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_2020学年高中历史第六单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第16课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课件北师大版必修3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古希腊哲学家的某些思想是西方思想史上人文主义精神的 最初体现,是近代人文主义精神的起源,但不能说标志着人文 主义的兴起。 (4)亚里士多德提出“我爱我师,但我更爱真理”并不意味着他 不尊重柏拉图或对其思想的否定,而是说明人类要勇于探索, 勇于追求真理。
【轻巧识记】 1.智者学派
2.人文精神的起源
第六单元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
18 世纪启蒙运动时期,西方人文主义有了较大发 展,启蒙思想家宣扬理性,反对神性,认为人的理性是衡 量万物的标准,人的理性可以解决所有问题,这一观点得 到越来越多人的认同,人文精神从此在西方占据了主导地 位。
第六单元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
第 16 课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孔子和苏格拉底思想的比较
孔子
苏格拉底

挽救世风日下的雅典民主
为奴隶制度服务,维护周礼

政治
核心为“仁”,主张协调人

提出“美德即知识”;崇
与人之间的关系;主张“为

尚人性自由;强调人,反
主 政以德”的民本思想;强调

对神,主张个性解放和个
张 “礼”,压抑人性;注重人
人价值;提出善是人的内
的社会性;首创私人讲学,
【对点演练】 1.在古代雅典,不少人对以“人是万物的尺度”为核心观点 的智者学派持反对态度。他们最有可能担心智者学派的活动会 () A.阻碍社会经济的发展 B.引发外族的入侵和奴役 C.导致雅典人口的流失 D.危及社会秩序和道德 解析:选 D。智者学派过分强调个人主观的感受,忽视人们认 识的共同性,认为没有是非之别。这样的思维方法给主观随意 性和极端个人主义打开了方便之门,从而会危及社会的秩序和 道德,这是最使人担心的。
②“仁者,爱人。” “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论语》
①指苏格拉底强调的是人的思想力,一个人有思想力,才知道 如何思考以及如何正确地思考。 ②指仁者是充满慈爱之心、满怀爱意的人。
据史料分析,苏格拉底和孔子在对“人”的认识上有何共同 点?其目的有何不同? 提示 共同点:都关注人,体现了一定的人文主义精神。 不同:苏格拉底强调人的价值和尊严,注重提高人的个人素质; 孔子注重协调人际关系、稳定社会秩序,为统治者服务。
古希腊人文主义精神的起源
1.普罗塔哥拉与苏格拉底思想的比较
史料 ①至于神,我既不知道他们是否存在,也不知道他们像
什么东西。有许多东西是我们认识不了的;问题是晦涩的,人
生是短促的。
——普罗塔哥拉
“你,我的朋友,伟大、强盛而且智慧的城市雅典的每一
个②公民,像你这样只注意金钱名位,而不注意智慧、真理和
改进你的心灵,你不觉得羞耻吗?”
——亚里士多德
①指柏拉图根据智慧品德,把每个人明确分工。 ②指亚里士多德认为判断事物应该靠智慧而不是靠感觉。
(1)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柏拉图关注的焦点是什么。他 对人文精神的发展作出了怎样的贡献? (2)在史料中,亚里士多德是如何从科学层面上发展人文主义 的?
提示 (1)焦点:人类社会。 贡献: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进行了独立理性思考,为理性主义的 发展奠定了基础。 (2)以科学调查的方式研究自然界,创建了严密的逻辑论证系 统。
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 1.柏拉图 (1)认为雅典民主制度下的公民,没有 超越自己的个人利益达到认知真理的 能力。 (2)对雅典__民__主__制__度______彻底失望, 严厉地批判雅典民主制度是一种不合 理的制度。
2.亚里士多德 (1)古希腊最后一位哲学大师,是当时最博学的人。 (2)关注自然世界和人类社会,特别强调在整个世界中,最高级 的是__人__类___。 (3)在社会政治观上,认为人是政治的动物,国家高于个人,主 张由“中等阶级”来治理国家。 (4)采取科学调查的方式研究自然界,创建了严密的_逻__辑__论__证___ 体系。
2.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思想的比较 史料 (柏拉图)认为,①一个国家应有三部分人:一是护国者, 有智慧之德,担当统治者;二是卫国者,有勇武之德,负责保 卫;三是供养者,有节制之德,从事生产。
——朱庭光《外国历史名人传》 ②我们断言感觉不是智慧,尽管要知道个别事物主要通过 感觉,但它们不告诉关于任何事物为什么。例如火为什么热, 而只知火热。
二、智者学派与苏格拉底思想的比较
智者学派
苏拉底
都把人以及人类社会作为探究的对象,由自然转向自 同
我,由神本转向人本,否认绝对权威

主张有知识、有道德的少
主张民主政治,所有人都是

数人治国,反对过激的民
平等的,人是万物的尺度

主政治


重视人的伦理道德,追求
完全从个人的角度和利益

人生真谛,主张“美德即
2.苏格拉底和孟子思想的比较 史料 “①美德即知识。美德不是孤立存在的一些观念和准 则,任何美德都须具备相应的知识,②无知的人不会真正有美 德。每一种美德都离不开知识,知识是美德的本质。”
——苏格拉底 孟子说:“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①②指美德的本性是知识,人的理智本性和道德本性是同一 的,美德与知识是相通的。
第六单元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
课程标准
学习目标
了解古代希腊智者学派产生的
背景及其主要思想,了解苏格拉底 了解古代希腊智
和柏拉图的主要思想。 者学派和苏格拉底等
理解人文精神的内涵。 人对人的价值的阐述,
认识“人是万物的尺度”“美 理解人文精神的内涵。
德即知识”等人文主义观点在西方
思想发展史上具有的重要影响。
[时空观念·线索特征]
第六单元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
第六单元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
西方人文精神最初来自古希腊智者学派和苏格拉 底等人对人的价值的阐述,他们认为人是万物的尺度,强 调人存在的价值和意义,主张可以用教育来塑造人,促进 个性的发展。
中世纪时,天主教统治了人们的精神世界,神本 主义取代了人文精神。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大师们发掘古 希腊的精神遗产,重新打出人文主义的旗号,恢复了人的 尊严;宗教改革运动冲破了天主教神学统治,发展起基督 教人文主义,使人文主义在欧洲得以复兴。
在灵魂
主张“有教无类”
孔子
苏格拉底

崇尚知识和自由探
同 影 开创了儒家学说,奠定了中国传 索的理性精神,对后
点 响 统文化主流思想的基础
世西方哲学产生了
深远影响
都强调道德和知识的作用;都主张追求个人的善和个 相同点
人品性的修养
一、对“人是万物的尺度”的正确理解 1.这一主张开始把人置于世界和社会的中心,表明古希腊人 已清楚地意识到人是社会舞台的主角。这提高了人的地位,肯 定了人的作用。 2.人类第一次意识到自己是自身所属社会的审判者,人有资 格、有力量也有权利重新规范自己的生活。 3.这一主张是在原始宗教和超自然统治之下人类自我意识的 第一次觉醒,是西方人文精神的开始。 4.这一主张过分强调个人主观的感受,忽视人们认识的共同 性,这样的思想方法给主观随意性和极端个人主义打开了方便 之门。
(3)亚里士多德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把希腊哲学的 智慧与好学深思的理性精神发展到顶峰,给后人留下一笔丰厚 的文化遗产。
他们的哲学思想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起了不可估量的作 用,成为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古代希腊与古代中国先哲思想的对比 1.苏格拉底和孔子对“人”的认识 史料 苏格拉底认为“未经检讨反省的生命是没有生存价值 的生命”,并对智者学派“人是万物的尺度”的说法进行了修 改,他提出①“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的观点。
2.智者学派 (1)研究对象 ①智者学派用人的眼光考察和认识社会、政治、法律等问题。 ②关注人际关系、社会组织、风俗习惯与伦理道德,特别强调 __人____的价值。 (2)代表:普罗塔哥拉。 (3)主张 ①在《论真理》中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 ②大胆地否定“神意决定一切”的传统观念,勇敢地树立人的 尊严和权威。
——苏格拉底
①指普罗塔哥拉对神灵持怀疑态度,注重对人和社会的研究。 ②指具有公民身份,拥有公民权利的成年男性公民。
(1)据史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普罗塔哥拉提出了什么主张。 有何进步意义? (2)史料反映了当时社会存在的什么问题?针对这一现象,苏格 拉底提出了哪些主张?
提示 (1)主张:人是万物的尺度。 进步意义:肯定了人的价值,树立了人的权威,否定了神的权 威,体现了西方人文主义的本质。 (2)问题:雅典社会道德沦丧,世风日下。 主张:“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美德即知识”。
出发,忽视道德,追求功利

知识”
【对点演练】 2.古代希腊对人性的探索由“人是万物的尺度”,发展到“美 德即知识”,体现了( ) A.进一步强调人的价值 B.赞美人的智慧与力量 C.判断是非善恶的依据发生了根本变化 D.由强调感性到强调理性
(4)评价 ①率先吹响人类精神觉醒的号角,成为西方__人__文__精__神______的 源泉。 ②“人是万物的尺度”只是包含合理的成分,并非十足的真理。 ③重视了人的作用,但忽视道德对人的影响。
“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 1.苏格拉底的思想 (1)倡导“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希望重建人们的道德 价值观。 (2)提出“__美__德__即__知__识____”的命题。 (3)强调教育对美德同样重要,_教__育____可以使人认识自己灵魂 之内已有的美德。
2.评价 (1)进步性 ①对人性本身的研究,是人类精神觉醒的一种重要表现。 ②使_哲__学____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把对人文精神 的追求引向理性的道路。 (2)缺陷 ①对知识的内涵认识片面、狭窄,美德与知识之间不能画等号。 ②美德与知识的关系并不成正比。 ③片面的夸大了人的___主__观__能__动_____。
【概念阐释】 人文精神 人文精神的含义是充分肯定人的意义、人的价值,把人放
在中心位置上。人文精神包含三个元素:第一是人性,就是对 人的尊重,强调人的尊严,实际上就是广义的人文主义精神; 第二是理性,就是人的大脑对真理的思考和人们对真理的追 求,实质上就是广义的科学精神;第三是超越性,即对尘世生 活的超越性的精神追求,实质上就是对生命意义的追求。
希腊先哲的思想成为西方人文精神的滥觞的原因 (1)智者学派把哲学讨论的重点从认识自然转移到认识人类社 会上,提倡怀疑精神,强调人的价值,构成了古希腊人文精神 的基本内涵。 (2)苏格拉底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他对探索 知识和自由的理性精神的崇尚,对后世西方哲学产生了深远的 影响。柏拉图鼓励人们独立理性思考,为理性主义的发展奠定 了基础。
【易错提醒】 (1)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产生不是一方面的因素 造成的,而是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工商业的发展、雅典 民主政治的发展、经济文化的繁荣,都使人在社会生活中的地 位日渐提高,促使学者的研究越来越关注“人”本身,人文主 义随之兴起。 (2)苏格拉底并不否定“人是万物的尺度”。苏格拉底倡导“有 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其目的在于要求人们重视道德的 修养,重建人们的道德价值观。苏格拉底不仅没有否定“人是 万物的尺度”这一观点,而且对这一观点完善、发展,使之进 一步体现人文主义精神。
(1)据史料分析,在对人性的认识上,苏格拉底和孟子思想的相 同点是什么?其达成方式各是什么? (2)结合史料及所学知识,分析东西方先哲在人文主义精神方面 存在诸多不同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 (1)相同点:苏格拉底认为善是人内在的灵魂;孟子主张 “性本善”,二者都强调善是人的天性。 方式:苏格拉底认为教育可使人认识自己已有的美德;孟子主 张实行仁政扩充人的善性。 (2)政治上:雅典盛行民主政治,人在社会中的地位较高;中国 春秋战国时期正处于君主专制形成时期,人的地位较低。 经济上:雅典工商业发达,人们享有较为充分的人身自由;中 国春秋战国时期小农经济、重农抑商政策初步形成,压抑了人 的自由。
“人是万物的尺度” 1.背景 (1) 公 元 前 5 世 纪 , 雅 典 奴 隶 制 经 济 更 加 繁 荣 , 奴 隶 制 ____民__主__政__治___达到高峰。 (2)平民越来越多地参与政治生活,人在社会中的地位日益凸 显,___个__人__主__义_____情绪不断高涨。 (3)一些学者把研究方向由“神”转移到“人”,掀起了智者运 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