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小学生聆听音乐的良好习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培养小学生聆听音乐的良好习惯
摘要】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
本文在小学生聆听
音乐的前提、方法和意义等等方面,谈谈如何培养小学生聆听音乐的良好习惯,
全文共从四个方面论述。
力求体现《音乐课程标准》所倡导的理念在小学音乐教
学中的实际运用、渗透与影响。
【关键词】小学生;聆听;环境;想象;习惯;坚持
《音乐课程标准》指出:音乐课的基本价值在于通过以聆听音乐、表现音乐
和音乐编创活动为主的审美活动,使学生充分体验蕴涵于音乐音响形式中的美和
丰富的情感,为音乐所表达的真善美理想境界所吸引、所陶醉……。
但是在具体的音乐课程中,许多小学音乐教师都被当前的一个音乐教育现象所震撼:小学生喜
欢音乐,却不喜欢上音乐课。
很多小学音乐老师也抱怨:小学生的音乐学习习惯
太差了,嘴里哼哼的,必定是社会上时下流行的歌曲,对老师精心准备的音乐和
歌曲却嗤之以鼻,爱听不听、爱唱不唱的。
作为音乐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对此
作深刻的反思。
我认为:培养聆听音乐的习惯要从小学阶段开始,不要等到中学。
当然,能成功地运用胎教,从娘肚子里就开始聆听优美典雅的胎教音乐是最理想
不过的!
国内外许多教育家都十分强调习惯培养的重要性,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
生说过:“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英国哲学家培根也说过:“习惯是人生的主宰,
人们应当努力得求好习惯。
”习惯贯穿于人的一生,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一个小学生如果有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就一定有益于身体的健康成长;有好的文明礼
貌习惯,品德修养就会不断进步;有好的学习习惯,就会将知识转化成能力,学
得轻松,也一定能取得好的学业成绩。
由此可见,习惯的培养对于小学生的生活、学习以及未来的成长发展都至关重要,我们能否从习惯入手,逐步纠正和培养小
学生聆听音乐的习惯呢?在十多年的音乐新课改教学实践中,我悟出了以下的五点。
1.静雅的环境——聆听的前提
我们要努力创造一个安静、优雅的聆听环境,课前做好教室环境的布置以及
音响效果的准备工作,这是我们不但要做而且是要坚持做的前提工作之一。
小学
生天真可爱、活泼好动,在音乐课堂上教师要有足够的时间和耐心来加强集中注
意力的训练,坚持不懈地训练小学生静下来用心聆听,我们必须狠下决心训练它
一个月、一个学期甚至是一年!音乐来源于生活,它反映的是现实生活中人们真
实思想感情,如果没有安静、优雅的环境进行聆听,以情感人就无从谈起,以美
育人就更无从谈起,有一句名言:“听力高手应该不说话”。
2.巧妙的设计——聆听的方法
聆听音乐的教学应注意以音乐为本,从音响出发,以听赏为主。
教师的讲解、提示,力求简明、生动,富有启发性。
在音乐课堂导入的设计上,我们可以巧妙
地利用编讲音乐童话故事的形式进行,也可以创设各种音乐情景来吸引小学生的
注意力。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播放音乐之前要教给学生聆听音乐的方法:①闭上眼睛静静地聆听;②有目的地聆听;③有比较地聆听;④抓住重点反复聆听;⑤整体聆听等等,我们应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引发他们的联想和想象。
总而言之,我们要善于进行音乐教学设计,突出音乐课堂的
趣味性特点,引导他们有意识地聆听。
3.理性的聆听——养成好习惯
在音乐欣赏教学中,欣赏的“初步感知阶段”以感官欣赏为主,音乐是一门听
觉艺术,是通过音响、节奏、旋律等来塑造形象,表达思想感情,反映生活的一
种艺术形式。
从理论上说,应以欣赏者独立自主的聆听为主,应该完全是音乐与
欣赏者身心的一种撞击与融合,欣赏者凭借自身的理解与感悟陶醉其中。
音乐不
仅是一门抒发感情的艺术,而且还能通过音乐形象的逻辑性来表达深刻的哲理性
思想。
我问过六年级学生:一首歌曲或者乐曲播放出来,你们在听什么?有的同
学说听歌词,有的学生说听旋律,有的学生说听唱歌,有的说听歌手唱功,有的
同学说听背景音乐等等,虽然说这样的“听”大多是很肤浅的“听”,但是对这样五
花八门的回答,我又是相当满意的,说明同学们并不是完全盲目的聆听音乐,每
个人聆听的侧重点都不同,收获就不同。
作为教师一定要用心驾驭好课堂,适时
地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有目的聆听音乐,抓住时机请学生谈谈自己的内心感受,
然后进行聆听总结、讨论,把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实现对音乐审美的升华。
很难设想,一个对音乐一无所知的人会热爱音乐,会表现音乐,因此,我们要有
足够的耐心指导小学生从音乐表现要素方面、音乐情绪情感方面、音乐体裁与形
式方面、音乐风格与流派方面等五个方面进行聆听音乐。
当然,我们在一堂课有
限的时间里不可能面面俱到,我比较赞成在同一堂课里有侧重地解决一两个问题
的做法。
另外,发展学生的音乐听觉应该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部活动中,我们要
通过聆听的方式引导小学生喜欢音乐,并用自己对音乐的感悟激起他们的情感共鸣,比如:用自己的歌声、琴声、语言和动作,将音乐的美传达给学生,坚持运
用聆听式审美教学进行因材施教,让学生在聆听音乐的过程中获得美的享受。
要
尊重学生对聆听音乐的独立感受与见解,鼓励学生勇于表述自己的审美体验,以
利于激发学生听赏音乐的兴趣,逐步养成聆听音乐的良好习惯,积累感受与欣赏
音乐的经验。
多媒体的合理运用会给小学音乐课堂上增添无穷的活力和乐趣。
它能创设或
展示音乐作品情景,创造音乐形象与视觉形象的联合体,视听结合能使小学生获
得直观感受,塑造一种美的氛围,使音乐形象在小学生的心灵中产生巨大的影响,从而让小学生更好地喜欢音乐。
音乐欣赏就是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感性
到理性,然后又归到感性,形成自己观点的认识过程。
在音乐欣赏课堂上,我始
终不渝地坚持要求学生高度集中注意力进行理性的聆听,有目的地聆听内容健康、积极向上、优美动听、高贵典雅的主流音乐,并且努力引导学生养成“要听好音乐”的习惯,这个做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并获得了好评。
4.快乐的聆听——情感体验和想象
聆听音乐的过程应该是快乐的!音乐以其特有的美感愉悦本质和富有感染力
的音响,唤起小学生的共鸣,激发小学生的情绪,陶冶小学生的情操,音乐是人
情感体验的产物,反过来也对人的情绪产生一种刺激,人受到音乐的影响,便会
引起情感的波动。
比如:多听高尚的音乐,会使人的品格高尚起来;多听铿锵雄
壮的音乐,会使人的意志坚定起来;多听清新优美的音乐,会使人的行为美善起来。
古今中外许多的政治家和科学家,大多是很喜欢音乐的,有的还颇具音乐才华,如物理学家欧拉发表的音乐新理论超出很多音乐家的理解力;法国启蒙思想
家卢梭,曾编著过音乐符号谱及音乐词典;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同时又是小提琴
演奏家,他曾经说过:“没有早期音乐教育,干什么事我都会一无所成”。
音乐作
为人类的精神食粮之一,我们需要它,是因为音乐它能够给人带来快乐,使人的
精神上产生美感,正如海顿所说:“艺术的真正意义在于使人幸福,使人得到鼓舞和力量”。
聆听音乐的同时会有各种多变的生活形象涌现在脑海里,教师要鼓励小
学生利用生活经验,搜寻生活记忆中的情绪,展开音乐的想象力,把它用恰当的
语言描绘出来。
比如:在欣赏腾格尔演唱的歌曲《天堂》时,我让学生静静地闭
上眼睛聆听,并且想象着我们的蒙古大草原——悠扬的琴声响起,展现在我们面
前的是蓝蓝的天空、飘飘的白云、清清的湖水、绿绿的草地、奔驰的骏马,一望
无际的自然风光和无比辽阔的苍茫景象,真是好极了!这时候的同学们完全融入
神奇美丽的大草原之中,并且尽情地陶醉着……快乐着……享受着这美妙的音乐。
5.坚定的信念——聆听的意义
学习音乐可以开发人的右脑,有助于启发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从小学阶段
开始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与爱好,以聆听音乐为主线,以情感人,以美育人。
经过教师的正确引导,中、高年级学生慢慢地自己能够专心地、安静地聆听音乐,不用教师多讲便能有所感悟,这是多么好的音乐教学课堂啊!聆听音乐的良好习
惯培养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渐进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我们必须要从低年级
阶段抓好音乐基础知识的传授,并且要坚持不懈地严格要求,持之以恒地科学训练,耐心的辅导和引导他们,让低年级的学生逐步地掌握音乐的基本要素,从而
进一步学会聆听音乐。
无论是校内还是校外,对每位学生一点一滴的进步表现,
我们要用积极的语言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小学生受到鼓励后,会更加喜欢音乐,一定会重复这种良好的聆听习惯,这样的良性循环慢慢发展下去,说不定在不远
的将来——他们会以美妙的音乐伴随自己的一生!
我坚信:聆听音乐的良好习惯一旦养成,孩子们将会受益终生!他们在聆听
美妙音乐的同时心灵得到净化,情操得到陶冶,人格必然得到健全,这对于党中
央提出的构建和谐社会,建议美丽中国有着非常重要的积极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