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徐渭“观音图”看晚明文人画宗教主题的个性化表现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故进行反转,从而达到以诗文解构宗教主题的目的。
画幅最下方,一位提鱼篮的妇人形象被寥寥几笔勾画而出。
妇人面目清秀,衣着不似佛教造像中观音菩萨装,又与普通妇人不同,宽袍大袖十分飘逸,透出不落凡俗之气。
人物的领带、腰饰、绦带使用重墨勾提,并不重视具体的细节刻画,而是通过简练的线条、笔墨的浓淡,在人物形体转折的关键部位书法着笔,将提鱼篮妇人款款走来
的形态表现得生动轻盈。
徐渭的题款位于画
卷右上部:“泼剌泼剌,婀娜婀娜。
金刚法
华,一棍打破。
瞒得马郎,瞒不得我。
天
池。
”题诗中的“马郎”一词出自鱼篮观音
的“马郎妇”典故,确证了画中鱼篮观音的
身份。
亦有学者曾提议将此图改名为《鱼篮
观音》[4],但由于《提鱼观音图》一名源自
徐渭文集中《提鱼观音图赞》一文,因此有
保留的价值。
鱼篮观音与马郎妇之说由来已
久,故事中的主角原是纵淫女子,原型来自
密教中的锁骨观音[5],宋时经多次改写,卖
鱼女形象接受了儒家思想改造。
《全宋诗》
中记载了多首以“渔妇观音”“马郎妇”为
主题的诗文。
[6]鱼篮观音的美好形象逐渐在
各种作品中被保留并固定下来。
元释觉岸
图1 徐渭 莲舟观音图纸本水墨 116cm×29.2cm 中国美术馆藏图2 徐渭 渡海观音图
纸本水墨 102.6cm×26.4cm
宁波天一阁博物馆藏
图3 徐渭 提鱼观音图
纸本水墨 116cm×25.8cm
上海博物馆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