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救援与个人防护-朱宝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2.2 “室外”检测报警点设在与有毒气体释放点距离2m以内; 检测报警点一般设在常年主导风向下风向的位置;若有毒气体 的密度大于空气密度时,检测报警点的位置应低于释放点;反 之,应高于释放点。
4.2.3 “室内”或“室外”的同一场所有多个距离较近的释放点时, 一个检测报警点可同时覆盖两个以上的同种气体的释放点, 但要符合4.2.1和4.2.2的要求。
应急救援设施评价
1.事故通风宜由经常使用的通风系统和事故通风系统共同保证
,但在发生事故时,必须保证能提供足够的通风量。事故通风
的风量宜根据工艺设计要求通过计算确定,但换气次数不宜<
12次/h;
2.事故通风通风机的控制开关应分别设置在室内、室外便于操
作的地点;
3.事故排风的进风口,应设在有害气体或有爆炸危险的物质放
工作地点就近设置; · 对于容易发生急性职业中毒、化学性灼伤
等急性职业损伤的场所,设置防毒器具等 个体防护用品的存放柜:防毒器具须在专 用存放柜内铅封存放),设置明显标识, 并定期维护与检查,确保应急使用需要。
关于“紧急救援站”或“气体防护站”
应急救援设施评价
适用于生产或使用剧毒或高毒物质的高风险工业企业;
个体防护用品 通讯设备设施 运输设备设施 应急撤离通道、泄险区、风向标 ……………….
应急救援设施评价
常见应急救援设施配置与管理要求
一、监测报警装置
应急救援设施评价
基本要求
· 1.在生产中可能突然逸出大量有害物质或易造成急性中毒 或易燃易爆的化学物质的室内作业场所,应设置与事故排 风系统相连锁的泄漏报警装置;
另外,与有毒气体释放源场所相关联并有人员活动的沟 道、排污口以及易聚集有毒气体的死角、坑道等也宜设置检测 报警点。
应急救援设施评价
设置要求(GBZ/T 223-2009, GB50493-2009 ) 有效覆盖水平与距离
可燃气体检测器的有效覆盖水平平面半径,室内宜为7.5m ;室外宜为15m。在有效覆盖面积内,可设一台检测器。
应急救援设施评价
预评价内容与要求(AQ/T8009-3013) 按照划分的评价单元,分析建设项目的运行与建 设施工过程可能存在的发生急性职业损伤的工作 场所; 可行性研究报告中提出的相应应急救援设施的设 置状况; 分析工作场所导致急性职业损伤职业病危害因素 的理化性质和危害特点、可能发生泄漏(逸出) 或聚积的状况; 按照法规标准要求,评价拟设置应急救援设施的 合理性与符合性。
布、棉签、创可贴、生理盐水、医用酒精等紧急
处置用品,用于中和酸碱的常用弱酸碱性药液等

急救箱
应急救援设施评价
应急救援设施评价
设置要求( GBZ1-2010 ) 1.急救箱应当设置在便于劳动者取用的地点; 2.应有清晰的标识,由专人负责定期检查和更新; 3.配备内容可根据工业企业规模、职业病危害性质 、接触人数等实际需要参照GBZ1-2010附录表A.4确 定。
· 2.应结合生产工艺和毒物特性,在有可能发生急性职业中 毒的工作场所,根据自动报警装置技术发展水平设计自动 报警或检测装置;
· 3.检测报警点应根据《工作场所有毒气体检测报警装置设 置规范》 (GBZ/T223-2009)的要求,设在存在、生产或 使用有毒气体的工作地点,包括可能释放高毒、剧毒气体 的作业场所,可能大量释放或容易聚集的其他有毒气体的 工作地点也应设置检测报警点;
应急救援设施评价
确定可能导致急性职业损伤的危害因素、损伤类型
及工作场所
1.窒息性气体:硫化氢、一氧化碳等化学窒息气体和二氧化碳 等单纯窒息性气体,在发生逸散、泄漏时或有限空间等作业 环境,可造成急性中毒或窒息伤害;
2.刺激性气体:氨气、氯气、光气、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 可造成皮肤黏膜及呼吸系统的刺激性伤害或急性中毒;
散量可能最大或聚集最多的地点。对事故排风的死角处,应采
取导流措施。
应急救援设施评价
设置要求( GBZ1-2010 )
4.事故排风装置排风口的设置应尽可能避免对人员的影响: ①事故排风装置的排风口应设在安全处,远离门、窗及进风口 和人员经常停留或经常通行的地点; ②排风口不得朝向室外空气动力阴影区和正压区; 此外,对于放散有爆炸危险的可燃气体、粉尘或气溶胶等物质 的工作场所,应设置防爆通风系统或事故排风系统。
化工企业、石油天然气企业,应按照《化工企业气体防护站 工作和装备标准》(HG/T23004-92)的要求设置气体防护站
应急救援设施评价
评价依据、方法与内容
评价依据
GBZ1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 GBZ/T223 工作场所有毒气体检测报警装置设置规
范; HG/T23004 化工企业气体防护站工作和装备标准
可设在厂区内的医务所或卫生所内,设在厂区外的应考虑应 急救援机构(站)与工业企业的距离及最佳响应时间;
工业园区内设置的应急救援机构(站)应统筹考虑园区内各 企业的特点,满足各企业应急救援的需要。
使用面积可参考GBZ1-2010附录A表A.2。
装备应根据职业病危害性质、企业规模和实际需要确定,参 考GBZ1-2010附录A表A.3配置。
作地点; 2.喷淋、冲眼设施应保证连续供水; 3.应有清晰的标识。 4.其服务半径应小于15m。
急救或损伤紧急处置用品

应急救援设施评价
· 是指劳动者发生急性职业损伤后,用于急救的药 品或紧急处置劳动者伤口、损伤的皮肤黏膜等的
用品以及急救用药品等。包括针对某一类型特定
化学物中毒的急救药品,剪刀、镊子、胶带、纱
正常通风系统和事故通风系统共同保证
通风
现场紧急处置设施
应急救援设施评价
主要是指用于处置喷溅于劳动者皮肤黏
膜上的有毒、有害物质,避免急性职业损
伤进一步加剧的设备设施,常见有喷淋装
置和洗眼器等冲洗用设备设施。

喷淋



洗眼

应急救援设施评价
设置要求( GBZ1-2010 ) 1.冲淋、洗眼设施应靠近可能发生相应事故的工
可燃气体或其中含有毒气体,一旦泄漏,可燃气体可能达 到25%LEL,但有毒气体不能达到最高容许浓度时,应设置可燃 气体检测报警仪;
有毒气体或其中含有可燃气体,一旦泄漏,有毒气体可能 达到最高容许浓度,但可燃气体不能达到25%LEL时,应设置有 毒气体检测报警仪;
既属可燃气体又属有毒气体,只设有毒气体检测报警仪; 可燃气体与有毒气体同时存在的场所,应同时设置可燃气 体和有毒气体检测报警仪。
· 如:硫化氢(MAC10 mg/m3)预报值应为5 mg/m3,警报 值应为10 mg/m3,高报值通常设为50 PPM(?)
应急救援设施评价
mg/m3与50 PPM之间的换算
设置要求(GBZ/T 223-2009)
应急救援设施评价
4.2.1 “室内”检测报警点设在与有毒气体释放点距离1m以内; 若有毒气体的密度大于空气密度时,检测报警点的位置应低于 释放点;反之,应高于释放点。
· 4.应设置有毒气体检测报警仪的工作地点,宜采用固定式 ,当不具备设置固定式的条件时,应配置便携式检测报警 仪。
应急救援设施评价
·5.毒物报警值应根据有毒气体毒性和现场实际情况至少设 警报值和高报值。预报值为MAC或PC-STEL的1/2,无 PC-STEL的化学物质,预报值可设在相应超限倍数值的 1/2;警报值为MAC或PC-STEL值,无PC-STEL的化学物 质,警报值可设在相应的超限倍数值;高报值应综合考虑 有毒气体毒性、作业人员情况、事故后果、工艺设备等各 种因素后设定。
第五章 应急救援设施评价
概念
应急救援设施是指在工 作场所设置的报警装置、 现场急救用品、洗眼器、 喷淋装置等冲洗设备和 强制通风设备,以及应 急救援中使用的通讯、 运输设备等。
对象 可能发生急性职业损伤 的工作场所 突发事件的最后一道防火墙
应急救援设施评价
应急救援设施评价
种类
监测报警装置 强制通风设施 现场紧急处置设施 急救或损伤紧急处置用品 其他设备设施
(三)运输设备设施
用于进行人员输运的设备设施,例如担架等。
过滤式呼吸器
应急救援设施评价
应急救援设施评价
隔 绝 式 呼 吸 防 护 用 品
过滤式逃 生呼吸器
应急救援设施评价
应急救援设施评价
防爆对讲机
通讯 工具
· 担架、急救车
应急救援设施评价
应急救援设施评价
·设置要求( GBZ1-2010 ) · 个体防护用品、应急救援通讯设备等,在
事故通风装置 (又称强制通风设施)
应急救援设施评价
是用于有毒气体、易挥发性溶剂等发生逸散、
泄漏等的工作场所,为避免有害气体等的积聚而
造成进一步人员伤害,所设置的与有害物质逸散
或泄漏等相关联的事故通风设备设施。
事故通风设施
轴流风 机
轴流风 机
轴流风 机
某输油泵房内设置的事故通风设施
设置要求( GBZ1-2010 )
; QSY136 生产作业现场应急物品配备规范; 其他相关标准等。
应急救援设施评价
评价方法
检查表法 依据相关法规、标准等,编制检查表,列出检查单元、检 查内容、检查要求等,逐项检查建设项目应急救援设施配 备和管理有关内容与国家法律、法规、标准、技术规范的 符合情况及存在的问题、缺陷和潜在的隐患。 检测检验法 该方法主要用于应急救援设备、设施有效性等的测试与评 价,例如对配备的冲淋设备、洗眼设施等,通过现场测试 的方式进行检验,对与泄漏报警装置等关联的强制通风或 事故通风设施,通过测试、计算的方法来评价其设置的合 理性与有效性。
其他设备设施
应急救援设施评价
(一)个体防护用品
应急救援用个体防护用品是用于可能发生急性中毒等急性职
业损伤时,从事现场救助的人员必须要佩戴的个体防护用具 ,主要是过滤式呼吸器、隔绝式呼吸器等,常存放于有毒有 害工作场所专用的气体防护柜内。
(二)通讯设备设施
通讯设备、设施用于发生急性职业损伤事故时指挥人员、救 援人员等之间的紧急联络等。
应急救援设施评价
控制效果评价内容与要求(AQ/T8010-3013) 按照划分的评价单元,调查其存在的可能发生急 性职业损伤的工作场所以及相应的应急救援设施 的设置状况; 工作场所导致急性职业损伤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理 化性质和危害特点、可能发生泄漏(逸出)或聚 积的状况的调查与分析; 按照相关法规标准要求,评价所设置应急救援设 施的合理性与符合性。
型急性职业损伤发生的情况; 拟配置或所配置的应急救援设施应当无所遗漏。 合理性:对照应急救援有关法规、标准的要求与建设项目应急
救援设施的拟配备或配备情况,对其合理性进行分析评价, 主要是一种符合性的评价,以确保拟配备或所配备应急救援 设施的针对性。 有效性:对拟配备或所配备的应急救援设施的性能参数等进行 评价,以确保在应急状态下的有效可用。
3.酸碱:氢氧化钠、硫酸、硝酸等,喷溅至皮肤时,易发生烧 灼损伤;
4.易挥发性化学物质:常见有机溶剂等,浓度过高易发生急性 中毒;
5.物理性危害因素:高温、激光、放射性等,易导致中暑、烧 灼伤和急性放射性损伤。
应急救援设施评价
评价应急救援设施配备的全面性、合理性和有效性
全面性: 覆盖所有可能发生急性职业损伤的场所,应当考虑到各种类
有毒气体检测器与释放源的距离,室外不宜大于2m,室内 不宜大于1m。
安装高度 检测比重大于空气的可燃气体或有毒气体检(探)测器,其
安装高度应距地坪(或楼地板)0. 3m〜0. 6m; 检测比重小于空气的可燃气体或有毒气体的检(探)测器,
其安装高度应高出释放源0. 5m〜2m。
应急救援设施评价
设置要求(GBZ/T 223-2009, GB50493-2009 ) 可燃气体与有毒气体同存时应遵循的原则
4.2.4 工作场所虽无有毒气体释放点,但临近释放点一旦释
放有毒气体,可能扩散并导致人员急性职业损伤的,应设检测
报警点,检测报警点设在有毒气体可能的入口处或人员经常活
动处。
应急救援设施评价
设置要求(GBZ/T 223-2009)
检测报警点:输送泵、压缩机、阀门、法兰、加料口、 采样 口、储运设备的排水口、有毒液体装卸口或可能溢出口、有毒 气体填充口以及有毒物质设备易损害部位等处。
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专业技术人员培训
职业卫生评价与检测
应急救援设施、个体防护用品 分析与评价
朱宝立 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14年4月
目录
第五章 应急救援设施评价 · 概念及类别 · 应急救援设施配置与管理要求 · 评价内容与要求 第六章 个体防护用品分析与评价 · 概念及类别 · 个体防护用品的选用、使用与报废 · 评价内容与要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