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广安市邻水中学高一物理联考试题含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川省广安市邻水中学高一物理联考试题含解析
一、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1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多选)一根长为L的易断的均匀细绳,两端固定在天花板上的A、B两点.若在细绳的C处悬一重物,已知AC>CB,如右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应是()
A.增加重物的重力,BC段先断
B.增加重物的重力,AC段先断
C.将A端往左移比往右移时绳子容易断
D.将A端往右移时绳子容易断
参考答案:
AC
2. 在平直的公路上以72km/h的速度行驶的汽车,因发现前方有危险而进行紧急刹车,已知刹车过程中的加速度大小为5m/s2,则刹车后6.0s时间内汽车的位移为
A.30m
B.40m
C.50m
D.60m
参考答案:
B
3. 某人以一定的速率垂直河岸将船向对岸划去,当水流匀速时,关于他过河所需的时间、发生位移与水速的关系是()
A.水速小时,位移小,时间短B.水速大时,位移大,时间长
C.水速大时,位移大,时间不变D.位移、时间与水速无关。
参考答案:
C
4. 某列火车在一段长为30 km的路段上行驶,行驶的平均速度为60 km/h,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这列火车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为0.5 h
B.这列火车一定以60 km/h的速度在这段路程中运行
C.这列火车如果行驶60 km,那么它一定要用1h
D.60 km/h是火车在这段路程中的最高速度参考答案:
A
5. 如图,质量为M的木板静止在光滑水平地面上,现有一质量为m的小滑块以一定初速度v0从木板的左端开始向木板的右端滑行,滑块和木板的水平速度大小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如图乙所示,根据图象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A.滑块始终与木板存在相对运动
B.滑块未能滑出木板
C.滑块的质量m大于木板的质量M
D.在t1时刻滑块从木板上滑出
参考答案:
ACD
二、填空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16分
6. 如图所示,B和C是一组塔轮,即B和C半径不同,但固定在同一转动轴上,其半径之比为RB:RC=3:2,A轮的半径大小与C轮相同,它与B轮紧靠在一起,当A轮绕过其中心的竖直轴转动时,由于摩擦作用,B轮也随之无滑动地转动起来.a、b、c分别为三轮边缘的三个点,则a、b、c三点在运动过程中的.线速度大小之比为向心加速度大小之比为.
参考答案:
3:3:2,9:6:4
【考点】线速度、角速度和周期、转速.
【分析】轮A、轮B靠摩擦传动,边缘点线速度相等;轮B、轮C是共轴传动,角速度相等;再结合公式v=rω和a=vω列式分析.
【解答】解:①轮A、轮B靠摩擦传动,边缘点线速度相等,故:
v a:v b=1:1
根据公式v=rω,有:
ωa:ωb=3:2
根据ω=2πn,有:
n a:n b=3:2
根据a=vω,有:
a a:a b=3:2
②轮B、轮C是共轴传动,角速度相等,故:
ωb:ωc=1:1
根据公式v=rω,有:
v b:v c=3:2
根据ω=2πn,有:
n b:n c=1:1
根据a=vω,有:
a b:a c=3:2
综合得到:
v a:v b:v c=3:3:2
a a:a b:a c=9:6:4
故答案为:3:3:2,9:6:4
7. 如图,把弹簧测力计的一端固定在墙上,用力F水平向左拉金属板,金属板向左运动,此时测力计的示数稳定(图中已把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放大画出),则物块P与金属板间的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是N。
若用弹簧测力计测得物块P重10.40N,根据表中给出的动摩擦因数,可推算出物块P的材料为。
参考答案:
2.60(或2.6)(3分);金属8. 伽俐略对运动的研究,不仅确定了许多用于描述运动的基本概述,而且创造了一套对近代科学的发展极为有益的科学方法,或者说给出了科学研究过程的基本要素,这些要素包括以下几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出三点即可)
参考答案:
对现象的一般观察;提出假设;运用逻辑得到结论或通过实验对推论进行检验
9. 将一个力传感器连接到计算机上,我们就可以测量快速变化的力。
图中所示就是用这种方法测得的小滑块在半球形碗内在竖直平面内来回滑动时,对碗的压力大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从这条曲线提供的信息,可以判断滑块约每隔秒经过碗底一次,随着时间的变化滑块对碗底的压力(填“增大”、
“减小”、“不变”或“无法确定”)。
参考答案:
10. 如图2所示,一物体放在水平面上,当受到水平力F1=8N和F2=3N的作用时,物体处于静止状态。
如果将 F1撤去,
此时物体所受合力为 N
参考答案:
0 ;
11. (6分)己知某质点的速度图线如图所示,则质点在AB段的加速度a1= ,在CD段的加速度 a2= ,在DE段加速度a3= 。
参考答案:
2m/s2;0m/s2;-3m/s2
12. 如图所示,在倾角为30°的光滑斜面上的O点钉有一根与斜面垂直的钉子,细绳的一端拴在钉子上,绳的另一端拴一个质量为m=0.2kg的小球,绳与斜面平行,小球球心到钉子的距离为R=0.8m. 现使小球在斜面上做以R为半径的圆周运动,则小球通过最高点时的最小速度大小为____________m/s;如果细绳所能承受的最大拉力是10N,则小球通过最低点时,可能的最大速度大小为____________m/s。
( 重力加速度g=10m/s2)
参考答案:
13. 刀削面是山西最有代表性的面条,堪称天下一绝,已有数百年的历史.传统的操作方法是一手托面,一手拿刀,直接削到开水锅里,其要诀是:“刀不离面,面不离刀,胳膊直硬手水平,手端一条线,一棱赶一棱,平刀是扁条,弯刀是三棱”.如图所示,面团与开水锅的高度差h=0.80m,与锅的水平距离L=0.50m,锅的半径R=0.50m。
要削出的面条落入锅内,面条视为质点且不计空气阻力,g=10m/s2,则面条的水平初速度应满足的条件为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
2. 5m/s<v<
3.75m/s
试题分析:根据可知面条的飞行时间,面条的最远飞行距离
,所以最大初速度;面条的最近飞行距离
,所以最小初速度。
因此面条的水平初速度应满足的条件为1.25m/s<v<3.75m/s
考点:平抛运动
点评:在飞行时间相同的情况下,做平抛运动的物体,水平位移越大,平抛初速度越大,平抛初速度。
三、简答题:本题共2小题,每小题11分,共计22分
14. 如图所示,P为弹射器,PA、BC为光滑水平面分别与传送带AB水平相连,CD为光滑半圆轨道,其半径R=2m,传送带AB长为L=6m,并沿逆时针方向匀速转动。
现有一质量m=1kg的物体(可视为质点)由弹射器P弹出后滑向传送带经BC紧贴圆弧面到达D点,已知弹射器的弹性势能全部转化为物体的动能,物体与传送带的动摩擦因数为=0.2。
取g=10m/s2,现要使物体刚好能经过D点,求:(1)物体到达D点速度大小;
(2)则弹射器初始时具有的弹性势能至少为多少。
参考答案:
(1)2m/s;(2)62J
【详解】(1)由题知,物体刚好能经过D点,则有:
解得:m/s
(2)物体从弹射到D点,由动能定理得:
解得:62J
15. 如图所示,在光滑水平面上,一辆质量M=2kg、长度L = 9. 6m、上表面粗糙的平板车紧靠着被固定的斜面体ABC,斜面体斜边AC长s = 9m、倾角。
现将质量m=lkg的小木块从斜面顶端A 处由静止释放,小木块滑到C点后立即速度大小不变地水平冲上平板车。
已知平板车上表面与C点等高,小木块与斜面、平板车上表面的动摩擦系数分别为=0.5、= 0.2,sin37°= 0. 6 ,cos37 = 0. 8,g 取 10m/s2,求:
(1)小木块滑到C点时的速度大小?
(2)试判断小木块能否从平板车右侧滑出,若不能滑出,请求出最终小木块会停在距离车右端多远?若能滑出,请求出小木块在平板车上运动的时间?
参考答案:
(1)6m/s(2)不会滑出,停在距车右端3.6m
【详解】(1)木块在斜面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得:mgsin37°-f=ma
其中:f=μ1mgcos37°
解得a=2m/s2,
根据速度位移关系可得v2=2as
解得v=6m/s;
(2)木块滑上车后做匀减速运动,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得:μ2mg=ma1
解得:a1=2m/s2
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得:μ2mg=Ma2
解得a2=1m/s2,经过t时间二者的速度相等,则:v-a1t=a2t
解得t=2s
t时间木块的位移x1=vt-a1t2
t时间小车的位移x2=a2t2
则△x=x1-x2=6m
由于△x=8m<L,所以木块没有滑出,且木块距离车右端距离d=L-△x=3.6m
四、计算题:本题共3小题,共计47分
16. (14分)如图所示,甲、乙两小球位于h=45m的同一高度,零时刻由静止释放甲球,1s后再由静止释放乙球,释放后两球均做自由落体运动。
(重力加速度g取10m/s2),求:
(1)释放乙球时,甲球离地高度
(2)甲小球落地时,甲、乙两小球之间的竖直距离
(3)从甲小球下落开始计时,分析全过程甲、乙两球之间的竖直距离与时间的关系,并用图像准确表示。
(球落地后立即原地静止)
参考答案:
(1)(4分)释放乙球时,甲下落高度h1= gt12/2=5m
得甲离地高度Δh1=h—h1
=40m
(2)(8分)由h= gt22/2 得甲球落地时间t2=3s,此时乙下落高度h2= g(t2—1)2/2=20m
所以甲、乙之间的距离Δh2=h—h2=25m
(3)从甲下落开始计时,甲下落高度y1= gt2/2,乙球下落高度y2=g(t—1)2/2,两者之间的高度差
Δy=y1—y2
在0~1s内,y1= gt2/2,y2=0,两球的竖直距离随时间的关系为Δy1= y1—y2=gt2/2=5t2
在1~3s内,y1= gt2/2,y2=g(t—1)2/2,两小球的竖直距离随时间的关系为:Δy2=y1—y2=10t—5
在3~4s内,y1=45m,y2=g(t—1)2/2,两小球的竖直距离随时间的关系为:Δy3=y1—y2=40+10t—5t2
则图像如图所示
17. (10分)气球下挂一重物,以V O=l0m/S匀速上升,当到达离地高h=175m处时,悬挂重物的绳子突然断裂,那么重物经多少时间落到地面?落地的速度多大? (空气阻力不计,取g=l0m/s2)。
参考答案:
设向上为正,绳断处为坐标原点
则:………(2分)
………………………………………(2分)
………………………………………(2分)
解得:t=-5s (无意义,舍去),t=7s则经7秒时间落地……………(1分)
…………………………(2分)
落地时速度大小为60m/s,方向向下……………(1分)
18. 如图(甲)所示,物块A、B的质量分别是m1=4.0 kg和m2=6.0 kg,用轻弹簧相连接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物块B左侧与竖直墙相接触.另有一个物块C从t=0 时刻起以一定的速度向左运动,在t=0.5 s时刻与物块A相碰,碰后立即与A粘在一起不再分开.物块C的v-t图象如图(乙)所示. 试求:
(1)物块C的质量m3;
(2)在5.0 s到15 s的时间内物块A的动量变化的大小和方向.
参考答案:
1)根据图象可知,物体C与物体A相碰前的速度为
v1=6 m/s (1分)
相碰后的速度为:v2=2 m/s (1分)
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得:
m3v1=(m1+m3)v2 (3分)
解得:m3=2.0 kg. (1分)
(2)规定向左的方向为正方向,在第5.0 s和第15 s末物块A的速度分别为:
v2=2 m/s,v3=-2 m/s (2分)
所以物块A的动量变化为:
Δp=m1(v3-v2)=-16 kg·m/s (2分)
即在5.0 s到15 s的时间内物块A动量变化的大小为:
16 kg·m/s,方向向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