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必修一知识点整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二语文必修一知识点整理.
1、五种表达方式:叙述、议论、抒情、说明、描写
2、王羲之,字逸少,东晋时期人。
善书法,有“书圣”之称,又因为他曾任
右军将军,世称“王右军”。
3、一词多义:1.固:①据崤函之固(险固,坚固,特指地势险要,城郭坚固,形容词用作名词)②君臣固守以窥周室(牢固,顽强,形容词)③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固守的据点,屏障,名词)2.因:①因遗策(沿袭,动词)②因利乘便(趁着,介词)③因河为池(凭借,依据,介词)3.亡:①秦无亡矢遗镞之费(丢失,损失,动词)②追亡逐北(逃亡,动词;此用作名词,指逃亡的*队)③吞二周而亡诸侯(灭亡,动词;这里是使动用法,使……灭亡)4.制:①吴起……赵奢之伦制其兵(统率,动词)②秦有余力而制其弊(XX,动词)③履而制六合(统治、控制,动词)5.兵①……赵奢之伦制其兵/行*用兵之道(*队,名词)②收天下之兵/信臣信精卒陈利兵而谁何/斩木为兵(兵器,名词)6.策:①蒙故业,因遗策(策略、计策,名词)②振长策而御宇内(马鞭子,名词)7.致:①以致天下之士(招引、招纳,动词)②致万乘之势(达到、获得,动词)8.之:①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的,结构助词)②……
赵奢之伦制其兵(这,指示代词)③商君佐之(他,指秦孝公,代词)④聚之咸阳(代"天下之兵",代词)9.及:①非及向时之士(比得上,动词)②及至秦始皇(到,等到,介词)10.北:①乃使蒙恬非筑长城而守藩篱(在北方,方位名词
作状语)②追亡逐北(败北的*队,动词作名词)11.度:①内立法度(制度,名
词)②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量长短)12.遗①因遗策(遗留下来,动词)②秦无亡矢遗镞之费(遗失,丢失,动词)13.爱:①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
地(吝惜,动词)②宽厚而爱人(爱护,尊重,动词。
)
4、【号】即别号、表号。
号一般由个人取定,只用于自称,以显示某种志趣
或抒发某种情感。
对人称号也是一种敬称。
如:青莲居士、少陵野老、玉溪生、四明狂客、醉翁、、已斋叟、我佛山人、百炼生等等。
5、参将:镇守地方的统兵官,分守各路。
相当于大军区所属各军军长。
6、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
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
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
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7、元杂剧的四大悲剧是指关汉卿的《窦娥冤》、马致远的《汉宫秋》、白朴
的《梧桐雨》、纪君祥的《赵氏孤儿》;元杂剧的四大爱情剧是指关汉卿的《拜月亭》、王实甫的《西厢记》、白朴的《墙头马上》。
8、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
乘船(名作状)
9、其他重点字词:七月既望(农历每月十六)白露横江(笼罩)纵一苇之所如(纵:任,如:往)凌万顷之茫然(越过)浩浩乎如冯虚御风(浩浩:广阔,辽远;冯虚:凌空、凭空)渺渺兮予怀(悠远的样子)倚歌而和之(倚:循,依;和:唱和)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袅袅:形容声音婉转悠长,缕:细丝)正襟危坐(端正)方其破荆州(方,当)固一
世之雄也(本来)哀吾生之须臾(片刻)知不可乎骤得(骤:突然;骤得轻易得到)则天地
曾不能以一瞬(曾:竟,连……都……;一瞬:一眨眼,比喻时间短暂)而吾与子之所
共食(共同享用,也作“适”)
10、小说情节四部分:开端发展_结局
11、令,意思是美好,用于称呼对方的亲属,如令尊(对方父亲)、令堂(对方母亲)、令阃(对方妻子)、令兄(对方的哥哥)、令郎(对方的儿子)、令爱(对方的女儿)。
尊,用来称与对方有关的人或物,如尊上(称对方父母)、尊公、尊君、尊府(皆称
对方父亲)、尊堂(对方母亲)、尊亲(对方亲戚)、尊驾(称对方)、尊命(对方的嘱咐)、尊意(对方的意思)。
贤,用于称平辈或晚辈,如贤家(称对方)、贤郎(称对方的儿子)、贤弟(称对方的弟弟)。
仁,表示爱重,应用范围较广,如称同辈友人中长于
自己的人为仁兄,称地位高的人为仁公等。
(6)称年老的人为丈、丈人,如“子路
从而后,遇丈人”(《论语》)。
唐朝以后,丈、丈人专指妻父,又称泰山,妻母称丈母或泰水。
(7)称谓前面加“先”,表示已死,用于敬称地位高的人或年长的人,如称已死的皇帝为先帝,称已经死去的父亲为先考或先父,称已经死去的母亲为先慈或先妣,称已死去的有才德的人为先贤。
称谓前加“太”或“大”表示再长一辈,如称帝王的母亲为太后,称祖父为大(太)父,称祖母为大(太)母。
唐代以后,对已
死的皇帝多称庙号,如唐太宗、唐玄宗、宋太祖、宋仁宗、元世祖、明太祖等;明
清两代,也用年号代称皇帝,如称朱元璋为洪武皇帝,称朱由检为崇祯皇帝,称玄烨为康熙皇帝,称弘历为乾隆皇帝。
(8)对尊长者和用于朋辈之间的敬称有君、子、公、足下、夫子、先生、大人等。
(9)君对臣的敬称是卿或爱卿。
(10)对品格高尚、
智慧超群的人用“圣”来表敬称,如称孔子为圣人,称孟子为亚圣。
后来,“圣”多用于帝王,如圣上、圣驾等。
12、论证方法:举例(或事实)论证、道理论证(有时也叫引用论证)、对比(或正反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13、唐宋八大家指的是唐代的韩愈和柳宗元,宋代的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欧阳修、曾巩,其中韩愈为首。
14、桑梓:家乡。
15、文言特殊句式:①判断句: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②省略句:秦王购之(以)金千斤;欲与(之)俱(往)。
③被动句:父母宗族,皆为戮没;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④倒装句:常痛于骨髓;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
5、文言固定句式:臣乃得有以报太子(“有以”,意为:有用来……的办法);而卒惶急无以击轲(“无以”,意为:没有用来……的办法);将奈何(表疑问,怎么……。
下文“为之奈何”“既已无可奈何”意同);荆轲有所待(意为:有……的人、东西。
“所”后常跟动词组成“所”字结构,作“有”的宾语。
);将军岂有意乎(表揣度,是否……呢。
);荆卿岂无意哉(表反问,难道……吗。
);仆所以留者(复音虚词“所以”常引出表原因、手段等的分句,译为:……的原因。
)
16、文学常识:陶渊明,东晋诗人。
一名潜,字元亮,称靖节先生,又自号五柳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
的隐士,不满于官场的黑暗,“不为五斗米折
腰”,隐居农村。
从彭泽令职位上隐退,这一年他41岁,以后终老农村,死后世人称他为“靖节先生”。
陶渊明开创了田园诗一体,为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
他亦有、“隐逸诗人”之称。
17、词义-修姱:修洁而美好。
羁:喻指束缚、约束。
18、唐宋八大家指的是唐代的韩愈和柳宗元,宋代的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欧阳修、曾巩,其中韩愈为首。
19、十二词类:名动形、数量代、副介连、助叹拟
20、通假字:1、无能为也已(矣)。
2、共其乏困(供)。
3、秦伯说,与郑人盟(悦)。
4、失其所与,不知(智)。
5、何厌之有(餍)。
6、若不阙秦(缺)。
21、我国第一部笔记体小说集是南朝宋代小说家刘义庆写作的《世说新语》。
22、用汉字数字表示年份时常见的差错是:以阿拉伯数字“0”代替汉字数字“〇”。
比如将“二〇一〇年”误写为“二0一0年”。
表示数的空位,有多种写法:阿拉伯数字写为“0”;汉字的大写数字写为“零”,小写数字写为“〇”。
用电脑键盘输入“〇”,要比“0”复杂,不少人就用“0”去代替“〇”,结果把阿拉伯数字混入了汉字的数字系统。
23、三教:儒释道
24、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韩愈《师说》)
25、尚书:六部行政长官。
26、扈江离与辟芷兮(同“僻”).
27、一傅众咻:一人教,众多的人干扰。
28、左:东为左右:西为右。
29、江河日下:比喻情况一天天坏下去。
30、词类活用:1.歌窈窕之章扣舷而歌之(歌,名作动唱)2.舞幽壑之潜蛟,泣
孤舟之嫠妇(舞,使……起舞;泣,使……哭泣)3.正襟危坐(正,形作动整理)4.月明星稀,乌鹊南飞(南,名作状向南)5.西望夏口,东望武昌(西、东,名作状,向西、向东)6.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下、东:名作动,攻占,向东进军、东下)7.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渔樵,名作动,打鱼砍柴)8.侣鱼虾而友麋鹿(侣、友:意动用法以……为伴、以……为友)
31、特殊句式介词结构后置句:1、青,取之【于蓝】,于,介词,引出动作的处所,可译为“从”。
2、青【于蓝】:于,介词,表比较,可译为“比”。
3、寒【于水】:于,介词,表比较,可译为“比”。
4、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乎,相当于介词“于”,引出动作的对象,可译为“对”。
32、期期艾艾:形容口吃。
33、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
34、文学常识:《古诗十九首》选自南朝梁萧统《文选》,是东汉末年文人五言诗的选辑。
并非一人所作,从内容看,主要写的是作者的失意和哀伤,写游子、思妇的离愁和相思。
由于作者文化素养较高,又继承了《诗经》和《楚辞》的传统,吸收了汉乐府的营养,所以不但善于运用比兴,而且创造出一种独特的风格,艺术成就很高,被称为“五言之冠冕”。
35、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比喻只要为人真诚,忠实,为人品德高尚就自然受到人们的尊重和景仰。
36、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
37、然则: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既然如此,那么)
38、中书令:掌管皇帝命令发布。
相当于“两办”秘书长。
39、三大说明文说明顺序:A按时间顺序B按空间顺序C按逻辑顺序
40、六艺:多指礼(礼仪)、乐(音乐)、射(射箭)、御(驾车)、书(识字)、数(计算)等六种科目。
但在《师说》中的“六艺”指的是儒家经典《诗》《书》《礼》《易》《乐》《春秋》。
《诗经》的“六艺”指“风、雅、颂、赋、比、兴”,赋比兴是《诗经》的三种主要表现手法。
赋:平铺直叙,铺陈、排比。
相当于如今的排比。
比:类比,比喻。
兴:托物起兴,先言他物,然后借以联想,引出诗人所要表达的事物、思想、感情。
相当于如今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