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索洛尔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疗效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比索洛尔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疗效分析
目的:观察比索洛尔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疗效。

方法:68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病人在原治疗心力衰竭药物的基础上加服比索洛尔,初始剂量2.5 mg,每日1次。

然后根据患者的年龄、体重、心率、血压而逐渐增加到目标剂量,5~10 mg/d。

6周为1个疗程。

结果:显效率为62%,总有效率为90%。

结论:比索洛尔是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有效药物之一。

标签:比索洛尔;充血性心力衰竭;心脏功能试验
比索洛尔为选择性β1受体阻滞剂,常用以治疗高血压和心绞痛。

对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国外研究已获得重要进展[1],但国内报道尚少。

我院自2004年1月~2007年1月选择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68例,采用比索洛尔进行治疗,并随访1年,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病例选择
68例门诊及住院的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男48例,女20例,年龄34~79岁,平均57.8岁。

68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均服用过洋地黄制剂而疗效不满意,其中25例病情恶化,4例出现洋地黄中毒,故停用洋地黄改用比索洛尔口服治疗。

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二度及三度房室传导阻滞、收缩期血压低于90 mmHg及心率少于55次/min者不入选。

1.2给药方法
在应用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Ⅰ)、抗感染药物的基础上加服比索洛尔,初始剂量2.5 mg,每日1次。

然后根据患者的年龄、体重、心率、血压而逐渐增加到目标剂量,5~10 mg/d。

设计目标治疗量是使患者心室率降至70次/min左右,同时维持收缩期血压>90 mmHg,所以治疗量主要随患者的年龄、体重、心率、血压变化情况而调定。

6周为1个疗程。

1.3观察项目
用药前每例病人均作12导联心电图检查、二维超声心动图心功能测定及心脏X线正位片心胸比例测定,治疗6周后复查上述项目,并进行心功能评级。

服药前后监测心率、血压及临床症状变化。

2结果
2.1心功能评级
治疗6周后我们对病人进行了心功能评级,心功能改善2级以上42例,心功能改善1级19例,心功能未改善7例。

根据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标准,疗程结束后,心功能改善2级者为显效;心功能改善1级者为有效;心功能未改善者为无效。

本组显效率62%,总有效率为90%
2.2血液生化指标
肝、肾功能治疗前后均无有统计学意义的变化。

2.3其他
心率:治疗前心率为(91.0±5.0)次/min,治疗后(70.0±8.0)次/min。

血压:42例病人治疗前后收缩压、舒张压均无明显变化。

2.4不良反应
用药初期7例病人出现低血压性头昏,3例心动过缓,呈均匀短暂性,并随着治疗进程很快恢复正常,不影响继续治疗。

3讨论
洋地黄类药物治疗CHF,迄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但由于其药物的治疗量与中毒量接近,病人常在心衰尚未完全控制的情况下发生中毒。

因而20世纪80年代药学家热衷于寻找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更为有效的药物。

β1受体阻滞剂对于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一向属于禁用,这是由于:(1)认为交感神经兴奋是心衰后机体的重要代偿机制之一,不应加以干预;(2)β受体阻滞剂对心肌具有负性肌力作用,应用后可能使心衰恶化。

自ACEⅠ类药物用于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以来,从大量的临床试验中受到启发,认识到长期交感神经兴奋对心衰是不利的,应予以干预。

这种观念上的改变是本世纪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治疗最重要的进展[2]。

比索洛尔是第三代β1受体阻滞剂,对β1受体的亲和力比β2受体强11~34倍,与阿替洛尔及美托洛尔相比有较强的β1受体选择性抑制作用,无内在拟交感活性,生物利用度可达50%,血浆分布半衰期为36 h,清除半衰期为7.4 h,2.6 h血浆浓度达高峰,在治疗范围内无膜稳定作用,并可使血浆中肾素活性减低。

与其他β1受体阻滞剂比较,有如下特点:(1)能特异性拮抗β1受体而对β2受体作用很弱,具有交感选择性无内源性拟交感活性,同时还能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的作用;(2)据文献报道,比索洛尔可使冠状动脉阻力降低,血流增加。

因此比索洛尔有较强的降低心率作用,且能改善心肌缺血缺氧。

1998年提前结束的CIBIS-Ⅱ证实,比索洛尔可以显著降低各种死亡率和住院率,其中心血管原因死亡率下降25%,因心衰恶化的住院率减少32%。

在多项临床研究观察中都有明确的治疗作用和理论基础。

本组治疗中还发现部分患者在用药初期心功能障碍确有加重,但坚持服药4
周以上多能恢复到治疗前水平,6周后心功能明显改善,生活质量提高。

这说明用药早期心功能降低是本药的负性肌力作用,后期改善是药物在细胞水平发挥的生物学效应。

因此比索洛尔治疗应注意应用原则[3]:(1)在病情稳定及其他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基础上应用;(2)从小剂量开始逐渐调定到目标剂量;(3)开始或在维持治疗阶段出现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加重时应加强其他治疗措施而尽量保持比索洛尔治疗的连续性。

[参考文献]
[1]孙忠实,朱珠.β受体阻滞剂在慢性心力衰竭的应用[J].中国药学杂志,2000,2:75-78.
[2]方圻.β受体阻滞剂用于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治疗[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1999,12:470-472.
[3]郭林妮,宿燕岗,苏恩木.全国心肌炎心肌病学术研讨会纪要[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1999,27(6):40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