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政治:“形势与政策”重要命题点解析(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中共⼗六届五中全会
1.2005年10⽉8⽇—11⽇,中国共产党第⼗六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在北京举⾏。
出席这次全会的有,中央委员191⼈,候补中央委员150⼈。
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委员和有关⽅⾯的负责同志列席了会议。
全会由中央政治局主持。
中央委员会总书记胡锦涛作了重要讲话。
全会听取和讨论了胡锦涛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温家宝就《建议(讨论稿)》向全会作了说明。
《建议》站在历史的新⾼度,从战略全局出发,制定描绘了我国在新世纪第⼆个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动员全党和全国各族⼈民全⾯建设⼩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纲领性⽂件。
中国共产党第⼗六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是在我国即将完成“⼗五”计划,改⾰发展进⼊关键时期召开的⼀次重要会议。
会议圆满完成了各项任务,明确了我国下⼀个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针、奋⽃⽬标、主要任务和重⼤举措,是⼀次民主、团结、务实的会议,是⼀次激励全党和全国各族⼈民在新的发展起点上继续向全⾯建设⼩康社会宏伟⽬标迈进的会议。
贯彻落实好这次会议精神,对于全⾯建设⼩康社会,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民⽣活富裕,不断推进中国特⾊社会主义伟⼤事业,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2.2005年10⽉11⽇,中国共产党第⼗六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1)“建议”——全会指出,“制定“⼗⼀五”规划的指导思想是”:A.要以邓⼩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落实科学发展观。
B.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坚持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要务,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坚持⽤发展和改⾰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
C.发展必须是科学发展,要坚持以⼈为本,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发展质量,落
实“五个统筹”,切实把经济社会发展转⼊全⾯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2)“建议”——全会指出,“制定“⼗⼀五”规划的原则是”(“六个必须”):“⼗⼀五”时期,必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增长⽅式,必须提⾼⾃主创新能⼒,必须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必须加强和谐社会建设,必须不断深化改⾰开放。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最鲜明的特点就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指导思想的重⼤发展。
这“六个必须”相互联系,相互促进,是“⼗⼀五”时期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
(3)“建议”——全会指出,“⼗⼀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标是:在优化结构、提⾼效益和降低消耗的基础上,实现2010年⼈均国内⽣产总值⽐2000年翻⼀番;资源利⽤效率显著提⾼,单位国内⽣产总值能源消耗⽐“⼗五”期末降低20%左右;形成⼀批拥有⾃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国际竞争⼒较强的优势企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较完善,开放型经济达到新⽔平,国际收⽀基本平衡;普及和巩固九年义务教育,城镇就业岗位持续增加,社会保障体系⽐较健全,贫困⼈⼝继续减少;城乡居民收⼊⽔平和⽣活质量普遍提⾼,价格总⽔平基本稳定,居住、交通、教育、⽂化、卫⽣和环境等⽅⾯的条件有较⼤改善;民主法制建设和精神⽂明建设取得新进展,社会治安和安全⽣产状况进⼀步好转,构建和谐社会取得新进步。
(4)“建议”——全会指出,“⼗⼀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式转变;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增强⾃主创新能⼒和加快科技教育发展;深化体制改⾰和提⾼对外开放⽔平;加强和谐社会建设。
其中:
A.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标和要求,可以概括为:⽣产发展、⽣活宽裕、乡风⽂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突出抓好以下⼏个重点⽅⾯:⼀是推进现代农业建设。
⼆是全⾯深化以农村税费改⾰为重点的综合改⾰。
三是⼤⼒发展农村公共事业。
四是千⽅百计增加农民收⼊。
B.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式转变。
“⼗⼀五”期间,必须把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式的转变作为关系全局的重⼤任务。
要突出抓好三个⽅⾯:⼀是切实⾛新型⼯业化道路,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坚持以信息化带动⼯业化,以⼯业化促进信息化。
⼤⼒发展⾼新技术产业,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加强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
⼆是发展规模经济,实现规模效益。
主要通过市场作⽤和必要的宏观引导,进⼀步打破⾏业、地区、所有制界限,推动企业改⾰改组改造,充分发挥现有企业作⽤,避免低⽔平重复⽣产和建设。
三是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要把节约资源作为基本国策,⼤⼒发展循环经济,提⾼资源利⽤效率,加⼤环境治理⼒度,切实保护好⾃然⽣态。
C.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实施西部⼤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形成东中西互动、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格局,是从全⾯建设⼩康社会和加快现代化建设全局出发作出的总体战略部署。
《建议》从各地区的实际出发,按照发挥⽐较优势、加强薄弱环节、促进协调发展的要求,明确了各区域的发展导向和总体思路。
还着重在三个⽅⾯提出了落实区域发展战略的途径。
⼀是健全区域协调互动机制。
⼆是明确不同区域的功能定位。
三是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
D.增强⾃主创新能⼒和加快科技教育发展。
⾃主创新是提升科技⽔平和经济竞争⼒的关键,也是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式的中⼼环节。
要把增强⾃主创新能⼒作为国家战略,致⼒于建设创新型国家。
要⼤⼒开发具有⾃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和核⼼技术,努⼒提⾼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
消化吸收再创新的能⼒。
提⾼⾃主创新能⼒,必须着⼒抓好以下⼏点:⼀要加快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要改善技术创新的市场环境,加快发展创业风险投资,加强技术咨询、技术转让等中介服务。
三要实⾏⽀持⾃主创新的财税、⾦融和政府采购等政策,完善⾃主创新的激励机制。
四要利⽤好全球科技资源,继续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积极参与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
五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E.深化体制改⾰和提⾼对外开放⽔平。
第⼀,着⼒推进政府⾏政管理体制改⾰。
第⼆,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
第三,推进财税⾦融体制改⾰。
F.加强和谐社会建设。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标,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保障。
要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安定有序、⼈与⾃然和谐相处的要求,加快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特别要突出解决好⼈民群众最关⼼的就业、社会保障、扶贫、教育、医疗、环保和安全等问题。
(5)“公报”——全会指出,“⼗⼀五”时期,特别要注意处理好以下⼏个重⼤关系:⼀是正确处理内需和外需的关系。
⼆是正确处理市场机制和宏观调控的关系。
三是正确处理中央和地⽅的关系。
四是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关系。
五是正确处理改⾰、发展、稳定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