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南宁市马山县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无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西南宁市马山县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
政治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每小题的4个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意的。

温馨提示:请在答题卡上作答,在本试题上作答无效。

)
1。

读漫画《失德》,图中旅游者的行为是没有文化的表现,这里的“文化”是指
A.人类创造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
B.人的一种文化素养,与“文明”、“礼貌”相近
C.科学技术、语言文字等非社会意识形态部分
D.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2.在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中,文化现象无时不在,无处不在。

下列属于文化现象的是
①第二季中国好声音评选启动②2014年全国“两会”召开
③第五届全国道德模范人物评选④2013年2月15日俄乌拉尔地区出现陨石雨现象
A。

①②B。

③④ C.①③ D.②④
3。

衡量我们国家强大不强大,不是看有几颗原子弹、最高大楼在不在中国、最大广场在不在中国.24看我们的文化够不够强大、够不够吸引人.这一论断说明
A.经济和政治反作用于文化
B。

文化决定着政治和经济的发展
C.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
D.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的经济、政治的反映
4。

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要:“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我们一定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向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宏伟目标阔步前进"。

中央高度关注文化是因为
①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②文化促进社会的发展
③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④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也是物质力量
A.①③B.③④C.①④D.②③
5.漫画《效仿》说明
A.文化现象无处不在,为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
B.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C.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D.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
6.文化对人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即文化影响人们的
①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②心理活动
③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④消费习惯
A.②④B.①②C.①③D.③④
7。

“读一切好的书,就是在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

”我们之所以应该经常读好书,是因为
A.读书可以开阔人们的视野
B.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不断丰富自身的精神世界,是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
C.优秀文化能促进自立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和民主法治意识的增强
D.读书时培养健全人格的唯一途径
8。

现代都市的人们休闲度假的方式越来越丰富多彩:打网球,逛书市,听歌剧,参加社区象棋比赛、歌舞比赛等等,享受着多种多样的文化大餐.人们参与上述活动能
A.拓展人们的文化科学知识B.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
C.满足人们的物质和文化需求D.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9。

“红星璀璨——2012全国媒体红色之旅”大型采访活动,邀请了全国多家媒体近百名总编、记者走进陕北,感受革命老区的传奇魅力和崭新变化。

参与者表示,一路走来,在老区革命精神的感召和鼓舞下,思想感情得到了升华。

这说明
A.文化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B.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
C.只有先进文化才能被大众接受
D.优秀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①民族性②多样性③交融性④独特性
A.①②③
B.①②④C。

②③④D。

①③④
12.中国文化的精髓是“和谐”,“和谐”向世界传达了中国对人类文明发展的一个重要理念:只有尊重各国文明的多样性,世界才能和平发展。

尊重不同文明有利于
①集中展示民族文化②消除各民族文化之间的差异
③发展本民族文化④促进世界文化繁荣
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④
13。

中国诗词、欧洲文艺复兴时的十四行诗,都是世界文化百花园中的奇葩,尽管人们可将其翻译成别的语言文字,但是,无论在意义上还是在韵味方面都存在天壤之别。

由此可见
A.要维护和促进世界文化多样性B.要用现代化技术手段推动文化交流
C.要融合世界文化促进人类文明发展D.要充分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
14。

在母亲节这天,日本人送给母亲的是红石竹,泰国人送茉莉花,大多数国家通常是送康乃馨,以此来表达对母亲的爱。

而中国人则以自己特有的方式表达浓浓的亲情:在母亲节这一天,人们会送给母亲鲜花、蛋糕、亲手烹制的饭菜等礼物。

这说明
①文化具有多样性②文化无国界,民族节日所具有的特色正逐渐消失
③文化影响人的交往方式和交往行为④文化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
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15。

“如果全世界都吃汉堡,那将是人类的悲哀;如果全世界都看美国电影,那将是世界文化的毁灭.”下列对这句话认识正确的是
A.文化多样性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B.文化是世界性和民族性的统一
C.民族文化的特色日渐消失
D。

世界文化是以美国文化为主导的
16。

鲁迅先生在20世纪30年代展望中国现代文艺的走向时,发出了“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这一令人警醒的著名论断。

这一论断告诉我们
A.一个民族只有学习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才能实现本民族文化的繁荣
B.一个民族只有珍视本民族的文化传统,才能得到其他民族的尊重和认同
C.世界各民族文化之间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
D.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是促进民族文化发展的动力
17.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就是要求在文化交流中做到
①尊重差异②理解个性③和平相处④不分你我
A.①②③
B.②③④C。

①③④ D.①②④18。

闯关东,是悲壮的历史,是一次移民壮举。

移民人口大量流入更是给东北带来了各自富有地方特色的传统文化,胶东文化、豫东文化、燕赵文化、晋商文化、安徽文化、江浙文化、两湖文化、以及西方文化的。

材料中体现的文化传播途径是
A。

商贸活动B。

人口迁徙 C.旅游活动D。

口语传播
19。

在经济全球化时代,文化传播已成为一种重要的“软实力”。

下列做法有利于促进国际文化交流与传播的是
①大力发展对外贸易②在国外大学开办孔子学院
③推进户籍制度改革,促进人口流动④与其他国家互办“文化年"活动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 D.①③④20.目前为止,厦门几乎所有的公交车都开通了移动电视。

移动电视的节目以新闻资讯为主,辅以公众服务类节目,为厦门市民在乘车过程中提供了大量的资讯。

这表明
A.现代技术的发展打破了文化的区域性B。

大众传媒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C.大众传媒已成为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D.各种文化传播方式具有各自的特点
剪纸作为我国最为普遍的民间艺术,承载着中华民族远古文明的宝贵遗产.新时期的剪纸艺术家面向现实,用古老的剪纸艺术形式表达着现代人的生活情节。

据此回答21—22题。

21。

剪纸艺术家用古老的剪纸艺术形式表达着现代人的生活和情节。

这体现了传统文化具有
A。

民族性 B.相对稳定 C.多样性D。

继承性
22.面对剪纸这一承载着中华民族远古文明的宝贵遗产,我们应该
①取其精华,去其糟粕②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③以时代文化彻底改造传统文化④以外来文化改造本民族文化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
24.传统拜年方式是登门拜年,有的晚辈还要下跪磕头。

但是随着科技的发展,短信拜年作为一种新的形式,更加适应这个时代。

这一现
象与蕴含的文化生活道理是
A。

发展是继承的必要前提
B. 科技进步是促进经济文化发展的唯一出路
C。

传统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
D。

科技进步是文化发展的决定因素
25.在城市化快速发展的进程中,我们目睹了太多的城市记忆被抹杀,历史文脉被割裂,地域特色被淡化。

而扬州通过古城复兴改善人居,实现传统文化载体与现代城市交相辉映的可持续发展思路,打造出一个充满人文精神的扬州城。

这启示我们
A.文化继承是发展的前提B.传统文化能提升城市品位C.传统文化影响城市发展D.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26.3D技术发展的日趋成熟,推动了3D电影的飞速发展;3D电影在带给人们视觉震撼的同时,相关的3D设备也成了影院新的卖点。

3D技术带来的变化体现了
A.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
B.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C.与时俱进是文化发展的根本途径
D.为社会实践服务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
27.我国改革开放的生动实践,人民群众锐意进取、奋发有为的创造力,为文化艺术提供了广阔舞台和丰富素材.这表明
A.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B.文化创作成果要服务于社会实践
C.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的源泉和动力
D.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文化的繁荣
28.多年来,注重个人拼搏、竞争发展,成为以人为主体的广东文化的内涵。

而在新的转型期,面对文化转型注重人的和谐发展、人与人及社会的和谐发展,应成为广东探索粤文化和文化创新的要义。

这说明了
A。

文化创新能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B。

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在于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C。

人民群众是文化创新的主体
D。

文化创新必须以社会实践为基础
29。

“感情深,一口闷!感情浅,舔一舔!”在国人深厚的酒文化影响下,坐在酒桌旁如果不喝酒,就好似失礼了.不过“查酒驾”后,各种饮料、豆浆及汤品成了白酒的替代品,演绎出了“只要感情有,喝啥都是酒”的新酒桌文化。

这说明
①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②社会制度的更替可以促进文化的进步
③文化决定人们的交往方式和思维方式④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30.“十二五”规划指出,立足当代中国实践,传承优秀民族文化,借鉴世界文明成果,反映人民主体地位和现实生活,提高文化产品质量,创作生产更多思想深刻、艺术精湛、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精品.材料告诉我们进行文化创新,就要
①立足社会实践②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③面向世界,博采众长④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③④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40分。

请在答题卡上作答,在本试题上作答无效。


3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指出,要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增强文化产业整体实力和竞争力。

从文化角度,谈谈为什么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
(2)现阶段我国人民精神世界的主流是什么?
33.“博客”(Blog)是“网络日志”的意思,是继E—mail、BBS、ICQ 之后出现的一种新兴网络交流方式,现已渗透到社会的各个层面.比起电话,博客具有易保留的特质;比起信件,它又具有便捷的优点,且成本低廉,是一座新型的沟通桥梁。

请回答:
(1)传媒大体经历了哪几个发展阶段?
(2)因特网等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给大众传媒带来了哪些变化?
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
34.综合探究(要求依据题意进行相关的探究,恰当使用术语,条理清楚,逻辑严密.)
材料一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

该法第一条明确规定:为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保存工作,制定本法.
材料二据调查,有不少非物质文化遗产,皮影戏等民间艺术后继乏人,传统举步维艰,面临失传的危险。

在外来文化和现代文化的冲击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由于内容和形式陈旧,不适应时代的要求,发展环境艰难。

(1)重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有何重要意义?
(2)试分析,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应该怎样正确认识和处理继承与创新的关系。

(3)针对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状况,某校学生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准备向社会发出关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倡议书.请你为倡议书拟一个题目。

你认为这一倡议书应该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