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政储蓄五大弊端批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邮政储蓄五大弊端批判
●在邮政储蓄的强力挤压下,农村信用社的筹资成本进一步加大,正常经营和健康发展受到严重影响,中国金融业的二元化格局加剧
●邮政部门在失去电信之后,显然不会轻易再将碗里的最后一块肥肉―――邮政储蓄拱手送人
日前央行公布的第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再次提出“要深化农村信用社体制改革,大力发展农村金融,以解决三农问题”。
但与以往不同的是,在论述这一问题时,报告中提到要“通过改革邮政储蓄转存款利率制度,使信用社吸收更多的当地资金,壮大经营实力”。
而前一段时间央行官员也曾透露,这一改革的主要思路是降低邮政储蓄资金在央行的转存利率,并允许其资金自主运用。
种种迹象显示,邮政储蓄问题已引起央行的高度重视,邮政储蓄改革正悄然拉开序幕,而此次央行货币政策报告则可以视作改革启动的信号。
弊端丛生
在存在制度缺陷的情况下,邮政储蓄在迅速扩张的同时也带来许多问题,这极大地困扰着央行,并日益影响到金融体系的正常运行。
归结起来,这些问题主要有:
一、农村资金倒流回城市,削弱了金融支持农业的应有力度,进一步加剧了中国金融的二元化格局。
随着国有商业银行的机构撤并、网络收缩,农村金融资源已主要向邮政储蓄机构和农村信用合作社集中。
而一些邮政储蓄机构通过违规经营,吸收了大量资金。
邮政储蓄又全额将吸收来的储蓄资金转存人民银行,从而造成农村资金倒流回城市,影响了农村经济的正常发展。
同时,在邮政储蓄的强力挤压下,农村信用社的筹资成本进一步加大,农村信用社的正常经营和健康发展受到严重影响。
这也削弱了其为农业、农民和农村提供金融服务的力度。
农村获得金融服务的难度进一步上升,而城市金融服务相对得到改善;中国金融业的二元化格局加剧。
二、邮政储蓄独享金融体系中的最惠待遇,不利于金融业的公平、有序竞争,并存在扭曲资金价格的危险。
在现行的邮政储汇体制安排下,利率明显向邮政储蓄倾斜: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转存人民银行的利率仅为1.89%,而邮政储蓄转存人民银行的利率即使是在下调之后仍然高达4.131%,两者相
差2.241%。
在此情况下,邮政储蓄只要吸收来资金然后转存到人民银行就可以获得巨大的利差收入。
在此利益机制的驱动下,邮政储蓄违规经营现象严重,从而打破了公平有序的金融竞争格局,扰乱了金融秩序,加剧了金融风险。
三、邮政储蓄变相高息揽储,分流了农村资金和商业银行资金来源,不利于资金的合理配置。
在公平竞争的资金市场上,资金应流向相对稀缺、使用价值较高的部门和地区。
而现行邮政储汇体制安排却使得资金由农村流向城市,由相对稀缺的地区倒流回资金充足的地区;由商业银行流向邮政储蓄所,由使用价值较高的部门逆流入使用价值较低的部门;完全打破了资金的市场分配格局,不利于资金价
值的充分发挥。
四、邮政储蓄慷慨的背后是人民银行和财政付账,使人民银行和中央财政背上沉重的包袱,不利于人民银行专门行使中央银行的职能,不利于积极财政政策的继续贯彻执行。
五、邮政储蓄吸收的存款作为基础货币的一部分,不利于中央银行控制货币供应量指标,来调节经济运行,实现货币政策目标。
在中国现行的邮政储汇体制下,邮政储蓄将吸收来的资金全额转存人民银行,构成人民银行资产负债表的来源方,形成基础货币的一部分。
在这一安排中,人民银行处于被动的地位。
这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人民银行执行货币政策的独立性。
人民银行只能被动地吸收资金,而不能根据经济运行状况自主调节。
呼唤改革
导致以上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邮政储蓄制度安排上的缺陷。
一方面是邮政储蓄资金转存价格不合理。
正如前面所分析,中国邮政储蓄资金的转存价格是由人民银行确定的,由于长期高于正常水平,从而直接导致了不正当竞争行为的发生,严重破坏了公平竞争的金融环境。
同时也使邮政储蓄失去了生存的危机感,导致资金逆向流动并畸形集中,在很大程度上抵消了当前的货币政策效果,又把商业性风险转嫁给了央行。
另一方面,邮政储蓄的性质模糊不清。
在现行的制度安排下,邮政储蓄吸收的资金只能转存到央行,不能发放贷款和自主运用。
从性质上来讲,应当属于非银行金融机构。
但是作为一种金融机构,我们又很难将其按国际标准进行归类。
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对现行邮政储蓄制度进行改革。
中国政府其实早就认识到这一问题,在1999年就批准成立邮政银行,但至今已有四年多的时间,一直迟迟未能建立。
究其原因在于局部利益和垄断观念的阻碍。
邮政储蓄银行势必要从邮政部门独立出来,而来自邮政储蓄的收益占了整个邮政部门收益的近一半,邮政部门在失去电信这块肥肉之后,显然不会轻易再将碗里的最后一块肥肉拱手送人。
但随着中国金融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化,特别是利率市场化进程的稳步推进,邮政储蓄问题已严重影响到金融体系的安全运行和下一步金融改革的顺利开展。
随着以上五大问题的日益严重,特别是农村资金缺乏问题已严重影响到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对邮政储蓄的改革已势在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