来的单位无法发挥所长,只好辞职另谋高就了。

2. (2分) (2016高二上·景县期末)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由于元旦是在民国年间才诞生的,并且是由春节演化而来,所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虽然沿用了部分传统的庆祝方式:如燃放炮竹、杀三生、敬鬼神、拜祭先人等
②在中国刚刚开始庆祝元旦时,其庆祝的风俗习惯当然大多是类似于春节
③但在人们的心目中却并不见得会占有多么重要的地位
④或者说是春节的缩小版
⑤到了现代,元旦的庆祝习俗就更简单了
⑥毕竟元旦不是我国的传统节日
A . ⑥①②④③⑤
B . ②④⑥①③⑤
C . ①③②④⑥⑤
D . ⑤①③②④⑥
二、情景默写 (共1题;共5分)
3. (5分)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表达作者长期被贬的愤慨心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2)屈原在《离骚》一诗中,表明自己在黑暗混乱的社会烦闷失意,走投无路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

诗人常常掩面叹息,眼泪止不住流下来,是因为“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30分)
4. (10分) (2017高二上·湖北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沈从文,他在痛苦中开花
4月1日清晨,醒得太早。

随手翻开一本书,是沈从文的书信集,其中有些是他生前没想到会发表的自呓般的文字。

自1949年1月到8月,正是沈从文被人认为“精神失常”的一段岁月。

他在妻子张兆和的信上乱圈点,内容大致为:我的痛苦这个世界上没人知晓;生活已经失去意义。

那时他因郭沫若的一句“反动文人”的定论而否定自我,直觉自己的写作时代已经过去。

精神压力巨大的他应梁思成与林徽因之邀住在他们清华园的家里,以疗养身心。

许多真挚的朋友巴望他早日康复,他反复自语:没人知道,其实我根本没有病。

在呓语里,他说:“翠翠,你在一点零四的房间里酣睡,还在想着我吗?我死了也想着我吗?”我不由得吃了一惊。

原来,那个小说中“也许明天回来,也许永远不回来”的人,也是沈从文自己啊。

原来,他一直未能忘怀少年的情怀——他在自传里,写下了一段孽缘:一个女孩趁着他的爱情正燃烧时,骗走了一笔数目不小的钱,令他不得不离开家乡。

而他将曾在自传中落笔的美好感情,嵌入了小说《边城》中。

许多年后,他还挂念着她。

而三三(张兆和的昵称)也排在翠翠的后面。

我终于理解了他对张兆和的爱恋,有许多无法言述的情愫。

其中有许多映照着对翠翠的憧憬:美丽、忠诚、纯真、微黑。

而张兆和还多了翠翠所没有的大家闺秀的才气。

沈张二人的恋爱,未必为对方完全懂得,却可恒久。

因为他对自己的懂,因了她的纯粹高洁。

幸好,他有她。

那个虽然不太懂得他,却一直用自己温暖坚定的爱心去支持和抚慰他的妻子。

后来他曾在家自杀,也幸亏担心着他的她匆匆从干校返回,及时发现而救了他一命。

从此以后,沈从文开始了另一条命。

他的痛苦低到尘埃里,开出花来。

他丢掉了那支光彩夺目的文学之笔,开
始托生为文物研究专家沈从文。

我仔细读过其填补国内空白的《中国古代服饰研究》【注】与其他关于“瓶瓶罐罐”的文章,功力胜于如今的文物专家不知多少倍。

20世纪50年代以后的沈从文,不论什么文物入了他的眼,所有的来龙去脉都清晰起来。

许多人都震惊于他惊人的记忆力以及渊博深厚的古文及古文物功底。

他只是微微一笑,甚至对于“故宫解说员”的工作,也做得尽心尽责。

在文物面前,讷于言的他,随时可口若悬河。

他埋葬了文学世界里的沈从文,成就了文物专家沈从文。

无法言说、无处排解的痛苦,开成了一朵朵奇葩。

看到那些一丝不苟的文字,与之前的文学之笔截然不同,但也同样圆润、朴素、悠远,印着他个人的标记。

只是,我依然会有流泪的冲动。

有些人的有些转身,即便与世无争,即便毫无声响,即便当事人一直微笑,也让旁人难以释怀。

在北京一个小巷里的一间斗室,沈从文将自己的全部身心都交给了文物研究。

他美丽忠诚的妻子,每天给他送饭。

有时,上顿的饭菜凉了,他还在不辞劳苦地涂抹写画。

张兆和只能倚门无奈地一笑,不能理解这个人为了什么要如此自苦。

她只能安慰自己,毕竟他已经“正常”了。

这个世间只有一个沈从文,天分过人,外表温和,内心倔犟。

当年郁达夫好心劝慰这个在小旅馆流着鼻血写文章、几近饿死的文学青年放弃文学之路时,年轻的沈从文带着湖南人的“一根筋”和走投无路的无奈坚持了自己的选择;当鲁迅在报纸上痛斥他的时候,他保持了冷静与克制,仍不改文风;当郭沫若代表一种新环境全盘否定他的时候,他差点放弃了生命,但重新站起来时,更加骄傲——谁都知道,郭本人对于文物有着相当的造诣。

后来,时为社科院领导者的郭沫若也不得不高度评价了《中国古代服饰研究》,并撰写了序言。

沈从文自始至终,没有说过郭的一句不是,哪怕1949年时自己都快被这个强势的人逼疯了。

一个人面对挫折和痛苦的态度,决定了他的人生和成就。

张兆和在沈从文逝后,轻声说道:斯人可贵。

【注】《中间古代服饰研究》:这部书以历史朝代为编排顺序,通过出土和传世文物的图像,并结合有机连续的174篇文章,对中国古代服饰制度的沿革及其与当时社会物质生活、意识形态的关系,作了广泛深入的探讨,反映了自殷商至清代3000多年间中华民族服饰的情况。

(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 文章以“沈从文,他在痛苦中开花”为标题,语言形象生动,对比强烈,能起到吸引读者的作用。

B . “痛苦”“开花”概括了沈从文人生中两段重要的经历,以“沈从文,他在痛苦中开花”为标题有统摄全文的作用。

C . 沈从文骨子里有一股倔劲。

面对郁达夫的泼冷水,面对鲁迅的痛斥,他坚持自己的写作之路。

像他这样的人是不会轻易被苦难打倒的。

D . 沈从文经过痛苦的岁月后,他让自己的才华在写作领域大放光彩,成绩斐然。

理性的选择成就了大作家沈从文。

(2)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A . 文章以作者清晨醒来翻看沈从文的书信集开篇,引出对沈从文在“精神失常”时期的情况的交代,显得十分自然。

B . 受少年时期的爱情经历的影响,沈从文喜欢妻子张兆和的美丽、忠诚、纯真、微黑,但不喜欢她大家闺秀的才气。

C . 沈从文的天分也表现在文物研究方面。

他有关文物研究的文章颇显功力,《中国古代服饰研究》一书还填补了国内空白。

D . 面对沈从文文物研究的文字,作者“依然会有流泪的冲动”,主要是因为作者为沈从文找到新的人生方向而高兴。

E . 张兆和不能完全懂得丈夫的精神世界,但仍对他充满崇敬、赞美之情。

由她在丈夫去世后说的“斯人可贵”可以看出。

(3)沈从文的成功转身带给你哪些启示?请结合原文内容加以探究。

5. (20分)(2018·浙江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雪中婚宴
刘成章
雄阔的陕北高原。

纷纷扬扬的大片子雪花,从灰蒙蒙的天空倾倒下来,到处一片洁白。

山呀,塬呀,梁呀,沟呀,河呀,路呀,村庄呀,这一切都难以分清,一切都失去了平日里显著的界线。

整个世界仿佛都结冻了,没有了一点儿活气。

可是,在一户正在办喜事的人家的院子里,人们围着一桌一桌的酒菜,正在动着筷子,正在宴饮。

雪就像给简陋的餐桌上铺了一块块洁白的桌布。

那场面别致极了,所有人的头上都落上了雪,他们的黑发就像浓白大雾中露出的一些模糊的林梢,只有白发老
者的头上看不见雪的踪影;人们的蓝的、黑的、花的棉袄,也都被白雪逐渐吞没,而原先的颜色,只留下一丁点儿了。

有的人戴上了连衣帽;有的人把大棉袄顶在头上;还有人却被特殊照顾着,主人找来两三把伞让其打着,不用问,那伞下定是些年轻婆姨,怀里还抱着乳毛未褪的吃奶娃娃。

院子边横着的一根圆木,已经变得又白又胖。

虽然刚端上来的菜肴顷刻就变得冰凉了,虽然伸出的筷子上都落上了雪花,但是,正在宴饮的人们,没有一个人紧缩脖子,因为他们骨头里在往常的岁月磨砺中储满了的生命烈焰,此刻正好散发于周身,仿佛周身正需要借此降降温的。

人们乐滋滋地大声猜拳了。

还有人唱起了酒曲。

但主人还是满怀歉意的。

他走上前来说:“唉,天气预报不准确,这雪又来得太突然了,没来得及出去借帐篷布,抱歉抱歉!”
众人一哇声地说:“没甚!没甚!其实天冷能让咱多喝上几盅,好事一桩!”
记忆中,陕北的各种较大的筵席,都是在院子摆开阵仗的——谁家能有那么多那么大的窑洞啊!近些年生活好了,不少人纷纷改在饭店举行各种饮宴,那当然显得高档了,优雅了,但是,我却也还是乐见这几千年流传下来的陕北露天饮宴,特别这是我此生头一遭碰上的雪中婚宴,它是正史野史中都不曾记载过的故事,它对我的震撼太强烈了,我太喜欢它了。

它所展示出来的人与大自然的完美融合,人的精神世界的旷世璀璨,足以让我沉醉三年!
在这块苍凉的土地上,总有许多的不如意、不安逸、不舒适的事情,然而,正是这些事情,比如这婚宴中撒在人们头上的纷纷落雪,其实它们每一片都像一把明晃晃的雕刀,它们是在雕琢着强健的灵魂。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望着面前的粗犷质朴的雪中婚宴,我国古代诗家的无数对于雪的精彩形容,注满我的心头。

于是,我看见,千朵万朵的梨花,装饰着这一婚宴(梨花有着新娘不敢奢望的婚纱的清纯之色);千颗万颗的盐粒,正在供婚宴的厨子们煎、炒、炸、烩(好厨子一把盐哈);千只万只的白蝴蝶,欢舞着,旋转着,飞来,飞来,落在婚宴上每一个诗情盎然的温热的地方(谁不喜欢这喜庆的精灵)。

一碟一碟的热腾腾的菜肴,不断地放上桌来,而就在这一放之间,已有数不尽的雪花融入其内,给这些菜肴增添了几分大自然的香醇。

而人们的筷子夹起的,应是这天地间的精气,应是辈辈祖先们遗传下来的勇于吃大苦耐大劳、勇于战胜艰难险阻犹如左近的壶口瀑布一样永在沸腾的奋斗精神!
这精神,与柔弱无缘,与萎靡无缘,与颓丧和消沉无缘。

我猛然想起了中唐诗人卢纶的《塞下曲》,便向着大伙朗吟道:“欲将丸子夹,大雪满碗筷。

”(卢纶《塞下曲》:“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引起一片笑声。

凌空降落的雪花是水在做着最浪漫的游戏吧,它飘飘悠悠地从天上落下来,一接近院落就被沾上了红烧肉和炸油糕的浓香,而它又带着这浓香把每个宾客都塑成了雪人,而众宾客,又以浓香的银白,与雪的院子、雪的村落、雪的山野融为一体。

世界上往日纷纭繁杂的色彩,似乎只剩下单一的白色了。

(1)作者为什么特别喜欢雪中婚宴?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什么作用?
(3)赏析文章运用对比手法的好处。

(4)文章是怎样以“雪中婚宴”来表现主题的?结合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8分)
6. (8分) (2017高三上·深圳期末)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再泛吴江①
【宋】王禹偁
二年为吏住江滨,重到江头照病身。

满眼碧波输野鸟,一蓑疏雨属渔人。

随船晓月孤轮白,入座晴山数点春。

张翰②精灵还笑我,绿袍③依旧惹埃尘。

【注】①本诗写于诗人第二次遭贬之时。

②张翰,吴郡人,西晋文学家,齐王司马囧执政时,任大司马东曹掾。

后知司马囧将败,又因秋风起,思念故乡鲈鱼脍,遂辞官归吴。

③绿袍,古代低级官员的官服。

(1)下列对这首宋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 . 首联既交代了被贬吴地、疾病缠身的写作背景,也照应了“再泛吴江”的诗题,还与尾联的“绿袍”呼应。

B . 颔联以“碧波”“疏雨”设喻,并恰到好处地运用“输”“属”二字,表达了诗人对仕途坎坷的无奈与不满。

C . 颈联以移动的视角写景,照应了题目“泛吴江”;再以晓月孤轮、春山数点,表达了诗人泛舟时的心境。

D . 尾联运用典故,以“张翰还笑我”与“依旧惹埃尘”形成对照,表达了诗人对张翰的否定与自己的执著。

E . 本诗是一首七言律诗,严守格律,音韵和谐;颔联和颈联对仗工整,融情于景的写法运用得当;抒情委婉含蓄。

(2)本诗表达了诗人复杂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五、文言文阅读 (共2题;共22分)
7. (11分) (2017高二上·太原开学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孙坚字文台,吴郡富春人,盖孙武之后也。

少为县吏。

年十七,与父共载船至钱唐,会海贼胡玉等从匏里①上掠取贾人财物,方于岸上分之,行旅皆住,船不敢进。

坚谓父曰:“此贼可击,请讨之。

”父曰:“非尔所图也。

”坚操刀上岸;以手东西指麾,若分部人兵以罗遮贼状。

贼望见,以为官兵捕之,即委财物散走。

坚追,斩得一级以还,父大惊。

由是显闻,府召署假尉。

坚历佐三县,所在有称,吏民亲附。

乡里知旧,好事少年,往来者常数百人,坚接抚待养,有若子弟焉。

中平元年,黄巾贼帅张角起于魏郡,自称黄天泰平。

天下响应,燔烧郡县,杀害长吏。

汉遣车骑将军皇甫嵩、中郎将朱儁将兵讨击之。

儁表请坚为佐军司马,乡里少年随在下邳者皆愿从。

坚又募诸商旅及淮、泗精兵,合千许人,与儁并力奋击,所向无前。

汝、颍贼困迫,走保宛城。

坚登城先入,众乃蚁附,儁具以状闻上,拜坚别部司马。

边章、韩遂作乱凉州。

中郎将董卓拒讨无功。

中平三年,遣司空张温行车骑将军,西讨章等。

温表请坚与参军事,屯长安。

章、遂闻大兵向至,党众离散,皆乞降。

军还,拜坚议郎。

时长沙贼区星自称将军,众万余人,攻围城邑,乃以坚为长沙太守。

到郡亲率将士,施设方略,旬月之间,克破星等。

汉朝录前后功,封坚乌程侯。

灵帝崩,卓擅朝政,横恣京城。

诸州郡并兴义兵,欲以讨卓。

坚亦举兵。

袁术表坚行破虏将军,领豫州刺吏。

遂治兵于鲁阳城。

卓兵见坚士众甚整,不敢攻城,乃引还。

卓惮坚猛壮,乃遣将军李傕等来求和亲。

坚曰:“卓逆天无道荡覆王室今不夷汝三族县示②四海则吾死不瞑目岂将与乃和亲邪?”复进军大谷,拒雒九十里。

卓寻徙都西入关,焚烧雒邑。

初平三年,术使坚征荆州,击刘表。

表遣黄祖逆于樊、邓之间。

坚击破之,追渡汉水,遂围襄阳,单马行岘山,为祖军士所射杀。

(节选自《三国志•吴书一》)
【注】①匏里:地名。

②县:通“悬”。

(1)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 卓逆天无道荡覆/王室今不夷/汝三族县示四海/则吾死不瞑目/岂将与乃和亲邪?
B . 卓逆天无道荡覆/王室今不夷/汝三族县/示四海则吾死不瞑目/岂将与乃和亲邪?
C . 卓逆天无道/荡覆王室/今不夷汝三族/县示四海/则吾死不瞑目/岂将与乃和亲邪?
D . 卓逆天无道/荡覆/王室今不夷汝三族/县示四海/则吾死不瞑曰/岂将与乃和亲邪?
(2)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署:代理、暂时担任或试充官职。

假尉:指暂时代理的县尉或非正式任命的县尉。

B . 黄天泰平:张角自称黄天,曾宣传“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

C . 崩:古代把天子的死看得很重,常用山塌下来比喻,由此从周代开始帝王死称“崩”。

D . 四海:这里指全国各地。

古代类似的称说还有九州、八荒、六合、五湖、四夷等。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孙坚年少就智勇有为。

十七岁时,身为县吏的他遇到贼人抢劫商人财物,独自上岸,以计吓退贼人,并砍掉一个贼人首级,由此声名大显。

B . 孙坚关心国事有远谋。

在辅佐管理郡县之时他就招揽数百个热心青年,以备为国家效力,后来他们中的一些人追随他讨伐黄巾军张角的起义。

C . 孙坚在汉朝立下功劳。

中平三年他跟随司空张温平定凉州之乱,随后又在长沙太守任上打败了在此作乱的区星等。

孙坚因功被封为乌程侯。

D . 孙坚威猛而知晓大义。

中郎将董卓趁乱擅权,孙坚跟随各地兴义兵讨伐董卓。

董卓的军队惧怕孙坚的军队,孙坚也拒绝了董卓的和亲请求。

(4)请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坚登城先入,众乃蚁附,遂大破之。

儁具以状闻上,拜坚别部司马。

②坚击破之,追渡汉水,遂围襄阳,单马行岘山,为祖军士所射杀。

8. (11分) (2016高一下·阳高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宋绶,赵州平棘人。

绶性孝谨清介,言动有常。

绶幼聪警,额有奇骨,为外祖杨徽之所器爱。

绶母亦知书,每躬自训教,以故文章为一时所尚。

年十五,召试中书,真宗爱其文,迁大理评事,听于秘阁读书。

大中祥符元年,复试学士院,为集贤校理,与父皋同职。

时太后犹称制,五日一御承明殿,垂帘决事,而仁宗未尝独对群臣也。

绶奏言:“唐先天中,睿宗为太上皇,五日一受朝,处分军国重务,除三品以下官,决徒刑。

宜约先天制度,令群臣对前殿,非军国大事,除拜皆前殿取旨。

”书上,忤太后意,改龙图阁学士,出知应天府,复加翰林侍读学士。

有诏罢修寺观,而章惠太后以旧宅为道观,谏官、御史言之。

帝曰:“此太后奁中物也,谏官、御史欲邀名邪?”绶进曰:“彼岂知太后所为哉,第见兴土木违近诏,即论奏之。

且事有疑似,彼犹指为过。

或陛下有大阙失,近臣虽不言,然传闻四方,为圣政之累,何可忽也。

太祖尝谓唐太宗为谏官所诋,不以为愧。

何若动无过举,使无得而言哉?”
郭皇后废,帝命绶作诏曰:“当求德阀,以称坤仪。

”既而左右引富人陈氏女入宫,绶曰:“陛下乃欲以贱者正位中宫,不亦与前日诏语戾乎?”后数日,王曾入对,又论奏之。

帝曰:“宋绶亦如此言。

”时大臣继有论者,卒罢之。

帝春秋富,天下久无事,绶虑宴乐有渐,乃言:“人心逸于久安,而患害生于所忽。

故立防于无事,销变于未萌。

事至而应,不亦殆欤?臣愿饬励群司,不以承平自怠。

”再迁吏部侍郎。

元昊反刘平石元孙败没帝以手诏赐大臣居外者询攻守之策绶画十事以献。

复召知枢密院事,迁兵部尚书、参知政事。

时绶母尚在,绶既得疾,不视事,犹起居自力,区处后事。

(节选自《宋史·宋绶传》)(1)
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绶性孝谨清介,言动有常常:依据
B . 除三品以下官,决徒刑除:任命
C . 当求德阀,以称坤仪称:适合
D . 事至而应,不亦殆欤殆:危险
(2)
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 元昊反刘平/石元孙败没/帝以手诏赐大臣/居外者询攻守之策绶/画十事以献。

B . 元昊反/刘平/石元孙败没/帝以手诏赐大臣居外者/询攻守之策/绶画十事以献。

C . 元昊反刘平/石元孙败/没帝以手/诏赐大臣居外者/询攻守之策绶/画十事以献。

D . 元昊反/刘平/石元孙败没/帝以手诏赐大臣/居外者询攻守之策/绶画十事以献。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宋绶十五岁的时候,皇帝召来面试中书,真宗喜爱它的文章,升为大理评事,任其在秘阁读书。

B . 当时太后掌权,垂帘断事,宋绶援引旧有制度,上奏书提出不同意见,违背了太后的旨意,后来被调出朝廷任职应天府。

C . 宋绶、王曾和许多大臣相继反对皇帝让近臣介绍陈氏富人家的女子做皇后,认为这和以前的诏令相违背,皇帝只好作罢。

D . 宋绶认为祸害往往在所忽略的方面滋生出来。

所以,应该在没有事情的时候就严加防范,在坏事还没有萌芽的时候就消除它。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绶母亦知书,每躬自训教,以故文章为一时所尚。

②太祖尝谓唐太宗为谏官所诋,不以为愧。

六、材料作文 (共1题;共5分)
9. (5分) (2018高三下·武邑开学考)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在一次主题班会上,同学们围绕“践行绿色生活”这个主题踊跃发言:
学生甲:节约资源,减少污染。

学生乙:绿色消费,环保选购。

学生丙:重复使用,多次利用。

学生丁:分类回收,循环再生。

假如你将参加校学生会组织的“践行绿色生活”的主题演讲,请写一篇演讲辞。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 (共2题;共4分)
1-1、
2-1、
二、情景默写 (共1题;共5分)
3-1、
3-2、
三、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30分)
4-1、
4-2、
4-3、
5-1、
5-2、
5-3、
5-4、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8分)
6-1、
6-2、
五、文言文阅读 (共2题;共22分) 7-1、
7-2、
7-3、
7-4、
8-1、
8-2、
8-3、
8-4、
六、材料作文 (共1题;共5分) 9-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