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辽宁省大连市金普新区中考物理模拟试卷(附答案详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年辽宁省大连市金普新区中考物理模拟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0分)
1.下列物质属于导体的是()
A. 陶瓷
B. 干木材
C. 石墨
D. 玻璃
2.在一次体育锻炼后,小华对一些物理量做了估测,与实际相符的是()
A. 篮球的质量约为50g
B. 长跑后,心跳120次用时约1min
C. 当时气温约为60℃
D. 跑步时的步幅约为10cm
3.如果一个人在冰面上散步,当冰面快要破裂时,他采取的自救方法最恰当的是()
A. 马上站立不动
B. 趴下爬向安全区
C. 快速跑向安全区
D. 马上抬起一只脚不动
4.下列对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及其原因分析,错误的是()
A. 初春,冰封的河面解冻,是由于冰吸热熔化
B. 盛夏,从冰箱拿出的冰糕冒“白气”,是水汽化形成
C. 深秋,路边的小草上结了一层霜,是由于水蒸气发生了凝华
D. 北方冬季贮菜,在菜窖里放几桶水,利用了水凝固时放出热量
5.“安全用电,珍惜生命”是每个公民应有的意识,下列关于安全用电说法正确的是
()
A. 有时可在电线上晾晒衣服
B. 发现有人触电,应立即切断电源,然后进行急救
C. 只有大功率用电器才需使用三孔插座
D. 使用试电笔时,手指不能碰到笔尾金属体,以免发生触电事故
6.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的折射的是()
①从平面镜中看见自己
②阳光下,立竿见影
③站在岸边看见水中的鱼群
④插入水中的筷子,看上去好像折断了
⑤桥在水中的“倒影”
⑥用放大镜看地图
A. ①③⑥
B. ③④⑥
C. ②④⑤
D. ①③⑤
7.一辆汽车在圆形跑道上做快慢不变的运动,下列关于该汽车的说法正确的是()
A. 运动状态不变,受力平衡
B. 运动状态不变,受力不平衡
C. 运动状态改变,受力平衡
D. 运动状态改变,受力不平衡
8.在一次物理实验中,小于同学连接了如图所示的电路,靠近
电磁铁的B端有一个可自由转动的小磁针,闭合开关后,下列
说法错误的是()
A. 电磁铁的A端为N极,B端为S极
B. 小磁针静止时,N极水平指向左侧
C. 利用这一原理可制成的设备是发电机
D. 当滑片P向右端移动,电磁铁磁性增强
9.水上蹦床是一种水上娱乐项目,游客站在上面可以自由
蹦跳(如图)。
对于蹦床运动的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游客每次蹦跳一定到达同一最高点,因为能量是守恒
的
B. 游客接触蹦床向下运动到最低点时,蹦床的弹性势能最大
C. 游客离开蹦床向上运动过程中,他的动能减小,重力势能增大
D. 游客想弹得更高,就要在蹦床上发力,此过程将消耗游客体能
10.下列四个电路中,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右移动时,电压表与电流表示数的比值变
小的是()
A. B.
C. D.
二、多选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8.0分)
11.下列关于热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A. 热量可以从内能小的物体传给内能大的物体
B. 冬季北方的菜窖里放几桶水,利用水的比热容大的特点,放出更多的热量
C. 当物体温度为0℃时,物体就没有内能了
D. 组成物质的分子之间,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
12.如图所示为某一束入射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的路径。
保持入射光
线不变,通过调节平面镜使反射光线射向P点。
下列说法正确的
是()
A. 平面镜应向右平移
B. 平面镜应向下移动
C. 平面镜应顺时针转动
D. 第二次的反射角比第一次的反射角小
13.某创意小组自制肺活量比较装置,吸气时,气球胀大,隔板向上运动,下列说法正
确的是()
A. 总电阻变大
B. 电压表示数变大
C. 电流表示数变大
D. 电路总功率变大
14.如图所示,一底面积为S、足够高的圆柱形容器A放
置于水平地面上,里面盛有适量的水,水的深度为
ℎ0,现将质量为m0底面积为S0的实心金属圆柱体B
竖直放入容器A中,圆柱体B沉入容器底,待静止
后,上表面恰与水面相平。
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金属圆柱体B的高度为Sℎ0
S−S0
B. 金属圆柱体B的体积为S02ℎ0
S−S0
C. 金属圆柱体B的密度为m0(S−S0)
SS0ℎ0
D. 容器中水面上升的高度为2Sℎ0−S0ℎ0
S−S0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7小题,共14.0分)
15.一台好的音响设备,不仅要起到“扩音”的作用,而且应有较高的“保真度”,从
声学上讲,“扩音”是使声音的______变大,较高的“保真度”是要求能较好地保持原声的______;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通常______、______都保持不变;再美妙的音乐,只要干扰了人们正常的学习、工作或休息,都属于______。
16.小芳站在竖起的穿衣镜前3m处,小芳的身高为1.6m,小芳的像与镜的距离为______
m;若小芳向镜移动1m后,小芳与镜中的像距离为______ m,此时像的大小______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现将一块和镜面一样大的木板放在镜子后面1m处,如图所示,这时她______ (选填“能”或“不能”)在镜中看到自己的像。
17.夏天,突然打开汽水瓶时,随着“嘭”一声响,往往可以看到瓶口处冒“白气”,
为什么?答:这是因为当突然打开瓶盖时,瓶内气体迅速膨胀,对外______ ,内能______ ,温度______ ,瓶口附近的水蒸气遇冷形成大量的小水珠,就是我们看到的“白气”。
18.如图所示,锤子的锤头变松了,人们常用撞击锤柄下端的方法
使锤头紧套在锤柄
上。
当锤柄下端受到撞击时,锤柄比锤头先停止运动,这是利
用了______(选填“锤柄”或“锤头”)的惯性。
物体的惯性大
小与速度______(选填“有关”或“无关”)。
19.由声音转换成的电信号,它的频率与声音的频率相同,大约
在几十赫到几千赫之间,叫做音频信号;由图象转换成的电
信号,它的频率在几赫到几兆赫之间,叫做视频信号。
音频
电流和视频电流在空间激发电磁波的能力都很差,需要把它们加载到频率更高的电流上,产生电磁波发射到天空中,这种电流叫做射频电流。
如图所示,是三种信号的波形图,则表示音频信号的是______,表示射频信号的是______。
20.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为6伏且保持不变,电阻R1、R2
的阻值均为30欧。
当开关S闭合后,电流表A的示数为______ 安。
一段时间后,由于R1、R2中的一个出现故障,有一个电表的示
数发生了变化,则这个电表是______ (选填“V”、“A”或
“A1”)表。
请写出两个没有发生变化的电表的示数及对应的故障。
______ 、
______ 。
21.如图所示,同种材料制成的实心圆柱体A和B放在水平地面上,
高度之比ℎA:ℎB=2:1,底面积之比S A:S B=1:3,则它们对
地面的压强之比p A:p B=______;压力F A:F B=______。
四、作图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4.0分)
22.如图所示,一粗糙水平传送带始终以v匀速运动(顺时针),现将一质量为m的物体
轻放于A端,请作出物体刚放入传送带时,传送带对物体的摩擦力f。
23.家庭电路安装各个电路元件时,不但要考虑各元件能否正常工作,更要考虑使用的
安全性。
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中开关和电灯、三孔插座接入电路,使其符合安全用电的要求。
五、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21.0分)
24.如图是某学生小李、小王和小郭三人所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图。
(1)小郭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在透镜的另一侧移动光屏,直至屏上呈现出______
的光斑,量出透镜到光斑的距离为10cm,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
(2)小王在凸透镜成像实验中,把蜡烛放在该凸透镜的焦点上,凸透镜固定不动,
将光屏向远离凸透镜的方向移动的过程中,在光屏上观察到的现象是大小______的光斑(选填“不变”、“变大”或“变小”)。
(3)小李同学做实验时,发现烛焰在光屏上的像如图,若要使烛焰在光屏中心成像,
只调节光屏,小李应将光屏向______(选填“上”或“下”)移动,当蜡烛距离凸透镜10.3cm时,无论怎么样移动光屏都得不到像,原因是______。
A、像距过大,超过光具座的长度
B、不成像
(4)小郭将烛焰移至距凸透镜5cm处,移动光屏,______在光屏上得到像(选填“能”
或“不能”),______(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就是应用这一原理制成的,若拿下光屏,在透镜右侧移动眼睛的位置______(选填“能”或“不能”)看到像。
(5)小李同学将近视眼镜片放在蜡烛与凸透镜(靠近凸透镜)之间,小郭调整蜡烛、
透镜和光屏的位置,直到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缩小的清晰的像后,再将镜片取下,发现光屏上的像变模糊了,为了使光屏上的像重新变得清晰,在不移动蜡烛和凸透镜位置的前提下,小李应将光屏向______(选填“左”或“右”)移动。
25.小明在实验室验证阿基米德原理,他的实验过程中的几个重要环节如图所示。
请你
把他的实验过程补充完整。
(1)如图甲所示,用细线将物块系好后悬挂在已调零的弹簧测力计挂钩上,当物块
保持静止时读出测力计的示数F1,将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2)如图乙所示,缓慢地将水倒入溢水杯中,直到______ 。
(3)如图丙所示,将小桶悬挂在弹簧测力计的挂钩上,当小桶保持静止时读出测力
计的示数F2,将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4)如图丁所示,将悬挂在弹簧测力计挂钩上的物块缓慢浸没在溢水杯内的水中,
使物块不接触溢水杯,同时用小桶收集溢出的水,当物块静止、溢水杯中的水不再流出时,读出测力计示数F3,将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5)如图戊所示,将装有溢出水的小桶悬挂在弹簧测力计挂钩上,当小桶保持静止
时读出测力计的示数F4,将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6)用测量的量表示物块受到的浮力F浮=______ ,物块排开的水受到的重力G排=
______ 。
(7)比较F浮和G排的大小。
(8)小明经过思考后认为,根据测得的物理量和水的密度ρ水,还可以计算出物块的
密度ρ。
则ρ=______ 。
26.如图甲所示为小明同学“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特点”的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刚开始时,烧杯内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此时温度计的示数为______ ℃。
(2)实验现象中,水沸腾时水中气泡的情形应为图中的______ (填“A”或“B”)图。
(3)如图是对一定质量的水,持续加热过程中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图像:由图像可
知,水的沸点是______ ℃;水在沸腾过程中,需要不断______ (填“吸热”或“放热”),其温度______ 。
27.在电学实验时,同学们利用图甲所示电路可以完成很多实验:
(1)晓彤选取标有“2.5V”字样的小灯泡,利用图甲电路进行了“测量小灯泡电阻”
的实验,请把电路补充完整;实验步骤正确,闭合开关,调节滑片P至某一位置时,电压表示数为1V,电流表的示数如图乙所示,此时电流为______A,小灯泡的电阻为______Ω(结果保留整数)。
(2)小雪利用图甲电路进行了“测量小灯泡电功率”的实验.闭合开关后,移动滑动
变阻器的滑片P,观察到电压表的示数分别为2.5V时、2.7V时、2V时,在草纸上记录了电流和小灯泡的亮度(如图丙),则小灯泡的额定功率是______W;通过分析发现,小灯泡越亮,______越大。
(3)小明不慎将小灯泡玻璃打碎了(灯丝未断),于是他利用灯丝研究“电流与电压
的关系”,通过多次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获得多组灯丝两端电压和电流的数据,发现电流与电压不成正比,请指出他的实验方法的不合理之处______。
(4)小鑫利用其余完好的器材组装了如图丁电路,实验中记录了电流表的示数Ⅰ和
电压表的示数U,实验数据如表所示。
请根据表中数据,归纳出电压与电流的关系式:______。
小鑫认为数据有误,移动变阻器滑片时电压表示数不应改变。
谈谈你的观点:______。
I/A0.200.240.280.320.360.40
U/V 2.3 2.2 2.1 2.0 1.9 1.8
六、计算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20.0分)
28.每到夏收季节,大量农作物秸秆在田间被随意焚烧,这不仅造成资源浪费、环境污
染,而且极易引发火灾等。
为解决这一问题,现已研制出利用秸秆生产的节能环保型燃料−秆浆煤。
若燃烧秆浆煤(热值q=2.4×107J/kg),可以使50kg、20℃的水温度升高到80℃。
求:[c水=4.2×103J/(kg⋅℃)]
(1)水需要吸收的热量;
(2)如果秆浆煤完全燃烧释放的热量有30%被水吸收,这些热量需要完全燃烧多少
千克秆浆煤?
(3)若秆浆煤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由热值为q天然气=4.2×107J/m3的天然气来提供,
需要完全燃烧多少m3天然气?
29.如图甲所示,电源电压可调,R1、R2为定值电阻,灯泡的额定电压为2.5V,图乙是
该灯泡的I−U图象。
闭合开关S,把电源电压调到4V,R2的功率为0.8W.求:
(1)通过R2的电流。
(2)若小灯泡正常发光,则1min内电流在R1上做的功是多少?
(3)现把电源电压调到某一值时,通过R2的电流为0.1A,灯泡与R2两端的电压之比
为1:2,则灯泡的实际功率是多少?
30.用图示装置提升重为900N的物体,在细绳的自由端施加一个拉力,恰好
可以使物体匀速上升,此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75%,求:
(1)作用在绳子自由端的拉力大小是多少?
(2)若不计绳重和摩擦,动滑轮的重力大小是多少?
(3)若不计绳重和摩擦,且提升的重物改为1200N,此时滑轮组的机械效
率又为多少?
七、综合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3.0分)
31.有一种电加热恒温箱,工作原理如图甲所示。
控制电路由电压为U1=9V的电源、
电磁继电器(线圈电阻不计)、滑动变阻器R2和热敏电阻R1组成,图乙是热敏电阻R1阻值随温度变化的图像;工作电路由电压为U2=220V的交流电源和电阻为R0= 44Ω的电热丝组成。
通过实验测得当电磁继电器线圈的电流达到60mA时,电磁继电器的衔铁被吸下来。
求:
(1)从电路安全来看,______端(选填“a”或“b”)接交流电源U2的零线;
(2)电磁铁上端是______极(选填“N”或“S”);
(3)要使恒温箱设定的温度值升高,应调节滑动变阻器R2的滑片,使其接入电路的阻值______(选填“变大”或“变小”);
(4)当滑动变阻器R2接入电路中的电阻为______Ω时,恒温箱内的温度是50℃;
(5)电热丝R0正常工作100s产生的热量?
答案和解析
1.【答案】C
【解析】解:A、陶瓷不容易导电,属于绝缘体,故A错误;
B、干木材不易导电,属于绝缘体,故B错误;
C、石墨的材料是碳,容易导电,属于导体,故C正确;
D、玻璃不容易导电,属于绝缘体,故D错误。
故选:C。
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导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常见的导体包括:人体、大地、各种金属、酸碱盐的溶液等。
常见的绝缘体有陶瓷、塑料、玻璃、橡胶、油等;导体和绝缘体没有绝对的界限。
此题考查了导体与绝缘体的概念以及生活中常见的实例;生活中哪些物体为导体,哪些物体为绝缘体,属于识记的内容,比较简单。
2.【答案】B
【解析】解:A、一个充足气的篮球的质量约550g。
故A不符合实际;
B、人在平静状态下心跳1min在75次左右;长跑后心跳速度加快,1min能够达到120次。
故B符合实际;
C、人的正常体温不高于37℃,跑步时的气温不高于体温,更不可能达到60℃。
故C不符合实际;
D、中学生跑步时的步幅在60cm左右。
故D不符合实际。
故选:B。
不同物理量的估算,有的需要凭借生活经验,有的需要简单的计算,有的要进行单位的换算,最后判断最符合实际的是哪一个。
物理学中,对各种物理量的估算能力,是我们应该加强锻炼的重要能力之一,这种能力的提高,对我们的生活同样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3.【答案】B
【解析】解:通过对四个选项进行分析可知,人的重力一定,对冰面的压力一定,趴下平躺爬向安全区时接触面积最大、冰的受力面积最大,根据压强公式p=F
可知,此时
S
对冰面的压强最小,所以最安全。
故选:B。
人的重力一定,对冰面的压力一定,所以他应该想法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压强。
按照这个思路对四个选项逐一分析,不难作出判断。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掌握增大或减小压强的方法,人站在冰面上,防止落入水中,就要减小冰承受的压强,怎样减小压强,就是此题的突破口;此类题目贴近生活实际,便于激发学生探究物理现象的兴趣。
4.【答案】B
【解析】解:A、河面解冻,冰由固态吸收热量熔化成为液态的水。
故A正确;
B、从冰箱拿出的冰糕温度较低,周围空气中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到冰糕,放热液化成为“白气”。
故B错误;
C、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冰晶。
故C正确;
D、冬天,在保存蔬菜的菜窖里放几桶水,水由液态变成固态,是凝固现象,凝固放热。
故D正确。
故选:B。
(1)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熔化,熔化吸热;
(2)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液化,液化放热;
(3)物质直接从气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华,凝华过程需要放出热量;
(4)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固,凝固放热。
根据以上内容,对本题各个选项进行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熔化、液化、凝华、凝固定义的理解和应用,需要从生活现象结合物理定义来进行分析。
5.【答案】B
【解析】解:A、电线中有电流通过,人接触电线容易触电,更不能在电线上凉晒衣服,故A错误;
B、直接用手去拉触电的人,会引起救人者的间接触电,十分危险,应先切断电源,再
施救,故B正确;
C、带金属外壳的用电器应该使用三孔插座,可以防止因漏电而发生触电事故,故C错误;
D、使用测电笔辨别火线时,一定要用手触及笔尾的金属部分,否则容易造成误判,认为带电体不带电是十分危险的,故D错误。
故选:B。
(1)生活用水是导体;
(2)发现有人触电或电引起的火灾,首先切断电源,再实行救援措施;
(3)带金属外壳的用电器必须使用三孔插座;
(4)使用测电笔辨别火线时,一定要用手触及笔尾的金属部分,否则容易造成误判,认为带电体不带电是十分危险的。
使用测电笔时,不能用手触及测电笔前端的金属探头,这样会造成人身触电事故。
安全用电原则:不接触低压带电体,不靠近高压带电体;触电原因是直接或间接接触火线;电引起的火灾不要用水泼。
6.【答案】B
【解析】解:①从平面镜中看见自己,属于光的反射现象;
②影子是光在沿直线传播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在物体后面形成的光照不到的暗区;
③人看到水中的鱼群是光由水中斜射入空气中,发生了折射;
④筷子在水中的部分反射的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在水面处发生了折射现象,折射光线远离法线,人眼逆着折射光线看去,感觉筷子偏高了;
⑤桥在水中的“倒影”,属光的反射原理;
⑥用放大镜看地图,图被放大,是凸透镜成像,属于光的折射现象;
所以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有:③④⑥。
故选:B。
(1)光在同种、均匀、透明介质中沿直线传播,产生的现象有小孔成像、影子的形成、日食和月食等;
(2)光线传播到两种介质的表面上时会发生光的反射现象,例如水面上出现岸上物体的倒影、平面镜成像、玻璃等光滑物体反光都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3)光线在同种不均匀介质中传播或者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就会出现光的
折射现象,例如水池底变浅、水中筷子变弯、海市蜃楼等都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本题通过几个日常生活中的现象考查了对光的折射、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的理解,考查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在学习过程中要善于利用所学知识解释有关现象。
7.【答案】D
【解析】解:汽车在圆形跑道上运动过程中,速度大小不变,但方向不断变化,所以运动状态不断改变;
由于汽车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所以它受到非平衡力的作用。
故选:D。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物体运动状态变化包括速度大小变化和运动方向变化两个方面;若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则一定受非平衡力的作用。
此题考查的是我们对物体运动状态变化的理解和应用,属于基本规律的考查,是一道基础题。
8.【答案】C
【解析】解:
A、由图知,电流从螺线管的右端流入、左端流出,根据安培定则可知,电磁铁的A端是N极,B端是S极,故A正确;
B、电磁铁的B端是S极,由磁极间的作用规律可知,小磁针静止时,左端是N极,即N极水平指向左,故B正确;
C、该实验表明了电能生磁,利用这一现象所揭示的原理可制成电磁铁,故C错误;
D、当滑动变阻器滑动片P向右端移动时,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变小,电路中电流变大,则电磁铁的磁性变强,故D正确;
故选:C。
(1)开关闭合后,根据电流方向利用安培定则可判断螺线管的磁极;
(2)由磁极间的相互作用可判出小磁针的指向;
(3)电磁感应是发电机的原理;
(4)由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动可得出电路中电流的变化,则可得出螺线管中磁场的变化。
该题考查了安培定则的应用、磁极间的作用规律的应用、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影响因素等
知识点,是一道综合题。
9.【答案】A
【解析】解:
A、游客在上下运动的过程中会受到空气阻力的作用,机械能会转化为内能,机械能不守恒,另外,游客每次蹦跳都要消耗人的体能,人的体能转化为机械能,所以游客每次蹦跳不一定到达同一最高点,故A错误;
B、游客接触蹦床向下运动到最低点时,蹦床的弹性形变的程度最大,所以弹性势能最大,故B正确;
C、游客离开蹦床向上运动过程中,质量不变,速度变小,动能变小,质量不变,高度变大,重力势能增大,故C正确;
D、游客想弹得更高,就要在蹦床上发力,使蹦床的形变程度变大,弹性势能变大,转化为的重力势能就越大,此过程将消耗游客体能,游客的体能转化为弹性势能,故D 正确。
故选:A。
弹性势能的大小与物体的形变程度有关,形变程度越大,弹性势能越大;
动能大小的影响因素:质量、速度。
质量越大,速度越大,动能越大。
重力势能大小的影响因素:质量、被举得高度。
质量越大,高度越高,重力势能越大。
不计空气阻力时,机械能没有转化为内能,机械能守恒。
通过游客蹦床时,考查了重力势能、弹性势能、动能的变化等知识,体现了体育运动中包含了很多的物理知识,你可以试着分析一下其它的体育运动中的物理知识。
10.【答案】D
【解析】解:
A、由图可知,该电路为并联电路,电压表测量电源的电压,电流表测量灯泡的电流,
可知,电压表与电流表示数的比值为灯泡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右移动时,根据R=U
I
接入电路的电阻,所以电压表与电流表示数的比值不变,故A错误;
B、由图可知,该电路为串联电路,电压表测量电源的电压,电流表测量电路中的电流,滑动变阻器向右移动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变大,根据串联电路的电阻关系可
知,总电阻变大;根据R=U
可知,电压表与电流表示数的比值为电路的总电阻,所以
I
电压表与电流表示数的比值变大,故B错误;
C、由图可知,该电路为并联电路,电压表测量电源电压,电流表测量滑动变阻器的电
可流,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右移动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变大,根据R=U
I
知,电压表与电流表示数的比值为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所以电压表与电流表示数的比值变大,故C错误;
D、由图可知,该电路为串联电路,电流表测量电路中的电流,电压表测量滑动变阻器
右部分的电压;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右移动时,与电压表并联部分的电阻变小,根据R=U
可知,电压表与电流表示数的比值为与电压表并联部分的电阻,所以电压表与电I
流表示数的比值变小,故D正确。
故选:D。
首先判定电路的连接方式,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右移动时,根据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电阻的变化,利用欧姆定律分析电压表与电流表示数的比值的变化。
本题考查了电路的动态分析、欧姆定律的应用,明确电流表、电压表的连接方式是解题的关键。
11.【答案】AD
【解析】解:A、热传递的条件是存在温度差,因内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温度和状态有关,所以内能小的可能温度高,内能大的可能温度低,则热量可以从内能小的物体传给内能大的物体,故A正确;
B、北方菜窖里放几桶水防止菜冻坏,利用的是水凝固时放出热量,与比热容无关,故
B错误;
C、一切物体都有内能,温度为0℃时,物体同样有内能,故C错误;
D、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故D正确。
故选:AD。
(1)热传递的条件是存在温度差;
(2)液体凝固过程中放出热量;
(3)内能的大小与物体的温度和质量等有关,一切物体都有内能;
(4)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