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9.夹竹桃(第二课时)苏教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夹竹桃》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会用“无……不……”,“无不”造句。
背诵课文第四、五自然段。
3、理解夹竹桃最值得作者留恋和回忆的原因。
在这个过程中,通过文本提供的具体语言材料,感悟夹竹桃花期之长的韧性可贵,启发想象,理解月光下的夹竹桃叶影参差,花影迷离。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第四、五自然段。
理解夹竹桃最值得作者留恋和回忆的原因。
教学难点:
通过文本提供的具体语言材料,感悟夹竹桃花期之长的韧性可贵,启发想象,理解月光下的夹竹桃叶影参差,花影迷离。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继续学习19课,齐读课题。
2、夹竹桃不是名贵的花,也不是最美丽的花,但是对于季羡林说来,它却是最值得留恋最值得回忆的花。
这是为什么?
用文中一句话来回答。
课件出示最后一节。
二、品读课文,感悟韧性
(一)默读,思考,圈画
(板书:韧性幻想)
1、快速浏览全文,看看文中哪个自然段直接写了夹竹桃韧性?
2、学习活动一:
默读课文第四小节,边读边思考:
1、画出能表现夹竹桃韧性的词句,体会作者是如何把这点韧性表达出来的?你有何感受?选择一处作批注。
2、组内交流各自体会、感悟。
3、汇总体会,展示交流。
(二)师生对话交流
1感悟“花期之长,韧性可贵”。
1、学生默读第四自然段,圈划出表现夹竹桃可贵韧性的词句,对所找句子作小组交流。
2、要求学生结合所找句子,点拨学生结合自读收获交流所感受到的夹竹桃的可贵韧性: (1)抓住“悄悄的”,“败了”,“又开出”,“黄了”,“又长出““一声不响”等词语,体会生命力顽强。
指名读读出夹竹桃顽强的生命力。
(2)抓住“一声不响”词句体会作者的拟人手法,把夹竹桃当人写,感受夹竹桃不起眼,不张扬,不与百花争艳,常年不败坚持开放。
(3)“在和煦的春风里,在盛夏的暴雨里,在深秋的清冷里…….无日不迎风吐艳。
”
点拨排比句,点名指导学生读出不同季节的不同特点。
引读:
春天到了,暖风习习,夹竹桃——();
夏天到了,赤日炎炎,大雨倾盆,夹竹桃——();
秋天到了,凄清寒冷,夹竹桃——()
把原句换个说法?
比较阅读,哪句更能体现夹竹桃的韧性,为什么,说说体会。
体会“无日不迎风吐艳”,告诉学生其中有两个字表示否定,一个是“无”,一个是“不”,两个表示否定意思的字放在一个句中,我们把这个句子成为双重否定句。
双重否定句的作用是加强肯定的作用。
再读感悟。
(4)“从春天一直到秋天,从迎春花一直到玉簪花和菊花,无不奉陪。
”“无不奉陪”是什么意思?(春天在开,秋天也在开。
夹竹桃花期很长,有韧性,而且不会因为季节、气候的变化而改变。
)
指导读:扣住“一直”读出季节的漫长。
又一次表达了作者对夹竹桃韧性的赞美。
拓展练习:用“无......不......”和“无不”分别说两个句子。
无论是季节的变更,还是气候的变化,只有夹竹桃始终如一,没有哪一天不是迎风开放的,它的花期很长,没有一种季节性的花可以与之相比。
(5)因此季羡林先生感慨的说:“这一点韧性,同院子里的那些花比起来不是显得非常可贵吗?”(课件出示)
发现句式特点,能不用问号换种说法吗?比较阅读,体会语气,哪种效果好?指名几人读好反问句,体会夹竹桃韧性的可贵。
(二)学习活动二:
1、自主学习:
轻声朗读第3自然段,思考:
作者院子里的那些花指哪些花?它们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用笔圈画出关键词语。
课题是夹竹桃,第三自然段作者却只写其他的花草,这是为什么?
2、组内交流各自体会、感悟。
3、汇总体会,展示交流。
指名回答,课件展示,春夏秋三季对院中花的印象。
点拨:对比,衬托夹竹桃的韧性可贵。
作者家院子里的花开的很美,让我们来读一读作者的别有用心。
出示第三节。
齐读。
这么美的花,可是作者为什么只对夹竹桃情有独钟?
出示季羡林资料。
请同学们看看下面的这段文字,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从中你读懂了什么?
总结:正是夹竹桃般的韧性,支撑着他一步步走向成功,从平凡的夹竹桃身上,他仿佛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借夹竹桃他抒发了自己的情怀,这就叫借物咏怀的写作方法。
让我们再来读读此段,相信你必定会有不同的感受。
夹竹桃的韧性难能可贵,但是夹竹桃的妙处还不止于此?月光下的夹竹桃别有一番情趣,让我们再去领略她月光下扑朔迷离的风姿吧。
三:品读课文,感悟幻想
学习活动三:
1、自主学习:
轻声朗读第5自然段,思考:
(1)月光下的夹竹桃为何能引起作者的幻想?都幻想成哪些事物?圈画出相应的词句。
(2)读了作者的幻想,你有什么感受?
2、组内交流各自体会、感悟。
3、汇总体会,展示交流。
指名回答,课件出示语句。
你感受到夜晚的夹竹桃怎么样?从哪些词体会到的?
(花朵美:模糊给人若隐若现的感觉
香气美:毫不含糊,浓浓烈烈袭香味浓
影子美:叶影参差花影迷离“叶影参差”指长短、高低、大小不齐;“花影迷离”指模糊)请你用那你的朗读把我们带入情境中。
(指名读)
月光下的夹竹桃让作者产生了那些幻想?
课件出示描写展开想象的静态语句。
发现有什么不同?(动态静态事物)
配乐朗读。
拓展说话:
展开想象,完成练习
我幻想它是,它居然就是。
我幻想它是,我眼前就真的。
我幻想它是,我就真看到。
现在,你能用用因为所以的句式结合全文说说作者为什么爱上了夹竹桃?指名,出示最后一节。
感情齐读。
谈收获:从写作方法、文章内容、读书方法或其他方面谈谈这节课收获。
总结,以后走近季羡林,读读他的作品。
布置作业:
1、阅读《二月兰》散文,进一步感受大师的散文风格。
2、背诵课文第四、五节。
3、插上想象的翅膀,幻想月光下的夹竹桃,把你的幻想到的景象写的更具体、更有趣。
(提示:动静结合)
板书设计:韧性对比衬托
幻想借物咏怀
动静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