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言志”意义之辨析-20210406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言志”意义之辨析
张珏成
长期以来,我一直将“诗言志”理解为“诗歌是抒发理想、抱负、志向的文学体裁”,没有做深入思考和分辨。

在后来粗读《诗经》时,我突然想到,不仅《诗经》中很少“言”理想和抱负之“志”的诗篇,古今抒发理想和抱负的诗歌也不多。

我想,诗歌是一种文学体裁,她可以用于很多场合,叙事说明、议论评价、写景状物、抒情感怀等等,都可以做为吟诗作歌的场合。

“诗”固然可以“言”理想和抱负之“志”,但诗歌也有叙事诗、写景诗、状物诗、抒情诗、感怀诗等,“诗”也可以不“言”“志”。

当然这里的“志”是理想、抱负、志向之“志”。

“诗”的运用场合没有限制,只不过在表现思想感情方面更多一些而已。

《诗经》中诗篇也好,还是其他的唐诗、宋词、元曲、自由体诗、朦胧诗等等,都是如此。

“诗”所“言”之“志”,不一定是理想、抱负之类的“志”。

因此,所谓“诗言志”,恐怕应该对其意义加以解析。

从文献看,“诗言志”之“诗”,有两个解释。

其一是“诗”指《诗经》;其二是“诗”就是诗歌。

《尚书·尧典》中记载,舜帝说:“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

八音克谐,无相夺伦,神人以和。

”舜帝是否有此语录姑且存疑,因为我不知道是否经过考证,而且舜帝这个人物也比较虚幻。

不过,这里所说的“诗”必然不是《诗经》,而是普遍意义的诗歌。

《左传·襄公·襄公二十七年》中记载,“郑伯享赵孟于垂陇,子展、伯有、子西、子产、子大叔、二子石从。

赵孟曰:‘七子从君,以宠武也。

请皆赋以卒君贶,武亦以观七子之志。

’”这篇《左传》还记载,赵文子(赵孟)说“诗以言志”。

从上下文看,这里所说的“赋”或“诗”也不是《诗经》,而是普遍意义的诗歌。

《庄子·杂篇·天下》中说,“配神明,醇天地,育万物,和天下,泽及百姓,明于本数,系于末度,六通四辟,小大精粗,其运无乎不在。

其明而在数度者,旧法、世传之史尚多有之;其在于诗、书、礼、乐者,邹鲁之士、缙绅先生多能明之。

诗以道志,书以道事,礼以道行,乐以道和,易以道阴阳,春秋以道名分。

”显然,庄子在这里所说的“诗”就是《诗经》。

荀卿对《诗》《书》《礼》《乐》《春秋》的看法与庄子相同,在《荀子·儒效》中也这样说,但没有提到《易》。

此外,他还对《诗经》的《风》《雅》《颂》加以评价说,“风之所以为不逐者,取是以节之也,小雅之所以为小雅者,取是而文之也,大雅之所以为大雅者,取是而光之也,颂之所以为至者,取是而通之也。


可见,“诗言志”之“诗”,可能是《诗经》,也可能是平常所说的诗歌。

接下来,“诗言志”之“言”,从文献看,也有两个解释。

其一是“叙述、说、阐发”,其二是“语言文字”。

两个解释都符合逻辑,但与“诗”连用,意思大相径庭。

仅从“诗言志”这个片段看,《尚书·尧典》的记载,两个解释都可以讲得通,无法确定。

但从上
下文看,第一个解释不符合先后呼应的逻辑关系,似乎采用第二个解释为好。

这点在后面加以说明。

根据《左传》《庄子》《荀子》中的记载,“诗言志”之“言”应该采用第一个解释,《庄子》中更是直接换用“道”。

因而,“诗言志”之“言”,可能是“叙述、说、阐发”,也可能是“语言文字”,应该从上下文看。

“言”与“诗”连用,就可能有以下解释:①《诗经》叙述、阐发“志”,《庄子》《荀子》的记载属于这个解释;②诗歌叙述、阐发“志”,《左传》的记载属于这个解释;③《诗经》的语言文字为“志”;
④诗歌的语言文字为“志”,用这个解释看待《尚书·尧典》的记载,似乎和下文可以更好的呼应,逻辑上更加合理。

这几个解释中,“诗言志”之“志”的意义还不明确,可能有以下解释:
①“志”就是志向、理想、抱负。

《左传》的记载可能属于这个解释,不过也可能还有其他说法。

按照这个解释,“诗言志”的释义有两个,其一,《诗经》就是叙述、阐发志向、理想、抱负的诗篇。

但这个说法和《诗经》中诗篇的内容不吻合。

其二,诗歌是叙述、阐发志向、理想、抱负的文学作品。

这个说法和诗歌的实际情况不相符。

因此,“诗言志”之“志”不是志向、理想、抱负等。

②“志”是思想活动,包括:志向理想、观点认识、看法想法、感受心情、兴趣情绪等等。

这个解释的范围大于前一个解释,将前一个解释包容进来。

按照这个解释,“诗言志”的释义有两个,其一,《诗经》就是叙述、阐发、描写思想活动的诗篇。

从《诗经》中诗篇的内容看,《庄子》《荀子》的记载属于这个解释,也很合理。

其二,诗歌是叙述、阐发、描写思想活动的文学作品。

从《左传》上下文看,使用这个解释处理《左传》的记载似乎更合理,更加合乎逻辑。

因此,“诗言志”之“志”可以是思想活动。

③“志”是语言的韵律,即语言的节奏和音韵。

但是,“诗言志”之“志”是思想活动这个解释,无法说明《尚书》记载的上下文,无法产生先后呼应的逻辑关系。

按照“志”是语言的韵律这个解释,“诗言志”的意思就是诗歌的语言应该有韵律。

接下来,就自然而然地得到,“歌永言”的意思就是歌唱的曲调应吻合文字韵律,“声依永”的意思就是声音的音调吻合歌唱的曲调,“律和声”的意思就是旋律吻合声音的音调。

文字、韵律、歌法、曲调、音调、旋律、节拍、音色等八个音乐要素相互和谐,达到“八音克谐,无相夺伦,神人以和。


因此,“诗言志”之“志”可以是语言的韵律。

综上,“诗言志”的释义有三个,其一,《诗经》是叙述、阐发、描写思想活动的诗篇;其二,诗歌是叙述、阐发、描写思想活动的文学作品;其三,诗歌语言应该有韵律。

据说,“诗言志”是古代文论家对诗的本质特征的一个论断。

但是,“诗言志”恐怕不是古代文论家的研究成果,因为《尚书》《诗经》《左传》《庄子》《荀子》的成书年代远早于文论这个文学领域的出现。

从文论方面说,“诗言志”是指诗歌语言应该有韵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