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结构设计与结构抗震 ( 第2次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次作业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40分,共 10 小题,每小题 4 分)
1. 五等跨连续梁,为使第三跨跨中出现最大弯矩,活荷载应布置在()。
A.
1、2、5跨 B. 1、2、4跨 C. 1、3、5跨 D. 2、4跨
2. ()传播时,质点在波的前进方向与地表法向组成的平面内作逆向的椭圆运动。
A. 瑞雷波 B. 乐甫波 C. 剪切波 D. 压缩波
3.
如图所示,某2层混合结构住宅,其屋盖为钢筋混凝土现浇屋盖,在屋盖的下
部墙体发现一系列不规则的斜向裂缝,则发生裂缝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A. 由于墙体干缩引起 B. 由于温度变化导致屋盖变形引起 C. 由于地基不均匀沉
降引起 D. 由于温度变化导致墙体变形引起
4. 在抗震设防地区,关于砌体结构中的构造柱的做法,下列哪种描述是错误的() A. 构造柱的最小截面可采用240×180mm B. 构造柱两端500mm范围内
的箍筋要加密至100mm C. 构造柱的箍筋间距不宜大于250mm D. 沿构造柱长度范围内应加设间距不大于1000mm的拉结筋
5. 带壁柱墙的高厚比验算公式为β=h0/hT ≤μ1μ2[β],其中,hT采用()。
A. 壁柱的厚度 B. 壁柱和墙厚的平均值 C. 墙的厚度 D. 带壁柱墙的折算厚度
6. 当墙厚度h ≤240mm,梁跨≥6m时,下列构造中最佳构造措施是()。
A. 加大墙厚 B. 在梁下的墙部位加设壁柱 C. 在梁下支承面下的砌体设置混凝土
垫块 D. 同时在梁下支承处设置壁柱和混凝土垫块
7. 五等跨连续梁,为使边支座出现最大剪力,活荷载应布置在()。
A. 1、2、5跨 B. 1、2、4跨 C. 1、3、5跨 D. 2、4跨
8. 砖砌体的抗压强度最主要取决于()。
A. 砖和砂浆的强度等级 B. 砂浆
的强度等级 C. 灰缝的厚度 D. 砂浆中水泥的用量
9. 关于弯矩包络图下列那种说法是错误的()。
A. 包络图是根据各截面产
生最不利内力的荷载布置绘制的 B. 包络图中支座最大负弯矩和跨中最大正弯
矩总是同时出现的 C. 在绘制包络图时,恒载应满布各跨 D. 利用包络图可以
检验构件各截面强度是否可靠、材料用量是否节省
10. 下列一些构造要求,那一个是正确的()。
A. 240mm厚的砖墙,大梁跨
度≥4.8m时,梁支承处谊设壁柱 B. 混凝土小型砌块墙体,大梁跨度≥6m时,梁支承处谊设壁柱 C. 跨度大于9m的预制梁端部,应用锚固件与砖墙上的垫块锚固 D. 跨度≥7.2m的预制梁端部,应用锚固件与小砌块砌体上的垫块锚固
二、判断题(本大题共60分,共 30 小题,每小题 2 分)
1. 一般情况,砌体结构房屋的震害,外廊式房屋震害较轻。
()
2. 构造柱应与圈梁连接,隔层设置圈梁的房屋,应在无圈梁层设置构造柱。
()
3. 对于砌体结构可以采用墙体配筋、构造柱-圈梁体系等措施增加结构的延性。
()
4. 甲类建筑在6-8度设防区应按设防烈度降低一度计算地震作用和采取抗震构造措施。
()
5. 多层砌体结构房屋设置构造柱可以部分地提高墙体的抗剪强度,但并不能增加房屋的抗变形能力。
()
6. 对单自由度振动系统,地震动振幅仅对地震反应谱值大小有影响。
()
7. 强震时,房屋倒塌率随土层厚度的增大而加大,软弱场地上的建筑物震害一般重于坚硬场地。
()
8. 结构风荷载计算中,风压高度变化系数不仅反映了风速沿高度增大的趋势,而且反映了地面粗糙度对风速的影响。
()
9. 砂土发生地震液化现象时,孔隙水压力会上升到与土颗粒所受到的总的正压应力接近或相等,土粒之间因摩擦产生的抗剪能力也随之消失。
()
10. 在抗震防线设置时,最后一道防线要具备一定的强度和足够的变形潜力。
()
11. 对于多层砌体结构房屋,横向楼层地震剪力分配时无需考虑楼盖的刚度。
()
12. 对于砌体结构的震害,在扭转地震力的作用下,房屋的端部尤其是墙角处不易产生严重的震害。
()
13. 统计发现,对于砌体结构的震害,在受力复杂约束减弱、附属结构等部位往往是震害易于发生的地方。
()
14. 单自由度运动体系的自由振动由体系初位移和初速度引起,而体系的强迫振动由地面运动引起。
()
15. 非结构构件的存在,会影响主题结构的动力特性,同时,一些非结构构件在地震中往往会先期破坏。
()
16. 建筑抗震设计的基本原则是“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
()
17. 对于多层砌体结构房屋,在墙体的剪切摩擦强度理论认为砌体的抗震强度主要由水平缝的抗剪强度所决定。
()
18. 对于多层砌体结构房屋,在墙体的主拉应力强度理论将砌体假定为均质各项同性的弹性材料。
()
19. 对于砌体结构的震害,与水平地震作用走向大体垂直的墙体,房屋的纵墙会因所受的弯曲破坏而造成大面积的墙体甩落。
()
20. 阻尼力是由结构内摩擦及结构周围介质对结构运动的阻碍造成的。
()
21. 在烈度较高的震中区,竖向地震对结构也有较大的破坏作用。
()
22. 粉土的粘粒含量百分率越大,越不容易液化。
()
23. 阻尼力与结构的运动速度成反比,方向与质点运动速度相反。
()
24. 在利用结构的延性方面,正确的做法是同时利用结构弹塑性阶段的性能,通过结构一定限度内的塑性变形来消耗地震时输入结构的能量。
()
25. 对于脆性结构,其抗力较大,吸收地震能量的能力较强。
()
26. 阻尼力的大小一般与结构的运动速度无关。
()
27. 在振型分解反应谱法中,振型阶数越高,振型反应越小。
()
28. 地表地震动的卓越周期与场地故有周期无关。
()
29. 对于高层建筑,其抗震缝设缝后形成的结构单元的自振周期应避开场地土的卓越周期。
()
30. 结构下部刚度较小时,会形成地震反应的“鞭梢效应”。
()
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40分,共 10 题,每小题 4 分)
1. C
2. A
3. C
4. C
5. D
6. D
7. C
8. A
9. B 10. D
二、判断题(60分,共 30 题,每小题 2 分)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