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标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程标准》要求:语文教学要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

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

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享受审美乐趣,增强审美能力。

语文教材,都具有很强的感染力,为学生展现了丰富多彩的情感世界。

因此,语文教师应善于挖掘文本中的情感因素,然后再进行巧妙设计,启发联想来调动学生的情感,使学生的情感与文本中的情感产生共鸣,从而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学习。

一、品词赏句,激发情感
词句是构成文章的基本单位,表达着作者的情感。

要达到披文入情激发学生的情感这一目的,在引导学生阅读课文时,必须抓住关键的词语指导学生分析、比较、细细体会,强化语言的感染力。

在品词中理解文中所含的思想内涵,使学生有“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人”的感觉,让学生的情感得到激发。

如教《桂林山水》这篇课文,文中运用了大量的比喻、排比等手法,描绘出桂林山水的秀丽与多姿,流露出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之情。

“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暇的翡翠。

”这短短的一句话,点出了漓江的水“绿”的特点。

文章以排比的句式描写,节奏鲜明,学生读起来琅琅上口。

读着读着,学生认识到祖国语言的丰富,体会到桂林山水独特的美。

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也进一步升华了。

二、抓住情节,挖掘情感
叶圣陶先生说:“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

”披文入情激发情感还要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情感,把握作者情感的发展,继而激发自己的感情。

此时,老师得把握住有利的时机,引导学生进行情感交流,掀起学生情感的波澜,让学生的情感真真正正地激发起来。

如教《黄继光》一文,老师抓住文中重点情节第八----十一自然段引导学生学习,教学时重点抓住“啊!黄继光站起来了,在暴风雨一样的子弹中站起来了!”“前进,前进!还有20米,10米……近了,更近了。

”“黄继光又站起来了!他张开双臂,向喷射着火舌的火力点猛扑上去,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敌人的枪口。

”等重点句引导学生理解,还借助插图造就一种意境,让学生受到感染,使学生体会英雄的内心世界。

这时学生对英雄无限崇
敬的美好情怀得到升华,爱英雄,颂英雄,学英雄,走英雄成长的道路的情感在他们心中得到激发。

又如教《月光曲》一文,可以抓住贝多芬的“同情--激动--激情”这一感情为线索,引导学生对故事情节进行分析,理清故事的开始、发展、高潮和结局,然后紧扣“情”这核心,层层诱导,引导学生理解贝多芬产生创作的灵感是对穷兄妹俩的同情,对在音乐上遇到知音的激动,对幽静的环境而产生创作的激情。

教学时通过对人物语言、行动、心理的分析,使学生体会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感情,课文感情主线把准了,学生热爱劳动人民、关心劳动人民的情感也激发起来了。

三、创设情境,体验情感
(1)音乐渲染情境。

音乐是一种抒情性极强的艺术形式,它通过乐曲中力度的强弱,旋律的起伏变化,以及节奏的抑扬顿挫,用直感的方式,使人获得比其他艺术形式更为直接、更为丰富、更为生动的感受。

有些课文中一些老师讲不清、道不明的东西可以借助音乐传达给学生。

如《千里长街送总理》一课,教学开始,我随着低沉悲壮的音乐,用深沉缓慢的语调朗读全文,在这种情境中,学生用耳听沉痛的音乐和我充满感情的朗读,就会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

(2)画面再现情境。

如教学《我的战友邱少云》一课我出示挂图,向学生显示邱少云被烈火包围一动也不动的场景。

看时,同学们神情专注,有的同学还不时地咬着牙,握着拳头,一副难以忍受的样子。

看后,大家情不自禁地说出了自己内心中对邱少云的敬佩。

此时,已用不着由我来讲解、分析,他们已由此产生情感体验,从图中体会到邱少云的高尚的品质和伟大的革命精神。

(3)表演创造情境。

如《老师领进门》的教学,讲到作者向田老师行礼时,我请两位同学上台表演,一位演“我”,一位演田老师,让学生发挥想象,把当时我尊敬的情景演一下,从而激发他们对田老师的尊敬之情,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4)语言描述情境。

以情动情是教育的共同规律,教师的情感直接影响和感染着学生。

在教《庐山云雾》一课时,学完第四节进行小结时,我激动地说:“我们来到了庐山,仿佛看到了一幅美丽的图画,雾海茫茫,汹涌翻腾,阳光照射,光彩耀人。

面对这样的风景,我们怎能按纳得住内心的欢喜和激动呢?同学
们,把这种情感读出来吧!”顿时,教室里传出有声有色的读书声,看着他们的表情,透过他们的声音,我感到学生此时己深深陶醉了。

四、披文入情,加强情感
(1)让学生在语言实践活动中体验。

阅读教学中要求学生积极参与针对教材的语言实践活动,全身心地投入到对教材的体验感悟中去,体会文章作者的情感脉搏和思想内涵,与之同呼吸共命运,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

通过课本剧创作、课文画面制作、配乐朗读伴奏、读写结合、续写故事等表达真情实感,都是让学生体验情感的好方式。

如教学《将相和》一课中“完璧归赵”这一部分时,为了能让学生体会蔺相如面对秦王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英雄气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想象蔺相如当时的语言、动作、神态,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让学生在说中体会;也可以创设情景,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在情感的协同共振中来激发学生对蔺相如的钦佩之情;当然,还可以用表演课本剧的方式,让学生在" 移位体验" 中体会蔺相如不畏强暴的爱国主义精神。

(2)让学生在具体形象中入境体验。

小学生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阅读材料中所包含的人文思想、道德观念、社会规范要让学生接受内化,必须以丰富的形象和生动的事件作为载体。

如古诗教学,可在创设的情境下,引导学生进入角色,与诗人同呼吸,共命运。

如在教学《静夜思》时,配上哀思的音乐,再通过一段深情的讲述,向孩子们描绘了一个月圆的深夜那种清次的场景,然后问学生:“此时此刻,望着天上的又圆又冷的月亮,你会想些什么呢?客居他乡的李白又会想些什么呢?”学生就能走近李白,在具体形象中体验到诗人深切的思乡之情。

总之,小学语文教学应从学科的特点出发,运用课文进行情感教育,教师要“动之以情”,拨动学生的情弦,用情来打动学生,激起学生情感的浪花,使他们在情感的激流中受到美的陶冶,从而培养学生理解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