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拳打破去来今”——虚谷的花鸟画艺术美探微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02文艺生活LITERATURE LIFE艺术画廊“一拳打破去来今”——
—虚谷的花鸟画艺术美探微
周逊
(中国艺术研究院,北京100000)
摘要:虚谷是一位极富个性的革新者,其独特的画风隽雅清秀,冷峭朴拙。

他的花鸟画作品吸收了传统民间艺术的长处,又怀抱“清风拂袖,明月入怀”的文人情操。

其题材选取具有雅俗共赏性,绘画形式语言极具创造性和时代性,突破文人画的传统形式,别出心裁的创造自己的艺术语言符号。

该文以虚谷的花鸟画作品为研究对象,从造型、布局、寓意三部分剖析虚谷花鸟画中的艺术美。

关键词:虚谷;花鸟画;创造性;时代性;艺术美
中图分类号:J2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21)06-0023-02
DOI:10.12228/j.issn.1005-5312.2021.06.012
一、虚谷简介
虚谷,安徽新安人,姓朱,名怀仁,号“紫阳山民”。

有“晚清画苑第一家”的美誉,是清末极具个性化创造的画家。

作为清军参将,在镇压太平天国起义中,忽“意有感触,遂披缁为僧”①。

却又不受佛门清规戒律的约束,“不茹素,不礼拜”,“维以书画自娱”。

其以鬻画维生,斋号“觉非庵”。

是个“出世的和尚,入世的画家”,叙写了“闲中写出三千幅,行乞人间做饭钱”②的朴素的艺术人生。

虚谷是“清末海派四杰”之一,虽没有多的文献记载他的师承渊源,但从其所在的社会背景、成长经历和绘画作品中可分析,新安画派、扬州画派、海派、渐江山水、华嵒和金农都对其有多重陶染,在其作品中常题跋“仿解弢馆笔”,从而可体现华嵒对其有一定的影响。

然虚谷另辟蹊径,师古人之心,不师古人之迹。

尤爱写生,部分花鸟作品题“虚谷写生”或“虚谷写”,这对于上海画坛熏染弥漫着的“以古为徒”之风,其可谓一抹独特的色彩。

二、朴拙清怪的造型美
虚谷吸收了海上画派夸张、变形的手法塑造形象,并且将新安画派和渐江山水的方折手法,融入到自己的艺术绘画创作中,他以刚直、沉涩的朴拙用笔,冷艳、隽雅的设色和夸张变形的创造手法,及几何形组合和平面化处理,塑造出清怪朴拙的艺术形象,形成了匠心独具的绘画符号语言。

虚谷花鸟画常把松鼠和鱼作为对象,俞剑华曾言虚谷的绘画:“运用干笔偏锋,冷峭新奇,别具一格。

尤擅以破笔作松鼠金鱼等,草虫写意,生动超逸。

于干枝中,有秀润之致”③。

在作品《松鼠图》中,虚谷的松鼠,强化了圆滚滚、皮毛蓬松的特征,其整体由几个大小不一的圆形组成,用笔干涩皴擦出松毛,淡墨、焦墨见杂其间。

夸大松鼠的眼睛,但与八大山人的“白眼向人”的鱼鸟不同,其鲜明、生动的表现出松鼠的机灵俏皮之感,“初发芙蓉,自然可爱”的形象跃然于纸上。

在《梅花金鱼图》中,其金鱼用笔颇具个性化:以渐江的方折概括圆、以干涩皴擦表现朴拙的线形、以逆锋入笔来取势,在枯笔与变形的交融中尽显独具一格的艺术美感。

而鱼概括成几何图形的组成,眼睛成正方形,身体用短直线成多边形,尾巴成三
角形,虽离形却得似,更加凸显出憨态可掬的金鱼形象和稚拙天真的童趣。

正如丁奚元所认为,虚谷的金鱼是一个平凡的小生命承载着一个极不平凡的生命体。

虚谷花鸟画造型上的探索,突破了传统花鸟画造型上的构成意识和样式,以单纯化、平面化的造型方式,使其艺术形象更具简洁、明快之感,营造出一种秩序之美和质朴之美及现代感。

三、生气远出的布局美
“奇中能见其不奇,平中能见其不平,则大家矣。

”④虚谷的布局就是如此。

新颖大胆,取势与众不同,稳定的秩序中穿插生命的律动。

善用直线,直来直往的走势,亦或如倾如倒般走势,其视觉冲击力强,具有舒放豁朗的形式美感。

在《大蒜鳊鱼》中,夸张画鳊鱼的造型特点:鳊鱼以扁平而圆状的图形简洁概括,微微张开的嘴和细短的尾巴,短线方状的眼睛,强化了其稚趣感。

再配上呈放射状的一束大蒜,其取势纵横交错,在平稳的秩序感中又赋予画面一种运动感,平中能见其不平,使得鳊鱼和大蒜有了互动性,画面营造出了生气远出的生机感。

平面化简洁概括的形式感,提升了整体感受力,颇具有当代装饰性的形式美。

再如《竹笋鳊鱼》,布局彰显了虚谷对静物独特的艺术感受力,书写的是一种有生命的韵律感,是一种有节奏的音符。

画面右下穿左上,如倾如倒般的走势,三条鳊鱼跃跃欲试的鳊鱼,配以五枝呈放射状的竹笋,顿时静止的竹笋有了律动感。

扁平椭圆状的鳊鱼仿佛在水中争相游动,最前面一条鳊鱼似乎在争相游动中,肚皮翻了个底朝天,圆滚滚的白肚皮给画面增添了童稚趣味性;留白处,虽未作水,却仿佛游鱼在水中游走,穿插于鳊鱼间的竹笋,似乎也有了生命,形成鱼亦笋、笋亦鱼的相争的错觉关系,增强了画面的空间感,且给静态的画面布局增添生意盎然的气息和自然可爱的情趣,营造出一种妙语之境。

将静态之物表现得如此动情、动势,是虚谷独具特色的美学情趣之“外射”。

虚谷独特的艺术手法,将简洁概括平面化的物象,布置在错综复杂的结构中,形成一种虚虚实实的动感错觉,正如丁羲元所说:“将无生命之物注入生命感,是虚谷善于‘移情’的超妙之处”。

虚谷“不经意而至化境”⑤的布局经营,却带来了生气远出,妙趣横生的意境美。

四、雅俗共赏的寓意美
鱼,在古老的中国文化中,常象征着一种“生殖崇拜”,一种
作者简介:周逊(1991—),女,汉族,福建南平人,中国艺术研究院16
级研究生,硕士学位,中国画专业,研究方向:中国花鸟画创作。

23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2021-02
文艺生活LITERATURE LIFE
艺术画廊
精神力量。

而周后,鱼亦有祈福丰饶,吉祥如意的寓意。

《汉书·百官公卿表》中记载:“相国、丞相,皆秦官,金印紫绶”⑥。

这是一种权贵的象征,称之为“紫绶金章”。

在虚谷的《紫绶金章图》作品中,用以“金错刀”的冷隽笔意,描绘了三只活泼生动的金鱼在色墨交融的紫藤之下,随着春水逆浪前行,春光透过紫藤间大小不一的缝隙,照射在微波荡漾的春水中。

自由的金鱼在春光的映衬下,水色相融的冷艳的身上附上了银色,与垂吊的紫藤交相辉映。

金鱼固有矜贵一格的特质,亦有吉祥的寓意,其所具有的台阁气象正符合海派绘画的世俗性,而紫藤又象征着绶带。

在一“紫”一“金”的色调与情韵中,春意盎然的生机油然而生。

在特定的社会背景之下,寓意着高官厚禄,富贵有余。

在清末,市场经济相对活跃,商铺与商人喜于寓意吉祥的画作挂于厅堂,祈求生意兴隆,吉星高照的祝愿。

虚谷便积极投身于现实生活,其艺术作品与民间美术相结合,创作市民阶层所欣赏的作品。

然而在虚谷的文人情怀之下,游鱼灵动的姿态,表现出了自然之物与生命主体的蓬勃气息,勇敢逆浪而行的精神,这是一种豪情之美。

这是身处硝烟四起的战争之中,渴望寻求一份清幽平静的美。

虚谷亦常以金鱼与梅、兰、竹、菊题材结合,金鱼与四君子的组合的表现形式似乎比梅兰竹菊作品更加受到市民阶层的青睐,尤其是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在太平天国战争的阴影之下,虚谷皈依且以书画自娱,寄以具有不畏凌寒、坚贞、挺拔,冷隽朴拙的美好品质的物象,从而象征谐俗的社会生活,也是虚谷对于美好和谐的生活的向往与憧憬。

而其表现出现实生活的“俗”,并不是庸俗、世俗,而是创作喜闻乐见的艺术作品,从而让市民阶层更好的理解,接受。

虚谷继承了扬州八怪画家的传统和海上画派雅俗共赏的审美趣味,表现的题材别与晚清传统文人士大夫贯以高洁之志之姿涉猎的选材范畴,而是选取雅俗皆宜,具有生活气息,具有寓意精神的题材,更加具有平民意味。

这是让艺术创作更贴近生活,贴近人心,这是艺术创作表现“真”的美。

在《梅花金鱼图》中,描绘了错乱有序成“井”字形枝干的梅花下争相向前游动的三条金鱼,自上向下逆浪游动,画面的水波作留白处理,“不着一笔,尽得风流”,给以空灵清超之感。

使得整幅画面具有一种不畏凌寒的文人气息,而又不乏传统民间美术的朴拙感,不仅寄寓了画家不畏艰险,勇于面对现实冰冷艰苦的生活的情怀。

既抒发了虚谷文人情怀,又能从市民阶层的欣赏角度来表现对美好生活的悸动,这是虚谷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其艺术作品充盈的表现了雅俗共赏的寓意之美。

五、小结
该文在对虚谷花鸟绘画美的探索中,通过对其作品的深入剖析,感受到虚谷绘画作品“十指参成香色味,一拳打破去今来”,其呈现出了别具一格的艺术之美。

强烈的生命律动感,朴拙可爱的艺术形象,虚谷独特创新性的艺术符号语言:夸张的表现手法,方折的长短线,简洁概括出物象的几何形组成以及冷隽的色墨融合。

具有当代装饰性平面化的处理手法,更加突出作品中朴拙清怪的造型之美。

颇具现代形式感的画面构成:“直上直下”的排列,“如倾如倒”的走势,看似井然有序的线形走势中穿插放射状的生命律动,化静为动,营造出生气远出的布局之美,从紫绶金章、四君子与鱼结合,所阐释出的文人情怀和世俗寓意,是对现实生活“逆浪前行”精神的讴歌和对美好生活的憧憬,且呈现出雅俗共赏的寓意之美。

虚谷的花鸟绘画作品呈现出的艺术形式美感进乎现代性,打破了晚清海派保守、妩媚的风气,具有
突破性和创新精神,其独特的绘画语言,并不是对中国传统绘画
的反叛,而是对中国主流的传统文人注入新鲜血液的一抹重彩。

其绘画艺术影响了很多后来的艺术大师,其中吴冠中对虚谷尤
为赞誉有嘉。

同时也为现今花鸟画创作提供了思路和门径。

通过
对虚谷花鸟画的剖析,领悟到在植根于传统绘画的基础上,要大
胆创新,敢于突破,要有革新精神,创造出具有时代性和生命力
的真、善、美的艺术作品。

注释:
①杨逸编.海上墨林卷四[M].民国九年排印版本,第3页.
②杨逸编.海上墨林卷四[M].民国九年排印版本,第3页.
③俞剑华.中国美术家人民辞典[M].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96:第
1112页.
④周积寅.中国历代画论[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07:第429
页.
⑤丁羲元,虚谷研究[M].天津: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1983:第7页.
⑥(汉)班固,(唐)颜帅古注.汉书.北京:中华书局,1962.
参考文献:
[1]杨逸编.海上墨林[M].民国九年排印.
[2]丁羲元.虚谷研究[M].天津: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1983.
[3]王伯敏.中国绘画通史[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0.
[4]周积寅.中国历代画论[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07,第429
页.
[5]俞剑华.中国美术家人民辞典[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1996.
[6]卢辅圣.万青力.海派绘画研究文集[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
2001.
[7](汉)班固著.(唐)颜帅古注.汉书[M].北京:中华书局,1962.

24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