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县实验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十一走向明天11.3我的老师同步练习长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的老师
一、下面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黑痣.(zhì) 蜂蜜.(mì) 褪.色(tuì)
B.孤.舟(gū) 卜.问(pǔ) 焚.香(fén)
C.海鸥.(ōu)磕.头(kē)时辰.(chen)
D.模仿.(fǎng) 温柔.(róu)纯.真(chún)
二、选词填空。

1。

她的教鞭好像要落下来,我用石板一________(挡、击、迎、阻),教鞭轻轻地
________(砸、打、敲、抽)在石板边上,大伙笑了,她也笑了。

2.她爱诗,并且爱用歌唱的________(声音、声调、音调、调子)教我们读诗.直到现在我还记得她读诗的________(声调、音调、调子、声音)。

三、选出下面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 )
A.孤舟榆钱退色劝慰 B.香炉纠纷磕头牵挂
C.占据黑痣姿式焚烧 D.卜问暑假纯真宛惜
四、下列对各句修辞手法的使用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圆天盖着大海,黑水托着孤舟。

(对偶)
B.至今回想起来,我还觉得这是我记忆中的珍宝之一。

(比喻)
C.他的老师是多么慈爱,多么公平,多么伟大的人啊。

(排比)
D.那时的我,真好像死了父亲似的那么悲伤。

(比喻)
五、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我的老师》作者_____________,当代作家。

其主要作品有散文集_____________,长篇小说_____________。

2.本文共写了七件事:A.假怒B.教舞C.观察蜜蜂D.教读诗E.处理纠纷
F.看写字G.梦中寻师.其中,表现老师对学生的温柔、慈爱的是_______;写学生对老师的热爱、依恋的是______;写得详细的是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C
二、1. 迎敲 2。

声调调子
三、B
四、D
五、1。

巍巍《谁是最可爱的人》《东方》
2. A G DG
16学弈
教学目标
1.运用已掌握的识字方法自主识字,掌握难认难写字.
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

能根据课后注释疏通全文,了解故事内容.从课文中体会到学习必须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

教学重点
正确地断句、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结合注释理解句子的大意。

教学准备
由文言文改编的动画课件.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1.今天我们学一篇古文,古代的文言文,和我们现在的白话文有很大的区别.现代白话文是从1919年“五四”运动开始兴起的.古文与白话文有很大区别.比如这个字(板书“之”),谁能为它组词?(光荣之家)
3。

知道词语的意思吗?(光荣的家庭)其中的“之"字怎么讲?(当“的”讲。


4.对,当“的"讲.这个“之”字是古文中常用的一个字.现在用它一般都当“的"字讲;但在古文中,它却有许多种讲法。

我们今天这篇课文里,“之”字先后一共出现了六次,大致有三种讲法。

有时即使是同一个用法,所指的对象也不同,真的有点复杂。

大家一会儿读的时候要注意细心区分、理解。

现在大家打开课文,读一下课题。

师:翻开后页的注释,看看这个“弈”字是什么意思。

(下棋)
师:“学弈"呢?(学习下围棋)
二、初读课文,理解大意
1。

下面大家各自读读课文,尽量读通顺。

(学生各自朗读课文)
2。

能读给大家听吗?
3.敢读就很好!虽然有些地方读得比较吃力,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最值得称赞.这样吧,跟老师一起读。

标记注释,理解字、词、句。

给大家5分钟时间.(生开始按要求自学课文)
4。

师评价:有进步!理解了每句话的意思,同学们会读得更好.比如,出示第一句“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这句话怎么理解?你是怎么弄明白的?
5。

师小结方法:看注释,逐词翻译,把每个词语的意思连起来,注意把意思说通顺,这样就能理解每句话的意思。

请同学们运用这个方法自学课文,把不懂的句子画下来。

6。

交流汇报。

你读懂了哪些句子的意思?哪些句子还不理解?
7。

根据学情,教师适时点拨。

引导学生理解每一句话,再让学生试着全文翻译,把握大意。

三、再读课文,熟读成诵
1.读古文讲究“断句”。

原来古文是没有标点符号的。

我们的课文为了大家学习方便,加上了标点。

读课文时,有标点的地方当然需要停顿,但在一些句子中,根据它的意思,那些没有标点符号的地方,需要有停顿。

这样读,你自己比较好理解,听的人也容易懂。

大家拿出笔来,听我读一遍,注意听我读到哪里没有标点却停顿了,你就在哪里画一条斜线。

(板书画斜线“/”)为了大家便于听和画,我读得慢一些,停顿也放长些。

明白吗?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1.下面各自按照画出的斜线朗读一次,停顿的地方,可以夸张些。

(学生各自练习朗读)
2.古人读书讲究吟咏,读得入情后还要摇头晃脑,甚至身子也跟着节奏晃动。

(师示范)你们也试一试,看看能读出滋味来吗?
(学生练习)
3.大家读得真不错,敢站起来“晃一晃”吗?
4.再重读一下这一句.(示范:“为是/其智/弗若与?”)注意是问号。

(多读几遍)
5。

谁再来读?(先后四人读课文,师随机指导、示范。

再齐读。

)
四、作业
1。

抄写生字。

2.熟读课文,画出不理解的词句.
习作:学写倡议书
1。

能就自己关心的、希望得到大家支持的问题,写一份倡议书。

2.能用正确的格式书写倡议书,并发布在合适的地方。

重点
写清倡议的内容,使自己的想法得到支持。

掌握倡议书正确的书写格式。

难点
能结合生活中自己关心的问题,书写一份倡议书。

1.写作目的
(1)能用倡议书的形式使自己的想法得到大家的支持.
(2)掌握倡议书的书写格式。

2.写作内容
(1)倡议的具体事情.
(2)倡议的理由.
(3)要大家做什么。

(4)提出解决问题的具体办法。

3。

写作形式
仿照课本的例子,用正确的格式学写倡议书。

1。

网上搜索社会热点问题,可以是涉及校园、日常生活、环境卫生、能源、环境保护等方面的资料。

2。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倡议书,选择关心的问题写一份倡议书.
2。

能根据情境提出合理的倡议。

3。

掌握倡议书的书写格式.
4.选择合适的地方发布倡议书。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出示热点话题。

2019年4月,有一则热门话题:杭州三年的垃圾可以把西湖填满.每人每天在不知不觉中会产生1。

2公斤的垃圾,现在杭州市每天的垃圾产生量是1.2万吨,也就是说,三到四年产生的垃圾就可以把一个西湖给完全填满了。

垃圾中的易拉罐需要200年来降解,塑料制品1000年之后才能降解。

目前,杭州填埋场里面的垃圾厚度有100多米,需要三百年才能降解……
为了保护环境,造福人类,我们要减少垃圾,做好垃圾的回收利用.
2.关于上文这一热点话题,你有什么看法?我们能做些什么?
请同学们写一份倡议书,号召各社区居民对垃圾进行分类处理.
【设计意图】
作文教学时创设一定的情境,习作便有了对象,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读者意识,使写作内容拥有特定的意义,也更能激发学生习作的欲望。

二、仿照例子,学写倡议书
1.出示文中的例子。

课件出示:
“节约用水"倡议书
(见教材P94页)
2.自由读例文中的倡议书,思考:这是关于什么问题的倡议书?倡议书应包括哪些内容? 3。

全班交流.
课件出示:
1。

标题。

标题要鲜明.
2.称呼。

依据倡议的对象写称呼。

3.正文。

写清楚倡议的内容,可以分点说明.
4。

落款。

署名并写上日期.
4。

倡议的内容如何表达才能更有号召力?
(1)“节约用水”的意义,号召“节约用水”的原因。

(为什么倡议)
(2)应该怎么做。

(倡议什么)
(3)号召行动.
课件出示构思单:
课件出示:
5.结合情境,梳理倡议。

(1)回顾情境,提取原因,思考倡议的内容.
(2)小组讨论,按照倡议书构思,说说倡议的内容。

(3)动手书写倡议书。

(4)小组推选作品展示,师生评议。

6。

根据倡议的对象,你认为这份倡议书在哪些地方发布更合适?
【设计意图】
在学习倡议书格式及内容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自主发现和总结,并通过写倡议书构思单帮助梳理,能更好地提升学习效果.
三、拓展内容,写倡议
1.生活中,你还发现了哪些在环保方面值得倡议的问题?或者你所关心的其他方面的问题有哪些是值得倡议的?
2。

根据构思单写一份倡议书.
【设计意图】
习作拓展,不限制主题和内容,有利于开拓学生的思维和视野,给了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

学会欣赏、评议佳作片段,并修改需要改进的片段。

2。

在合适的地方发布倡议书.
一、小结习作情况
运用激励语言,从倡议的内容选题出发进行小结,表扬关心社会问题的同学。

二、欣赏佳作,师生互动
1。

欣赏学生佳作片段及需要改进的习作片段,共同评议。

(说说值得学习的地方,指出不足之处。


2.评析学生习作.
(1)从倡议书格式方面进行评析。

(2)从倡议的理由是否充足,是否有号召力方面进行评析。

(3)从倡议内容是否清楚、有条理等方面进行评析.
三、同桌交流,互评互改
1.同桌互读习作,互相评议。

2.自己修改倡议书,完善习作。

四、发布张贴
1。

倡议书应该在哪里发布?
2.什么时候发布?
五、布置作业
把倡议书发布在合适的地方。

本次习作主题是“学写倡议书”,要求用正确的格式,就自己关心的问题写一份倡议书,并在合适的地方发布.
1。

创设情境,激发习作欲望。

通过对“杭州市三年的垃圾就可以把西湖填满”这一热点问题的讨论,让学生意识到垃圾处理的严峻性,认识到垃圾分类的迫切性及必要性。

这一情境设计充分激发大家立刻行动起来开展垃圾分类的愿望,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习作欲望和兴趣。

2.利用例文,掌握习作技巧。

通过学习例文,引导学生发现和总结倡议书的格式和写法.学生初步了解倡议书的习作技巧后,学以致用,把写倡议书的方法运用到提供的情境问题的倡议中,在课堂上便能扎实掌握倡议书的习作方法和技巧。

3.互评互改,学会赏析作文。

文章不厌百回改—-好作文都是修改出来的。

通过互评互议、互相修改、自评自改,可以不断提升学生欣赏习作的能力,培养修改作文的能力和习惯。

18、跨越百年的美丽
12。

为人民服务
1。

会写“彻、迁”等 9 个生字,会写“革命、解放”等17个词语.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第2~3自然段。

3.理解课题对全文的统领作用,把握各自然段之间的内在联系。

4.结合“阅读链接”,理解含义深刻的语句,体会“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内涵,进行革命人生观的启蒙教育。

1.理解课题对全文的统领作用,把握各自然段之间的内在联系。

2。

体会“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内涵,接受革命人生观的启蒙教育.
相关课件和视频
2课时
➢课时目标
1。

会写“彻、迁”等 9 个生字,会写“革命、解放”等17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课文层次,了解文章围绕“为人民服务”讲了哪几方面的意思,把握课文内容。

3。

背诵第2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

师:同学们,通过对本单元前两篇课文的学习,我们看到了革命志士在刑场上视死如归、英雄在战场上冲锋陷阵的画面。

缅怀革命先辈,我们心中涌动着敬佩和深深的怀念。

今天,我们继续跟随时空的转换,到延安窑洞前去聆听毛泽东主席在张思德同志追悼会上的深情演讲。

2。

了解张思德:播放电影《张思德》的片段。

3.师:张思德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同学们观看关于张思德的电影片段,再结合你课前搜集的资料,说说你对张思德的了解.
4.(引出课题,板书课题)师:同学们,抗日战争时期有许多困难需要克服.毛主席针对这一情况,讲述了为人民服务的道理,号召大家学习张思德同志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团结起来,打败敌人。

二、初读课文,解决字词
1。

自读课文,理清脉络.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顺课文。

(2)思考:毛主席是如何评价张思德的?课文围绕“为人民服务”讲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
2.检查学生对字词的认读情况.
(1)指名学生领读。

(2)指导书写易错字,重点指导书写“葬”.
①学生观察这个字的结构、笔画。

②教师示范书写,并提示学生注意“死”要写得扁一些,倒数第二笔是撇,不能写
成竖。

③学生练习书写,教师相机指导。

3.再读课文,学生边读边圈出难以理解的词语,再通过与同桌交流、查字典、请教老师等方法弄明白词语的意思.
三、再读感知,理清结构
1。

学生大声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全文围绕“为人民服务”这一中心讲了哪几方面的内容?
2。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选派代表在全班
汇报。

3.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找出每一自然段的关键句,并从中提炼关键词.
4.师生共同讨论、总结。

四、学习课文第1~2自然段,明确为人民的利益而死重于泰山
1。

自由读第1自然段,结合这一自然段中的词语说说什么是“为人民服务”。

(1)出示这两句话后让学生读一读,比较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并结合画线的词语谈体会. (2)学生谈感受。

引导学生抓住“完全”
“彻底",明白党和党领导的人民军队为人民服务的要求和标准,党和军队与人民群众有着密切关系.
(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1自然段。

2。

自由读第2自然段,结合这一自然段中的词语说说什么是为人民服务.
(1)引导学生抓住一对词语“泰山”和“鸿毛”,说说什么人的死比泰山还重,深入领会“为人民服务”的含义。

(2)指导朗读。

(3)拓展交流:我们在课内外积累了许多关于生死的名言,你还记得吗?
(4)学生交流。

(5)毛主席引用了司马迁的名言来表达
“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有什么好处?
(6)举例说说哪些人的死“比泰山还重”,哪些人的死“比鸿毛还轻”.
(7)引导学生回顾张思德同志的生平,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8)指导学生带着体会再读第2自然段,通过朗读,进一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四、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1。

教师小结。

2.布置作业:背诵课文第2自然段。

➢板书设计
➢课时目标
1。

体会课文严谨的结构,把握句与句之间的内在联系.
2。

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句子的意思。

3. 背诵第3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导入新课
1.指名背诵第2自然段。

2。

谈话导入。

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学会了本课的生词,解决了不理解的词语,也初步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并明确了为人民的利益而死重于泰山。

接下来我们继续学习《为人民服务》这篇课文.
二、学习课文第3~5自然段,体会严谨的内在结构
1.自由读第3自然段,结合这一自然段中的词语说说:什么是“为人民服务”?
(1)引导学生关注句子中的关联词:“因为……所以……、如果……就……、不管……都……、只要……就……”,弄清句与句之间的逻辑关系。

明确关联词的运用可以让文段读起来特别有逻辑性,而且意思层层深入。

(2)指导朗读.
(3)结合前面的“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我们就照你的办”,引导学生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明确人民的利益是衡量对错的标准。

(4)讨论交流:第3自然段是围绕哪句话进行论述的?作者是怎样围绕这句话论述的?(通过举例和逻辑严密的一组句子加以论述。

)男女生分角色朗读这两部分,加深理解。

(5)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

2.学生默读第4自然段,看看毛主席是怎样表达自己的观点的,作好批注。

(1)结合资料,明确当时为人民服务的共同目标就是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民族。

(2)引导学生明白:革命队伍的人是为了一个共同目标走到一起的。

因此,不论是干部对战士,还是战士对战士,都要互相关心、爱护和帮助。

这样才能更好地团结起来,共同奋斗,实现我们的目标。

3.学生自学第5自然段,明确重点语句的内涵.
(1)学生谈体会。

(2)教师小结:这些语句饱含了毛泽东同志对革命同志的爱护,对同志生命的珍视和尊重。

三、关注表达,拓展延伸
1.回顾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用词的严谨。

2。

结合课后的“阅读链接”《十里长街送总理》和《十六年前的回忆》中了解到的革命先辈的事迹,加深对“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的理解。

➢板书设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