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文版四年级下册书法计划及教案(22页)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华文版四年级下册书法计划及教案(22页)书法教案
四年级下册
授课教师:
四年级下学期书法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巩固学生“双姿”训练的成果,进一步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通
过不断完善写字教学评价,对学生进行道德素质、意志毅力、智能素质、
审美情操的培养,实现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写字技能以及“认
认真真写字,踏踏实实做人”的目标。

二、学情分析
四年级大部分学生经过半年的写字学习,已经养成了良好的写字习惯,能熟练掌握基本笔画的书写。

学生的书写工整率还算可以,但入体率不高。

执笔方法和写字姿势不正确,个别学生的书法基础较差,有待加强。

三、教学重点
进一步了解汉字的结构特点,特别是各种不同的偏旁或同一偏旁在字
形不同位置所占的空间大小及笔画的变化。

写字时做到行款整齐,有一定的速度。

培养学生的写字兴趣、审美能力和良好的写字习惯。

培养学生认真写字和爱惜写字用具的习惯。

激发学生和培养学生的写字兴趣,提高学生对汉字书法的鉴赏能力。

四、具体措施
在教学中,适当向学生讲述一些有关汉字起源与发展的知识,介绍一
些古代书法家勤学苦练的故事,引导学生欣赏书法作品,培养他们热爱祖
国语言文字的感情,采用书法比赛、作品展览等方式鼓励学生好好写字,
真正调动起学生学习写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起他们的写字兴趣。

2认真上好每周一节的写字指导课,优化写字课堂教学,在教学中要
做到训练有度,在教学内容上注意由简到繁,由易到难,使学生体验到书
写的乐趣,树立信心
3重视写字课教学,先讲后练,提示注意点,再让学生去练习,使学
生的练习能够有章可循,从而提高写字水平。

4.要做到课堂指导和课后练习相结合;处理好写字与识字的关系;处
理好写字教学与课外书法活动的关系。

5培养和发展学生们的法兴趣和特长,带动全班同学参与到写字活动中,进一步提高写字水平。

五、指导
1、指导观察。

教师引导学生会观察字的笔顺、间架结构及主笔位置。

如独体字要看准哪一笔在横中线、竖中线,最关键的是哪一笔、最难写的
是哪一笔,细细体味每一笔,
2、指导临描:写好笔画是写好字的基础。

指导学生先注意笔画的长短、轻重、粗细、斜正、曲直、起笔和收笔的方圆、藏露,运笔的快慢。

初写时,让学生模仿运笔。

三、课时安排
每周一课时。

教学进度表
教学进度表
时间:年月(四)年级(书法)学科
时间:年月
周次
起讫月日
教学内容
课时数
备注

竖钩和弯钩
2

横钩
3

卧钩
4
竖弯钩
5

斜钩
6

我来写求知
7

横折钩
8

横折弯钩和横折斜钩9

竖折折钩
10

我来写个龙
11
横的组合变化
12

竖的组合变化
13

撇的组合变化
14

捺的组合变化
15

点的组合变化《一》16

点的组合变化《二》17

习作
18
习作
19
20
第一单元基本笔画鈎
第1课、竖钩和弯钩
教学目标:
掌握竖钩、弯钩的写法以及在结字中的运用。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评改以及鉴赏能力,初步能把本课例字写得结构匀称、整洁美观。

3、进行补字练习,培养正确的书写习惯和能力,培养情操。

教学重点:竖钩、弯钩的写法以及结字时的变化和搭配要领。

教学准备:班班通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课堂要求,情景导入。

二、示标
三、合作探究
阅读课本第1页中部例字“乎”文字,思考:“竖钩”的书写要领是什么同独体字木的书写有什么变化
(1)小组讨论、总结T班内交流T教师点拨。

(2)多媒体展示“刊”字的书写,
(3)学生临写,老师巡视指导。

(4)拓展例字书写。

“木、乎、刊”
小组内交流它们的结构特点。

结合课本2页上的碑帖例字,老师点拨,并进行个别例字的书写与分析。

3.学生自主研究,刊、集、像,体会不同书体字的特点
我知道了碑帖
5.拓展:学生用铅笔或钢笔给“作、牙、学”补上竖钩和弯钩,进
一步巩固两个偏旁在合体字中的书写。

每日一得:老师讲临写要求,然后学生书写。

四、展示其作品,学生相互评价,老师提出优点和不足。

五、教学反思:.

(1)小组讨论、总结T班内交流T教师点拨。

(2)展示“心、志、念”字的书写,
(3)拓展补字书写。

“思、息、”
6.每日一得:老师讲临写要求,然后学生书写。

五、教学反思:

(1)小组讨论、总结T班内交流T教师点拨。

(2)展示“心、志、念”字的书写,
(3)拓展补字书写。

“思、息、”
6.每日一得:老师讲临写要求,然后学生书写。

五、教学反思:

(1)小组讨论、总结T班内交流T教师点拨。

(2)展示“容、塞、露”字的书写,
(3)拓展补字书写。

“虑、壹、守”
6.每日一得:老师讲临写要求,然后学生书写。

五、教学反思:
第2课横钩
教学目标:
掌握横钩的写法以及在结字中的运用。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评改以及鉴赏能力,初步能把本课例字写得结构匀称、整洁美观。

3、进行补字练习,培养正确的书写习惯和能力,培养情操。

教学重点:横钩的写法以及结字时的变化和搭配要领。

教学准备:班班通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展示上节课作品,学生相互评价,老师提出优点和不足。

二、情景导入。

三、示标
四、合作探究
(一)介绍横钩的名称及写法
横钩的转折与横撇相似,但是转折后的运笔过程比较短。

(二)、教师指导学生书写
横画至末端微提。

向右下方略顾
折转笔锋向左下提笔出钩。

(三)、作业练习:
塞露儒容守妆
第3课卧钩
教学目标:
掌握卧钩的写法以及在结字中的运用。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评改以及鉴赏能力,初步能把本课例字写得结构匀称、整洁美观。

3、进行补字练习,培养正确的书写习惯和能力,培养情操
教学重点:卧钩的写法以及结字时的变化和搭配要领。

教学准备:班班通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展示上节课作品,学生相互评价,老师提出优点和不足。

二、情景导入。

三、示标
四、合作探究
阅读课本第7页中部例字
(一)介绍卧钩的名称及写法
卧钩是书写方法最难的笔画之一。

(二)、教师指导学生书写
顺锋入笔。

从左上向右下,由轻到重写出弯弧。

尾部略停顿,调好笔锋。

向左上方提笔出锋。

(三)、作业练习:心志念悉息思
(
(1)小组讨论、总结T班内交流T教师点拨。

(2)展示“或、民、哉”字的书写,
(3)拓展补字书写。

“氏、几、”
6.每日一得:老师讲临写要求,然后学生书写。

五、教学反思:
(
(1)小组讨论、总结T班内交流T教师点拨。

(2)展示“或、民、哉”字的书写,
(3)拓展补字书写。

“氏、几、”
6.每日一得:老师讲临写要求,然后学生书写。

五、教学反思:
(
(1)小组讨论、总结T班内交流T教师点拨。

(2)展示“充、先、甚”字的书写,
(3)拓展补字书写。

“纪、也、化、”
6.每日一得:老师讲临写要求,然后学生书写。

五、教学反思:
第4课竖弯钩
教学目标:
掌握竖弯钩的写法以及在结字中的运用。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评改以及鉴赏能力,初步能把本课例字
写得结构匀称、整洁美观。

3、进行补字练习,培养正确的书写习惯和能力,培养情操教学重点:竖弯钩的写法以及结字时的变化和搭配要领。

教学准备:班班通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展示上节课作品,学生相互评价,老师提出优点和不足。

二、情景导入。

三、示标
四、合作探究
.阅读课本第10页中部例字,“
介绍竖弯钩的名称及写法竖弯钩在书写时笔锋转换两次方向,两次转
向的方法有所不同。

二、教师指导学生书写
写竖画时向左稍斜,至转弯处微提,转笔右行。

出钩前微顿后向上挑出。

三、作业练习:
充先甚他纪
第5课斜钩
教学目标:
掌握斜钩的写法以及在结字中的运用。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评改以及鉴赏能力,初步能把本课例字
写得结构匀称、整洁美观。

3、进行补字练习,培养正确的书写习惯和能力,培养情操教学重点:斜钩的写法以及结字时的变化和搭配要领。

教学准备:班班通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展示上节课作品,学生相互评价,老师提出优点和不足。

二、情景导入。

三、示标
四、合作探究阅读课本第13页中部例字
介绍斜钩的名称及写法斜钩又称为“戈钩”,也是比较难写的笔画。

二、教师指导学生书写
入笔后向右下行,中间略带弧度
至末端略作停顿
调整笔锋向右上方挑出。

三、作业练习:
或民岁哉氏

(1)小组讨论、总结T班内交流T教师点拨。

(2)展示“月、而、身”字的书写,
(3)拓展补字书写。

“为、高、周、”
四.每日一得:老师讲临写要求,然后学生书写。

五、教学反思:

(1)小组讨论、总结T班内交流T教师点拨。

(2)展示“月、而、身”字的书写,
(3)拓展补字书写。

“为、高、周、”
四.每日一得:老师讲临写要求,然后学生书写。

五、教学反思:
第6课我来写“求知”
教学目标:
掌握求知的写法以及在结字中的运用。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评改以及鉴赏能力,初步能把本课例字写得结构匀称、整洁美观。

3、培养正确的书写习惯和能力,培养情操
教学重点:求知的写法以及结字时的变化和搭配要领。

教学准备:班班通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展示上节课作品,学生相互评价,老师提出优点和不足。

二、情景导入。

三、示标
四、合作探究
阅读课本第16页中部例字
(一)介绍“求知”写法建议幅式:条幅和横幅
(二)、教师指导学生书写
书写“求”字时,注意“竖钩”两侧四笔的聚散关系。

书写“知”字时,注意左右两部分的长短、错落关系。

(三)、作业练习:
求知
(1)小组讨论、总结T班内交流T教师点拨。

(2)展示“求、知”字的书写,
四、每日一得:老师讲临写要求,然后学生书写。

五、教学反思:
第7课横折钩
教学目标:
1.掌握横折钩的写法以及在结字中的运用。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评改以及鉴赏能力,初步能把本课例字
写得结构匀称、整洁美观。

3、进行补字练习,培养正确的书写习惯和能力,培养情操教学重点:横折钩的写法以及结字时的变化和搭配要领。

教学准备:班班通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展示上节课作品,学生相互评价,老师提出优点和不足。

二、情景导入。

三、示标
四、合作探究
阅读课本第18页中部例字
(一)介绍横折钩的名称和写法
横折钩相当于“横折”和“钩”的结合。

书写时笔锋有两次转变
方向。

(二)、教师指导学生书写
把“横折”和“钩”的写法结合起来。

2.折后“竖”有曲直或长短的变化。

(三)、作业练习:
月而身弗周
(
(1)小组讨论、总结T班内交流T教师点拨。

(2)展示“九、气、飞”字的书写,
(3)拓展补字书写。

“凡、”
6.每日一得:老师讲临写要求,然后学生书写。

五、教学反思:
第8课横折弯钩和横折斜钩
教学目标:
掌握横折弯钩和横折斜钩的写法以及在结字中的运用。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评改以及鉴赏能力,初步能把本课例字
写得结构匀称、整洁美观。

3、进行补字练习,培养正确的书写习惯和能力,培养情操教学重点:横折弯钩和横折斜钩的写法以及结字时的变化和搭配要领。

教学准备:班班通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展示上节课作品,学生相互评价,老师提出优点和不足。

三、示标
四、合作探究:阅读课本第21页中部例字
(二)介绍横折弯钩和横折斜钩的名称和写法横折弯钩相当于“横”和“竖弯钩”的结合。

横折斜钩,相当于“横”和“斜钩”的结合。

书写时
笔锋有两次或三次转变方向。

二、教师指导学生书写
把“横”和“竖弯钩”的写法结合起来。

三、作业练习:
九气飞
第9课竖折折钩
教学目标:
掌握竖折折钩的写法以及在结字中的运用。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评改以及鉴赏能力,初步能把本课例字
写得结构匀称、整洁美观。

3、进行补字练习,培养正确的书写习惯和能力,培养情操教学重点:竖折折钩的写法以及结字时的变化和搭配要领。

教学准备:班班通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展示上节课作品,学生相互评价,老师提出优点和不足。

三、示标
四、合作探究
阅读课本第24页中部例字
(三)介绍竖折折钩的名称和写法
二、教师指导学生书写
竖折折钩,相当于“竖”和“横折钩”的结合。

三、作业练习:
和弱强
(1)小组讨论、总结T班内交流T教师点拨。

(2)展示“强、和、弱”字的书写,
(3)拓展补字书写。

“发”
6.每日一得:老师讲临写要求,然后学生书写。

五、教学反思:
10课我来写个“龙”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龙。

2、掌握龙的基本笔画的书写技法。

重点:基本笔画的书写。

难点:运笔的技法。

教学过程:
介绍龙龙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一种灵异礼物,它善于变化,能翻江倒海、兴云降雨。

相传,龙的形体集合了牛、蛇、鱼等几种动物的特点。

二、教师指导学生书写
把“撇”和“竖弯钩”的写法结合起来。

三、作业练习:

(1)小组讨论、总结T班内交流T教师点拨。

(2)展示“龙”字的书写,
(3)书写格式:小斗方,字体自由选择。

四、了解跟龙有关的节日
五.每日一得:老师讲临写要求,然后学生书写。

六、教学反思:

第11课横的组合变化

第11课横的组合变化
教学目标:
掌握横的组合变化的写法以及在结字中的运用。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评改以及鉴赏能力,初步能把本课例字写得结构匀称、整洁美观。

3、进行补字练习,培养正确的书写习惯和能力,培养情操
教学重点:横的组合变化的写法以及结字时的变化和搭配要领。

教学准备:班班通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展示上节课作品,学生相互评价,老师提出优点和不足。

二、情景导入。

三、示标
四、合作探究
阅读课本第30页中部例字
(一)介绍横的变化
横是汉字的主要笔画,许多字里有多个横,这种情况下
书写时要有变化。

(二)、教师指导学生书写
(三)、作业练习:
诸昧真言善寿
(1)小组讨论、总结T班内交流T教师点拨。

(2)展示“诸昧真言善寿”字的书写,
(3)认识古代着名书法家张芝
6.每日一得:老师讲临写要求,然后学生书写。

五、教学反思:
小组讨论、总结
小组讨论、总结T班内交流T教师点拨。

(1)展示“众、妙、象”字的书写,
(2)认识古代着名书法家王羲之
6.每日一得:老师讲临写要求,然后学生书写。

五、教学反思:
小组讨论、总结
小组讨论、总结T班内交流T教师点拨。

(1)展示“众、妙、象”字的书写,
(2)认识古代着名书法家王羲之
6.每日一得:老师讲临写要求,然后学生书写。

五、教学反思:

(1)小组讨论、总结T班内交流T教师点拨。

(2)展示“无、惟、兴”字的书写,
(3)认识古代着名书法家锺繇
6.每日一得:老师讲临写要求,然后学生书写。

五、教学反思:
第12课竖的组合变化
教学目标:
1.掌握竖的组合变化的写法以及在结字中的运用。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评改以及鉴赏能力,初步能把本课例字写得结构匀称、整洁美观。

3、进行补字练习,培养正确的书写习惯和能力,培养情操
教学重点:竖的组合变化的写法以及结字时的变化和搭配要领。

教学准备:班班通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展示上节课作品,学生相互评价,老师提出优点和不足。

二、情景导入。

三、示标
四、合作探究
阅读课本第33页中部例字
(一)介绍竖的变化
竖在一个字里也经常出现,书写时同样也要注意变化。

(二)、教师指导学生书写
1.把握笔画之间相向,相背的关系。

注意笔画之间的长短,粗细的变化。

(三)、作业练习:
无惟兴
第13课撇的组合变化
教学目标:
1.掌握撇的组合变化的写法以及在结字中的运用。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评改以及鉴赏能力,初步能把本课例字
写得结构匀称、整洁美观。

3、进行补字练习,培养正确的书写习惯和能力,培养情操教学重点:撇的组合变化的写法以及结字时的变化和搭配要领。

教学准备:班班通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展示上节课作品,学生相互评价,老师提出优点和不足。

二、情景导入。

三、示标
四、合作探究:阅读课本第36页中部例字
(一)介绍撇的变化:撇的变化也很丰富,有长撇、短撇、平撇、直
撇等。

当一字之中出现多个撇时,撇的姿态、长短、曲直、斜度要有变化。

(二)、教师指导学生书写
1.在一个汉字中同时出现几个“撇”,角度不宜平行。

2.根据汉字的结构需要,撇有长短、粗细之分。

撇的收笔有多种方式。

(三)、作业练习:
妙象众度处

第14课捺的组合变化

(1)小组讨论、总结T班内交流T教师点拨。

(2)展示“迷、受、远”字的书写,
(3)认识古代着名书法家王献之
6.每日一得:老师讲临写要求,然后学生书写。

五、教学反思:

第14课捺的组合变化

(1)小组讨论、总结T班内交流T教师点拨。

(2)展示“迷、受、远”字的书写,
(3)认识古代着名书法家王献之
6.每日一得:老师讲临写要求,然后学生书写。

五、教学反思:
教学目标:
1.掌握捺的组合变化的写法以及在结字中的运用。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评改以及鉴赏能力,初步能把本课例字写得结构匀称、整洁美观。

3、进行补字练习,培养正确的书写习惯和能力,培养情操
教学重点:捺的组合变化的写法以及结字时的变化和搭配要领。

教学准备:班班通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展示上节课作品,学生相互评价,老师提出优点和不足。

二、情景导入。

三、示标
四、合作探究
阅读课本第39页中部例字
(一)、介绍捺的变化
捺的主要形态有平捺、斜捺和反捺,凡一字中存在两笔以上的捺时,应有收有放,可将其中一笔改写成反捺。

(二)、教师指导学生书写
1.遇到走之旁时,上面部件的捺一般都改写成反捺。

2.两个临近的字都带捺时,最好一收一放。

(三)、作业练习:
大迷受矣远

第15课点的组合变化---(一)

(1)小组讨论、总结T班内交流T教师点拨。

(2)展示“其、为、乐”字的书写,
(3)了解《三希堂法贴》
6.每日一得:老师讲临写要求,然后学生书写。

五、教学反思:

第15课点的组合变化---(一)

(1)小组讨论、总结T班内交流T教师点拨。

(2)展示“其、为、乐”字的书写,
(3)了解《三希堂法贴》
6.每日一得:老师讲临写要求,然后学生书写。

五、教学反思:
教学目标:
1.掌握点的组合变化写法以及在结字中的运用。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评改以及鉴赏能力,初步能把本课例
字写得结构匀称、整洁美观。

3、进行补字练习,培养正确的书写习惯和能力,培养情操教学重点:点的组合变化的写法以及结字时的变化和搭配要领。

教学准备:班班通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展示上节课作品,学生相互评价,老师提出优点和不足。

二、情景导入。

三、示标
四、合作探究:阅读课本第42页中部例字
(一)介绍点的变化点的组合变化十分丰富。

点在不同的字里横向排
列时,有相向的,有相背的,三点以上的,则变化更丰富而微妙。

(二)、教师指导学生书写1.把握横向点之间的形状、大小变化。

2.注意各点之间的角度变化。

体会各点之间的连带、呼应关系。

(三)、作业练习:其无乐为赫
第16课点的组合变化(二)
教学目标:1.掌握点的组合变化写法以及在结字中的运用。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评改以及鉴赏能力,初步能把本课例字写得结构匀称、整洁美观。

3、进行补字练习,培养正确的书写习惯和能力,培养情操
教学重点:点的组合变化写法以及结字时的变化和搭配要领。

教学准备:班班通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展示上节课作品,学生相互评价,老师提出优点和不足。

二、情景导入。

三、示标
四、合作探究
阅读课本第45页中部例字
(四)介绍点的变化点还有可能横向、纵向结合,汇聚在一起。

二、教师指导学生书写1.注意上下点大小和姿态的变化。

2.把握上下点之间的远近距离和位置。

三、作业练习:深羽守初灵
(1)小组讨论、总结T班内交流T教师点拨。

(2)展示“深、羽、守”字的书写,
(3)认识古代着名书法家智永
6.每日一得:老师讲临写要求,然后学生书写。

五、教学反思:
2
2)教学反思:
2
2)教学反思:
第17课综合练习——习作
教学目标:
1.掌握书法创作“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的基本方法。

2.培养学生正确的书写能力,受到书法作品内容的感染与熏陶。

教学重点:“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八个字的写法及搭配要领。

教学准备:班班通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展示上节课作品,学生相互评价,老师提出优点和不足。

二、情景导入。

三、示标
四、合作探究
1、阅读课本第48的“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的出处和意义及单字的书写提示,思考
(1)“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所表达的深刻哲理是什么
(2)作为一件书法作品,“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中各字在不同位置,怎样书写,
(3)理解同一个内容,使用不同的规格(横幅、竖幅或斗方)表现的方法。

2、书法作品创作的基本方法介绍。

四、自主创作
(1)要求:内容“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规格:横幅、竖幅或斗方1某4的宣纸
第17课综合练习——习作
教学目标:
1.掌握书法创作“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的基本方法。

2.培养学生正确的书写能力,受到书法作品内容的感染与熏陶。

教学重点:“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八个字的写法及搭配要领。

教学准备:班班通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展示上节课作品,学生相互评价,老师提出优点和不足。

二、情景导入。

三、示标
四、合作探究
1、阅读课本第50的“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的出处和意义及书
写提示,思考
(1)条幅
(2)作为一件书法作品,“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笔画数量不同的字在一幅作品中,要注意大小、轻重的协调
(3)正文与落款的位置要协调。

(4)落款与正文大小要合理搭配。

2、书法作品创作的基本方法介绍。

四、自主创作
(1)要求:内容“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规格:条幅宣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