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双流棠湖中学2021-2022高一化学上学期期末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doc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川省双流棠湖中学2021-2022高一化学上学期期末模拟考试试题
(含解析)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14 S-32 Fe-56 Na-23 S-32
Cl-35.5 Fe-56 Ba-137
第Ⅰ卷选择题(48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题只有一个答案符合题意,4分每题,共48分)
1.化学与科学、技术、社会、环境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A. 常温下可用铁或铝制容器盛装浓硫酸
B. 小苏打是制作馒头和面包等糕点的膨松剂,还是治疗胃酸过多的一种药剂
C. 实验室可用石英坩埚熔融烧碱
D. 氧化铝是一种比较好的耐火材料,可用来制造耐火坩埚
【答案】C
【解析】
【详解】A. 常温下铁或铝在浓硫酸中钝化,因此常温下可用铁或铝制容器盛装浓硫酸,A正确;
B. 小苏打是碳酸氢钠,能与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受热分解也产生二氧化碳,因此小苏打是制作馒头和面包等糕点的膨松剂,还是治疗胃酸过多的一种药剂,B正确;
C. 二氧化硅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硅酸钠和水,因此实验室不能用石英坩埚熔融烧碱,可以用铁坩埚,C错误;
D. 氧化铝的熔点高,是一种比较好的耐火材料,可用来制造耐火坩埚,D正确;
答案选C。

2.按纯净物、混合物、强电解质顺序排列的一组物质是
A. 盐酸、空气、醋酸
B. 液氯、海水、硫酸钠
C. 铁粉、碘盐、碳酸
D. 胆矾、漂白粉、氯化钾溶液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A. 盐酸、空气均为混合物,醋酸为弱电解质,故A错误;
B. 液氯为纯净氯气,为纯净物,海水为混合物、硫酸钠属于盐,为强电解质,故B正确;
C. 铁粉为铁单质,是纯净物,碘盐是混合物,碳酸是弱酸,属于弱电解质,故C 错误;
D. 胆矾是纯净物,漂白粉是混合物,氯化钾溶液是混合物,不是电解质,故D 错误; 答案选B 。

3.氯水可用来杀菌消毒,又可作为漂白剂,其中起主要作用的
物质是
A. Cl 2
B. HC1O
C. HC1
D. H 2O
【答案】B
【解析】 【详解】氯气与水可以反应生成具有强氧化性的HClO ,具有漂白性,还可杀菌消毒作用,B 项正确;
答案选B 。

4.中国科学家屠呦呦因开创性地运用萃取的原理从中草药中分离出青蒿素并应用于疟疾治疗获得今年的诺贝尔医学奖。

萃取实验中用到的主要仪器是 ( )
A. 长颈漏斗
B. 分液漏斗
C. 圆底烧瓶
D. 蒸馏烧瓶
【答案】B
【解析】 【详解】萃取是利用系统中组分在溶剂中有不同的溶解度来分离混合物的操作方法,需要使用分液漏斗,故答案为B 。

5.下列关于物质的检验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加入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再加稀硝酸沉淀不消失,一定含有24SO -
B. 观察钾元素焰色反应的操作是:将铂丝用稀盐酸洗涤后灼烧至火焰为无色,然后再用铂丝蘸取固体氯化钾,置于酒精灯的火焰上进行灼烧,透过蓝色钴玻璃进行观察
C. 待检液加入NaOH 溶液并加热,有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生成,则原溶液中一定含有4NH +
D. 待检液加入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再加入足量盐酸沉淀消失且产生无色无味的气体,则待检液中一定含有23CO - 【答案】A 【解析】
【详解】A. 加入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再加稀硝酸沉淀不消失,可能含有24SO -,还可能含有SO 32-被硝酸氧化成24SO -
,所以A 错误; B. 观察钾元素焰色反应的操作是:将铂丝用稀盐酸洗涤后灼烧至火焰为无色,然后再用铂丝蘸取固体氯化钾,置于酒精灯的火焰上进行灼烧,透过蓝色钴玻璃进行观察,如果火焰呈紫色,说明含有钾元素,故正确;
C.加入NaOH 溶液并加热,有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生成,说明有NH 3产生,则原溶液中一定含有4NH +,故C 正确;
D. 待检液加入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再加入足量盐酸沉淀消失且产生无色无味的CO 2气体,则待检液中一定含有23CO -,故D 正确;
答案:A 。

【点睛】根据离子鉴别方法进行分析。

要鉴别24SO -先加入稀盐酸排除干扰离子;要鉴别4
NH +选择强碱和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要鉴别23CO -需加入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再加入足
量盐酸沉淀消失且产生无色无味的气体。

6.现有Na 2SO 4、(NH 4)2SO 4、NaCl 、NH 4Cl 四瓶无色溶液,能将其鉴别开来的试剂是
A. 稀盐酸
B. BaCl 2溶液
C. NaOH 溶液
D. Ba(OH)2
溶液
【答案】D
【解析】
【详解】A .NaCl 、NH 4Cl 、(NH 4)2SO 4均与稀盐酸不反应,现象相同,不能鉴别,故A 不选;
B .Na 2CO 3、(NH 4)2SO 4均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现象相同,不能鉴别,故B 不选;
C .NH 4Cl 、(NH 4)2SO 4均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刺激性气体,现象相同,不能鉴别,故C 不选;
D .NaCl 、Na 2CO 3、(NH 4)2SO 4、NH 4Cl 与Ba(OH)2溶液反应的现象分别为无明显现象、白色沉淀、白色沉淀和刺激性气体、刺激性气体,现象不同,可鉴别,故D 正确;
故选D 。

7.在强碱性溶液中,下列离子组能大量共存的是
A. 2+3
3Ba HCO NO K --+、、、 B. 2243S Na Cu O NO --++、、、 C. 2
4Na K SO Cl -++-、、、
D. 224Mg Na SO Cl -++-、、、
【答案】C
【解析】
【分析】
在强碱性溶液中,含大量的OH-,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A.HCO3-、OH-与Ba2+反应水和碳酸钡沉淀,不能大量共存,故A错误;
B.Cu2+与OH-结合生成氢氧化铜沉淀,不能大量共存,故B错误;
C.Na+、K+、Cl-、SO42-之间不反应,也不与OH-反应,能大量共存,故C正确;
D.Mg2+与OH-结合生成氢氧化镁沉淀,不能大量共存,故D错误;
故选C。

【点睛】明确强碱性溶液中含大量的OH-是解题的关键。

本题的易错点为A,要注意HCO3-与OH-能够反应,OH-+ HCO3-=CO32-+ H2O。

8.氯气是一种重要的工业原料,工业上利用反应3Cl2+2NH3=N2+6HCl检查氯气管道是否漏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若管道漏气遇氨就会产生白烟
B. 该反应利用了Cl2的强氧化性
C. 该反应NH3被还原
D. 生成1 mol N2有6 mol电子转移
【答案】C
【解析】
【详解】A.反应生成HCl,NH3可与HCl反应生成氯化铵,有白烟生成,故A正确;
B.Cl元素化合价降低,被还原,Cl2为氧化剂,故B正确;
C.反应中N元素化合价升高,被氧化,故C错误;
D.N元素化合价由-3价升高到0价,则生成1molN2时有6mol电子转移,故D正确;
故选C。

【点晴】能结合元素化合价升降分析氧化还原反应是解题关键,本题涉及反应
3Cl2+2NH3=N2+6HCl中,Cl元素化合价降低,被还原,Cl2为氧化剂,N元素化合价升高,被氧化,NH3为还原剂,NH3可与HCl反应生成氯化铵,有白烟生成,以此解答。

9.设N 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标准状况下,22.4 L H2O含有的原子数为3 N A
B. 常温常压下,1.06 g Na2CO3含有的Na+数目为0.02 N A
C. 5.6g铁粉放入足量稀硫酸中转移的电子数为0.3N A
D. 0.5 mol·L-1的MgCl2溶液中,含有Cl-个数为N A
【答案】B
【解析】
【详解】A、标准状况下水不是气体,不能使用22.4L/mol计算水分子含有的原子数目,故A 错误;
B、Na2CO3的摩尔质量为106 g /mol,1.06 g Na2CO3的物质的量为0.01mol,含有的Na+数为
0.02N A,故B正确;
C、5.6g铁粉的物质的量为0.1mol,放入足量稀硫酸中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转移的电子数为0.2N A,故C错误;
D、物质的量浓度为0.5 mol·L–1的MgCl2溶液的体积未知,则无法计算含有的Cl-个数,故D 错误;
答案选B。

10.已知如下三个实验均能发生化学反应: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实验①中铁作还原剂
B. 实验②中2+
Fe既显氧化性又显还原

C. 实验③中发生的是置换反应
D. 上述实验证明氧化
Fe>Fe>Cu
性:3+2+2+
【答案】A
【解析】
【详解】A. 由①中发生Fe+Cu2+=Fe2++Cu,Fe元素的化合价升高,则Fe作还原剂,故A正确;
B.向硫酸亚铁溶液中滴入几滴氯水:2Fe2++Cl2=2Fe3++2Cl-,反应中Fe元素的化合价升高,则Fe2+只能表现还原性,故B错误;
C. 置换反应是单质与化合物反应生成新单质和新化合物,而③中发生Cu+2Fe3+=2Fe2++Cu2+,生
成物中没有单质,则不是置换反应,故C错误;
D. 由发生的三个反应利用氧化剂的氧化性大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可知上述实验证明氧化性
为Fe3+>Cu2+>Fe2+,故D错误;
答案选A。

11.高纯硅是现代信息、半导体和光伏发电等产业都需要的基础材料。

工业上提纯硅有多种路线,其中一种工艺流程示意图及主要反应如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自然界中存在大量的单质硅
B. 步骤电弧炉中的化学方程式为SiO2+C Si+CO2↑
C. 二氧化硅能与氢氟酸反应,而硅不能与氢氟酸反应
D. SiHCl3(沸点33.0 ℃)中含有少量的SiCl4(沸点67.6 ℃),通过蒸馏(或分馏)可提纯SiHCl3【答案】D
【解析】
A、硅在自然界中没有单质硅,只有化合态的硅,故A错误;
B、电弧炉中的化学方程式为SiO2 +2C Si+2CO↑,所以B错误;
C、二氧化硅和硅都能与氢氟酸反应,所以C错误;
D、SiHCl3(沸点33.0 ℃)和SiCl4(沸点67.6 ℃)的沸点有较大差距,所以可通过蒸馏(或分馏)提纯SiHCl3,故D正确。

本题正确答案为D。

12.黑火药爆炸时发生的反应为:S + 2KNO3+ 3C = K2S + N2↑+3CO2↑,下列说法错误
..的是()A. C在反应中作氧化剂 B. S和KNO3都发生了还原反应
C. CO2是氧化反应的产物
D. K2S和N2都是还原反应的产物
【答案】A
【解析】
A. 根据方程式可知碳元素化合价升高,失去电子,C在反应中作还原剂,A错误;
B. 硫元素和氮元素化合价降低,得到电子,S和KNO3都发生了还原反应,B正确;
C. 碳是还原剂,CO2是氧化反应的产物,C正确;
D. S和KNO3都发生了还原反应,K2S和N2都是还原反应的产物,D正确,答案选A。

点睛:注意氧化还原反应的分析思路:判价态、找变价、双线桥、分升降、写得失、算电子、定其他。

其中“找变价”是非常关键的一步,特别是反应物中含有同种元素的氧化还原反应,必须弄清它们的变化情况。

第Ⅱ卷非选择题(52分)
13.关注饮用水,保证生活质量。

请回答下列问题:
(1)饮用水中的NO3-对人类健康会产生危害,为了降低饮用水中NO3-的浓度,可以在碱性条件下用铝粉将NO3-还原为N2,其化学方程式为:10Al+6NaNO3+4NaOH=10NaAlO2+3N2↑+2H2O。

上述反应中,_________元素的化合价升高,则该元素的原子_______(填“得到”或“失去”)电子。

当有1mol N2生成时,反应中转移电子的数目为____________。

(2)洪灾过后,饮用水的消毒杀菌成为抑制大规模传染性疾病爆发的有效方法之一。

漂白粉是常用的消毒剂。

工业上将氯气通入石灰乳[Ca(OH)2]制取漂白粉,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KA1(SO4)2•12H2O的俗名为_________,因其溶于水生成_____________(化学式)可以吸附杂质,从而达到净水作用。

【答案】 (1). Al (2). 失去(3). 6.02×1024(写10N A也给分) (4). 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 (5). 明矾 (6). Al(OH)3
【解析】
【分析】
(1)根据化合价的变化,氧化剂:降得还;还原剂:升失氧,来分析判断;
(2)氯气与石灰乳(Ca(OH)2)反应生成氯化钙、次氯酸钙、水写出化学方程式;
(3)KA1(SO4)2•12H2O的俗名明矾,由于铝离子水解生成氢氧化铝胶体可以凝聚水中悬浮物,起到净水作用。

【详解】(1)根据化学方程式10Al+6NaNO3+4NaOH=10NaAlO2+3N2↑+2H2O分析,可知,铝元素的化合价升高,则铝原子失去电子。

氮元素化合价由+5价降到0价,当有1mol N2生成时,反应中转移电子的数目为6.02×1024或10N A;
正确答案: Al 失去 6.02×1024(写10N A也给分)。

(2)氯气通入石灰乳制取漂白粉,化学方程式为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
正确答案: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

(3)KA1(SO4)2•12H2O的俗名为明矾,由于铝离子水解生成氢氧化铝胶体可以凝聚水中悬浮物,起到净水作用;
正确答案:明矾 Al(OH)3。

【点睛】要注意净水剂与消毒剂的区别,一般消毒剂都是利用强氧化性杀菌消毒,而净水剂主要是盐类水解生成胶体,可以凝聚水中悬浮物起到净水作用。

14.已知硼与铝的性质相似,能与氧气、氢氧化钠溶液等物质反应,硼与氯气反应生成三氯化硼(BC13),生成的三氯化硼遇水水解产生白雾(已知:BC13的熔点为 -107. 3℃,沸点为
12.5 ℃)。

某兴趣小组设计如图所示装置制备三氯化硼。

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

(2)写出装置D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3)装置B、E的作用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可以用盛装____________(填试剂名称)的干燥管代替装置F和G,使实验更简便。

(5)为了顺利完成实验,点燃酒精灯的正确操作是______(填字母),
a.先点燃A处酒精灯,后点燃D处酒精灯
b.先点燃D处酒精灯,后点燃A处酒精灯
c.同时点燃A、D两处酒精灯
其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MnO2+4H++2Cl-Mn2++Cl2↑+2H2O (2). 2B+3Cl22BCl3 (3). 除去Cl2中的HCl (4). 冷却和收集三氯化硼 (5). 碱石灰 (6). a (7). 先用Cl2排尽装置中的空气,避免氧气和硼粉反应生成B2O3
【解析】
【分析】
A装置制备氯气,制备的氯气中含有HCl、水蒸气,B装置吸收HCl,C装置干燥氯气,D装置中氯气与硼反应生成BCl3,E装置冷却和收集三氯化硼,三氯化硼遇水水解,F装置防止水蒸气进入E中,氯气有毒,直接排放会污染空气,G装置吸收氯气,据此判断。

【详解】(1)装置A用来制备氯气,其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MnO2+4H++2Cl-Mn2++Cl
↑+2H2O;
2
(2)装置D中氯气与硼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三氯化硼,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B+3Cl22BCl3;
(3)浓盐酸易挥发,制备的氯气中含有HCl,B中饱和食盐水除去Cl2中的HCl,且可以降低氯气溶解度,BCl3的沸点低,E中冰水冷却便于收集三氯化硼;
(4)由于三氯化硼遇水水解,F装置防止水蒸气进入装置E中,同时氯气有毒需要尾气处理,则可以用一个盛装碱石灰的干燥管代替装置F和G;
(5)先用Cl2排尽装置中的空气,避免氧气和硼粉反应生成B2O3,再加热制备三氯化硼,故先点燃A处酒精灯,后点燃D处酒精灯,答案选a。

【点睛】本题考查物质制备实验,侧重于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实验能力的考查,题目涉及制备气体、净化气体、干燥气体和尾气处理,明确原理是解题关键,注意题目信息的应用。

15.下图中A~J均代表无机物或其水溶液,其中B、D、G是单质,B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G是气体,J是磁性材料。

根据图示回答问题: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A ______,E______;
(2)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J与盐酸反应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后的溶液与足量的D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何检验最后溶液中的阳离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高铁酸钾(K2FeO4)是一种强氧化剂,可作为水处理剂和高容量电池材料。

FeCl3与KClO在强碱性条件下反应可制取K2FeO4,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Fe2O3 (2). Al2O3 (3). 2Al+2NaOH+2H2O=2NaAlO2+3H2↑ (4).
3Fe+4H2O 高温
Fe3O4+4H2(5). Fe3O4+8HCl=FeCl2+2FeCl3+4H2O (6). 2Fe3++Fe=3Fe2+
(7). 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加硫氰化钾溶液,不变色,再通入氯气变血红色,证明含有二价铁离子(8). 2Fe3++3ClO-+10OH-=2FeO42-+3Cl-+5H2O或2Fe(OH)3+3ClO-+4OH-=2FeO42-+3Cl-+5H2O
【解析】
【分析】
B为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为Al;J为磁性材料,故为Fe3O4,②反应条件为高温,该反应为铁和水蒸气的反应,G为氢气;B(Al)和C反应生成G(H2)和F,I加入过量NaOH得到F,故C为NaOH,F为NaAlO2,结合A和B的反应条件为高温,可知为铝热反应,D为Fe,E为Al2O3,据此解答。

【详解】(1)根据以上分析,A和B在高温下的反应为Al与Fe2O3在高温下发生的铝热反应,生成和Al2O3和Fe,故A的化学式为:Fe2O3,E的化学式为:Al2O3;
(2)根据以上分析,B为Al,C为氢氧化钠溶液,反应①是铝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和氢气,化学方程式是2Al+2NaOH+2H2O=2NaAlO2+3H2↑;反应②是铁在高温下和水蒸汽反
应生成四氧化三铁和氢气,化学方程式是3Fe+4H2O 高温
Fe3O4+4H2;
(3)J为Fe3O4,Fe3O4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氯化亚铁和水,化学方程式是Fe3O4+8HCl=
FeCl2+2FeCl3+4H2O;反应后的溶液含有Fe3+与足量的Fe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2Fe3++Fe=3Fe2+,最后溶液中的阳离子主要是Fe2+,检验的方法是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加硫氰化钾溶液,不变色,再通入氯气变血红色,证明含有二价铁离子。

(4)次氯酸钾中氯+1价具有强氧化性,可将+3价的铁氧化成+6价,用FeCl3与KClO在强碱性条件下反应制取K2FeO4,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Fe3++3ClO-+10OH-=2FeO42-+3Cl-+5H2O或
2Fe(OH)3+3ClO-+4OH-=2FeO42-+3Cl-+5H2O。

16.实验室中需要22.4 L(标准状况)SO2气体。

化学小组同学依据化学方程式Zn+2H2SO4(浓)
ZnSO4+SO2↑+2H2O计算后,取65.0g锌粒与98%的浓H2SO4(ρ=1.84g/mL)110mL充分反应锌全部溶解,对于制得的气体,有同学认为可能混有杂质。

(1)化学小组所制得的气体中混有的主要杂质气体可能是____________(填分子式)。

产生
这种结果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和必要的文字加以说明)
(2)为证实相关分析,化学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实验,组装了如下装置,对所制取的气体进行探究。

①装置B中加入的试剂_________,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装置D加入的试剂_________,装置F加入的试剂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可证实一定量的锌粒和一定量的浓硫酸反应后生成的气体中混有某杂质气体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U型管G的作用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H2 (2). 随着反应的进行,硫酸浓度降低,致使锌与稀硫酸反应生成H2:Zn+H2SO4=ZnSO4+H2↑ (3). NaOH溶液(或KMnO4,其它合理答案也给分) (4). 除去混合气体中的SO2 (5). 浓硫酸 (6). 无水硫酸铜 (7). 装置E中玻璃管中黑色CuO粉末变红色,干燥管F中无水硫酸铜变蓝色 (8). 防止空气中H2O进入干燥管而影响杂质气体的检验
【解析】
【详解】(1)随着反应Zn+2H2SO4(浓) ZnSO4+SO2↑+2H2O的进行,硫酸消耗同时水增加会导致浓硫酸变成稀硫酸,此时就会发生副反应Zn+H2SO4=ZnSO4+H2↑,因此会产生杂质气体H2,故答案为H2;随着反应的进行,硫酸浓度降低,致使锌与稀硫酸反应生成H2: Zn+H2SO4=ZnSO4+H2↑;
(2)①由于二氧化硫会干扰实验,则装置B中加入的试剂主要是为了除去产生混合气体中的SO2,再利用品红溶液检验是否除尽,最后验证有氢气产生,因此B装置试剂可选用NaOH溶液或KMnO4溶液;
②装置D加入的试剂目的是除去水,以避免水蒸气对后续反应检验的干扰,可选用浓硫酸;
装置F加入的试剂的目的为检验E处反应是否产生水,所以用无水硫酸铜来检验产生的水蒸气;
③氢气与氧化铜反应产生铜和水蒸气,则可证实混有氢气的实验现象是装置E中玻璃管中黑色CuO粉末变红色,干燥管F中无水硫酸铜变蓝色;
④因为F中检测到水才能确定混合气体中有氢气,因此要防止空气中防止空气中H2O进入干燥管而影响杂质气体的检验,故U型管G的作用为防止空气中H2O进入干燥管而影响杂质气体的检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