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讲读课文导学案 人教新课标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课沁园春雪
一、导入学习内容
对于“雪”,岑参认为“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鲁迅认为“北国的雪如粉如沙”,随着旋风蓬勃地奋飞……那么,在一代伟人毛泽东的心中,北国的雪又是何种景象呢?让我们走进《沁园春雪》,去欣赏北国雪的美景,领略北国雪的风姿,感受伟人的情怀和抱负,体会无产阶级革命英雄主义情感吧!
二、自主学习目标
11.了解本词的写作背景以及词这种诗歌体裁的基本特点。
12.感受本词中所描绘的北国壮丽的雪景,体会革命领袖所具有的伟大抱负和坚定信念。
13.品味准确、精炼的语言魅力,体会本词融写景、抒情、议论于一炉的艺术特色。
14.领会本词赞美祖国壮丽河山和无产阶级革命英雄主义的情。
背诵、默写全词。
三、自主学习指导(课前阅读准备)
1、字词积累:①在文本中给下列加点字注上正确的读音。
分.外妖娆.莽.莽稍逊.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成吉思汗.
②结合语言环境,理解下面词的意思(在文中相应处作批注)。
莽莽妖娆折腰风骚
红装素裹一代天骄数.风流人物
3、查阅资料,了解“词”的文体知识;了解本词的写作背景。
积累写雪的诗句。
4、结合注解和资料,反复阅读成诵,基本能理解词的内容,体会本词所表达的情感。
四、合作探究学习(以组为单位)
1、组内两两结对,交流自主学习的情况。
2、整体感知①小组内一人读或齐读,想象词所描绘的景象,初步体会词所表达的情感。
②组内阅读后归纳:词的上阕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什么情感?词的下阕主要写了什么内
容?表达了什么情感?(在文本相应处作好批注)
3、文本研读探究,落实下列问题:
①词的上阕前三句从哪个角度写雪景?所写景物有何特点?(结合具体的词语进行分析)
②作者对雪景的具体描写由哪个字领起?这个字所统摄的宾语(对象)包括哪些内容(语言)?
③商榷末尾三句写的是实景还是虚景?从哪个字可以看出来?这三句写出了怎样的意境?
④下阕开头两句在结构上有何作用?
⑤下阕“引”出了哪些英雄人物?作者对这些英雄人物是怎样评价的?(抓关键字词分
析)表达了作者怎样的伟大政治抱负?
⑥“惜”字统领七句,展开了对历史英雄人物的评价,对这种评价你是怎样理解和认识的?作者对着人物的评价有无区别?那个字可以看出来?这个字具有怎样的语言味道?
4、语言鉴赏品味
①“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句中的“折腰”改为“赞美”好吗?为什么?
②“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
将“略输”改为“尽输”,据以表达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③“唐宗宋祖,稍逊风骚”,能否将“稍逊”改为“全无”?为什么?
④“只识弯弓射大雕”中的“只识”改为“识得”行吗?为什么?
5、艺术特色欣赏
①词的上阕在写竟是采用的什么顺序?用了哪些写法?
②词的上阕采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什么好处?
③这首词是怎样将写景、抒情、议论有机结合在一起的?(结合文本依序分析)
6、主旨探究:既然历史上的英雄人物都有“略输”“稍逊”“只识”的缺陷,那么,谁配称真正的“英雄人物”。
(畅所欲言,扣住文本,有理即可)
五、交流展示,成果共享
要求:各小组不少于两人代表,交流展示的问题不少于两个,至少要提出一个本组不能解决的疑难问题;交流展示力争形式多样化,内容广泛化,切忌雷同(问题可以相同,角度、方法、见解必须不同);提倡并鼓励交流自主发现的问题。
六、检测反馈评价
1、给下面加点字注音:分.外妖娆竞.折腰还.看今朝.
2、结合语境理解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略输.文采()②须.晴日()③俱.往矣()④数.风流人物()
3、根据提示填写相关字词或句子:
①这首词的上片侧重写景以字为中心。
下片侧重议论抒情,以字领起下文。
总写北国雪景的句子是,把景物写成动景的句子
是。
②具有过渡作用的句子是
③上阕写景虚实结合,是人借助想想,用
三句描绘出多姿多彩的雪后景象。
④诗人对历史上五位英雄人物有褒有贬的句子是。
15.划分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①引无数英雄竞折腰②欲与天公试比高
16.说说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表达效果:
4.惟.余莽莽,顿.失滔滔
5.欲.与天公试比高
17.指出下面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④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①山舞银蛇,原驰蜡象②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6.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7、你觉得本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第2课雨说 45×2
一、导入学习内容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真的“无声”么?须知“东边日头西边雨,道是无情却有情”。
雨,是有灵性的,所到之处,无不生机勃勃;雨,更具有慈爱之心,所到之处无不给人以希望和信心。
不信?那好,让我们一起去听听“雨说”!
二、自主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注意把握预期和语调,在朗读中理解诗意,体会诗的魅力,感受春雨的美好。
2、学习拟人、比喻、反复等修辞手法,体会它们在形象塑造、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3、理解、体会“雨”这一形象的象征意义,领会诗的主旨,培养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感情。
三、自主学习指导(课前阅读准备)
1、阅读时,要读准字音。
请你在文中给下列字注音:蓑衣斗笠油膏襁褓
田圃禁锢留滞喑哑丝缕喧嚷帘子耸立
2、在阅读过程中,理解下面词语的含义:
禁锢:寒浅:
留滞:喑哑:
喧嚷:润如油膏:
3、查阅资料,了解作者和本诗的写作背景。
(小组内交流)
A、小组合作探究
1、资料链接:《雨说》是诗人郑愁予复出后于1979年写成的。
当时正值我国“文革”灾难结束不久,经历了十年浩劫后的中国,一切都开始显露生机,正如春雨降临大地,万物复苏。
此时诗人虽身在美国,却心系祖国,以满腔的热情关注祖国儿童的成长。
2、整体感知:
①反复诵读,感知诗歌的音乐美。
要求字音读准,停顿恰当,句子层次分清,做到不漏字、不添字、不倒字。
小组内推举代表,有感情地朗诵,其他同学边听边就语气、语调、语速、重音、停顿等作标记,感受全诗洋溢着的音乐美。
②“雨说”在文中出现了几次?根据出现的次数和每出现一次的内容,分析诗歌的结构层次,并对每个部分简要归纳(命名)。
③全组齐读,探究雨“说”了些什么话?(在文中做标记)据此归纳主要表达了什么意思?
3、深层探究:
①雨让大地充满了生机,那么诗人笔下的雨是个什么样子?请从视觉、听觉、味觉、触觉等方面欣赏玩味。
(在文中相应处做好批注)
②诗歌中塑造的“雨”具有怎样的形象特点?它具有怎样的情感?(在文中空白处批注)
③有感情地朗读全诗,体会副标题为什么命名为“为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而歌”?
④理解是个开头括号中话的含义:“雨说,四月已经在大地上等待久了……”
4、经典品味:
①结合全诗,说说“雨”为什么是爱的使者?(在相关是诗节处批注)
②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并作赏析,培养自己感受语言美的能力。
③这首诗采用拟人手法写作的好处在哪里?
④除拟人手法外,这首诗的语言还有什么特色?
⑤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3、拓展延伸-----按照例句形式仿写:桃花说:“这是一场红色的雨,它落在我身上,我就开出了一朵朵粉红色的花。
”柳树说:“
”小草说:“
”燕子说:“
”农民伯伯说:“
”
五、交流展示,成果共享
要求:各小组不少于两人代表,交流展示的问题不少于两个,至少要提出一个本组不能解决的疑难问题;交流展示力争形式多样化,内容广泛化,切忌雷同(问题可以相同,角度、方法、见解必须不同);提倡并鼓励交流自主发现的问题。
三、检测反馈评价
1、给下面加点字注上正确的读音:
襁褓喑哑丝缕留滞田圃
2、理解下面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当鱼塘寒浅留滞着游鱼②小溪渐渐喑哑歌不成调子
③我是四月的客人带来春的洗礼④去看牧场就要抽发忍冬的新苗
3、用“∕”划分下面诗句的朗读节奏:
①我的爱心像丝缕那样把天地织在一起。
②我是四月的客人带来春的洗礼。
4、品味下面句子加点部分的表大作用:
①那儿山峰耸立,白云满天
..。
②我是在白云的襁褓
..中笑着长大的。
5、贯穿
6、
7、
8、9节诗的一个字是,它象征的
是。
6、第2节诗美剧末尾都有一个“啊”字,它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7、能表达这首诗深刻立意的句子是:
8、说说你对“只要你们笑了大地的希望就有了”这句诗的理解。
《沁园春雪》导学案部分问题参考答案
四、2、②描写北国雪景,赞美祖国大好河山,表达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评价历史人物,歌颂
当今英雄,表达了人民领袖的自信和豪情。
3、①总写北国雪景。
“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写视野辽阔。
“封”写地面,凝然安静;“飘”写天空,雪姿轻盈。
一静一动,动静结合,相映成趣。
③虚景;从“须”字可见;于是着等到革命成功了,再看祖国的河山,一定会更加艳丽美好,这象征着祖国的前途光明灿烂。
⑤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成吉思汗。
“惜”字虽肯定了这些英雄的功绩和在中国历史上的巨大影响,但也委婉地批评了这些历史英雄人物短于“文治”,在政治、思想、文化方面的建树不多。
“惜”自包含了后来居上的伟大气概,体现了无产阶级革命英雄必将胜过前人的坚定信念,是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决心登上历史舞台的威武雄壮的宣言。
⑥有区别。
“只识”更具嘲讽意味。
4、①“折腰”意为倾倒,展示了英雄人物为祖国河山青岛的心情,并揭示出为之奋斗的动机,改为“赞美”既不和词的韵律,也少了形象性。
“娇”是一种女性美,与“红装素裹,分外妖娆”相照应。
一个“竞”字,泄精了英雄之间激烈的争斗,写进了一代代英雄相继崛起。
②文采,本指辞采、才华,秦皇汉武兼有文治,只是才华稍差一些,在叹惋中有褒有贬,
在肯定中指出不足,改后则全盘否定。
③原词贬中含褒,肯定其具有一定的文治,只是还不足,改后则完全否定了他们所具有的一定的文治。
④“只识”传神地表现了成吉思汗只恃无功而不知文治的形象,既增加了议论的形象性,又让人浮想联翩,更含嘲讽意味。
5、①先总后分,先实后虚,动静结合,虚实结合。
②“山舞银蛇,原驰蜡象”运用了比喻、拟人手法,化静为动。
“欲与天公试比高”拟人手法,一个“欲”字把山、原人格化,生动地写出了山、原雄心勃勃的精神面貌和昂扬奋发的乞丐,而且抒发了作者豪迈的感情。
③这首雄壮的抒情诗,他的抒情诗与协警、议论有机结合、浑然一体的。
上阕写景,大气磅礴、气象雄浑,而又寓情于景,句句洋溢着热爱祖国河山的豪情,“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三句,更是赞美之情溢于言表。
下阕议论,由上阕写景生成,有祖国的壮丽和尚想到无数英雄人物为之倾倒,并对历史英雄人物加以评价,寓情于议,蕴含世人对足骨哟的深情,以及充满自信的情怀。
“俱往矣”由评论历史人物落脚到赞扬当代的风流人物,是全词的思想境界达到高峰,点明主题,抒发了诗人的豪情壮志。
全词融写景、抒情、议论于一炉,水乳交融,使主题非常突出,从而收到了强烈的感人的艺术效果。
《雨说》导学案部分问题参考答案
四、2、②五次;一至三节:雨的到来;四至五节:雨的邀请;六至八节:雨的来意:
九节:雨
的祝福。
③主要意思:寒冷的冬天已经过去了,“雨”这位爱的使者要给大地带来充满活力的春天,给孩子们带来欢乐,让孩子们勇敢滴欢笑,拥有美好幸福的生活。
3、①视觉上“像丝缕……织在一起”,表现雨的细密:听觉上:“走得很轻,而且细声细语的”表现雨的淅沥温情;触觉上:“亲一亲”表现雨的轻柔慈爱;味觉上:“你们嘴里的那份甜呀”,表现雨的希望与祝福。
②美丽、温柔、亲切的爱的使者;传递自由、幸福、信念的使者。
殷切地希望,诚挚的祝福。
③关注灾难后的祖国的发展,对祖国儿童的祝福,对祖国美好未来的祝愿。
④“四月”点明时间是春天:“等待久了”表明对春天的渴盼。
4、①2、3、4节雨是温柔亲切的,充满爱心的;7、8节让每个孩子学会勇敢地笑;9节祝福孩子们有美好幸福的生活。
对孩子们的祝福也是对祖国的祝福,孩子是祖国的希望。
②示例:如第八节:这一节“勇敢地笑”与上一节“勇敢地笑”形成了反复关系,使意思得到了强调:再次强调“雨”的祝福内容,也是诗歌内容的深化。
同时运用拟人,生动形
象地写出了“勇敢地笑”所带来的影响,富有感染力。
再如第八节后两句:突出只有孩子们笑了才表明春天的真正地来临才能真正地看到大地上的希望,看到祖国的希望。
给孩子们带来欢笑,让他们快乐地成长,这是雨的使命,而“笑”恰是孩子们成长的标志。
③使全诗具有亲切感人、活泼欢快、充满情趣的风格,它切合儿童的心理,能打动孩子们稚嫩的童心。
④具有中国古典诗的修养和江南文化气息,如:“蓑衣”、“斗笠”、“小燕子笑斜了翅膀”等;适合少年儿童的口语,。
令人感到无比亲切;善于在事物之间进行一种奇特的诗意的转化。
⑤借春雨的述说,抒发了诗对生活在祖国大地上的儿童无忧无虑、幸福快乐成长的由衷期望,洋溢着中国传统的“一切为了下一代”的人文精神。
1、柳树说:“这是一场绿色的雨,它落在我身上,我就换上了嫩绿的新装。
”小草说:“这是一场欢快的雨,它落在泥土上,我就钻出了可爱的小脑袋。
”燕子说:“这是一场送信的雨,我们一收到信就立刻返回美丽的家乡。
”农民伯伯说:“这是一场催我播种的雨,它从天上落下来,我就开始了充满希望地繁忙地耕耘。
”
六、2、停留不流通;嗓子干涩发不出声音或发音低而不清楚;洗去过去的罪恶;忍受冬寒。
3、①我的爱心∕像丝缕那样∕把天地∕织在∕一起。
②我∕是四月的客人∕带来∕春的洗礼。
4、①形象地描绘了白云堆积的情景。
②这是对雨从云中孕育而来的巧妙形象的想象,极具诗意。
5、笑;象征发出勇敢、乐观、自由、幸福的声音。
6、衷心祝愿中国儿童开心快乐、健康成长的心情。
7、只要旗子笑了,春天的声音就有了,只要你们笑了,大地的希望就有了。
8、只要孩子们能勇敢地表达出自由、幸福的声音,大地和祖国就有希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