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宗教名人】一行简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键字】中国宗教名人
一行简介
一行
(683~727)唐朝的天文学家、高僧。

本名张遂。

魏州昌乐(今河南南乐)人。


观名臣张公谨的曾孙。

张遂自幼聪敏,青年时期博览经史,尤精历象、阴阳、五行之学,
时人比之为孔子高徒颜回。

武则天侄武三思慕名请与结交,遂隐入嵩山,削发为僧,师事
禅宗大师普寂,法名一行。

他访师求学,先后到剡州天台山、荆州当阳山学习佛教经律和
天文。

开元五年(717)唐玄宗李隆基礼迎一行至长安,向他征询治国之道。

开元八年,
天竺僧金刚智至长安传授密宗。

一行从金刚智灌顶受法,此后成为唐代密宗的一位领袖。

开元九年,因据当时行用的历法所推算的日蚀多误,唐玄宗招请一行改历。

一行首先
对梁令瓒设计制造的黄道游仪(古代浑仪中一种,用于测量天体的坐标位置)木模进行了
鉴定,支持梁令瓒用铜铁铸造成器。

开元十二年,一行用此仪测量恒星的赤道坐标和对黄
道的相对位置,并做了同汉代观测结果的比较研究。

开元十三年,一行和梁令瓒合作设计
制造了水力运转的浑象(类似于现代的天球仪),其上还附有自动报时的机械装置,被称
为开元水运浑天俯视图。

从开元十二年起,一行组织了全国十多个点的天文大地测量。


中南宫说等在今河南省四个点的测量工作最重要。

他们测量了当地的北极高度、夏至日正
午八尺标竿的影子长度,还测量了这四个位处一条子午线上的观测点之间的距离。

经一行
归算,求得南北两地相距三百五十一里八十步(唐代尺度),同北极高度相差一度。

开元
十三年,一行着手编历,逝世之前完成草稿。

此后经张说、陈玄景等人整编成册。

其中包括:《开元大衍历经》一卷七篇、《七政长历》三卷、《历议》十卷、《历立成》十二卷、《古今历书》二十四卷、《略例奏章》一卷、《天竺九执历》一卷。

其中《历经》全文被
录入新、旧唐书《历志》,《历议》、《略例奏章》被摘要录入《新唐书·历志》,因得
存留至今。

自开元十六年起,每年颁发根据《大衍历》推算的次年的历书。

经检验证明,《大衍历》比以前所有的历法都更精密。

其结构严谨,演算步骤合乎逻辑,为后世历法所师。

《大衍历》对太阳周年视运动中速度变化的规律描述得比以往的历法更合乎实际。


在日食计算中首次考虑了全国不同地点的见食情况。

对五星运动不均匀性的计算也比以往
的历法更合乎科学。

开元二十一年,《大衍历》传入日本。

一行在数学上也很有成就。

他在《大衍历》中提出了自变数不等间距的二次差内插法;吸收印度传入的正弦函数,并用于编制天文数表;提出了含有三次差的近似内插公式。

一行叔祖父张大素撰《后魏书》,其中《天文志》未完成,后由一行续成为两卷。


人将此两卷补入魏收所撰《魏书》,为《天象志》的第三、四两分卷。

一行还曾助金刚智
译《陀罗尼经》;助印度善无畏译《大日经》七卷(存),并自撰《大日经疏》二十卷(存);奉敕撰《释氏系录》一卷;著《摄调伏藏》十卷,《梵天火罗九曜》一卷(存)等。

文档从互联网中收集,已重新整理排版,word版本支持修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