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18个文言虚词意义用法归纳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 18 个文言虚词意义用法概括表
整理:张清龙
虚词意义及用法例句
1 以介词:拿、用敢以烦执事?(《烛之武退秦师》)
( 2013 四川,介词,用)使工以药淬之(《荆轲刺秦王》)
( 2012 湖南介词,用、拿)空以身膏草野,谁复知之(《苏武传》)
( 2006 湖南介词,拿、用)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伶官传序》)
( 2006 江苏介词,拿、用)王好战,请以战喻(《寡人之于国也》)
( 2005 山东介词,拿、用)既自以心为形役(《回去来兮辞》)
(介词,拿,用,凭着。
)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廉颇蔺相如传记》)
(介词,用、拿) 1 常以身翼蔽沛公。
(《鸿门宴》) 2 请以剑舞。
表示依靠。
译为:凭,靠。
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项脊轩志》)
介词,依靠,靠去以六月息者也《逍遥游》
(2014 浙江,介词,依靠)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逍遥游》)
以介词:把
(2014 山东,介词,把)1 具告以事(《鸿门宴》) 2 具以沛公言报项王。
( 2011安徽,介词,把)农人告予以春及(《回去来兮辞》)
( 2009四川介词,“把”。
)问征夫从前路(《回去来兮辞》)
( 2008福建,介词,把)秦亦不以城予赵(《廉颇蔺相如传记》)
(介词,把。
)南取百越之地,认为桂林、象郡。
(《过秦论》)
(介词,把。
) 1 铸认为金人十二。
(《过秦论》)2 而后以六合为家。
(介词,把)将子无怒,秋认为期。
(《诗经 ?氓》)
以介词,由于
( 2013天津,介词,由于)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游褒禅山记》)
介词,由于,表原由犹不可以不以之兴怀。
《兰亭集序》
( 2010山东,介词,由于。
)以勇气闻于诸侯(《廉颇蔺相如传记》)
( 2007山东,介词,由于)不赂者以赂者丧(《六国论》)
(2008 天津, 2009 山东, 1 洎牧以谗诛(《六国论》)2 以其无礼于晋
介词,由于)
(2008 安徽,介词,由于)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廉颇蔺相如传记》)
(2008 年湖南,介词,因犹不可以不以之兴怀(《兰亭集序》)
为 )
( 2005 江西,介词,由于) 1 臣以险衅,夙遭闵凶(《陈情表》)
2 臣以奉养无主,辞不赴命;
3 是以区区不可以废远。
以助词
助词。
作语助,表示时间。
授命以来,夙夜忧叹。
(《出师表》)
( 表示时间、地方。
译为:果予以未时还家,而汝以辰时气绝。
(《祭十二郎文》)
于,在,从。
)
以连词
表并列又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游褒禅山记》
(2014 安徽,连词,表结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六国论》)果,
致使)
( 2013湖南,连词,表修如惠语以让单于(《苏武传》)
饰)
( 2012山东,连词,由于)但以刘每况愈下(《陈情表》)
( 2012 江西,连词,表修樊哙侧其盾以撞。
(《鸿门宴》)
饰)
(2011 江西, 2007 上海,作《师说》以贻之(《师说》)
连词,表目的,来)
( 2011 浙江,连词,表修醉则更相枕以卧(《赤壁赋》)
饰)
(2010 上海,连词,由于)以吾一日长乎尔(《论语 ?侍坐》
(2009 湖南, 2012 安徽,木欣欣以向荣(《回去来兮辞》)
连词,表修饰)
(2007 福建,连词,由于)以其无礼与晋,且贰于楚也(《烛之武退秦师》)
( 2006 江苏,连词,表目焉用亡郑以陪邻(《烛之武退秦师》)
的,“来”)
(2005 浙江,表目的,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过秦论》)
“来”)
虚词意义及用法例句
连词,表示并列关系。
忽魂悸以魄动。
(《梦游天姥吟留别》)
以
( 连词,表修饰)余与四人拥火以入。
(《游褒禅山记》)
(连词,表目的)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
(《廉颇蔺相如传记》)
(连词,表示因果关系,以先国家之急尔后私仇也(《廉颇蔺相如传记》)
可译为“由于” 。
)
(连词,由于)、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游褒禅
山记》)
(连词,表示因果关系,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游褒禅山记》)
可译为“由于” 。
)
连词表目的,来闕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家叔以余贫困
园日涉以成趣,时矫首而遐观。
以相如功大;以此知之。
以副词
日以尽矣,荆卿岂无心哉?
副词,通已,已经
(副词,已经)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陈涉世家》)
以动词
(认为,认为)皆以美于徐公。
(《邹忌讽齐王纳谏》)
(动词,任用)忠不用用兮,贤不用以。
(《涉江》)
(动词,带领)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项羽之死》)
以五百岁为春《逍遥游》
但以刘每况愈下,气味奄奄。
虚词2.之代词意义及用法例句
( 2013 湖南。
代词,他,君为我呼入,我得兄事之(《鸿门宴》)
指项伯)
(2010 四川、 2013 湖南,但是不王者未之有也(《寡人之于国也》)
代词,这样的事。
)
(代词,代物,指狼)以刀劈狼首,数刀毙之(《狼》)
(代词,代人,蔺相如)我见相如,必辱之(《廉颇蔺相如传记》)(代词,代事,这件事)阿母得闻之,槌床便震怒(《孔雀东南飞》)(指示代词,这)之二虫又何知。
(《逍遥游》)
(代词,第一人称,指自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廉颇蔺相如传记》)己)
(代词,指这件事)人非生而知之者(《师说》)
将焉取之;子犯请击之《烛之武》
增补:
代物樊的头秦王购之金千金,邑万家《荆轲刺秦》
代木,它煣使之然也《劝学》
代词:它犹不可以不以之兴怀《兰亭集序》
代词:他而无物以相之
代词:它其孰能讥之乎《游褒禅山记》
地产:我又申之以揽茝《离骚》
代百姓;助词的申之以孝悌之意
唯君图之
虚词意义及用法例句
之助词的是寡人之过也
因人之力而敝之《烛之武》
为变徵之声《荆轲刺秦王》
1 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
《过秦论》
2 至万乘
之势。
3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陈情表》
此小大之辨也
其翼若垂天之云《逍遥游》
( 2013 四川,助词,的)徒慕君之高义也(《廉颇蔺相如传记》)
(2012,天津,助词,的)穷且益坚,不坠鸿鹄之志(《滕王阁序》)
(2014 四川,构造助词1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陈情表》) 2 臣不胜犬马怖惧
“的”。
)之情。
1 每览古人兴感之由。
2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
之助词,取独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兰亭集序》)( 2012 湖南,
助词,主谓之间,撤消句子的独立性。
)
臣之壮也,犹不如也(《烛之武退秦师》)
( 2010 上海,助词,撤消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鸿门宴》)
句子独立性。
)
不知东方之既白(《赤壁赋》)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师说》)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师说》)
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廉颇蔺相如传记》)
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
(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撤消句子的独立性。
)
虚词意义及用法例句
取独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邹忌讽齐王纳谏》)
备他盗之进出与特别也(《鸿门宴》)( 2004 江苏,取
独)
不知老之将至《兰亭集序》
悟过去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回去来兮辞》
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陈情表》
之动词
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回去来兮辞》)
动词,到去。
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阿房宫赋》)(动词,
到)
动词,到去。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逍遥游》)
辍耕之垄上。
(《史记陈涉世家》)
动词,到去。
动词,到
助词,定语后置标记
(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
宾语前置标记
音节助词
用在时间词或动词后边,音节助词,无实义)
用在时间词动词后边,凑足音节,没有实在乎义。
杜少府之任蜀州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史记陈涉世家》)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助词,定语后置的标记)
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石钟山记》)( 2007 江西,定语后置的标记。
)
蚓无帮凶之利,筋骨之强.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师说》)助词,放在倒置的
动(介)宾短语之间,作为宾语提早的标记。
何厌之有?《烛之武》
久之,能以足音辨人(2004 全国纲领卷,
填然鼓之,兵刃既接。
(《寡人之于国也》)
虚词意义及用法例句
3. 而连词:表修饰
( 2014 安徽,连词,表修临清流而赋诗(《回去来兮辞》)
饰)
( 2012 四川,连词,表修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赤壁赋》)
饰)
( 2012 山东,连词,表修我跳跃而上(《逍遥游》)
饰)
( 2004 湖南, 2011 四川,吾尝整天而思矣(《劝学》)
连词,表修饰)
( 2012 上海,连词,表修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劝学》)
饰)
( 2009 安徽,连词,表修弃甲曳兵而走。
(《寡人之于国也》)
饰
(连词,表修饰)北山愚公,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愚公移山》)
(连词,表修饰)顺水而东(《赤壁赋》)
(连词,表修饰)夜缒而出(《烛之武退秦师》)
(连词,表修饰)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 (《鸿门宴》)
(连词,表修饰) 1 荆轲和而歌 2 秦王还柱而走。
《荆轲刺秦王》
而表示承接、顺承
( 2014 江西,连词,表承庄宗受而藏之于庙( 《伶官传序》)
接)
( 2010 湖南,连词,表顺爽籁发而清风生(《滕王阁序》)
承)
( 2010 江西,连词,表顺拔剑切而啖之(《鸿门宴》)
承)
( 2010 上海,连词,表顺恍惊起而长嗟(《梦游天姥吟留别》)
承)
( 2009 江西、四川,连词,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师说》)
表顺承
( 2009 天津,连词,表顺毕礼而归之(《廉颇蔺相如传记》)
承)
( 2008 福建,连词,表顺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过秦论》)
承)
( 2006 四川,连词,表顺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鸿门宴》)
承)
( 2006 山东,连词,表转汝之纯明而不克蒙其泽乎(《祭十二郎文》)
折)
(连词,表顺承)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
(《赤壁赋》)
(连词,表顺承)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
(《祭十二郎文》)(连词,故舍汝而旅食京师,以求斗斛之禄。
表顺承,
( 2004 江苏,连词,表顺外连衡而斗诸侯(《过秦论》)
承)
而连词表转折一龙机发而七首不动。
《张衡传》
( 2014 浙江,连词,表转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过秦论》)
折关系,却)
( 2013 湖南,连词,表转涂有饿殍而不知发(《寡人之于国也》)
折)
( 2013 山东,连词,表转与嬴而不助五国也(《六国论》)
折)
( 2011 江西, 2013 安徽,今人有大功而击之(《鸿门宴》)
连词,表转折)
( 2011 山东,连词,表转 1 朝济而夕设版焉(《烛之武退秦师》) 2. 若亡郑而有
折)益于君。
( 2009 浙江,连词,表转不患贫而患不安(《论语》)
折关系)
(连词,表转折,可译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劝学》)
“可是”“却”。
)
连词,表示转折关系。
可有这样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六国论》)
译为“可是” “却”。
(连词,表转折) 1 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师说》) 2 小
学而大遗。
(连词,表转折) 1 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
2 而君畏匿之。
《廉颇蔺相如传记》
而连词表并列
( 2013 天津,连词,表并烟光凝而暮山紫(《滕王阁序》)
列)
( 2008 天津,连词,表并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王(《廉颇蔺相如传记》)
列)
而连词,表示并列关系。
一蟹六跪而二螯,(《劝学》)
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
(连词,表并列)侣鱼虾而友麋鹿(《赤壁赋》)
(连词,表并列)剑阁峥嵘而崔嵬(《蜀道难》)2. 氓隶之人,而迁移之
徒也。
《过秦论》
而连词表因果
(连词,表因果)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劝学》)
(连词,表因果)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逍遥游》)
(连词,表因果)赂秦而力亏,幻灭之道也(《六国论》)
(连词,表因果)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游褒禅山记》)而连词表递进
(连词,表递进)敏而勤学,不耻下问(《论语》)
连词,表示递进关系。
可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游褒禅山记》)
译为“并且”或“并且” 。
(连词,表递进)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
而表假定
连词,表示假定关系。
可死而有知,其几何离(《祭十二郎文》)
译为“假如” “若是”。
连词,表示假定关系锲而舍之,朽木不折《劝学》
而表目的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诉苦。
《过秦论》(连词,表目的)缦立远视,而望幸焉。
(《阿房宫赋》)
(连词,表目的)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鸿门宴》)
而通假而已:罢了;已而:不久
(名词,才能)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亦若此(《逍遥游》)
4. 其代词(代词,代大鹏)其翼若垂天之云(《逍遥游》)
( 2013 四川,代词,他。
)余嘉其能行古道(《师说》)
( 2012 天津,代词,代之盖将自其不变者而观之(《赤壁赋》)
水和月)
( 2011 湖南,代词,第三秦王恐其破璧。
(《廉颇蔺相如传记》)( 2011 湖南,代
人称,他)词,第三人称,他)
( 2011 湖南,代词,第三其自视也,亦若此。
(《逍遥游》)
人称,他)
( 2011 上海,湖南,第三吾令人望其气(《鸿门宴》)
人称代词,他)
( 2009 上海,代指那些)今其智乃反不可以及(《师说》)
( 2009 天津,代词,表示以故,后来名之曰褒禅(《游褒禅山记》)
物主,他的;)
( 2008 湖南,代词,他的)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六国论》)
( 2007 安徽,代词,此中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石钟山记》)
的)
( 2006 重庆,代词,他)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 2005 全国,代词,他的)秦有余力而制其弊(《过秦论》)
( 2005 重庆,代词,它的)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逍遥游》)
(代词,第一人称,我,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游褒禅山
自己)记》)
(代词,第三人称,它的)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
(《游褒禅山记》)
(指示代词,此中的)少时,一狼迳去,其一犬坐于前。
(《狼》)
(代词,此中的)其一人夜亡,告之( 《苏武传》 )
第三人称代词。
他的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
(《廉颇蔺相如传记》)
第三人称代词。
他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师说》)
( 2004福建,代词,他)其意常在沛公(《鸿门宴》)
指示代词,可译为“那”不嫁义郎体,其往欲何云?(《孔雀东南飞》)。
“那个”“那些”“那边”
指示代词,表示“此中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
(《石钟山记》)的”,后边多为数词。
( 2004广东,代词,他的)、樊哙侧其盾而撞(《鸿门宴》)
( 2004浙江,代词,那些)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可以穷也(《游褒禅山记》)
疑问代词,什么何为其然也
其副词
(《师说》) (2010副词,愚人之所认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表揣测语气,大体。
)
( 2012 四川,副词,表推吾其无心于人间矣。
(《祭十二郎文》)
测,大体)
(2009 湖南语气副词,吾其还也。
(《烛之武退秦师》)
“仍是”,表示婉商语气)
(2011 四川、湖南,副词,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伶官传序》)
表希望,必定)
(2004 湖南,福建,副词,能够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游褒禅山记》)
表反问,“莫非、怎么” 。
)
( 2006 安徽,副词,表推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
测,大体)
( 副词,表推断,大体)实迷路其未远(《回去来兮辞》)
增强祈使语气,相当于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
“可”“仍是”。
增强祈使语气,相当于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伶官传序》)
“可”“仍是”。
揣摩语气,相当于“唯恐”其皆出于此乎?(《师说》)
“也许”“大体”“可能”。
助词
(第一个,助词,无实义;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游褒禅山记》)
第二个,指示代词,那)
助词,起调理音节的作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离骚》)
用,可不译。
其连词
( 2010 浙江,连词,表选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逍遥
择)游》)
(连词,表选择)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传之非其真邪?(《祭十二郎
文》)
(连词,表选择)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马说》)
【何其】译为“多么”。
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伶官传
序》)
5. 于介词
( 2014 浙江,介词,关于)于其身也,则耻师焉(《师说》)
( 2013 山东,介词,比)州司临门,急于星火(《陈情表》)
( 2012 安徽,介词,表处月出于东山之上(《赤壁赋》)
所,从、由)
( 2012 天津 2006 浙江,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廉颇蔺相如传记》)
介词,被)
( 2011 山东, 2007 湖南,故燕王欲结于君。
(《廉颇蔺相如传记》)
介词,和、同)
( 2011 天津,介词,表处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赤壁赋》)
所,从、由)
( 2011 江西,介词,表范以勇气闻于诸侯(《廉颇蔺相如传记》)
围,在)
( 2007 福建,介词,比)师不用贤于弟子(《师说》)
(2005 天津,介词,到)1 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寡人之于国也》) 2. 终期于
尽《兰亭集序》
(介词,关于)
(介词,第一个是从,第1 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悔。
(《游褒禅山记》)2余于仆碑。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劝学》)
二个是比)
(介词,被)君幸于赵王。
(《廉颇蔺相如传记》)
介词,与,跟,同。
” 1 燕王欲结于君。
《廉颇蔺相如传记》 2. 是何异于刺人
而杀之
在这时,在这类状况下,于是余有叹焉。
(《游褒禅山记》)
对此,所以。
介词。
到将有事于西畴(《回去来兮辞》)
(在这类状况下)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
(《捕蛇者说》)
(对此)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缶。
(《廉颇蔺相如传记》)
6. 为动词
( 2014 四川,动词,当,吾羞,不忍为之下(《廉颇蔺相如传记》)
做;)
(第一个“动词,治理”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六国论》)
第二个“介词,被” )
( 2010 天津,“为”是动朝歌夜弦,为秦宫人(《阿房宫赋》)
词,“成为”的意思。
)
(第一个“介词,替” ,谁为大王为此计者(《鸿门宴》)
第二个“动词,策划” )
(动词,做)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过秦论》)
(动词,认为)此亡秦之续耳。
窃为大王不取也(《鸿门宴》)
(动词,应付)沛公大惊,曰:“为之何如 ?”(《鸿门宴》)
(动词,创作)由于长句,歌以赠之(《琵琶行》)
(动词,作为)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
(《过秦论》)
(动词,成为)卒相与欢,为生死之交。
(《廉颇蔺相如传记》)
(动词,变为)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劝学》)
(动词,第一个“是”第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
(《孔雀东南飞》)
二个“做”。
)
(动词,作为)南取百越之地,认为桂林、象郡(《过秦论》)
(动词,治理)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
(《论语》)
(动词,演奏)赵王窃闻秦王善为秦声。
(《廉颇蔺相如传记》)
(动词,叫做)化而为鸟,其名为鲲
判断词,是。
现在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鸿门宴》)
判断词,是。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兰亭集序》
为介词
( 2012 山东,介词,替)为击破沛公军(《鸿门宴》)
(2006 广东, 2012 安徽,秦王为赵王击缶(《廉颇蔺相如传记》)
介词,替、给)
( 2012 湖南,介词,被)为仲卿母所遣(《孔雀东南飞》)
( 2008 上海,介词,替、为君翻作《琵琶行》(《琵琶行》)
给)
( 2009 浙江, 2007 福建,君为我呼入(《鸿门宴》)
介词用,可译为“替” )
( 2005 福建, 2006 重庆,身故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六国论》)
介词,被)
( 2005 辽宁,介词,被)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鸿门宴》)
(2005辽宁,“为” 为表被吾属今为之虏矣(《鸿门宴》)
动; )
(介词,向、对)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
(介词,替、给)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
(《廉颇蔺相如传记》)
为助词
(语气助词,无实义)何辞为(《鸿门宴》)
( 2009 江西,疑问句句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逍遥游》)
末,表诘责。
译作“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