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市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期中生物期中试卷及答案-百度文库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兰州市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期中生物期中试卷及答案-百度文库
一、选择题
1.下面是小明同学在使用显微镜时遇到的问题,以及相应的解决办法,其中错误的是
A.物像不清晰﹣﹣调节细准焦螺旋B.视野较暗﹣﹣选用凹面反光镜和大光圈
C.物像偏上方﹣﹣转动转换器D.物像太小﹣﹣换高倍目镜或高倍物镜
2.当你仔细观察身边的树木,你会发现同一根枝条上相邻的叶片是互不遮挡的,每个叶片都能接收到阳光的照射,这种现象表明()
A.生物能适应环境B.环境不影响生物
C.环境能适应生物D.生物不影响环境
3.小组同学设置了“有光”和“无光”两种环境条件,探究“光是否会影响鼠妇的分布?”这种研究方法属于()A.观察法B.实验法C.调查法D.模拟法
4.诗句“雨露滋润禾苗壮”所隐含的影响植物生长的非生物因素是
A.阳光B.温度C.水分D.空气
5.下图是洋葱根尖细胞分裂的基本过程,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情况,其中“染色体位于细胞中央”的图像是
A.①B.②
C.③D.④
6.下列关于细胞分裂与生长的说法,正确的是()
A.细胞分裂时,首先是细胞质分裂成两份,然后是细胞核由一个分成两个
B.一个细胞分裂后新形成的两个子细胞都含有与原来细胞数目一半的遗传物质
C.随着细胞分裂次数的增加,细胞的体积会越来越小
D.在农业生产中,给农作物提供充足的水、肥和适宜的温度条仲,可以促进作物细胞的分裂和生长,增加产量7.图表示生态系统各成分间的相互关系,标号1、2、3分别表示
A.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B.消费者、生产者、分解者
C.分解者、生产者、消费者D.生产者、分解者、消费者
8.某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体内汞的含量如右下表所示,下列食物链中正确的是()
A.甲→乙→丁→丙 B.丁→丙→乙→甲
C.丙→甲→乙→丁 D.乙→甲→丙→丁
9.如图是生态系统中构成一条食物链的四种生物的X量分布模型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选项X食物链
A有机物含量丁→丙→乙→甲
B个体数量丁→丙→乙→甲
C DDT(一种农药)含量甲→乙→丙→丁
D化学能含量甲→乙→丙→丁
A.A B.B C.C D.D
10.如图所示,图1表示一粒浸软的菜豆种子,某同学用刀片在图中虚线处将种子切断,并画出了横断面的示意图(如图2所示)。

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组成1、2、3的细胞中的染色体数不相同
B.图2中1是由受精卵发育来的
C.图2中2的基本组成单位是细胞
D.图2中3表示子叶
11.如图是豌豆生长发育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豌豆花中最重要的结构是①B.①中的花粉传到②上是形成图乙器官的必经过程
C.通过图乙可知图甲中有7个④D.豌豆的营养物质储存在胚乳里
12.下列古诗词描绘了裸子植物的是()
A.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B.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C.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D.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13.诗句中蕴含丰富的生物学知识,彰显出自然之美、生命之美。

下列诗句中描写的植物属于裸子植物的是A.西湖春色归,春水绿于染B.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C.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D.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14.如图,在载玻片两端各滴一滴草履虫培养液,使两端液滴连通.在右侧培养液的边缘滴一滴肉汁后,观察到草履虫纷纷从左侧培养液转移到右侧培养液.根据生物的特征分析,这一现象说明生物能()
A.进行呼吸B.进行运动
C.生长和繁殖D.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15.下列单细胞生物中,能进行光合作用的是
A.酵母菌B.草履虫
C.衣藻D.变形虫
16.图表示物质进出细胞示意图,据图分析,物质能否进出细胞,起关键作用的结构是()
A.细胞壁B.细胞质
C.细胞核D.细胞膜
17.下列有关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观察时先转动甲图中①,找到物像,转动⑦,使物像更清晰
B.乙图制作人体口腔上皮细胞装片时选用9%的盐水
C.给丙滴加碘液后,①不变蓝②变蓝
D.小明将玻片向右下方轻轻移动后,看到视野的正中央写有字母“A”,那他之前看到的图象如图丁
18.下图是某同学用显微镜在实验观察到的动植物细胞图,据图判定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图甲是人体口腔上皮细胞B.图甲所示细胞基本结构: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C.图丙是蚕豆叶的表皮细胞D.图乙与图甲所示细胞相比,乙类有细胞壁、液泡、线粒体
19.如图为绿色开花植物不同结构层次的变化过程示意图,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图1到图2是指细胞的分化B.图3属于组织结构层次
C.图4属于器官结构层次D.绿色开花植物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
20.下图中,甲~己表示人体的不同结构层次,据图分析错误的是()
A.人体由甲细胞发育而成
B.乙通过细胞分裂形成丙
C.血液属于丙这一结构层次
D.植物体不含戊这一结构层次
21.如图是由三个圆所构成的相关概念的包含关系图,其中Ⅰ为大圆,Ⅱ和Ⅲ分别为大圆之内的小圆,符合这种所属关系的是
A.Ⅰ细胞核、Ⅱ叶绿体、Ⅲ线粒体
B.Ⅰ生物圈、Ⅱ大气圈、Ⅲ水圈
C.Ⅰ种子植物、Ⅱ孢子植物、Ⅲ被子植物
D.Ⅰ原核生物、Ⅱ细菌、Ⅲ病毒
22.在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时,小明同学对实验过程和结果的分析,错误的是()
A.甲过程进行暗处理的目的是为了消耗掉叶片中原有的淀粉
B.将叶片放在酒精中隔水加热,其目的是溶解叶绿素
C.实验结论是:绿叶在光下能制造淀粉(有机物)
D.叶片滴加碘液后遮光部分变蓝
23.“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过程中,把叶片放入酒精中隔水加热的目的是()
A.脱去叶片中的叶绿素B.抑制叶绿素的形成 C.检验有无淀粉生成D.将淀粉运走或耗尽24.图是叶的横切面示意图,叶内水分散失的部位是图中的()
A.①
B.②
C.③
D.④
25.图一为植物根尖结构示意图,图二为叶片结构示意图,结合图一和图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图一中①是植物吸收水分和无机盐主要部位
B.图二中[3]是蒸腾作用水分排出植物体的“门户”
C.图二中[3]主要分布于叶片的上表皮,这样有利于水分和气体散失
D.植物蒸腾作用有利于植物降低叶片表面温度
26.某同学对下图几种生物进行了观察和记录,其中错误的是
A.1是苔藓植物,植株矮小,依靠它的根固着在土壤中
B.2是蕨类植物,叶片的下表面有孢子囊
C.3是单细胞藻类,细胞内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
D.4是裸子植物,种子外面无果皮包被,种子比孢子的生命力强,更适应陆地生活
27.下列关于绿色植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海带依靠叶片吸收水分和无机盐
B.植物生长的不同时期,需要无机盐的量是相同的
C.玉米的茎中没有形成层,不能无限长粗
D.杨树比蕨菜更适于陆地生活的主要原因是输导组织发达
28.图1表示李强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部分步骤,图2是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物像,请据图回答。

(1)“滴液”时往载玻片中央滴加的液体是___________。

(2)“染色”时滴加的液体是_________,这一操作的目的是把图2中洋葱细胞的[ ]_____染成深色,便于观察。

(3)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物像中出现[4]_________,可能是图1中____________这个步骤操作不规范引起的。

(4)图3中①是目镜,②是____,观察时,显微镜目镜是15×,物镜是10×,这些细胞被放大了_____倍。

(5)用来调节视野中光线强弱的结构是[ ]___________和遮光器。

29.某学校科学兴趣小组用打孔器从叶片中获得许多叶圆片,抽取其中空气,将等量的叶圆片和水倒入3个烧杯中,按下表所示的条件进行实验:
烧杯号光照(勒克司)温度(℃)二氧化碳(%)
16000150.2
26000250.2
36000250.01
(说明:氧气在水中的溶解度小,叶圆片光合作用放出的氧气在细胞间隙积累,能使叶圆片上浮,叶圆片平均上浮所需要的时间可作为光合作用强弱的比较依据)该实验在研究何种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
A.二氧化碳和温度B.温度C.二氧化碳D.光照
30.如图是绿色植物部分生理过程示意图,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①过程向上运输的水分主要用于光合作用
B.②可以表示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
C.③表示向根部运输的物质,应是有机物
D.④过程能促进水分的吸收和运输
二、实验探究综合题
31.学习生态系统知识后,小王同学对自家的水稻田进行实地调查,绘制了如下图形。

请据图回答:
(1)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看,水稻属于____________。

(2)图中包含________条食物链。

它们构成了该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____。

请写出含有“麻雀”最长的一条食物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中螟虫与麻雀之间是______________关系。

(4)若人为大量捕杀青蛙、麻雀,导致虫灾爆发,生态平衡就会遭到破坏,这是因为稻田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_____________。

32.阅读下面的材料,并分析回答问题。

材料一下图为江南水乡一个典型的池塘生态系统,池塘内生存有水草、浮萍、水绵、鱼、虾等生物。

材料二某原始次森林有被白蚁侵噬的现象。

如上右图为白蚁个体,白蚁的头部有特殊的口器,能啃食木材,它依靠消化道内的木纤维酶和数量很多的单细胞生物如鞭毛虫以及细菌等把纤维素完全消化转变为可以吸收的营养。

白蚁对木质的建筑、家具有着极大危害,因此,长期以来白蚁被当做有害物种遭到人类灭杀。

但在森林里,白蚁也有有益的一面,它能为其他多种动物如猩猩、鸡等提供食物来源依山而居的人们通过散养鸡群,有效阻止白蚁侵入人们的住所,实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1)在该池塘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是__________。

(2)如果向该池塘中投放一些肉食性的黑鱼,则池塘中小鱼的数量将会减少,但一段时间后,该池塘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又会处于相对平衡的状态,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____能力。

(3)白蚁啃食枯死的树干,加快其腐烂,同时又能为其他多种动物提供食物来源。

白蚁在生态系统中所起的作用是_______。

(4)材料二中体现的生物学观点有____________。

A.生物影响环境 B.生物适应环境 C.环境影响生物
(5)如果用难以分解的有机农药代替鸡来捕杀白蚁以阻止白蚁入侵居所,有毒物质浓度会随着食物链的流动不断
_____,最终危害人类自身。

(6)白蚁与其肠道内鞭毛虫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_。

33.春天是桃花开花的季节,桃树的果实是人们夏季喜爱的水果。

下图是桃的一生示意图,请根据所学的知识回答相关问题:
(1)花在植物体的结构层次上属于___________,其结构中___________(填图中数字)是最重要的部分,与果实和种子的形成有直接关系。

(2)当花的各部分成熟以后,要结出果实,还必须经过___________这两个生理过程。

(3)水蜜桃果大、味甜,其鲜嫩的“果肉”是由___________(填名称)发育而来。

(4)春节刚过,小明同学就把自身具备萌发能力、不在休眠期的桃的种子播种在湿润、疏松的土壤里,一个月都没有萌发,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

34.实验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
下面是一组同学的实验记录(时间:min):
环境时间123456789
明亮处鼠妇数量
1074110000
(个)
阴暗处鼠妇数量
0369910101010
(个)
(1)请问“这个小组在实验过程中,所控制的实验变量是:____________
(2)通过分析上述数据,你得到了什么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探究了“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之后,如果探究“水分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在下列的四个实验装置中,你会选择(_____)装置.
(4)实验中,为什么要统计全班各组的平均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C
解析:C
【分析】
此题是一道基础知识题,考查的是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详解】
A.细准焦螺旋的作用是较小幅度的升降镜筒外,还能调出更加清晰的物像,A正确。

B.视野较暗,应用大光圈、凹面镜调节,会使视野变亮,B正确。

C.显微镜呈倒像,标本移动的方向正好与物像移动的方向相反,所以物像偏上方,向上方移动玻片而不是转动转换
器,C错误。

D.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物镜放大倍数和目镜放大倍数的乘积。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看到的细胞就越大,但数目最少;即物像太小,换高倍目镜或高倍物镜,D正确。

故选C。

2.A
【详解】
适者生存,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如沙漠上的植物必须耐旱才能生存,而需水较多的水莲很难成活。

阳光是从上往下照射的,若叶片相互遮挡,下面的叶片就不能接受阳光的照射,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就会减少,不利于树木的生长。

因此杨树上下相邻的叶片互不遮挡,能使每片叶都尽可能多地接受阳光的照射,体现了生物能适应环境。

3.B
【详解】
某兴趣小组的同学设置了“有光”和“无光”两种环境条件,探究“光会影响鼠妇的分布”,是设置了以光为唯一变量的对照试验,因此这种研究方法属于实验法。

【学科网考点定位】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名师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实验研究的方法,让学生区分理解观察、分类、调查、实验等各种方法。

4.C
【详解】
诗句“雨露滋润禾苗壮”体现了水(非生物因)影响了生物禾苗的生活。

点睛: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称为生态因素,可以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

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

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有生物,包括同种和不同种的生物个体。

5.C
【解析】
试题分析:细胞核分裂期按时间依次分为前期、中期、后期、末期.前期出现纺锤丝、染色体,核仁、核膜消失;中期时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染色体形态比较固定、数目清晰;后期时着丝点分裂为二,染色单体变为染色体,向两极运动;末期时纺锤丝消失,染色体变为染色质,核膜、核仁出现,细胞质分裂形成两个子核.染色体位于细胞中央的是③图。

考点:细胞分裂的基本过程。

6.D
【解析】细胞的分裂就是一个细胞分裂成两个细胞。

细胞分裂的过程是,细胞核先由一个分成两个,随后细胞质分成两份,每份各含有一个细胞核,A错误;细胞分裂时,细胞核内的遗传物质先经过复制加倍,然后平均分配,细胞核由一个分成两个,所以一个细胞分裂后新形成的两个子细胞都含有与原来细胞的遗传物质数目完全一样,B错误;新分裂产生的细胞体积很小,需要不断从周围环境中吸收营养物质,并且转变成组成自身的物质,体积逐渐增大成熟后一部分继续分裂,一部分进行分化形成组织,C错误;在农业生产中,给农作物提供充足的水、肥和适宜的温度条仲,可以促进作物细胞的分裂和生长,增加产量,D正确。

7.A
【分析】
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而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据此可以解答本题。

【详解】
图中1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并将光能转变为化学能储藏在有机物中;2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通过消化和吸收,将摄取的有机物变成自身能够利用的物质,这些物质在动物体内经过呼吸作用,释放能量,同时也产生二氧化碳、尿液等物质,属于消费者。

3能把动植物尸体、排出物中的有机物变成无
机物,供绿色植物利用,属于分解者,可见A正确。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生态系统的组成。

8.A
【解析】
试题分析:在生态系统中,有害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其浓度随着消费者级别的升高而逐步增加,这种现象叫生物富集,营养级越高生物(越靠近食物链的末端),体内所积累的有毒物质越多(富集),根据汞的含量可写出食物链:甲→乙→丁→丙,故选A。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有害物质沿食物链积累,解此题的关键是掌握食物链的末端生物,体内所积累的有毒物质最多。

9.D
【分析】
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消费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

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

物质、能量在沿着食物链流动的过程中是逐级递减的,一般只有10%-20%的能量能够流入下一个营养级。

在生态系统中,有害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其浓度随着营养级别的升高而逐步增加,这种现象叫生物富集。

【详解】
A.能量沿着食物链流动逐级递减,有机物的含量也是随着食物链逐级递减的,图中有机物含量从多到少依次是丁、丙、乙、甲,即丁→丙→乙→甲,A正确。

B.在食物链中营养级越高,相对数量越少,营养级越低,相对数量越多。

图中数量从多到少依次是丁、丙、乙、甲,因此这四种生物构成的一条食物链是丁→丙→乙→甲,B正确。

C.有毒物质沿食物链流动逐级积累,营养级越高有毒物质积累越多。

图中DDT(一种农药)含量从少到多依次是甲、乙、丙、丁,即甲→乙→丙→丁,C正确。

D.能量沿着食物链流动逐级递减。

图中化学能含量从多到少依次是丁、丙、乙、甲,即丁→丙→乙→甲,D错误。

故选D。

【点睛】
解题的关键是理解食物链的结构特点,生物的富集现象,能量流动的特点。

10.A
【详解】
解:菜豆种子的纵切面图如果对种子进行如图2所示进行横切则1应为胚根,2
种皮,3子叶,受精后的雌蕊发育来的具体发育为:所以,胚根、胚芽、胚
轴、子叶也就是胚都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的.由于植物体的基本组成单位是细胞,作为生物体种子的一部分的3、2、1基本组成单位是同样是细胞,同为菜豆的体细胞所含有的染色体染色体形态和数目是相同的。

故选A
【点评】本题从横切面上看种子的结构图,可能有部分同学不适应.又从基本组成单位,染色体角度分析有一定难度.但是只要同学们能把握知识的主旨,可以解决.
11.B
【分析】
识图可知,①雄蕊,②雌蕊,③胚珠,④子房,⑤种子,⑥果皮。

受精完成后子房的发育情况如图:
【详解】
A.雄蕊的花药中含有许多花粉粒,雌蕊的子房中含有胚珠,雄蕊和雌蕊与果实和种子的形成有直接的关系,是花的主要结构,A错误。

B.①雄蕊中的花粉传②雌蕊上的过程是传粉,一朵花要经过传粉受精过程后,才能形成果实和种子,B正确。

C.种子由胚珠发育而成,豌豆果实内有7粒⑤种子,原因是④子房中最少有7个胚珠,C错误。

D.豌豆属于双子叶植物,种子的营养物质贮存在子叶里,D错误。

故选B。

【点睛】
解题的关键是掌握果实和种子的形成。

12.B
【分析】
种子植物根据外面有无果皮的保护分为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裸子植物根、茎、叶都很发达,受精过程不需要水,种子裸露,外面没有果皮包被。

【详解】
菊、梅具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大器官,属于被子植物,AC错误;松的种子裸露,外面没有果皮包被,属于裸子植物,B正确;苔属于苔藓植物,草属于被子植物,D错误。

【点睛】
考查了对裸子植物的主要特征的认识,基础知识。

13.C
【分析】
此题考查的是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的有关知识,要求学生熟记并能正确运用。

【详解】
A、藻类植物大多数生活在水中结构简单,大多是单细胞个体,即使是多细胞个体也没有根茎叶的分化,属于低等植物,藻类植物的细胞内有叶绿素,因而植物体呈现绿色,春天气温升高藻类植物大量繁殖将湖水染绿。

故“西湖春色归,春水绿如染”描写的生物属于藻类植物类群,A不符合题意。

B、苔藓植物有茎叶的分化没有真正的根,只有假根,植株矮小。

所以“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描写的生物属于苔藓植物类群,B不符合题意。

C、“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意思是大雪压迫松树,松树越发挺拔劲,郁郁葱葱。

描写的生物属于裸子植物类群,C不符合题意。

D、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讲的是被子植物,其特征是种子外有果皮包被,D不符合题意。

【点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知道植物的分类。

14.D
通.在右侧培养液的边缘滴一滴肉汁后,观察到草履虫纷纷从左侧培养液转移到右侧培养液,说明生物具有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的特性。

考点:生物的特征。

15.C
【分析】
绿色植物能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结合单细胞生物的特点进行分析解答。

【详解】
酵母菌属于单细胞真菌,草履虫是单细胞的动物,变形虫也是单细胞的动物,都无叶绿体,因此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自己制造有机物.衣藻属于单细胞藻类植物,内有一个杯状的叶绿体,因此能进行光合作用。

其它的多细胞的藻类植物的结构简单,无根、茎、叶的分化,细胞内含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释放氧气。

可见C符合题意。

故选C。

【点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知道光合作用的概念。

16.D
【分析】
细胞膜具有保护,控制细胞物质的进出作用,图中②③是进入细胞的物质,①④是排出的物质,解答即可。

【详解】
A.细胞壁具有保护和支持细胞的作用,故A不符合题意。

B.细胞质能不断的流动,它的流动加速了细胞与外界之间的物质交换,故B不符合题意。

C.细胞核内含有遗传物质,能传递遗传信息,故C不符合题意。

D.细胞膜保护细胞内部结构,控制细胞内外物质的进出。

对物质具有选择透过性,对细胞有用的物质可以进入,而对细胞有害的物质则不能进入,同时,还能把细胞内产生的废物排到细胞外,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点睛】
细胞膜是一种选择透过性膜,并具有保护作用。

17.D
【分析】
(1)显微镜下成倒立的物像。

(2)生理盐水可以保持口腔上皮细胞的形状。

(3)淀粉遇碘液变蓝。

【详解】
A.粗准焦螺旋可以大幅度的升降镜筒,可以快速找到物像;细准焦螺旋可以小幅度的升降镜筒,能够使物像变得更加清晰,A错误。

B.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实验时,在载玻片中央滴的是0.9%的生理盐水,才能保持细胞的正常形态,B 错误。

C.玉米种子的营养物质储存在①胚乳中,因此给丙滴加碘液,①胚乳变蓝,②不变蓝,C错误。

D.由于在视野中观察到的是实物的倒像,所以欲将物像从视野右下方移到中央,装片应向右下方移动,物像才能向左上方移动到视野的中央,D正确。

故选D。

【点睛】
有关显微镜使用方面的题都很重要。

要想做好此类题目,一定要多动手,多思考,熟能生巧,有些看上去很复杂的问题,如果我们经常操作使用显微镜的话,就会变得十分容易了。

本题考查常见显微镜图的细胞特点。

题图中甲是口腔上皮细胞,乙是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丙是叶片下表皮细胞。

【详解】
A.图甲细胞扁平、多边形的,形状不很规则,故其为口腔上皮细胞,A不符合题意。

B.图甲口腔上皮细胞是动物细胞,其基本结构是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B不符合题意。

C.图丙细胞透明,不含叶绿体,形状不规则,其中有大量气孔,气孔有一对保卫细胞构成,故其为蚕豆叶表皮细胞,C不符合题意。

D.图乙细胞近似长方形,排列紧密,故为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其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内有液泡、线粒体等结构,无叶绿体)和细胞核;图甲细胞的基本结构是细胞膜、细胞质(内有线粒体等结构)和细胞核,故乙类有细胞壁、液泡,而甲类没有,D符合题意。

故选D。

19.A
【分析】
细胞是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细胞经过细胞的分裂、分化产生了不同的组织。

而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构成器官。

绿色开花植物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大器官。

所以植物体的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

【详解】
A.图1到图2是指细胞的分裂,细胞分裂使细胞数目增加,故A错误。

B.图3属于组织结构层次,组织是由形态相似,结构和功能相同的细胞构成的细胞群,故B正确。

C.器官是由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联合起来形成具有一定功能的结构,图4花属于器官结构层次,故C正确。

D.细胞是植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细胞经过细胞的分裂、分化产生了不同的组织。

而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构成器官。

绿色开花植物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大器官,所以植物体的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故D正确。

故选A。

【点睛】
解题的关键是理解细胞分裂的特点,植物体的结构层次。

20.B
【分析】
细胞是动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人体是由细胞分化形成组织,人体的主要组织有上皮组织、肌肉组织、结缔组织、神经组织等。

组织进一步形成器官,由几种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形成具有一定功能的器官,再由能够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组合在一起形成系统,人体有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运动系统、生殖系统、内分泌系统和神经系统。

最后由这八大系统构成完整的人体。

因此人体的结构层次由微观到宏观依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人体。

【详解】
A.除病毒以外的生物基本组成单位是细胞。

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才标志着新生命的起点,因此图中甲(受精卵)是人生长发育的起点,A正确。

B.生物在个体发育过程中,一个或一种细胞通过分裂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差异性的变化,这个过程叫做细胞分化。

细胞分化产生了不同的细胞群。

故乙通过细胞分化形成丙(组织),B错误。

C.结缔组织的种类很多,骨组织、血液等等属于结缔组织,具有支持、连接、保护、营养等功能。

故血液属于结缔组织,C正确。

D.植物体的结构层次从微观到宏观依次是: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故植物体不含戊(系统)这一结构层次,D 正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