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成药配方详解:川贝止咳露(川贝枇杷露)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药典中药材:川贝母
性状:
,有的具棕色斑点。外层鳞叶2瓣,大小 相近,顶部开裂而略尖,基部稍尖或较钝。 栽培品呈类扁球形或短圆柱形,高0.5~ 2cm,直径1~2.5cm。表面类白色或浅棕 黄色,稍粗糙,有的具浅黄色斑点。外层 鳞叶2瓣,大小相近,顶部多开裂而较平。
药典中药材:川贝母
性味: 苦、甘,微寒。归肺、心经。
药典中药材:桑白皮
性味: 甘,寒。归肺经。
药典中药材:桑白皮
功效: 泻肺平喘,利水消肿。用于肺热喘咳,水 肿胀满尿少,面目肌肤浮肿。
药典中药材:桑白皮
用法: 6~12g。
药典中药材:桑白皮
存储: 置通风干燥处,防潮,防蛀。
药典中药材:薄荷脑详解>>>
薄荷脑
药典中药材:薄荷脑
: 药典暂未收录薄荷脑。
药典中药材:枇杷叶
炮制:
枇杷叶:除去绒毛,用水喷润,切丝,干 燥。本品呈丝条状。表面灰绿色、黄棕色 或红棕色,较光滑。下表面可见绒毛,主 脉突出。革质而脆。气微,味微苦。蜜枇 杷叶:取枇杷叶丝,照蜜炙法(通则0213) 炒至不粘手。每100kg枇杷叶丝,用炼蜜 20kg。本品形如枇杷叶丝,表面黄棕色或 红棕色,微显光泽,略带黏性。具蜜香气, 味微甜。
药典中药材:川贝母详解>>>
川贝母
药典中药材:川贝母
来源:
本品为百合科植物川贝母、暗紫贝母、甘 肃贝母、梭砂贝母、太白贝母或瓦布贝母 的干燥鳞茎。按性状不同分别习称“松 贝”、“青贝”、“炉贝”和“栽培品”。 夏、秋二季或积雪融化后采挖,除去须根、 粗皮及泥沙,晒干或低温干燥。
药典中药材:川贝母
药典中药材:枇杷叶详解>>>
枇杷叶
药典中药材:枇杷叶
来源: 本品为蔷薇科植物枇把的干燥叶。全年均 可采收,晒至七、成干时,扎成小把,再 晒干。
药典中药:枇杷叶
性状:
本品呈长圆形或倒卵形,长12~30cm,宽 4~9cm。先端尖,基部楔形,边缘有疏锯 齿,近基部全缘。上表面灰绿色、黄棕色 或红棕色,较光滑;下表面密被黄色绒毛, 主脉于下表面显著突起,侧脉羽状;叶柄 极短,被棕黄色绒毛。革质而脆,易折断。 气微,味微苦。
川贝止咳露 (川贝枇杷露)
配方详解
药典中成药:川贝止咳露(川贝枇杷露)配方详解>>>
川贝止咳露(川贝枇 杷露)
ChuanbeiZhikeLu
药典中成药:川贝止咳露(川贝枇杷露)配方详解>>>
配方: 川贝母5g、枇杷叶130.9g、百部23.4g、 前胡14.lg、桔梗9.1g、桑白皮9.4g、薄 荷脑0.16g。
药典中药材:前胡
炮制: 胡片,表面黄褐色,略具光泽,滋润。味 微甜。
药典中药材:前胡
性味: 苦、辛,微寒。归肺经。
药典中药材:前胡
功效: 降气化痰,散风清热。用于痰热喘满,略 痰黄稠,风热咳嗽痰多。
药典中药材:前胡
用法: 3~10g。
药典中药材:前胡
存储: 置阴凉干燥处,防霉,防蛀。
药典中药材:桔梗详解>>>
药典中药材:枇杷叶
性味: 苦,微寒。归肺、胃经。
药典中药材:枇杷叶
功效: 清肺止咳,降逆止呕。用于肺热咳嗽,气 逆喘急,胃热呕逆,烦热口渴。
药典中药材:枇杷叶
用法: 6~10g。
药典中药材:枇杷叶
存储: 置干燥处。
药典中药材:百部详解>>>
百部
药典中药材:百部
来源:
本品为百部科植物直立百部、蔓生百部或 对叶百部的干燥块根。春、秋二季采挖, 除去须根,洗净,置沸水中略烫或蒸至无 白心,取出,晒干。
药典中药材:前胡
性状: 环纹棕色,射线放射状。气芳香,味微苦、 辛。
药典中药材:前胡
炮制:
前胡: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薄片, 晒干。本品呈类圆形或不规则形的薄片。 外表皮黑褐色或灰黄色,有时可见残留的 纤维状叶鞘残基。切面黄白色至淡黄色, 皮部散有多数棕黄色油点,可见一棕色环 纹及放射状纹理。气芳香,味微苦、辛。 蜜前胡:取前胡片,照蜜炙法(通则0213) 炒至不粘手。本品形如前
药典中药材:桑白皮
性状:
本品呈扭曲的卷筒状、槽状或板片状,长 短宽窄不一,厚1~4mm。外表面白色或淡 黄白色,较平坦,有的残留橙黄色或棕黄 色鳞片状粗皮;内表面黄白色或灰黄色, 有细纵纹。体轻,质韧,纤维性强,难折 断,易纵向撕裂,撕裂时有粉尘飞扬。气 微,味微甘。
药典中药材:桑白皮
炮制:
桑白皮:洗净,稍润,切丝,干燥。蜜桑 白皮:取桑白皮丝,照蜜炙法(通则0213) 炒至不粘手。本品呈不规则的丝条状。表 面深黄色或棕黄色,略具光泽,滋润,纤 维性强,易纵向撕裂。气微,味甜。
药典中药材:桔梗
功效: 宣肺,利咽,祛痰,排脓。用于咳嗽痰多, 胸闷不畅,咽痛膏哑,肺痈吐脓。
药典中药材:桔梗
用法: 3~10g。
药典中药材:桔梗
存储: 置通风干燥处,防蛀。
药典中药材:桑白皮详解>>>
桑白皮
药典中药材:桑白皮
来源: 本品为桑科植物桑的干燥根皮。秋末叶落 时至次春发芽前采挖根部,刮去黄棕色粗 皮,纵向剖开,剥取根皮,晒干。
药典中成药:川贝止咳露(川贝枇杷露)配方详解>>>
配方: 川贝母5g、枇杷叶130.9g、百部23.4g、 前胡14.lg、桔梗9.1g、桑白皮9.4g、薄 荷脑0.16g。
药典中成药:川贝止咳露(川贝枇杷露)
性状: 本品为棕黄色至棕褐色的液体;气芳香, 味甜、凉、微苦。
药典中成药:川贝止咳露(川贝枇杷露)
用法: 3~9g。外用适量,水煎或酒浸。
药典中药材:百部
存储: 置通风干燥处,防潮。
药典中药材:前胡详解>>>
前胡
药典中药材:前胡
来源: 本品为伞形科植物白花前胡的干燥根。冬 季至次春茎叶枯萎或未抽花茎时采挖,除 去须根,洗净,晒干或低温干燥。
药典中药材:前胡
性状:
本品呈不规则的圆柱形、圆锥形或纺锤形, 稍扭曲,下部常有分枝,长3~15cm,直 径1~2cm。表面黑褐色或灰黄色,根头部 多有茎痕和纤维状叶鞘残基,上端有密集 的细环纹,下部有纵沟、纵皱纹及横向皮 孔样突起。质较柔软,干者质硬,可折断, 断面不整齐,淡黄白色,皮部散有多数棕 黄色油点,形成层
药典中药材:百部
炮制: 品形同百部片,表面棕黄色或褐棕色,略 带焦斑,稍有黏性。味甜。
药典中药材:百部
性味: 甘、苦,微温。归肺经。
药典中药材:百部
功效:
润肺下气止咳,杀虫灭虱。用于新久咳嗽, 肺痨咳嗽,顿咳;外用于头虱,体虱,蛲 虫病,阴痒。蜜百部润肺止咳,用于阴虚 劳嗽。
药典中药材:百部
药典中成药:川贝止咳露(川贝枇杷露)
用法: 口服。一次15ml,一日3次;小儿减半。
药典中成药:川贝止咳露(川贝枇杷露)
存储: 密封,置阴凉处。
药典中成药:川贝止咳露(川贝枇杷露)
规格: (1)每瓶装100ml(2)每瓶装120ml(3) 每瓶装150ml。
谢谢!
制法:
以上七味,除薄荷脑外,其余川贝母等六 味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2.5小时,第二 次2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至 适量,加入蔗糖300g及防腐剂适量,煮沸 使溶解,滤过,滤液加入薄荷脑、杏仁香 精的乙醇溶液适量,加水至1000ml,搅匀, 即得。
药典中成药:川贝止咳露(川贝枇杷露)
功效: 止嗽祛痰。用于风热咳嗽,痰多上气或燥 咳。
药典中药材:百部
性状:
直立百部:呈纺锤形,上端较细长,皱缩 弯曲,长5~12cm,直径0.5~lcm。表面 黄由色或淡棕黄色,有不规则深纵沟,间 或有横皱纹。质脆,易折断,断面平坦, 角质样,淡黄棕色或黄白色,皮部较宽, 中柱扁缩。气微,味甘、苦。蔓生百部: 两端稍狭细,表面多不规则皱褶和横皱纹。 对叶百部:呈长纺
性状:
松贝:呈类圆锥形或近球形,高0.3~ 0.8cm,直径0.3~0.9cm。表面类白色。 外层鳞叶2瓣,大小悬殊,大瓣紧抱小瓣, 未抱部分呈新月形,习称“怀中抱月”; 顶部闭合,内有类圆柱形、顶端稍尖的心 芽和小鳞叶1~2枚;先端钝圆或稍尖,底 部平,微凹入,中心有1灰褐色的鳞茎盘, 偶有残存须
药典中药材:桔梗
性状: 皮部黄白色,有裂隙,木部淡黄色。气微, 味微甜后苦。
药典中药材:桔梗
炮制:
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厚片,干燥。 本品呈椭圆形或不规则厚片。外皮多已除 去或偶有残留。切面皮部黄白色,较窄; 形成层环纹明显,棕色;木部宽,有较多 裂隙。气微,味微甜后苦。
药典中药材:桔梗
性味: 苦、辛,平。归肺经。
药典中药材:川贝母
功效: 淸热润肺,化痰止咳,散结消痈。用于肺 热燥咳,干咳少痰,阴虚劳嗽,痰中带血, 瘰疬,乳痈,肺痈。
药典中药材:川贝母
用法: 3~10g;研粉冲服,一次1~2g。
药典中药材:川贝母
存储: 置通风干燥处,防蛀。
药典中药材:川贝母
注意: 不宜与川乌、制川乌、草乌、制草乌、附 子同用。
药典中药材:百部
性状:
锤形或长条形,长8~24cm,直径0.8~ 2cm。表面浅黄棕色至灰棕色,具浅纵皱 纹或不规则纵槽。质坚实,断面黄白色至 暗棕色,中柱较大,髓部类白色。
药典中药材:百部
炮制:
百部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厚片,干 燥。本品呈不规则厚片或不规则条形斜片; 表面灰白色、棕黄色,有深纵皱纹;切面 灰白色、淡黄棕色或黄白色,角质样;皮 部较厚,中柱扁缩.质韧软。气微、味甘、 苦。蜜西部取百部片,照蜜炙法(通则 0213)炒至不粘手。每100kg百部,用炼 蜜12.5kg。本
桔梗
药典中药材:桔梗
来源: 本品为桔梗科植物桔梗的干燥根。春、秋 二季采挖,洗净,除去须根,趁鲜剥去外 皮或不去外皮,干燥。
药典中药材:桔梗
性状:
本品呈圆柱形或略呈纺锤形,下部渐细, 有的有分枝,略扭曲,长7~20cm,直径 0.7~2cm。表面淡黄白色至黄色,不去外 皮者表面黄棕色至灰棕色,具纵扭皱沟, 并有横长的皮孔样斑痕及支根痕,上部有 横纹。有的顶端有较短的根茎或不明显, 其上有数个半月形茎痕。质脆,断面不平 坦,形成层环棕色,
药典中药材:川贝母
性状:
根。质硬而脆,断面白色,富粉性。气微, 味微苦。青贝:呈类扁球形,高0.4~ 1.4cm,直径0.4~1.6cm。外层鳞叶2瓣, 大小相近,相对抱合,顶部开裂,内有心 芽和小鳞叶2~3枚及细圆柱形的残茎。炉 贝:呈长圆锥形,高0.7~2.5cm,直径 0.5~2.5cm。表面类白色或浅棕黄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