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小学数学教育的三个维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小学数学教育的三个维度
卢德元
(四川省盐边县城第一小学校,四川盐边617100)
摘要:小学数学教育的第一个维度就是语言的维度;第二个维度是工具的维度;第三个维度是思维的维度。
语言是根本,工具是手段,思维是灵魂,三者兼顾,共同推进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
关键词:打地基;根本;手段;灵魂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6-0074-02
对于我们来说,数学是伴随一生的一门基础科学,在日常生活和专业工作都起着不可替代的基础作用。
如果把人的知识比作一栋大厦的话,数学就是这座大厦的地基,而小学数学的教育,就是一个打地基的过程。
众所周知,打地基是决定建筑高度的重要环节,小学数学的教育同样的也对人的知识结构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因此,对小学数学教
事半功倍。
另一方面,注意学生的思维火花是瞬息万变的,其中不乏有价值的东西。
例如:教学17+8时,有的学生突然想到把17分成15和2,2与8加后再与15加。
这是一种很好的方法,是学生的创造,教师顺势引导,把它在课堂上重点突出出来,进行生成教学。
在这时不要因此怕影响你的教学过程,因为这个机会一旦失去,学生这种思维的火花就很难再因为有相同的情景而产生。
二、活动法
活动法是教师为更好完成教学特别是突破教学难点与重点而设计的有价值的活动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学习知识的过程,感知数学,享受快乐。
在教学一些知识要点时,许多教师常常采用枯燥的说教。
这时,学生只是听,没有亲生体验的过程,印象肤浅。
特别是讲解抽象的问题时,这样的教学方法会使知识变得呆板。
这是由教师的惰性思想和封闭思想造成的。
我们在课堂上采用活动法,设计一系列的有价值的活动,如,游戏、比赛或模拟购物,使所学知识形象可感。
变抽象为具体,变呆板为生动。
在活动中,学生充分体验学习知识的过程,思维活跃,理解深刻,快乐有趣。
教师也可与同学们一起参加活动,共同提高,共同享受,共同快乐,陶醉于其中。
所以,这种方法又可叫做体验法或师生同乐法。
这种高质量活动的组织,需要教师的勤于动脑和精心设计。
在一堂课中,有这样的一两个成功的活动为闪光点就很了不起。
三、空间法
空间法是为学生思维的开放留出足够空间的一种教学方法。
有的教师习惯自己把课堂占得满满的,否则不能尽兴,生怕学生学不会,根本没有考虑学生的厌烦感受。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给学生留出动脑、动手、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和主动探索的空间,而不是教师取而代之,以劳待逸。
学生学习知识要经历自己消化与整理、发现与创造的过程。
在课堂上,在新知识学完后,可留出几分钟让学生把所学内容回顾一遍,把知识系统化,再由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回顾内容提出几个问题,进行督促检查。
现在很多教师已懂得设计一些开放型的题目,或作为练习,或作为作业,这确实对学生开发智力、发展思维能力留出了很大空间。
但往往虽然设计了这样的题目,却流于形式,实际没给学生留出空间。
在课后多布置一些实践性的作业,如小调查、社会实践、访问等,为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创设空间。
四、提问法
提问法就是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主动探索欲望的教学方法。
一个学生在学习中没有问题和想法是不会成功的。
所以,加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把人引向成功的关键环节。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斯多德指出:“思维自惊奇和疑问开始。
”所以,不只是要求教师在课堂上能提出有价值、有激发性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要求教师引导学生敢于提并能提出这样的问题。
在课堂中,形成一种师生互相问答、生生互问答的良好氛围。
这样才能很容易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探究欲望。
创设开放性问题,对课堂提问的问题进行精心设计,使问题具有较好的启发诱导性和清晰的层次性,可以有效提高课堂提问的思维含量。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学生能够提出问题是探求未知的积极表现,是一种难能可贵的学习品质与良好习惯。
对于能提出问题的学生要加以鼓励、引导和重点培养。
对于缺乏问题意识的学生还要帮助其养成爱提问的习惯。
如学生提不出问题或提出的问题没有多大价值,要帮助他首先树立自信心,再引导学生分析比较,发现问题及有价值的东西。
又如有的学生问题过多,更要耐心疏导,帮助筛选出重点问题。
这样教给学生提问的方法,然后再把学生提出的问题在课堂上加以探讨,激起全班学生的兴趣,共同发展。
五、小组合作法
小组合作法是以小组为单位,为解决必须多人合作完成或需要探讨完成的复杂且较难的问题而形成的教学方法。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营造活泼探究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团结协作的精神和共同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讲解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让学生自己探索,大部分学生会感觉较难。
这时可以小组合作,发给每小组一个平行四边形的卡纸,让小组内的同学合作探究,这时有的想用尺子量,有的想折卡纸,有的想用剪刀剪,孩子们的思维火花在碰撞,在积极思考,并在此过程中共同提高。
小组合作是学习的需要,学生自己合理分工,配合默契,互相启发,相互补充,协作完成。
在小组中,我一般安排一两个较好的学生,起引领作用。
有时也可随机参与到小组活动中去,进行适当引导,共同探讨。
这样班内学习气氛必然会活跃起来,各抒己见,交流想法,充分释放自己的能量来解决问题。
这时的学生不是被动的接受式学习,而是主动的创造性学习,最终培养学生形成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双峰并峙的良好品质与习惯。
同时,合作意识是学生今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 All Rights Reserved.
浅谈小班电子琴教学
陈华颖
(青海省六一幼儿园,青海西宁810008)
摘要:电子琴作为一种乐器,具有简单易奏、音色丰富、节奏多变等特点。
电子琴教学有助于培养幼儿良好的注意力、
身体的协调性及对音乐的表现力等。
那么,在幼儿园中,教师该如何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开展电子琴教学呢?下面,
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来谈一谈自己的一些体会。
关键词:电子琴教学;学习兴趣;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1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6-0075-02
现在的幼儿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家长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一心想让孩子掌握一技之长,以便在未来充满竞争的
育的导向和目标,需要站在人生的高度以更广阔的视野来加以理解。
我根据多年的教学和思考,认为小学数学教育承担的最基本职责是数学的启蒙,教学的导向应该是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
唐代著名历史学家刘知几曾谈到过史学素养的问题,他认为治史的人应该具备“史学,史才,史识之长”,这就是有名的“三长论”。
刘知几从“才”、“学”、“识”三个维度阐述了史学素养的内涵,我认为数学素养也同样具备三个维度的内涵,我将其归纳为“语言”、“工具”、“思维”三个维度。
这三个维度在小学数学教育中都有体现,同时老师也应该从这三个维度去系统化地培养小学生的数学素养。
数学,要从娃娃抓起。
第一个维度就是语言的维度。
伽利略曾说过:自然这本书的语言是数学。
笔者认为,数学首先是一种语言,是来自自然的语言,也是来自生活的语言。
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尤其重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并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在这方面的意识。
并且,由于小学生思维缺乏抽象,小学数学教材中数学问题往往都由具体的事物引出。
笔者认为,应当十分重视这个特点,在小学生开始数学启蒙的阶段,就要强调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就要让学生们明白,数学并不神秘,也不高深,说到底数学语言只是一门描述世界上各种事物的数量性质和关系的语言。
《论语》中有句名言: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把握住了数学的本质,就能“立本”,就能帮助学生在未来的求学中不被各种抽象理论吓倒,也不狭隘地认为数学就是计算。
在笔者实际的教学实践中,尤其注重突出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具体表现为强调数学问题的情境。
在遇到数学应用题时,笔者要求学生都要认真审题,甚至采用了语文的方法让学生朗读,笔者的目的在于使得学生能够理解生活中广泛存在的数量关系,在生活的情境去理解数学的来源、理论和方法,并启发学生利用数学工具去描述生活,去解决生活中的矛盾。
笔者在给学生布置作业时,常常会根据学生的背景适当地修改题目,以此强化学生对数学本质的认识。
例如,学生在去游乐园春游后,笔者就将教材中有关于计算的题目改为了游乐园里的售票问题,笔者发现学生们在讨论时都把这道题与自己的经历结合了起来,印象也比较深刻。
笔者还曾尝试过让学生自己根据生活背景出应用题,根据反馈来看,学生们大都从自己生活中的具体事件中观察到了数量关系,并且随着不断出题的过程,学生们对生活中数学问题的观察也更加广泛和深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第二个维度是工具的维度。
荷兰著名数学教育家弗兰登塔尔曾说过:数学是现实的,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学数学,最终还要把学到的数学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去。
数学是生活的语言,也是生活的工具。
如果从工具的层面来理解,那么数学教育就是要将学生培养成为能够使用和善于使用数学工具的“能工巧匠”。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这种工具性的养成包括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牢记规则,另一个方面是掌握算理。
规则就是数学这个工具的“使用说明书”,教学就是通过反复练习使得这些规则能够内化成学生的习惯,例如四则运算法则,学生只有通过大量的甚至重复的练习才能熟练。
然而仅仅熟练还谈不上真正掌握,就好比电脑的使用说明书背得再熟,也不能说就懂电脑。
必须还要引导学生理解算理,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这样算,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
如果说规则是“使用说明书”,算理就相当于只有充分理解了算理,才能避免小学生常犯的生搬硬套计算规则的毛病,才能适应各种具体的数学计算情境。
学生的头脑中算理清楚,规则牢固,才能达到教学大纲中正确、熟练的要求。
第三个维度是思维的维度。
如果说数学是一门武功,那么数学技巧和计算方法就是武功的招式,而数学的思维就是武功的内力。
招式很重要,没有招式无法发挥数学的妙用,如果要想达到高手的境界,仅仅依靠招式是不够的,还必须要有深厚内力的支撑。
小学就是一个人积累数学“内力”的开始,因此就要求我们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不能仅仅关注技巧练习,更要重视技巧背后的数学思维的培养。
数学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数学里的思维也是复杂而丰富的。
以笔者的体会,对小学生来说,最重要的思维就是逻辑思维。
逻辑思维是一种有条理、有根据的;前后一贯的,而不是自相矛盾的;确定的,而不是模棱两可的思维,包括比较、分析、综合和概括等方法。
数学就是让学生形成逻辑思维的最好途径。
我在教学中也注意开发学生的逻辑分析和综合能力,尤其注意收集学生的逻辑错误,在练习讲解中总结背后的逻辑问题,帮助学生们增强思考的逻辑性。
从语言、工具和思维三个维度来理解数学教学,语言是根本,工具是手段,思维是灵魂,三者兼顾,共同推进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工作。
同时,教学相长,这对学生和老师都是一个加深对数学认识的过程。
参考文献:
[1]张红霞.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策略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2.
[2]兰社云,王建锋,孟红玲.对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思考[J].小学数学教学研究,2009,(1).
[3]李美菊.浅析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培养[J].教学研究,2010,(9).
[4]陈昊.提高小学生计算准确率的策略[J].新教育,2010,(12).
[5]朱兆凯.新课程下提高小学数学计算教学实效性的思考[J].数学学习与研究(教研版),2008,(12).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