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心电图在42例老年心律失常患者中的诊断效果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动态心电图在42例老年心律失常患者中的诊断效果分析
目的临床实践研究在老年心律失常疾病诊断中动态心电图的应用效果及推广价值。

方法临床研究对象均随机选择本院2012年10月~2013年11月收治的42例老年心律失常患者,同时给予患者实施24h动态心电图及常规心电图监测,对照分析两种诊断方式的临床价值。

结果本文所有病例均存在不同程度、不同性质的心律失常现象,其中动态组在室性心律失常、房性心律失常以及窦性心动过缓诊断中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

结论通过长期临床实践证实,24h 动态心电图诊断技术在老年心律失常疾病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准确率。

标签:老年;心律失常;动态心电图
心律失常在临床上属于典型的内科疾病,尤其是在老年人群中发病率最高。

常规心电图在诊断心律失常疾病时具有良好的定位、定性作用,但是由于诊断记录时间比较短且无法完全捕捉过性心律失常,经常出现漏诊现象;24h动态心电图则可以不限于患者的体位、活动,可长时间观察患者的心率变化情况,诊断准确率极高[1]。

本文研究中,笔者将针对老年心律失常患者实施常规心电图与动态心电图的对照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在本文临床实践研究中,笔者将随机选取本院内科2012年10月~2013年11月间收治的42例老年心律失常患者参与临床研究。

选取病例的年龄均>60岁,平均年龄为(69.7±5.1)岁,其中男性27例,女性15例;本文所有病例入院后均给予常规心电图及动态心电图检查,均确诊为心律失常疾病。

1.2纳入标准本文病例纳入与排除标准均参照我院多年临床经验及相关学术文献综合制定,纳入标准如下:①患者均为自我感觉出现心律失常临床症状到我院就诊;②患者年龄需要>60岁;③患者入院后接受常规检查,排除患有严重的肝、肾、血液及先天性心脏病患者,无精神类疾病及药物过敏史;④所有患者均明确整个研究过程,并在知情情况下自愿参与临床研究并签订知情同意书。

1.3方法本文选取的42例入院后均接受9130P心电图机(日本光电公司)进行常规十二导联心电图检查,详细记录心电图机记录的监测数据;同时,所有患者在正常活动状态下采用MGY-H12型12导联动态心电图机(北京美高仪公司)实施24h无间断监测心律变化情况,监测24h后将采集数据导入系统中进行自动分析及人工判定,获取最后诊断报告。

本文所有参与研究病例的临床监测资料均由同一组专业医师进行测量分析,最后形成统一的临床诊断报告。

1.4疾病分型本文病例均按照室性心律失常、房性心律失常以及窦性心动过缓等症型进行分类分析,具体分型标准如下:房性心律失常:可依据心电图显示将其分为房性早搏、房颤、房速、房室传导阻滞;室性心律失常:心电图显示ST段改变为压低>0.1mV,时间>1min,T波改变为<1/10R波、倒置及负正双
向时,可诊断为室性心律失常,可细分为室性早搏、室速、室内传导阻滞、室上速;窦性心动过缓在心电图上表现为窦性停搏或者窦房传导阻滞。

1.5临床诊断标准本文临床诊断标准:①心电图监测显示患者心律失常收缩次数<100次/24h,属于偶发失常;②心电图监测显示患者心律失常收缩次数>720次/24h,属于频发失常;③心电图监测显示患者心律失常收缩次数>100~720次/24h,属于早搏。

1.6统计学意义临床研究统计数据均采用SPSS13.0软件处理分析,采用χ2检验计数资料,P<0.05表示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所有病例常规心电图及动态心电图监测结果显示,本文所有病例均存在不同程度、不同性质的心律失常现象,其中动态组检出率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详细统计数据见表1所示。

图1显示动态下的窦性心动过缓。

图1 窦性心动过缓动态心电图连续记录图示
3讨论
目前,我国临床诊断心律失常疾病的常用方法为静态心电图及24h动态心电图技术。

其中,静态心电图可准确检测出患者的心律情况,但是大部分老年心律失常患者无法在发病前进行检测,且无法对患者实施连续性检测,由此对临床诊断结果的准确率产生直接影响[2]。

24h动态心电图(DCG)检查技术被广泛应用于临床疾病诊断之中,尤其是在心律失常方面与传统的静态心电图相比,在准确率方面有明显的提升,尤其是可以准确检测出患者的心律失常类型(即:室性早搏、房性早搏、房速以及房颤),为制定临床治疗方案提供重要依据[3]。

在本文研究中发现,动态组(24h动态心电图(DCG)检查技术)在心律失常诊断中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常规组(即:静态心电图)。

由此可知,在临床实践应用中24h 动态心电图(DCG)检查技术不仅能够检测出各种心律失常,同时还能够准确记录患者不同状态下的心律变化情况,为临床评估心律失常危险性及制定临床治疗方案提高重要的科学依据。

参考文献:
[1]王娴,申小换,金玉林.动态心电图在老年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应用[J].医学信息(上旬刊),2010,23(10):3571-3572.
[2]孙立群,宁桂兰.老年心律失常120例临床特点分析[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1,19(2):270-271.
[3]李颖,姜玉蓉,吕建琼,等.动态心电图在老年心律失常诊断中的应用[J].临床心电学杂志,2011,20(3):188-191.编辑/王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