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室上性心动过速临床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生儿室上性心动过速临床分析
艾丽新;鲁丽
【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室上性心动过速的病因及治疗.方法总结我科13例室上性心动过速的诊断治疗过程进行分析.结果①新生儿由于心脏发育不成熟,心电活动不稳定,易受各种因素影响发生心律失常.②新生儿室上速发病隐匿,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常被原发病掩盖.③新生儿室上速确诊后必须紧急处理,如未能及时纠正可发生心力衰竭及死亡,多数室上速随着生后心脏传导系统发育不断成熟,以及原发病的治愈而自动好转至消失,但也有一些病例反复发作.结论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特点为心动过速突发突止.新生儿室上性心动过速确诊后必须紧急处理,如未能及时纠正可发生心力衰竭及死亡.本病预后较好,关键在于早期治疗.
【期刊名称】《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年(卷),期】2011(005)017
【总页数】2页(P11-12)
【关键词】新生儿;室上性心动过速;临床分析
【作者】艾丽新;鲁丽
【作者单位】138000,吉林油田总医院质量管理科;吉林油田总医院儿科
【正文语种】中文
新生儿室上心动过速多见于无器质性疾病的患儿,预激综合征易发生本病,先天性心脏病、病毒性心肌炎等也可发生。

感染为常见诱因。

阵发性突然发作、突然中止是本病的临床特点[1]。

新生儿较少见。

发作时患儿有拒食、呕吐、气促、烦燥
不安、出汗、苍白、肢冷、发绀等表现,易于鉴别诊断,ECG可确诊。

发作持续
24 h以上,常并发心力衰竭。

目前将本院2006年以来13例新生儿室上性心动过速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男8例,女5例,首次发现室上速时间<10 d,5例,~14 d 4例,~28d 4例。

室上性心动过速发生前有原发病的11例,分别为:败血症3例,缺氧缺血性脑病4例,新生儿管肺炎2例,早产儿2例。

原因不明者2例。

均由
体检及心电监护发现,并做心电图证实。

原因不明者2例表现为突然出现气促、
发绀。

另11例在原发病的基础上表现:突然烦躁、气促、面色苍白、阵发性青紫、呕吐、哭声减弱、拒乳及体温不升。

体检发现血压下降3例,心音低钝、合并心
力衰竭5例,实验室心肌酶升高6例,心电图ST-T改变7例,做心脏多普勒超声室间隔缺损5例。

1.2 治疗方法及转归治疗原发病的同时,一经确诊室上性心动过速首先采取冷毛
巾敷面的方法,即用冰水浸湿的毛巾或冰袋、冰囊敷面部10~15 s,一次无效可
间隔3~5 min重复1次。

有效3例,反复1例,遂选用快速静脉注射ATP,每
次0.04~0.05 mg/kg,于2 s内快速注射,起效快,平均复律时间在20 s内。

首剂无效,3~5 min后可加倍重复1~2次。

有效7例,复发2例。

又应用西地
兰0.02 mg/kg,第一次静脉注射剂量的1/2,转为窦性心律6例,反复2例,予另外2个1/4量,间隔4~6 h,静脉注射,仍有发作1例,给予异博定0.2
mg/kg缓慢静推缓解转为窦性心律。

但在转律的过程中出现心跳骤停,给予心肺
复苏后恢复。

13例维持应用地高辛,服药期间反复1例,出院后失访2例,维持应用地高辛2个月停药未有复发者。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的折返运动的快速型心律失常,是新生儿和婴儿的临床急症之一。

多见于无器质性心脏病的小儿,也可发生于器质性心脏病,如房间隔缺损、三尖瓣下移、风湿性心脏病、洋地黄中毒等。

新生儿生后左心室压
力升高,左侧房室结、房室束受压变性,影响传导系统自律性和传导速度,同时,新生儿早期房室结与房室束通过马氏纤维与房间隔顶部相连,形成旁路传导,易发生室上性心动过速。

多数无明显原因,急性感染、情绪激动、体位突然改变等可为诱因[2]。

本病特点为心动过速突发突止,呈阵发性发作,一次发作可持续数秒至数日之久,但一般只持续数小时,很少超过2~3 d。

如发作超过24 h可出现心力衰竭。

婴儿发作时心率可达250~325次/min,频率恒定,常有拒食、呕吐、不安、气促、
出汗、苍白、发绀、四肢凉等;也可无症状,仅在体检时发现。

心电图表现为R-R
间隔绝对匀齐,P波形态正常,P波常与T波重叠,约半数患儿可见逆行波。

治疗包括刺激迷走神经使发作终止及药物复律快速静脉注射ATP有强烈兴奋迷走神经
作用,并可减慢房室传导,抑制窦房结,心房及浦肯野纤维的自律性。

有效率85%~90%。

副作用有面潮红、呼吸气促、恶心呕吐、头痛、窦性心动过缓、交
接性心律、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及室性早搏,但持续数秒即可自行消失。

有传导阻滞及房室结功能不全者慎用。

ATP治疗小儿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是安全有效的,适用于基层医院[3]。

新生儿室上性心动过速确诊后必须紧急处理,如未能及时纠正可发生心力衰竭及死亡,多数室上性心动过速随着生后心脏传导系统的发育不断成熟,已及原发病的治愈而自动消失,但也有些病例反复发作。

应用地高辛治疗具有良好的疗效,但需随访,以除外器质性心脏病。

药物治疗无效者采用经食道调博终止发作成功率高,故本病预后较好,关键在于早期治疗。

【相关文献】
[1]金汉珍,黄德珉,宫希吉.实用新生儿学.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489.
[2]安红.新生儿室上性心动过速26例临床观察.河北医药,2006,28(4):267.
[3]张文华,谭桂梅.三磷酸腺苷治疗新生儿室上性心动过速发作4例.中华现代儿科学杂志,2005,2(6):54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