鳊鱼解剖全程PPT精选文档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鳊鱼
头长
全长
体高
吻眼
长 径 躯干长
尾长
体长 3
鳊鱼
• 侧线鳞:53片 吻长:1.5cm 全长:30.7cm
• 体宽:10.6cm
躯干长:10.7cm 头:5.4cm 尾柄:11cm
4
背部
5
皮肤
• 表皮和真皮均为多层细胞,且皮肤与肌肉紧密相接,皮下组织极少。 • 表皮内具有大量单细胞粘液腺,分泌粘液使体表粘滑。 真皮鳞(是鱼类特有的皮肤衍生物,根据形状的不同,分为三种: 1 楯鳞(placoid scale) 软骨鱼类所特有的鳞片,斜向排列。是由真皮(derinis)和表皮
11
躯干、鳍
12
• 鳍:有胸鳍、腹鳍、背鳍、臀鳍、尾鳍
• 皮肤:有粘液腺,能分泌粘液。皮肤上长有 覆瓦状鳞片,上有同心圆形的石灰质环纹。
• 躯干两侧有许多小孔连成的虚线,叫侧线, 鱼类的侧线器官是它们适应水生生活的一种 重要感觉器官。一般认为能察知低频率的振 动,可以判断水波的动态、水流的方向、周 围生物的活动情况以及游泳途中的固定障碍 物(如河岸、礁石)等等。
• 前进运动。
尾长 尾柄
15
解剖结构
咽喉齿 胆
肝胰
鳃 心 鳔 鳔胆管 肠Βιβλιοθήκη 肾16心脏
17
血液循环 鱼类的血液循环为单循环(血液在全身循环一周只经过心脏一次,
为单循环) 心脏 • 由静脉窦、一心房、一心室、动脉球组成 • 动脉圆锥是心室的延伸,可主动收缩,为软骨鱼类所具有;动脉球是
腹大动脉基部的膨大,无收缩能力,为硬骨鱼类所具有 血管系统 • 动脉系统主要由腹大动脉、入鳃和出鳃动脉以及背大动脉组成; • 静脉系统包括前主静脉、后主静脉和总主静脉,为低等水栖脊椎动物
(epidermis)联合形成。真皮演化为基板和板上的齿质部分(dentine),齿质表面有由 表 皮 演 化 而 来 的 珐 琅 质 (enamel 即 釉 质 ) 被 覆 着 。 齿 质 部 分 的 中 央 为 髓 腔 (Pulp cavity),有血管和神经通入腔内。楯鳞不但全身分布,还延伸至口中的上下颌,执行 着牙齿的功能。从脊椎动物牙齿的发生和构造来看,楯鳞和牙齿应该是同源器官。 2 硬鳞(ganoid scale) 硬骨鱼中最原始的鳞片,见于鲟鱼和雀鳝等,由真皮演化而成,典 型鳞片呈斜方形,含有硬鳞质(ganoin),发特殊亮光。 3骨鳞(bony scale) 绝大多数硬骨鱼类所具有,由真皮演化而成,彼此作覆瓦状排列。游 离一端光滑的,称为圆鳞(cycloid scale),多见于鲤科鱼类,游离的一端生有许多细 小锯状突起的,称为栉鳞(ctenoid scale),在鲈科鱼类中常可见到。 骨鳞由许多同心圆的环片(sclerite)组成。环片因季节不同而表现出生长速度的差异。 在形态上出现了年轮。根据年轮的情况,可以推算鱼类的年龄、生长速度以及生殖季 节等等,在养殖业和捕捞业上都有极大的实践意义 。
6
头部
头
鼻孔
口咽腔
舌
7
解剖全图
鳃
8
• 头部有口、眼、鼻腔、鳃等四个部分。 • 口端位、无须 • 眼位于头的两侧 • 左右各一个鼻腔,位于眼的前上方。每个
鼻腔可分为前后两个鼻孔。
9
外形分部
身体分为头、躯干、尾3部分。 头:吻端至鳃盖后缘(硬骨鱼,不包括鳃 盖膜)或最后一对鳃裂(软骨鱼)。 躯干:最后1对鳃裂或鳃盖骨后方为躯干的 开始,肛门或泄腔孔为躯干和尾的分界。 尾:肛门到尾鳍基部长度或尾柄与尾鳍交 界处。也可说到最后一块脊椎骨。
10
鳃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 气体交换面积大。鳃的总面积为体表面积的10—60倍。 • 壁薄,使氧气进入血液的距离缩短。血液和水流之间仅有
1—3um的间隔。 • 鳃中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分布。鳃中的逆流循环,即血流方
向与水流方向相反,使得缺氧血中低含氧量与水中高含氧 量产生经常性的不平衡,促使气体的充分交换。
鳊鱼的解剖结构
二组
1
生物学习性
• 鳊鱼别名长身鳊、油鳊、槎头鳊、缩项鳊等。属鲤形目、鲤科、鳊亚科、鲂属。 • 鳊鱼分布于我国中国长江中、下游附属中型湖泊。鳊鱼身体侧扁,头小,呈圆形。
头后背部急剧隆起。眶上骨小而薄,呈三角形。口小,端位,口裂倾斜,上下颌 等长,上盖有坚硬的角质,但亦易脱落。眼侧位,至吻端的距离较至鳃盖后缘的 距离为近。幼鱼在发育期兼食一部分动物性饲料。体侧扁而高,呈菱形。下咽齿 3行。鳃耙17~22,多数为18~21。侧线鳞50~60。背鳍条3,7,起点至吻端 的距离较至尾鳍基部的距离为小,具有强大而光滑的硬刺;背鳍高度显著大于头 长。胸鳍刚达到腹鳍的基部。腹鳍仅伸至肛门,腹鳍基部至肛门间有显著的腹棱。 臀鳍条3,24~32,多数为26~28;无硬刺,起点在背鳍基部末端的垂直线下方。 尾鳍分叉深,下叶较上叶为长。体呈青灰色,头的背面及体的背部较深,侧面灰 色带有浅绿色泽,腹部白色,各鳍均呈灰黑色。体态丰腴,肉味鲜美,成长快, 最大可达3千克。 鳊鱼为草食性鱼类,摄食能力和强度均低于草鱼。鱼种及成鱼以苦草、轮叶黑藻、 眼子菜等水生维管束植物为主要食料,也喜欢吃陆生禾本科植物和菜叶,还能摄 食部分湖底植物碎屑和少量浮游动物,因此食性范围较广。一般从4月开始摄食, 一直延续到11月,以6~10月摄食量最大。
• 入鳃的血液为缺氧血,出鳃的血液为多氧血,与一般器官 的情况相反。
• 鱼类的鳃使鱼类将水中80%的氧摄入体内。
• 但也有一些鱼类除了用鳃呼吸之外,还能用身体的其他部 分来进行“气呼吸”。这些帮助呼吸的构造,总称为辅助 呼吸器官,例如鳗鲡、鲇鱼、弹涂鱼等,能行皮肤呼吸, 泥鳅等能行肠呼吸(吞气入肠),黄鳝等能行口咽腔表皮呼 吸,乌鱼、攀鲈、胡子鲇等能行特有的褶鳃呼吸,肺鱼、 雀鳝等能行鳔呼吸。
• 躯体两旁的侧线受迷走神经的支配;头部也 有侧线分布,受面神经分支的支配。
13
咽喉齿
咽喉齿,为鲤科鱼类咽部 特有的齿。着生于最后一对 鳃弓特化形成的镰刀形的下 咽骨上,鳊鱼有3行,或尖 端弯曲钩状(鳊鱼),2,4, 5/4,4,2。
14
尾部
• 有平衡、推进和转向 的作用,尾的扭曲和 伸直使鱼体产生
所具有。 • 门静脉包括肝门静脉(收集消化道来的血液进入肝脏)和肾门静脉(收
鳊鱼
头长
全长
体高
吻眼
长 径 躯干长
尾长
体长 3
鳊鱼
• 侧线鳞:53片 吻长:1.5cm 全长:30.7cm
• 体宽:10.6cm
躯干长:10.7cm 头:5.4cm 尾柄:11cm
4
背部
5
皮肤
• 表皮和真皮均为多层细胞,且皮肤与肌肉紧密相接,皮下组织极少。 • 表皮内具有大量单细胞粘液腺,分泌粘液使体表粘滑。 真皮鳞(是鱼类特有的皮肤衍生物,根据形状的不同,分为三种: 1 楯鳞(placoid scale) 软骨鱼类所特有的鳞片,斜向排列。是由真皮(derinis)和表皮
11
躯干、鳍
12
• 鳍:有胸鳍、腹鳍、背鳍、臀鳍、尾鳍
• 皮肤:有粘液腺,能分泌粘液。皮肤上长有 覆瓦状鳞片,上有同心圆形的石灰质环纹。
• 躯干两侧有许多小孔连成的虚线,叫侧线, 鱼类的侧线器官是它们适应水生生活的一种 重要感觉器官。一般认为能察知低频率的振 动,可以判断水波的动态、水流的方向、周 围生物的活动情况以及游泳途中的固定障碍 物(如河岸、礁石)等等。
• 前进运动。
尾长 尾柄
15
解剖结构
咽喉齿 胆
肝胰
鳃 心 鳔 鳔胆管 肠Βιβλιοθήκη 肾16心脏
17
血液循环 鱼类的血液循环为单循环(血液在全身循环一周只经过心脏一次,
为单循环) 心脏 • 由静脉窦、一心房、一心室、动脉球组成 • 动脉圆锥是心室的延伸,可主动收缩,为软骨鱼类所具有;动脉球是
腹大动脉基部的膨大,无收缩能力,为硬骨鱼类所具有 血管系统 • 动脉系统主要由腹大动脉、入鳃和出鳃动脉以及背大动脉组成; • 静脉系统包括前主静脉、后主静脉和总主静脉,为低等水栖脊椎动物
(epidermis)联合形成。真皮演化为基板和板上的齿质部分(dentine),齿质表面有由 表 皮 演 化 而 来 的 珐 琅 质 (enamel 即 釉 质 ) 被 覆 着 。 齿 质 部 分 的 中 央 为 髓 腔 (Pulp cavity),有血管和神经通入腔内。楯鳞不但全身分布,还延伸至口中的上下颌,执行 着牙齿的功能。从脊椎动物牙齿的发生和构造来看,楯鳞和牙齿应该是同源器官。 2 硬鳞(ganoid scale) 硬骨鱼中最原始的鳞片,见于鲟鱼和雀鳝等,由真皮演化而成,典 型鳞片呈斜方形,含有硬鳞质(ganoin),发特殊亮光。 3骨鳞(bony scale) 绝大多数硬骨鱼类所具有,由真皮演化而成,彼此作覆瓦状排列。游 离一端光滑的,称为圆鳞(cycloid scale),多见于鲤科鱼类,游离的一端生有许多细 小锯状突起的,称为栉鳞(ctenoid scale),在鲈科鱼类中常可见到。 骨鳞由许多同心圆的环片(sclerite)组成。环片因季节不同而表现出生长速度的差异。 在形态上出现了年轮。根据年轮的情况,可以推算鱼类的年龄、生长速度以及生殖季 节等等,在养殖业和捕捞业上都有极大的实践意义 。
6
头部
头
鼻孔
口咽腔
舌
7
解剖全图
鳃
8
• 头部有口、眼、鼻腔、鳃等四个部分。 • 口端位、无须 • 眼位于头的两侧 • 左右各一个鼻腔,位于眼的前上方。每个
鼻腔可分为前后两个鼻孔。
9
外形分部
身体分为头、躯干、尾3部分。 头:吻端至鳃盖后缘(硬骨鱼,不包括鳃 盖膜)或最后一对鳃裂(软骨鱼)。 躯干:最后1对鳃裂或鳃盖骨后方为躯干的 开始,肛门或泄腔孔为躯干和尾的分界。 尾:肛门到尾鳍基部长度或尾柄与尾鳍交 界处。也可说到最后一块脊椎骨。
10
鳃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 气体交换面积大。鳃的总面积为体表面积的10—60倍。 • 壁薄,使氧气进入血液的距离缩短。血液和水流之间仅有
1—3um的间隔。 • 鳃中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分布。鳃中的逆流循环,即血流方
向与水流方向相反,使得缺氧血中低含氧量与水中高含氧 量产生经常性的不平衡,促使气体的充分交换。
鳊鱼的解剖结构
二组
1
生物学习性
• 鳊鱼别名长身鳊、油鳊、槎头鳊、缩项鳊等。属鲤形目、鲤科、鳊亚科、鲂属。 • 鳊鱼分布于我国中国长江中、下游附属中型湖泊。鳊鱼身体侧扁,头小,呈圆形。
头后背部急剧隆起。眶上骨小而薄,呈三角形。口小,端位,口裂倾斜,上下颌 等长,上盖有坚硬的角质,但亦易脱落。眼侧位,至吻端的距离较至鳃盖后缘的 距离为近。幼鱼在发育期兼食一部分动物性饲料。体侧扁而高,呈菱形。下咽齿 3行。鳃耙17~22,多数为18~21。侧线鳞50~60。背鳍条3,7,起点至吻端 的距离较至尾鳍基部的距离为小,具有强大而光滑的硬刺;背鳍高度显著大于头 长。胸鳍刚达到腹鳍的基部。腹鳍仅伸至肛门,腹鳍基部至肛门间有显著的腹棱。 臀鳍条3,24~32,多数为26~28;无硬刺,起点在背鳍基部末端的垂直线下方。 尾鳍分叉深,下叶较上叶为长。体呈青灰色,头的背面及体的背部较深,侧面灰 色带有浅绿色泽,腹部白色,各鳍均呈灰黑色。体态丰腴,肉味鲜美,成长快, 最大可达3千克。 鳊鱼为草食性鱼类,摄食能力和强度均低于草鱼。鱼种及成鱼以苦草、轮叶黑藻、 眼子菜等水生维管束植物为主要食料,也喜欢吃陆生禾本科植物和菜叶,还能摄 食部分湖底植物碎屑和少量浮游动物,因此食性范围较广。一般从4月开始摄食, 一直延续到11月,以6~10月摄食量最大。
• 入鳃的血液为缺氧血,出鳃的血液为多氧血,与一般器官 的情况相反。
• 鱼类的鳃使鱼类将水中80%的氧摄入体内。
• 但也有一些鱼类除了用鳃呼吸之外,还能用身体的其他部 分来进行“气呼吸”。这些帮助呼吸的构造,总称为辅助 呼吸器官,例如鳗鲡、鲇鱼、弹涂鱼等,能行皮肤呼吸, 泥鳅等能行肠呼吸(吞气入肠),黄鳝等能行口咽腔表皮呼 吸,乌鱼、攀鲈、胡子鲇等能行特有的褶鳃呼吸,肺鱼、 雀鳝等能行鳔呼吸。
• 躯体两旁的侧线受迷走神经的支配;头部也 有侧线分布,受面神经分支的支配。
13
咽喉齿
咽喉齿,为鲤科鱼类咽部 特有的齿。着生于最后一对 鳃弓特化形成的镰刀形的下 咽骨上,鳊鱼有3行,或尖 端弯曲钩状(鳊鱼),2,4, 5/4,4,2。
14
尾部
• 有平衡、推进和转向 的作用,尾的扭曲和 伸直使鱼体产生
所具有。 • 门静脉包括肝门静脉(收集消化道来的血液进入肝脏)和肾门静脉(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