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MR诊断1PPT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脊柱MR诊断学(一)
1
脊柱MR检查的应用
• MRI软组织分辨率高,对脊柱疾病的敏感性和软 组织对比度明显较平片和CT高
• 多轴向、多方位扫描 • 高空间分辨率的图像,最适合检查椎间盘、韧带、
肌肉和骨髓病变 • 显示骨质和钙化能力逊于CT和平片
2
颈椎MRI检查方法
• 线圈:表面线圈、头颈 线圈
• 序列 T1WI-SAG T2WI-SAG、TRA、COR STIR:感染、创伤、转移
形高信号区 • IIIa型:椎体呈模糊的弥漫性点状高信号 • IIIb型:椎体呈边清的弥漫性斑片状高信号。 • >10岁,椎体T1信号可高于椎间盘
27
脊柱发育畸形
椎体融合 环枕融合 脊椎裂 半椎体及蝴蝶椎 椎弓峡部不连及脊椎滑脱
28
椎体融合 • 又称阻滞椎,是发育过
程中脊柱分节不良所致 • 最常见于腰椎和颈椎,
25
• 青春期仅中轴骨及股骨、 肱骨近端有红骨髓分布。
• 成年人,上述部分均转换 为黄骨髓。
• 脊椎内红骨髓成分中可含 脂肪团,T1WI呈类圆形高 信号。
26
• 40岁以后红骨髓向黄骨髓转换,呈带状、斑片状或 三角状脂肪高信号,信号不均匀。
• 多位于椎体周边、基底静脉周围及终板下区。 • I型:椎体均一,椎体静脉上下见线样高信号 • II型:椎体周边邻近终板及椎体边角处带状或三角
• 若由于椎弓峡部不 连而致椎体向前不 同程度移位,称为 脊椎滑脱
35
腰椎Ⅱ度滑脱
36
脊柱创伤
脊柱骨折 环枢椎损伤
37
发病机制 • 屈曲性创伤:椎体前部楔形变、粉碎性骨折、后纵、黄、
棘间、棘上和囊韧带断裂 • 过伸性创伤:前纵韧带断裂、椎骨后部骨折 • 轴向压缩性骨折:粉碎性骨折、关节突骨折 • 旋转性创伤:单侧椎弓根骨折
混杂高信号,增强检查多不均匀强化。 • 脓肿和肉芽肿T1WI上呈低信号,T2WI呈混杂高信号 • 增强检查可不均匀、均匀或环状强化 • 脓肿壁薄且均匀的强化——特点
80
中心型(椎体型)
• 多见于胸椎 • 椎体内骨质破坏。 • 可有小死骨。 • 因椎体破坏和脊柱承
重的关系,椎体常塌 陷变扁或呈楔形,甚 至整个椎体可完全被 破坏消失。
黄骨髓向红骨髓逆转换。 • 见于慢性贫血、全身转移性肿瘤、骨髓纤维化、
骨髓瘤等。
24
正常骨髓MR表现
• T1WI黄骨髓信号与脂肪 相似,呈高信号,红骨 髓信号介于肌肉与脂肪 之间。
• T2WI红黄骨髓信号相似, 均高于肌肉低于水
• 新生儿大部分骨髓为红 骨髓
• 儿童期骨髓中脂肪与造 血细胞混杂,信号不均
• 黄骨髓无造血活性,主要由脂肪细胞构成。 • 红黄骨髓婴儿至成人进行生理性转换。 • 胎儿期骨髓全为红骨髓;以后从外周骨向中轴骨以
对称形式向黄骨髓转换。 • 约25岁达至成人型骨髓;除中轴骨和四肢长骨近端
外,其余部位骨髓主要为黄骨髓。
23
• 红骨髓向黄骨髓的转换贯穿于人体正常发育过程。 • 随年龄增长、骨质疏松使黄骨髓增加。 • 经期刺激、经常运动的成人骨髓转换缓慢。 • 当人体需要的血量超过现有红骨髓的造血能力时,
90
韧带下型(椎旁型)
• 常见于胸椎 • 病变在前纵韧带下扩
展 • 椎体前缘骨质破坏 • 椎间盘完整。 • 病变发展,向后扩散
可累及多个椎体及椎 间盘。
91
92
93
男,20岁,反复胸背痛伴消 瘦1个月
94
男,30岁,腰背痛伴双下肢乏力20多天
95
96
97
附件结核
甚少见,可局限于椎弓棘突或横突。受累部位骨 质破坏可伴脓肿,椎体和椎间盘无明显改变。
离成人大于2mm,儿童大于4mm说明横韧带 撕裂。
59
环枢椎半脱位
60
环枢椎半脱位
61
化脓性脊椎炎
62
化脓性脊椎炎
P552
• 化脓性脊椎炎少见,占所见脊髓炎的2-4%; • 多发生于成人;腰椎多见,且多发生于椎体。
化脓性脊椎炎
脊椎骨髓炎
椎间盘炎
• 症状:发病起,恶寒、高热,腰背部剧痛,局限性 棘突叩击痛。活动后加重或引发疼痛,休息后缓解。
见条状索状影,T2蛛网膜下腔高信号影内见低信号影。
56
脊髓创伤的慢性期表现
• 创伤性脊髓软化:髓脂质液化 • 脊髓瘘管形成:脊髓软化灶空洞与蛛网膜下腔相通,T2示
高信号影连于脊髓中央与蛛网膜下腔。 • 脊髓空洞 • 脊髓萎缩
57
58
环枢关节脱位
• 矢状位环椎后结节与枢椎棘突距离超过3cm • 冠状位枢椎齿状突与环椎侧块间距不对称 • 矢状位环椎前结节后缘与枢椎齿状突前缘的距
脊柱的正常解剖 骨性脊柱各段椎骨
的特点
5
颈椎解剖
6
胸椎解剖
7
腰椎解剖
8
腰椎解剖
9
骶椎、尾椎解剖
10
椎骨之间的连接
椎体之间的连接 • 前纵韧带 • 后纵韧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椎间盘
髓核 纤维环 上软骨板 下软骨板
11
椎板及附件之间的连接
• 黄韧带 • 棘间韧带 • 棘上韧带 • 横突间韧带 • 关节突关节 • 环枢关节 • 环椎横韧带
38
Denis脊柱三柱概念判断脊椎创伤的稳定性 • 前柱:前纵韧带、椎体、椎间盘前2/3 • 中柱:椎体、椎间盘后1/3 、后纵韧带 • 后柱:椎体后方的椎骨部分,包括椎弓根、椎板、
关节突和棘突,黄、棘间、棘上韧带。 脊柱不稳定骨折至少存在两柱以上的创伤。
39
颈椎外伤脱位
40
胸椎骨折并脊髓损伤
113
• 由大小不一血管所组成, 毛细血管或充满血液的 腔隙,在薄层结缔组织 的基底上覆盖一单层内 皮细胞。
• 水平骨小梁被侵蚀,留 下垂直的骨小梁,
• 易出血,有血栓形成。 • 血管之间为脂肪性骨髓
组织。
114
MRI表现
• 多发、或单发;可累及整个椎体和附件,边界多 不清楚
均有明显的疼痛和叩击痛
起病缓慢,病程长, 以月、年计算
局部疼痛和叩击痛较 轻,或无痛仅感不适
全身症状明显,可有高热、恶 低热、盗汗、乏力
全身症状
寒。可有椎间盘外科操作史、 泌尿系感染史。
病程
常有自限性
进行性骨质破坏
骨质破坏
不造成椎体的楔形变
椎体骨质破坏明显,
骨质破坏周围常伴骨质硬化
常楔形变
椎旁脓肿
常较小
12
颅颈连接
• 环枕关节:由枕骨髁与环椎 上关节面构成
• 环枕前膜:枕大孔前缘与环 椎前弓之间
• 环枕后膜:枕大也已与环椎 后弓之间
• 覆膜:后纵韧带向上的延续, 覆于齿突后方,向上附于枕 骨斜坡
• 翼状韧带:环椎横韧带前上 方,连于齿突与枕骨髁之间
13
椎管及其内容
椎管 • 前壁:椎体、椎间盘、
范围较大
77
脊椎结核
78
脊椎结核
P553
• 骨关节结核中最常见。以腰椎最多,胸腰段次之, 颈椎少见;儿童以胸椎最多,成人好发于腰椎。
• 病程缓慢,症状较轻,有低热、食欲差和乏力。
脊椎结核
椎体结核
中心型 边缘型 韧带下型
附件结核
79
脊椎结核的MR检查
• MRI是显示脊椎结核病灶和累及范围最敏感的方法 • 可发现X线、CT表现正常的早期椎体结核病灶 • 对观察软组织改变和向椎管内侵犯优于CT • 被破坏的椎体和椎间盘T1WI呈较低信号,T2WI多呈
脂肪托
19
全脊柱扫描 T2WI-SAG
20
全脊柱扫描 T1WI-SAG
21
骨髓
骨髓的组织构成 • 主要成分包括血管、神经、造血细胞、脂肪组织、
骨性成分和结缔组织。 • 脂肪细胞是构成骨髓的主要成分。骨髓造血减少
量,脂肪细胞的体积和数量增加;造血增加量, 脂肪细胞萎缩。
22
骨髓的转换与逆转换
• 红骨髓有造血活性;含有丰富的血窦系统,且血管 网丰富。
107
MR0104282
男,64岁,双下肢痛,乏力2-3年
108
椎体融合畸形
109
脊椎结核的主要特征
临床症状不明显,病程长 两个以上椎体的溶骨性骨质破坏 椎间隙狭窄或消失 脊柱后突畸形,椎体融合 椎旁脓肿形成、软组织钙化 硬膜外冷脓肿
110
脊椎常见病变鉴别诊断
脊椎
病变 骨质 骨质增 椎间隙 椎旁
98
椎旁冷脓肿
以上各型结核均可产生椎旁冷脓肿。 • 颈椎——颈前软组织肿胀 • 胸椎——椎体两旁软组织脓肿 • 腰椎——腰大肌脓肿、髂窝脓肿 • 结核冷脓肿亦可累及椎管,形成硬膜外脓肿。
99
100
T1WI增强扫描
101
胸椎结核
102
103
104
105
女,22岁,腰痛半年,加重2天。
106
81
82
83
边缘型(椎间型)
• 腰椎结核多属此型 • 椎体的前缘、上或
下缘局部骨质首先 破坏,再向椎体和 椎间盘侵蚀蔓延, 椎间隙变窄为其特 点之一。
84
85
86
女,72岁,腰背痛 8个月
87
女,22岁,反复胸背 痛3个月,双下肢无 力2个月
88
女,61岁,腰痛并 二便失禁2个月
89
63
化脓性脊椎炎MR表现
• MR显示骨髓水肿和周围软组织病变比X线和CT敏感 • 可早期显示骨髓水肿,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
信号,增强扫描强化不均匀 • 可见软组织脓肿、硬膜外/硬膜下积脓 • MRI显示骨质破坏不如CT • MRI显示骨质硬化、骨贅和骨桥形成不及X线平片
64
65
女,83岁,腰背痛1月
66
1个月后复查
67
化脓性脊椎炎
68
化脓性脊椎炎
69
化脓性脊椎炎,伴硬脊膜下积脓
70
化脓性椎间盘炎
71
化脓性椎间盘炎(手术后继发,程度重范围广泛)
72
化脓性椎间盘炎
73
化脓性椎间盘炎
74
化脓性椎间盘炎
75
手术后椎间盘炎
76
化脓性椎间盘炎
边缘型结核
起病 局部体征
起病急,在2-4周内即出现 典型的椎间隙变窄
50
压缩性骨折(陈旧性)
51
脊髓及其被膜损伤
急性脊髓损伤 • 水肿 • 出血 • 挫伤 脊膜被膜损伤
52
脊髓出血
53
男,35岁,腰1骨折后复查。
54
55
脊柱、脊髓创伤的慢性期表现
脊椎创伤的慢性期表现 • 创伤性椎管狭窄 • 创伤性骨质增生 • 蛛网膜下腔粘连、纤维化:T1蛛网膜下腔信号不均匀增高,
• 若成对的椎体软骨中心的 一个不发育,则形成侧向 半椎体
• 呈尖端指向不发育侧的楔 形,常致脊柱侧弯
32
矢状椎体裂
• 矢状椎体裂:若发育中 椎体的两个软骨中心联 合异常,则椎体成为左 右两个三角形骨块。
• 在冠状位上形似蝴蝶的 两翼,称“蝴蝶椎”
33
34
椎弓峡部不连及脊柱滑脱
• 椎弓峡部不连是指 脊椎的椎弓峡部骨 不连接,也称为椎 弓崩裂。多认为是 先天发育不良。
性病变
3
胸腰椎MRI检查方法
线圈:脊柱线圈 MR平扫 • T1WI-SAG • T2WI-SAG,TRA,COR • 脂肪抑制序列(fsT2WI或STIR)
鉴别新鲜、陈旧性椎体压缩性骨折; 鉴别血管瘤、脂肪沉积;感染;转移 性肿瘤 MR增强扫描: • fsT1WI-SAG,TRA,COR- C+
4
后纵韧带 • 后壁:椎板、黄韧带 • 侧壁:椎弓根、椎间孔 • 内容:脊髓、脊神经根、
脊髓被膜、血管、少量 结缔组织等
14
脊髓被膜及被膜腔
• 硬膜外腔 • 硬膜下腔 • 蛛网膜下腔
15
正常脊柱的MRI表现 正常胸、腰椎的MRI表现
16
正常胸椎MR
椎基底静脉
17
横断面
18
正常颈椎的MRI表现
• 中柱:椎体及纤维环和椎 间盘的后1/3 + 后纵韧带
• 后柱:附件,包括椎弓根、 椎板、关节突和棘突
45
T8爆裂性骨折
46
骨折-脱位
• 常引起神经损伤。受伤机制 为屈曲加旋转和剪力,三柱 都有损伤。
• 主要表现为椎体脱位、关节 突绞锁,常伴骨折。
47
腰椎及骶尾骨损伤
48
骨折、骨挫伤
49
陈旧性骨折与新鲜骨折
椎体数 破坏 生硬化 狭窄 脓肿
结核
>2
+
-
+
+
化脓性炎 1~2
+
-
+
+
转移瘤 单发/
+
-
多发
压缩性
1
-
+
骨折
-
-
肿块
-
-
111
脊柱常见肿瘤
•血管瘤 •多发性骨髓瘤 •转移性骨肿瘤
112
脊椎血管瘤
• 脉管组织来源骨肿瘤。 • 病理上分为海绵状血管瘤和毛细血管瘤 • 男:女约2:1 • 椎体多见,附件少见;颅骨及长骨亦可见。 • 无症状
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椎体 之间融合,可完全或部 分融合。 • 融合的椎体高径不变或 稍增加。
29
环枕融合
• 枕骨和环椎间分节不完全所 致,可完全或部分融合。
• 有时只累及后弓,有时则累 及前弓及侧块
30
脊椎裂
• 常为隐性脊椎裂 • 可合并脊膜、脊髓膨出
31
侧向半椎体
• 胎儿的椎体起源于一对左 右排列的软骨中心,而后 形成骨化中心
41
骨折-脱位并脊髓损伤
42
压缩或楔形骨折
• 以胸腰椎最常见,损伤机 制为脊椎过屈,引起前柱 压缩
• 前柱:前纵韧带 + 椎体及 纤维环及椎间盘的前2/3.
43
L2骨折伴圆锥损伤
44
爆裂骨折
• 常压迫脊髓,损伤机制为 椎体的轴向压缩,形成上 和/或下部终板粉碎骨折, 前中柱受累,也可累及后 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