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课标版高中历史必修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示范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从容说课
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从此,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国革命形势不断向前发展。
同时,由于多种原因,中国革命在国民大革命和土地革命时期也遭受到一些挫折。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这一课,以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国民大革命和土地革命相继展开为线索,分五个部分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发展、挫折和在挫折中前进的历史进程进行阐释。
第一目“五四风雷”,介绍了五四运动爆发的背景、原因、经过和意义,强调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第二目“中国共产党的诞生”,阐述了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条件、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中共二大的召开,突出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对中国革命的重要作用。
第三目“国共合作和北伐战争”,讲述了国共合作的形成及国民大革命形势迅猛发展和国民大革命的失败,反映了国共两党合作对中国革命的发展影响巨大。
第四目“武装起义和土地革命”,阐明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发展和巩固,说明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革命道路的正确性。
第五目“红军的长征”,描述了红军长征的背景、遵义会议和红军取得万里长征的胜利。
教学时,要结合历史材料,引导学生探究历史问题,培养他们归纳、比较和概括问题的能力;要通过历史地图,培养学生的历史空间想象能力;要通过引导学生模拟历史讲解员等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历史,体验历史的兴趣。
三维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掌握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条件,理解五四运动的爆发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
理解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意义,明白中共二大在我党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2)掌握国共合作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探讨国共合作对中国国民大革命的影响,归纳大革命失败的教训。
(3)结合中国土地革命时政治、经济和军事斗争的形势,剖析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道路的正确性。
(4)掌握红军长征的背景,理解遵义会议的历史意义,由此探究党的革命路线正确与否对革命的重要性。
2.过程与方法
(1)在师生对话中循循诱导,引导学生不断深入地探究历史问题,加深对历史实质的理解,总结历史发展规律。
(2)通过一些典型的历史材料、历史图片和历史地图,设置历史情景,为学生探究历史问题提供历史背景。
(3)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赋予历史知识以时代气息,拉近历史与现代、历史与社会之间的距离,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到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2)认识到正确的革命路线对革命事业的重要性。
从革命发展的曲折性,认识到革命的艰辛,明白今天的幸福生活是革命先烈用鲜血换来的道理。
教学重点
五四风雷;国共合作和北伐战争;红军的长征。
教学难点
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国共合作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国民大革命的失败教训;走以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的原因。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设计一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
生:(齐声)喜欢。
师:你们喜欢到哪些地方去旅游呢?
生1:我喜欢到大城市去观光,领略现代都市的风采。
北京、上海、深圳、杭州、青岛、大连等地,都是我向往已久的地方。
生2:我喜欢游览名胜古迹,如故宫、长城、秦始皇兵马俑、少林寺、乐山大佛、黄鹤楼等地。
生3:我喜欢到祖国的名山大川去观光,如泰山、黄山、华山、长江三峡、杭州西湖、四川九寨沟等。
生4:我则喜欢到著名的革命圣地去参观,了解革命历史。
如井冈山、韶山、延安、泸定桥、遵义会议会址等地。
师:看来同学们喜欢去游玩的地方都不一样。
有的同学向往大都市,有的同学钟情于祖国的山山水水,有的同学对名胜古迹有浓厚兴趣,而另外的同学则喜欢游览革命圣地。
现在,人们把到革命圣地参观、游览,称之为红色旅游。
随着人们生活的富裕,红色旅游方兴未艾,日益火爆。
红色旅游为什么会日益受到人们的青睐呢?那些地方在革命岁月里为中国革命作出了哪些贡献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这一课,来揭开这一谜底。
设计二
把教材中五四运动传单用32K五色纸印成“传单”,教师进入教室后,先不用说话,站到讲台上把“传单”向下用力扬撒,学生争抢传看,待学生看完后。
师:大家手里拿的不是别的,正是五四运动当年的传单,不过是我们今天印制的,相信大家在初中也学过五四运动的相关知识,不知大家今天是否体味到了当年的激情与热烈。
(多媒体课件打出课题)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推进新课]
1.五四风雷
合作探究:
师:1998年,北京大学迎来了100周年的华诞,当时党和国家领导人都前去祝贺。
在5月4日举行的庆祝北大建校100周年的大会上,时任国家主席的江泽民同志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
请大家看大屏幕。
(多媒体课件播放材料)
江泽民说:“同志们,朋友们,今天是五四青年节,七十九年前,北京大学的爱国青年发起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五四运动。
五四运动精神,最根本的就是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
”
师:根据江泽民同志的讲话,我提出一个问题大家思考,五四运动精神为什么被称为中
华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呢?
生:在五四运动中,北大等校学生向当时的北洋军阀政府提出爱国要求和主张。
如“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废除二十一条”和“拒绝在和约上签字”口号的提出,就是维护国家主权的爱国举动。
师:当时北大等校学生为什么要提出“外争主权,内除国贼”?这都是怎么一回事呢?
生1:“外争主权”“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等要求的提出,都与中国在巴黎和会上的外交失败有关。
1919年初召开的巴黎和会,拒绝了中国代表提出的诸如废除帝国主义在华一切特权的正义要求,并且还无理地把德国在山东的特权转交给日本,从而引起了中国青年学生的强烈愤慨。
5月4日北京大学等校学生上街游行,提出了以上的爱国口号。
生2:青年学生还认为帝国主义列强长期欺压中国,与北洋军阀政府的懦弱和无能有关,所以他们又提出要“内除国贼”。
与卖国条约“二十一条”的签订和山东问题的形成有关的三个当事人曹汝霖、章宗祥和陆宗舆,当时还在北洋军阀政府任职,爱国学生强烈要求对他们进行惩办。
师:如此说来,五四运动完全是由北洋政府在巴黎和会上的外交失败引起的了?
生1:这种说法有片面性。
从表面看,五四运动的爆发直接与中国在巴黎和会上的外交失败有关。
实际上,这是青年学生、爱国知识分子对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不满的总爆发。
当时北洋政府对内争权夺利,相互混战;对外出卖国家主权。
这种黑暗统治,引起人们强烈不满。
生2:另外,青年学生的高度爱国精神,也不完全是自发产生的,它与青年学生自新文化运动以来接受民主和科学思想的熏陶密不可分。
生3:再者,在俄国十月革命后,新文化运动中一批知识分子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开始大力宣传社会主义,宣传俄国十月革命。
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传播,对青年学生和进步知识分子关心国家命运和前途,有鼓动作用。
师:经过大家的一番剖析,我算是弄明白了,五四运动的爆发是多种历史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既然五四运动的爆发,是为国家的命运和前途着想,不知当时全国各阶层人们对这一爱国运动有何反应?请大家结合大屏幕上的材料认真思考。
(多媒体课件播放材料)
1919年6月3日,北京学生上街讲演,北洋军阀政府进行镇压,捕去讲演学生一百多人。
第二天,北京学生继续上街讲演,北洋军阀政府又捕去学生七百多人。
消息传到上海,在学生要求下,商人罢市。
商店门上贴着“忍痛停业,冀救被捕学生,不除国贼,誓不开市”等揭帖。
上海工人自动罢工,支持学生斗争。
——人教版《中国近现代史》(上册)第114页
生1:材料表明北京学生的爱国举动,首先得到全国各地学生的纷纷响应。
生2:从1919年6月3日开始,学生的爱国行动得到上海工人和商人的支持。
此后,工人罢工、商人罢市、学生罢课的风潮,波及到全国许多大城市。
生3: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北洋军阀政府对学生的爱国行动进行严厉镇压,北京等地有一大批学生遭反动政府逮捕。
师:大家的分析表明,五四运动从6月3日后,发展为以工人阶级为主,包括学生、商人在内的全国规模的群众性革命运动。
这一发展态势,有什么意义和影响呢?
生1:工人阶级参加五四运动,并成为运动主力,极大地壮大了五四运动的力量,为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起了重要作用。
生2:工人阶级参与到五四运动中来,标志着工人阶级登上了政治舞台,这是中国民主革命中的一种新生力量。
师:(小结)通过以上层层剖析,我们明晰了五四运动发生的背景及经过。
对于五四运动发生的历史原因,我归纳如下:第一,北洋军阀政府的黑暗统治,造成阶级矛盾尖锐;第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工人阶级队伍不断壮大;第三,十月革命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中国知识分子日益觉醒;第四,中国在巴黎和会上的外交失败是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线。
对于五四运动的发展经过,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单纯的学生爱国运动,后一阶段发展成为以工人阶级为主力的全国规模的群众性革命运动。
师:现在,我们再根据江泽民同志的讲话思考另一个问题,为什么说由北京大学学生发起的五四爱国运动具有划时代意义呢?
学生探究路径参考:
生1:从运动的目标和结果看,五四运动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要求,最后迫使北洋政府代表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免除曹、章、陆三人的职务,在没有妥协的前提下取得五四运动的胜利。
这是以前民族资产阶级所达不到的,因此它具有划时代意义。
生2:从参加运动的力量看,青年学生在运动中起了先锋作用,工人阶级则发挥了主力军作用,这也是以前中国民主革命中从未见过的现象。
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为中国民主革命注入了新生的力量。
生3:从社会思想潮流看,一些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开始认识到工人力量的伟大,到工人中去宣传马克思主义,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这为中国革命提供了新的指导思想。
师:如此说来,五四运动确实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中国的民主革命从此进入了由工人阶级领导的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2.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想想议议:
师:(过渡)五四风雷响彻大地,风雷过后,中国革命揭开了新篇章。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就是这个新篇章的第一部分内容。
那么,中国共产党是怎样成立的呢?大家能否把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过程划分为几个阶段?
生: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经历了马克思主义思想传播→马克思主义者队伍形成→地方性共产党组织成立→中国共产党成立这四个阶段。
师:下面,请大家从这一过程中归纳出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条件。
生1:五四运动以后,李大钊大力宣传马克思主义。
他发表了《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一文,系统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新青年》成为宣传马克思主义的阵地。
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
生2:随着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一批先进的知识分子先后成为马克思主义者,逐渐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中国早期的马克思主义者主要有李大钊、陈独秀、毛泽东、邓中夏、蔡和森、瞿秋白、周恩来、李达等人,他们就是中国共产党的缔造者。
生3:随着马克思主义者队伍的扩大,早期的马克思主义者开始酝酿组建地方性的共产党组织。
1920年,上海、北京、武汉、长沙、济南等地相继成立了共产党组织,在欧洲和日本的留学生中也出现了共产党组织。
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组织基础。
师:通过剖析,我们弄清楚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条件。
不过,有一点大家不要忘记了,那就是中国共产党成立的阶级基础。
五四运动以后,各地共产党组织有计划地到工人阶级中去宣传马克思主义,促使工人运动的发展,这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提供了阶级基础。
接着请大家看大屏幕上的两幅历史图片。
(多媒体课件打出两幅图片)
中共一大上海会址嘉兴南湖游船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两幅图片中的房子和游船在中国近代历史上的特殊意义吗?
生1:知道,中国共产党成立大会就是在这幢房子和这艘游船上召开的。
师:不错,它们当年被选为中国共产党一大的会址,现在则被辟为红色旅游胜地。
我们班上不是有许多同学喜欢红色旅游吗?下面,就请两位同学模拟历史讲解员,向大家简要介绍当年发生在这两地的红色历史。
生1:同学们,欢迎大家来到中国共产党成立大会召开的上海会址参观。
中国共产党成立大会于1921年7月23日在当年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号,也就是大屏幕上显示的那幢房子里召开。
参加会议的人员有李达、李汉俊、董必武、陈潭秋、毛泽东、何叔衡、王尽美、邓恩铭、张国焘、刘仁静、陈公博、周佛海以及陈独秀指定的代表包惠僧共13人,他们代表着当时全国50多名党员。
大会由张国焘主持,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出席大会,并热情致词。
大会的中心问题是讨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问题。
7月30日,会场突然遭到暗探的侦察和法租界巡捕的搜查,被迫休会。
生2:同学们,欢迎你们来到嘉兴南湖这艘革命红船上参观。
当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召开的成立大会被迫休会后,会议就转移到这艘红船上继续进行。
在南湖会议上,代表们审议并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和第一个决议,选举了领导机构,任命陈独秀为中央局书记,张国焘和李达各自分管组织工作和宣传工作。
下午三点,会议胜利闭幕,红船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
师:从以上两位同学的讲解中,我们了解到中共一大制定了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和第一个决议。
我们能否从中判断出中国共产党与以往政党的区别呢?
生1: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纲领规定党的奋斗目标是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消灭资本家私有制。
说明中国共产党是一个无产阶级性质的政党,而不是资产阶级的政党。
生2: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决议规定今后党的中心工作是组织工人阶级,领导工人运动,这说明中国共产党充分认识到工人阶级力量的伟大,这也是它与资产阶级政党的区别之一。
师:除此之外,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指导思想上,也与其他政党有本质不同。
正因为如此,它的诞生才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希望,使得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生:老师,我发现一个问题。
我们不是常说中国民主革命必须要反帝反封建吗,怎么中共一大制定的党纲中没有反帝反封建的内容呢?
师:这个问题提得好。
的确,中共一大党纲中提出的革命奋斗目标超出了当时中国革命的实际情况,这一不足在1922年7月召开的中共二大上制定的民主革命纲领中得到了纠正。
下面大家看看,中共二大相对中共一大,有哪些突出特点?
生1:中共二大相对于中共一大,正确地分析了中国的社会性质和革命性质,认为当时中国仍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革命的主要敌人是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革命的性质是反帝反封建的民主主义革命。
生2:中共二大相对于中共一大制定了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
其中最低纲领提出了现阶段中国的革命目标: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把中国统一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师:这正是中共二大对中国民主革命的突出贡献。
最低纲领的提出,标志着中国人民从
此有了一个明确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目标,这为中国民主革命指明了正确方向。
3.国共合作和北伐战争
合作探究:
师:(过渡)中国共产党一成立,就把领导和发动工人运动当作革命中心工作来抓。
但是,由于反动势力力量强大,多次工人运动相继被镇压。
在总结失败教训时,中国共产党深深地认识到,要战胜强大的敌人,必须联合其他革命力量,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在这种情况下,年轻的中国共产党与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国民党走到一起来了。
下面,我们看看第一次国共合作的过程。
生:老师,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国民党与中国共产党性质不同,革命目标不同,资历也不同,他们能进行联合吗?
师:国共第一次合作能否实现?大家看了大屏幕上的材料就能明白。
(多媒体课件播放材料)
材料一: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议决中国共产党须与中国国民党合作,共产党党员应加入国民党。
中国共产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曾感此必要,遵行此议决,此次全国大会亦通过此议决。
我们加入国民党,但仍旧保存我们的组织。
——中共三大决议
材料二:孙中山在第二次护法运动失败后,深深感到国民党内的人员过于复杂,应当改组。
1921年,马林同孙中山会晤时,建议孙中山改组国民党,创办军官学校,同中国共产党合作。
孙中山接受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同意以“党内合作”的方式与共产党合作,改组国民党。
——人教版《中国近现代史》(上册)第122页
生:通过这两则材料,我对国共两党合作的可能性就理解了。
首先是国共两党分别形成了需要合作的共识,其次确定了双方都能接受的合作方式——“党内合作”。
师:1924年1月,在广州召开的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标志着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形成。
这次会议使中国国民党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
生1:这次大会对三民主义作了重新解释,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新三民主义与旧三民主义最大的不同之处就是,提出了明确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它与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基本一致。
新三民主义成为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基础。
从此,中国国民党有了一个新的革命纲领。
生2:这次大会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这改变了原来国民党依靠一派军阀打另一派军阀的错误革命策略。
生3:大会同意共产党员以个人的身份加入国民党。
从此,国民党内既有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也有工人、农民。
这为国民党增添了革命活力。
师:第一次国共合作对当时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有极大的推动作用。
后来相继爆发了五卅运动、统一广东革命根据地和北伐战争等革命运动。
大家能从这些革命事件中归纳出这一时期国民革命的特点吗?
学生探究路径参考:
生1:从革命目标看,这次国民革命运动直指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
1925年爆发的五卅运动就是一场反帝爱国运动;1926年7月开始的北伐战争的目标是帝国主义支持的吴佩孚、孙传芳和张作霖三大军阀势力。
汉口、九江人民收回英租界也是反帝的斗争。
生2:从革命程度看,这次国民革命运动发展迅速,波及范围广,革命成果显著。
从时间上看,1925~1926年间相继爆发了五卅运动、统一广东革命根据地和北伐战争等革命运动;从影响上看,五卅运动席卷全国,北伐战争使革命形势从珠江流域发展到长江流域。
生3:从革命方式上看,这次国民革命方式多样。
既有工人阶级掀起的反帝爱国的五卅
运动,也有湘鄂赣三省的农民革命暴动,还有国民政府组织的大规模的革命战争。
师:大家分析得很透彻,结论正确。
正是由于这次国民革命形势发展迅猛,所以对帝国主义势力和封建军阀打击沉重。
但任何反动势力都不甘心自动退出历史舞台,他们总是千方百计地破坏革命。
下面,请同学们想一想,中外反动势力是怎样破坏和镇压大革命的?
生1:帝国主义列强联合起来干涉中国革命,并在革命队伍中寻找统治中国的代理人。
这是帝国主义镇压中国革命惯用的伎俩。
生2:在帝国主义的支持下,革命阵营内部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右派发动反革命政变,大量屠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
师:正是由于中外反动势力里应外合,先后发动了“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和“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从而导致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失败。
当然,大革命的失败,也与陈独秀和共产国际代表鲍罗廷等坚持右倾机会主义错误,放弃了对大革命的领导权有关。
同学们,大革命的失败给我们什么启示呢?
学生探究路径参考:
生1: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是中国人民最大的敌人,中国民主革命一定要反帝反封建。
生2:革命者一定要掌握革命领导权,不能对反动势力抱有任何幻想。
生3:中国共产党在反革命政变中付出了巨大牺牲,也与中共没有创建自己的军队有关。
因此,中国共产党必须创建自己的革命武装。
师:国民大革命的失败,给中国共产党留下了深刻的教训。
这些教训都是用无数烈士的鲜血换来的,异常珍贵。
4.武装起义和土地革命
讨论交流:
师:下面,我们看图片“八一南昌起义纪念塔”。
(多媒体课件打出图片)
南昌起义纪念塔
师:八一南昌起义纪念塔坐落在南昌市区中心的人民广场南端,它是在1977年为纪念八一南昌起义五十周年而建的。
塔的正北面是叶剑英元帅题写的“八一南昌起义纪念塔”九个镏金大字,下嵌“八一南昌起义简介”的花岗石碑。
塔顶由直立的花岗石雕步枪和用红色花岗石拼贴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旗组成。
下面就有一个问题需要大家思考,叶剑英元帅亲自为纪念塔题名,说明了八一南昌起义在我党革命历史上的地位非常重要,不知这一重要性体现在哪些方面?
生1:在国民大革命失败后,大量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中国处于白色恐怖之中。
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等老一辈革命家率先打破这一黑暗局面,在南昌发动武装起义,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给国民党反动派以极大的震动。
生2:八一南昌起义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的武装起义,南昌起义后保存下来的革命力量,成为后来中国革命力量的来源之一。
所以说,它标志着中国革命进入了由中国共产党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