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精选】2018-2019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中外小说阅读”综合应用》巩固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3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外国小说欣赏》第一单元单元能力整合

逗逗乐了。”
帕齐是一位艺术家,一个真正的喜剧大师;尤其是他的面部表演,
堪称一绝。他的面皮和头皮灵活得似乎与整个骨头互不黏结。两耳能自
由地动;鼻子可以朝任何一个方向随意变形;嘴巴既撅得出,又收得进,
忽而斜扭,忽而前伸,好像一个旋转的陀螺。帕齐惊人的演技尤令初次
人称 切都那么真实。第二人称呼告抒情更强烈感人,可使作者的态度更 鲜明,亲切自然。 第三 人称
常用第三人称叙事可以使叙事者全知全能,多角度描写;使叙事感
情充沛,富有历史色彩,显得客观冷静,常用第三人称,便于叙事 和议论。
三、叙述腔调
1.概念:是指叙述人流露出的感情色彩、年龄、性别、身份等个性
特征。
“如果有的话 „„”各个小屋之间相隔甚远,伐木工人的粮食来源
有限,常常吃了上顿没下顿。可是帕齐是不会忘记那句老话的:民以食
为天。当你目睹了帕齐是怎样饮海吞山的话,你很快就会知道世界上的
确有这样的大肚汉。面包、黄油、烤肉,顷刻之间就会被他扫荡无余,
如果还有汤和菜,帕齐也不会放过。等到他吃饱喝足,在裤腿上擦净佩
领略的人们惊服。当你睁大眼睛坐在那里目睹他的表演时,往往会感觉
到眼前的奇景令人难以臵信 „„帕齐带着他的 “绝技”从一个小屋来到
另一个小屋。你或许要问,他的生活有什么意义呢?对一个孤苦伶仃的
伐木工人来说,在这片与世界隔绝的原始森林里,遭受艰苦生活的煎熬,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而这张能随意扭动的脸,这些奇形怪状的面部表
“不,”帕齐说,“我是来给您逗乐的。”
说着,他开始表演自己的绝技。两耳前后飞动,鼻子拧作一团,嘴巴由左 耳咧到右耳,然后转了一圈,又从下颏咧到前额,工头看呆了,瞪圆了眼睛, 半晌说不出话来。但是,他终于意识到自己遭受愚弄,而且是被这么一个流浪 汉愚弄——好大的胆子呀! 工头暴跳如雷,一阵拳打脚踢,把帕齐赶了出去。受到如此虐待,帕齐十 分痛心,这样的“绝技”竟然得不到工头的赏识,他感到自尊心受到极大的伤
【K12教育学习资料】[学习]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短篇小说 3《杜十娘
![【K12教育学习资料】[学习]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短篇小说 3《杜十娘](https://img.taocdn.com/s3/m/cea97b44f46527d3240ce072.png)
3《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理想幻灭的女性追求爱情幸福,暗积百宝,设计赎身;捍卫人格尊严,怒斥背叛,抱匣沉江。
杜十娘以整个生命谴责了纨绔子弟和市侩势力,向那个社会、那个时代提出了最强烈的抗议:哪怕是低贱的生命,也有追求爱的权利,也有维护尊严的抗争。
一个平凡的女子,一场风花雪月的爱情,演绎出一曲千年的绝唱。
我读小学的时候看过明朝冯梦龙编写的拟话本小说《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我读初中时,这个故事被搬上银幕,拍成了电影《杜十娘》,我喜欢潘虹扮演的容貌美丽、性情刚烈的杜十娘,《笼儿不是鸟的家》,会背诵杜十娘怒斥李甲的一大段台词,可是我仍然不理解:有着价值连城的财宝,即使李甲负心不再爱她,冯梦龙:非主流文人的乱世晚年“三言”的作者,明代才子冯梦龙一生受挫于科举,直到57 岁才获得贡生资格。
崇祯七年(1634),年过六旬的他才被破格委派,出任福建寿宁知县。
寿宁是一个贫穷而偏僻的山区小县,城门崩塌,学宫废弃。
冯梦龙筑城墙、设司更,带头捐俸,集资修建一些必要的设施。
在知县任上,他施行着自己的人生理想:做贤明官员,造福百姓。
他发布的政纲是劝耕、弥讼、戒溺女,鼓励百姓耕作。
在那些唯利是图的贪官看来,怎样捞钱、如何笼络上司最重要,而溺杀女婴之类,根本就是闲事,只有冯梦龙这样的理想主义者,才会满腔热情地投入。
在人口问题上,冯梦龙认为“人生二男二女”,势必造成人口大量膨胀,无法养育。
他可算是古代最早突破“多子多孙为福”传统观念的文人。
可想而知,冯梦龙的思想与周围的环境多么格格不入。
4年任职期满,冯梦龙始终没能再度得到委派,从此赋闲离职。
很快,变故到来。
吴三桂领着清军入关。
这场“天崩地裂,悲愤莫喻”的变乱彻底搅乱了冯梦龙宁静的晚年生活。
他以70岁高龄,奔走反清。
顺治二年,冯梦龙最后一次远游,经吴江,到杭州、绍兴、台州。
年事已高的他不是游山玩水,也不是逃避战乱,而是奔走呼号,为反清复明做宣传,只可惜徒劳无功。
次年,冯梦龙回到家乡苏州,带着满腔悲愤离开了人世。
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中外小说阅读”综合应用》巩固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3

“中外小说阅读”综合应用巩固练习基础积累1.下列词语中加红的字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A.敕.造(chì)歆.享(xīn)间.或一轮(jiàn )数.见不鲜(shuò)B.便.宜(biàn)吞噬.(shì)皮开肉绽.(zhàn)翘.足而待(qiáo)C.惫.懒(bèi)蹂躏.(lìn)少不更.事(gēng)模棱.两可(léng)D.朱拓.(tà)祷.告(dǎo)心广体胖.(pàng)厚古薄.今(báo)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聒噪寒喧一炷香矫揉造作B.赝品斑斓椭圆形不寒而栗C.歆享厮打乌蓬船惘然若失D.沧海谬种不更事一愁莫展3.下列句子横线处应依次填入的词语是()①公路高低起伏,那高处总在________我,诱惑我没命奔上去看旅店,可每次都只看到另一个高处,中间是一个叫人沮丧的弧度。
②因此,________,________,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惟恐被人耻笑了他去。
③他用神秘化的手法来回避直接明白的叙述,________这个作家要经过较长的时间才能被人识破他是一个伪造者,________而其他出于同样需要而苦恼的作家都会赞扬他。
A.诱惑时时在意,步步留心假如/则B.招引步步留心,时时在意假如/则C.诱惑步步留心,时时在意如果/那么D.招引时时在意,步步留心如果/那么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A.遭遇了这场变故,他面容憔悴,形象大变,精神恍惚,2月6日从拘留所里出来,连前来接他的妻子和女儿也不认识了。
B.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科技知识的价值日益显现,人类已进入知识产权的归属和利益的分成,并已开始向科技工作者身上倾斜。
C.笛声作为听觉意象,能引发诗人的联想,在诗人审美情感的兴起和升华中起到激发、催化作用,从而增强诗歌的表达手段和艺术效果。
2019年精选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外国小说欣赏》第一单元习题精选十

2019年精选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外国小说欣赏》第一单元习题精选十第1题【单选题】将下列语句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苏东坡,他不是圣人。
__________。
①就词人而言,前有李后主,冯延己;同有欧阳修,刘永;后有陆放翁,辛弃疾,也不曾认为他代表词的最高水准。
②历来文论称他是文豪,天才的诗人,词人。
③他一生从来未曾以完美道德或者伦理高彰而获得过任何朝廷给予他道德高地的嘉许。
④他也不曾获得过文学方面的最高评价。
⑤但在诗歌的最高评价上,历史上曾有过的“诗圣”、“诗神”之类,从不曾将其列入其中。
⑥虽然在他身后有“文忠公”的谥号,却并非彪炳他的道德力量。
A、③⑥④②⑤①B、②⑤①④③⑥C、③⑥②⑤①④D、③④⑥①②⑤【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按照加强资源保护、积极驯养繁殖、合理开发利用的方针,中国近年来对野生动物的养殖和利用采取了行之有效的一系列规范措施,收到了明显成效。
B、又是瓜果飘香的收获季节,新疆吐鲁番一个美丽的村庄里,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分享着丰收的幸福。
C、要进行素质教育,关键在于改变教育思想,而教育思想的改变,取决于教育体制和整个社会人才观念的转变。
D、理想不能付诸于行动,就成了空想。
【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下列各项中,标点符号的使用合乎规范的一项是( )A、有个同学说,他的老师教给他们,以后再遇到《责任》之类的作文题,按照“谈谈孔繁森,批判王宝森,想到钱学森,联系我自己”的程式来写,保准不会跑题。
B、我一定要跳起来亲眼看看墙上的斑点到底是什么——是一枚钉子?一片玫瑰花瓣? 还是木块上的裂纹?C、宣统三年九月十四日——即阿Q将搭连卖给赵白眼的这一天三更四点,有一只大乌篷船到了赵府上的河埠头。
D、“勇气”号依靠餐桌大小的太阳能电池板获得能源,在理想的情况下每天最多可在火星上漫步20米,它的观测预计持续90个火星日(相当于地球上92天)。
【人教】2018高中语文选修《外国小说欣赏》全套课件(打包24份,含答案) (共24份打包)4

二、写作背景 小说的时代背景很模糊,大概作者也正是要借助于这种背景 不明确的写作描摹出人与动物之间有可能恒久存在的亲情状态, 这种情感可以超越任何时代的贫困和窘迫,成为一个物质困乏的 世界里人与动物之间永远温情的慰藉。
一、字音辨识 1.生难字
硝.皮匠( xiāo ) 狞.笑( nínɡ ) 陀.螺( tuó )
文本探究
1.作者在文中为什么设计了“草堆”这一让主人公脱离困境的 环境? 答案 因为“草堆”在情节的发展中有以下作用: (1)草本身是兹拉特的食物,才使兹拉特有奶让阿隆度过三天三 夜。 (2)草堆还可以保暖,让阿隆和兹拉特抵御风雪严寒。 (3)使下文阿隆家人寻找他和山羊,却没有找到显得合情合理。 (4)在原野的草堆里,对暴风雪的感受才是真切的,阿隆与山羊 的亲切才显得合乎逻辑。
3.阿隆和山羊对话的片段,是最为感人的画面。你能谈谈这个 画面给你感触最深的是什么吗? 答案 这时的阿隆和山羊,应该说是相依为命、同甘共苦的。 阿隆的问话无不流露着一种对动物、对生命的尊重,而山羊 “咩——”的叫声,更给人一种充分的联想空间,它的叫声中所 传达的是一种爱,一种与人类和谐相处时所产生的温馨体验。 正是因为这份爱与温馨,让他们即使在风雪交加的夜里也感觉 不到饥饿和寒冷,体会不到寂寞与孤独;相反,他们在这种互 相取暖的过程中感觉到愉快与踏实。
顺应自然,静观自然,接受自然,从而与自然一体的精神, 正是人与自然极重要的关系之一。我们感叹的是,人类往往忘 记了这一点,往往自作聪明,就像要给“混沌”凿出七窍的 “悠”和“忽”一样,但最后的结果终逃不了自然界的惩罚, 以混沌之死而告终。恩格斯的一句话值得铭记:“人类往往陶 醉于对自然的胜利,但是对这样的胜利,每一次大自然最后都 惩罚了我们。”如果我们能时时刻刻牢记这一点,就会少走很 多弯路,就会少受自然的“惩罚”。
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阶段质量检测一(第一、二单元)(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小说欣赏》

阶段质量检测一(第一、二单元)(时间:120分钟满分:15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大洋一号”是中国第一艘现代化的综合性远洋科学考察船。
自1995年以来,这艘船经历了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专项的多个远洋调查航次和大陆架勘查多个航次的任务。
今年,它又完成了历时45天、航程6 208海里的综合海试任务。
对不熟悉的人而言,( )。
在这里,重力和ADCP实验室、磁力实验室、地震实验室、综合电子实验室、地质实验室、生物基因实验室、深拖和超短基线实验室等各种实验室________,分布在第三、四层船舱。
由于船上配备了很多先进设备,人不用下水就能进行海底勘探。
比如,深海可视采样系统可以将海底微地形地貌图像传到科学考察船上,犹如有了千里眼,海底世界可以________,并可根据需要________地抓取矿物样品和采集海底水样;深海浅层岩芯取样钻机可以在深海底比较坚硬的岩石上钻取岩芯。
“大洋一号”的远航活动,与郑和下西洋相呼应。
600年前,伟大的航海家郑和七下西洋,在世界航海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600年后,“大洋一号”不断进步,________,在《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法律框架下,探索海洋奧秘,开发海洋资源,以实际行动为人类和平利用海洋作出了中国人民的贡献。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5分) ( )A.这艘船经历了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专项的多个远洋调查航次和大陆架勘查多个航次的调查。
B.这艘船执行了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专项的多个远洋调查航次和多个大陆架勘查航次的任务。
C.这艘船经历了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专项的多个远洋调查航次,完成了多个航次大陆架勘查任务。
D.这艘船执行了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专项的多个远洋调查航次,完成了多个大陆架勘查航次的任务。
解析:本题从搭配不当、语序不当的角度设误。
此句的主干是“这艘船经历任务”,显然“经历”和“任务”搭配不当,应该是“执行……任务”,而“多个远洋调查航次和大陆架勘查多个航次”是并列短语,作“任务”的定语,“多个远洋调查”对应的是“多个大陆架勘查”,“多个”应该放在“大陆架”前修饰“大陆架”,所以B项是完全正确的。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 小说单元质量综合检测 新人教版必修5

单元质量综合检测(一)(时间:150分钟分值: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1877年,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在他的《中国》一书中使用“丝绸之路”这个词语。
自此,这条联通中国与世界的大道以这样一个美丽的名字,镌刻进历史的书卷中。
早期的丝绸之路主要是为方便沿途各国互通有无,到汉唐时达到鼎盛,无数商贾携带香料、药物等来到中国,又将中国的丝绸、瓷器、茶叶等远销海外。
在唐朝中期以前,陆上丝绸之路是中国对外贸易的首选,郑和下西洋后,海上丝绸之路逐渐兴起。
数千年来,商人、教徒、外交家和学术考察者等在这条“流淌着牛奶与蜂蜜”的道路上来来往往,通商、旅行、互动,在推动物质交流丰富性的同时,带来了文化交流的多样性。
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及西方的天文、历法、医药陆续传入中国,中国的四大发明、养蚕技术也从这里开始走向世界。
不论是出使西域的张骞、投笔从戎的班超、西天取经的玄奘,还是七下西洋的郑和,他们的故事与丝路密不可分。
而陕西历史博物馆珍藏的“鎏金铜蚕”,在印度尼西亚发现的千年沉船“黑石号”等出土文物,则是这段历史最好的见证者。
以至于瑞典著名探险家斯文·赫定这样感慨道:“世界上历史悠久、地域广阔、自成体系、影响深远的文化体系只有四个——中国、印度、希腊、伊斯兰,此外再没有第五个。
而这四个文化体系汇流的地方只有一个,那就是中国自敦煌至喀什的环塔克拉玛干古代文明区,此外再没有第二个。
”作为多种文化的混合体,丝路文化依托于文化交流的实际过程,产生了一系列文化交融的丰硕成果。
首先,它本身就是文人墨客进行艺术创作的重要题材。
不论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感慨,还是木卡姆乐曲的悠扬,都让人们对丝路文化有了更直观的认识。
几千年来,那些行走于丝路上的各色人等及其所经历的悲欢离合,都通过不同民族和地域的各种艺术形式记录下来。
以骑毛驴的阿凡提为例,他机智、幽默,爱打抱不平的形象原型都可以在中亚、中东乃至东欧的文艺作品中找到。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小说欣赏:第一单元1三国演义习题含答案解析

第一单元历史与英雄1《三国演义》曹操献刀英雄挥刀,文人泼墨。
你却刀笔合一,慷慨悲凉,被之管弦,皆成文章。
从青州发轫,三十万大军,犹如铿锵沉雄的诗句,浩浩荡荡,嘈嘈切切。
在青丝大环刀的召唤下,灵动而有序地书写,战马萧萧,刀光剑影,中原大地,一片狼烟升腾。
滚滚长江东逝水,一切风云成飞花,当三国的大幕沉重地合上,试问天下,谁是英雄?寂静处,唯有你还在壮怀激烈,辞赋依旧: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陈宫义释曹操,然后随曹操一起逃亡。
曹操往吕伯奢家里投宿,却因一番误会而将吕伯奢一家八口屠杀,后来在路上遇见回家的吕伯奢还不肯放过,及至后来说出那句千古名言“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因此陈宫欲引剑诛之,可最终毕竟又犹豫不忍而作罢。
因此,陈宫这个人物可以说是被罗贯中塑造得接近完美了,不但大智,大义,而且大仁,大信。
因为有感于曹操的英雄气概,释放曹操,并弃官与之逃走,见到曹操的过火行为又十分气愤,陈宫确实是值得赞美的仁义君子。
上面的材料可以运用到“品质”“仁义”“诚信”“感恩”等相关的话题作文中。
⊙精彩运用中华民族具有源远流长的感恩情怀与传统,“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动人诗句,“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经典词语,集中反映了古人对“感恩”的认同和崇尚。
人,唯有学会感恩,感谢一切给予过自己帮助的人,才会更加热爱生命,关爱他人,收获平和与快乐。
请以“感恩”为话题写一个文段,阐明自己的观点。
【示例】感恩是每个人应有的基本道德准则,是做人的起码修养。
很多人、很多事,其咎盖源于不会、不愿感恩,鸦有反哺之义,羊有跪乳之恩,不懂感恩,就失去了爱的感情基础。
学会感恩,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感谢老师的教诲之恩,感激同学的帮助之恩,感恩一切善待帮助自己的人,甚至仅仅是对自己没有敌意的人。
感恩,是人性善的反映;感恩,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种品德,是一片肺腑之言。
【人教】2018高中语文选修《外国小说欣赏》全套课件(打包24份,含答案) (共24份打包)17

“事已至此,你还想知道什么?”卫士问,“你这个人真 不知足。”
“不是所有的人都向往法律吗?”乡下人说,“可怎么在 这许多年间,除去我以外就没见有任何人来要求进去呢?”
卫士看出乡下人已死到临头,为了让他那听力渐渐消失的 耳朵能听清楚,便冲他大声吼道:“这道门任何别的人都不得 进入;因为它是专为你设下的,现在我可得去把它关起来了。”
那么,“法”究竟是什么呢?在这里,卡夫卡以抽象的形 式,把“法”既看成是资本主义社会的法律,又看成是人们所 追寻的公理和正义。卡夫卡的思想里隐藏着:法律针对的恰好 是那些不知道法律秘密的“乡下人”,针对的是法律专家之外、 不懂得法律的大多数人。“法”的门前的守卫只是“法”的存 在的一个证明,并且是“法”对想了解他的人的一种拒绝的姿 态,而不是“法”的真貌。“法”的真貌被完全地“遮蔽”在 守卫的身后,隐藏在“无限的台阶”之后,“法”的意义不在 于显示,而在于隐匿自身。
宁波人有一句话,叫:自家笨,埋怨刀钝。成年人第一口 诀,是丢开所有借口。
相关链接
一、作者介绍 弗兰茨·卡夫卡(1883-1924),20世纪小说家。 出生于犹太商人家庭,他勤奋地写作,几乎隔绝社会上的交 往。卡夫卡生前默默无闻,死后却赢得了世人的惊叹。卡夫卡是 20世纪绝无仅有的写作天才。 代表作有:短篇小说《变形记》,长篇小说《审判》《城堡》 和《美国》。其作品大都用变形、荒诞的形象和象征的手法,表 现人的孤立、绝望。
写作特色
1.荒诞的想象 文章中写到主人公骑着空空的煤桶,在空中向煤店老板索求一 丁点儿的煤来取暖。骑桶,在现实生活中这是不可能实现的, 但是作者却真实地把它写在了小说中,这样不仅让人感到有趣 味,更让读者体会到生活在贫困之中的人是那样的无助和软弱, 增强了文章的批判性。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现代文阅读复习必备 第09讲 中外小说阅读(一)(含解析)

第9讲中外小说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他想:现在一切都过去了。
不过,也许它们还要向我扑来吧。
可是,在黑夜里,没有一件武器,一个人怎么去对付它们呢?他现在身体又痛又发僵,他的伤口和身上一切用力过度的部分都由于夜里的寒冷而痛得厉害。
他想:我希望我不必再去跟它们斗啦。
我多么希望我不必再跟它们斗啦。
我多么希望我不必跟它们斗呀。
可是到了半夜的时候,他又跟它们斗起来,这一回他知道斗也不会赢了。
它们是成群结队来的,他只看到它们的鳍在水里划出的纹路,看到它们扑到死鱼身上去时所放出的磷光。
他用棍棒朝它们的头上打去,听到上下颚裂开和它们钻到船下面去咬鱼时把船晃动的声音。
凡是他能够感觉到的,听见的,他就不顾一切地用棍棒劈去。
他觉得有什么东西抓住了他的那根棍,随着棍就丢掉了。
他把舵从舵上曳掉,用它去打,去砍,两只手抱住它,一次又一次地劈下去,但是它们已经窜到船头跟前去咬那条死鱼,一忽儿一个接着一个地扑上来的时候,它们把水面下发亮的鱼肉一块一块地撕去了。
最后,一条鲨鱼朝死鱼的头上扑来,他知道一切都完了。
于是他用舵把对准鲨鱼的头打去,鲨鱼的两颚正卡在又粗又重的死鱼头上,不能把它咬碎。
他又迎面劈去,一次,两次,又一次。
他听到舵把折断的声音,再用那裂开了的桨把往鲨鱼身上戳去。
他觉得桨把已经戳进去,他知道把子很尖,因此他再把它往里面戳。
鲨鱼放开鱼头就翻滚着沉下去。
那是来到的一大群里最后的一条鲨鱼。
它们再也没有什么东西可吃了。
老头儿现在简直喘不过气来,同时他觉得嘴里有一股奇怪的味道。
这种味道带铜味,又甜。
他担心了一会儿。
不过那种味道并不多。
他往海里啐了一口唾沫,说:“吃吧,星鲨。
作你们的梦去,梦见你们弄死了一个人吧。
”他知道他终于给打败了,而且一点补救的办法也没有,于是他走回船梢,发现舵把的断成有缺口的一头还可以安在舵的榫头上,让他凑合着掌舵。
他又把麻袋围在肩膀上,然后按照原来的路线把船驶回去。
现在他在轻松地驶着船了,他的脑子里不再去想什么,也没有感觉到什么。
【小初高学习]2018-2019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中外小说阅读”综合应用》巩固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
![【小初高学习]2018-2019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中外小说阅读”综合应用》巩固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https://img.taocdn.com/s3/m/2dc57eda9b89680203d8259c.png)
“中外小说阅读”综合应用巩固练习基础积累1.下列词语中加红的字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A.敕.造(chì)歆.享(xīn)间.或一轮(jiàn )数.见不鲜(shuò)B.便.宜(biàn)吞噬.(shì)皮开肉绽.(zhàn)翘.足而待(qiáo)C.惫.懒(bèi)蹂躏.(lìn)少不更.事(gēng)模棱.两可(léng)D.朱拓.(tà)祷.告(dǎo)心广体胖.(pàng)厚古薄.今(báo)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聒噪寒喧一炷香矫揉造作B.赝品斑斓椭圆形不寒而栗C.歆享厮打乌蓬船惘然若失D.沧海谬种不更事一愁莫展3.下列句子横线处应依次填入的词语是()①公路高低起伏,那高处总在________我,诱惑我没命奔上去看旅店,可每次都只看到另一个高处,中间是一个叫人沮丧的弧度。
②因此,________,________,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惟恐被人耻笑了他去。
③ 他用神秘化的手法来回避直接明白的叙述,________这个作家要经过较长的时间才能被人识破他是一个伪造者,________而其他出于同样需要而苦恼的作家都会赞扬他。
A.诱惑时时在意,步步留心假如/则B.招引步步留心,时时在意假如/则C.诱惑步步留心,时时在意如果/那么D.招引时时在意,步步留心如果/那么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A.遭遇了这场变故,他面容憔悴,形象大变,精神恍惚,2月6日从拘留所里出来,连前来接他的妻子和女儿也不认识了。
B.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科技知识的价值日益显现,人类已进入知识产权的归属和利益的分成,并已开始向科技工作者身上倾斜。
C.笛声作为听觉意象,能引发诗人的联想,在诗人审美情感的兴起和升华中起到激发、催化作用,从而增强诗歌的表达手段和艺术效果。
高中语文第一单元《“中外小说阅读”综合应用》知识讲解新人教版必修3(2021年整理)

2018-2019高中语文第一单元《“中外小说阅读”综合应用》知识讲解新人教版必修3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8-2019高中语文第一单元《“中外小说阅读”综合应用》知识讲解新人教版必修3)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8-2019高中语文第一单元《“中外小说阅读”综合应用》知识讲解新人教版必修3的全部内容。
“中外小说阅读”综合应用学习目标1。
梳理单元知识;2。
学会欣赏人物形象,品味小说语言;3.学会选取立论的角度.知识积累文学常识《红楼梦》《红楼梦》,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章回体长篇小说,成书于1784年(清乾隆四十九年)。
梦觉主人序本正式题为“红楼梦”,其原名有“石头记”“情僧录”“风月宝鉴”“金陵十二钗”等。
前80回曹雪芹著,后40回高鹗续(一说是无名氏续),程伟元、高鹗整理。
本书是一部具有高度思想性、艺术性的伟大作品,作者具有初步的民主主义思想,他对现实社会、宫廷、官场的黑暗,封建贵族阶级及其家族的腐朽,对封建的科举、婚姻、奴婢、等级制度及社会统治思想等都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并且提出了朦胧的带有初步民主主义性质的理想和主张。
祝福祝福,旧时江南一带每年岁暮(一般指农历十二月二十夜到三十夜)谢年、谢神祖的一种热闹的仪式。
人们会举行一系列的活动,包括: 1)掸尘,把家里打扫得干干净净;2) 请灶神爷上天;3)预备“祝福"仪式所用的各种“福礼”;4)“祝福”仪式的举行——包括“拜菩萨"(即“拜神"仪式) 和“请羹饭"(即“祭祖"仪式) .硬汉形象硬汉形象,海明威作品中出现的一系列人物形象.这些人物有拳击师、斗牛士、猎人、渔人等.他们都具有一种百折不挠、坚强不屈的性格,面对暴力和死亡,面对不可改变的命运,都表现出一种从容、镇定的意志力,保持了人的尊严和勇气.《老人与海》中的主人公老汉桑地亚哥更是集中体现了海明威心中的硬汉形象,从而成为海明威作品中众多硬汉形象最突出而独特的代表。
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模块综合测试卷一粤教版选修短篇小说欣赏

模块综合测试卷一(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期待新诗与旧诗的共舞蔡毅新诗与旧诗,是中国诗坛的两朵鲜花,两者相互关联、不可割裂,本应并肩携手,共创中国诗歌的辉煌前程,但可惜两者间似乎一直存在深沟高垒,不由得令人感慨万端。
诗歌作为一门艺术,当然有新旧之别。
但新旧之分仅是从时间、内容与形式上作出的区分,并不代表质量、成就的高低之别。
新的作品好,旧的作品未必不佳,有许多艺术形式与艺术品,所历年代越久,价值反倒越高。
艺术不是时装,不能以追新逐奇来掩饰内中的空虚。
简单的线性进化思想并不足以概括艺术的发展。
艺术作用于人类的灵魂,因此触动心弦、深入人心才是它的价值所在。
唯有将人类的体验深化、升华,清晰准确地予以美的表达,给人以无穷启迪的艺术,才永远是新的、伟大的、不朽的艺术。
新诗旧诗皆是诗。
古体诗中有不少宣扬封建落后思想的作品,这是需要我们加以摒弃的,但另一方面,它又有许多风清骨峻、思精韵美的流芳之作,有许多感时忧国、魂牵中华的灿烂篇章,怎么能将其一笔勾销而全盘否定呢?如果以相同的标准来衡量新诗,同样不也是精品稀少,而多有应时应景、歌功颂德、肤浅跟风之作吗?若说诗歌是人类文化的无价珍宝,是文学皇冠上的明珠,那么这珍宝和明珠是由旧诗新诗共同组成的。
倘若说中国曾是诗的国度,那么这诗指的主要是旧诗而非新诗。
出于以上原因,我认为近百年来,旧诗被放逐得太久,被不加分析地排斥得太厉害,已到了该重新认识它的时候。
新诗与旧诗需要结盟。
新旧诗相互以自己的意趣与标准去评价不同的东西,不是致力于求同存异、互相学习,而是希望以己驭人,让别人来归顺自己,这都是不可取的。
诗歌的天地大得很,与其独演独舞,何如联手共舞?新诗旧诗合手联盟,绝不是一加一等于二,而是大于二、大于三。
从实际来说,只需将现今散落在民间的旧诗词组织、刊物,吸引、纳入到文联、作协和诗歌学会,给予他们同等的政治待遇、经济资助,帮助他们更好地存活成长,就可以大大增强诗歌的创作力量。
【2019年整理】高考中外名篇赏读〔目录〕

中外现当代散文、小说赏读序言在阅读教学中,我常常向学生推荐一些与课文相关联的课外文章,其中以散文为主兼及小说,以中国作品为主兼及外国作品。
这样较随意,较自由的“推荐”,从七年前开始有了“策略”,有了“计划”:在自己阅读的基础上作筛选,并且每月选择其中一篇为其撰写“赏读”文字,名曰“随我一起读”;又为其中的一部分文章设计了几个简单的问题,名曰“与你一起练”,以给习惯于“做题目”的学生“练习”。
每月写一篇“赏读”,似乎并不困难,难得是坚持。
七年坚持下来,回头看看,也稍有一丝成就感。
这样,六七年的积累也就有了这本“教材”:共计81篇,其中11篇为“比较阅读”,所以一共组合成70课。
在七年的“积累”过程中,也得到了全国多家语文类报刊的支持,所以这81篇“赏读”在这六年中得以全部发表。
本教材在使用中,既可以“整体运用”,单独开设一门“课程”;也可以“零敲碎打”,化解在整个阅读教学的过程中。
个人“赏读”难免眼浅词穷,难免瑕瑜混淆,也难免有遗珠之憾。
望同行不吝赐教。
是为序。
李强中外现当代散文、小说赏读目录1、碧云寺的秋色钟敬文2、蝉与纺织娘绿毛龟〔比较阅读〕郑振铎尤今3、城市的个性和颜色周国平4、大明湖之春老舍5、藏瓷说艺顾行伟6、戴套袖的孙犁先生铁凝7、洞庭一角记游洞庭西山〔比较阅读〕余秋雨叶圣陶8、我对黑暗的柔情迟子建9、俄罗斯文学意象田洪敏10、哥德巴赫猜想(节选)徐迟11、故乡在远方张抗抗12、华丽转身洁尘13、家乡的阁楼赵翼如14、作画二泉映月〔比较阅读〕冯骥才杏臻15、霍拉斯的厄运(英)维·坎宁16、江南是一口深井胡晓明17、江南陶公柳(节选)杜政宁18、静水流深赵万里19、苦夏冯骥才20、可乐和酒余华21、老屋小记史铁生22、慢镜头下的春天朱正琳23、玫瑰与九妹沈从文24、某天穿过狮群王小妮25、签名曹志星26、求求你们,别开玩笑(西班牙)卡何·塞拉27、柔弱的人(俄)安东·契诃夫28、如水的越剧陈荣力29、山中避雨丰子恺30、忘却的魅力王蒙31、我的昆曲之旅白先勇32、黠月詹克明33、乡居闲情钟梅音34、烟叶张炜35、雁阵高飞胡弦36、杨花(俄)普里什文37、遥看黄永玉叶梦38、割麦丁纯39、最是沧桑起风情迟子建40、岳阳楼记汪曾祺41、永远的“永”简宛42、一个出其不意的李安谭盾43、致读者心中的太平湖――代前言〔比较阅读〕周汝昌金宏达44、时光往事如“烟”〔比较阅读〕冯骥才45、世界阅读的重量〔比较阅读〕铁凝46、松子茶林清玄47、素面朝天毕淑敏48、天冬草吴伯萧49、铁凝和她的父亲谢大光50、婉约江南江南“可”采莲〔比较阅读〕素素介子平51、五月的北平(节选)张恨水52、峡谷里的“小桥流水”汤世杰53、南疆:一枚金色的书签肖复兴54、坚硬的荒原(乌拉圭)何塞·恩里克·罗多55、江南的冬景(节选)郁达夫56、扬州的夏日(节选)朱自清57、为奥运福娃寻根流沙河58、声声慢高低59、开镰周克武60、梵高的坟茔想念梵高〔比较阅读〕范曾白连步61、《苏东坡传·原序》(节选)林语堂62、拜谒卡夫卡李辉63、走向虫子刘亮程64、夜周庄拎水的姑娘〔比较阅读〕储福金65、旧式的情感叶兆言66、与欧阳修对饮(节选)季振邦67、大漠一瓶黄河水〔比较阅读〕梁晴俞敏洪68、瑞典皇宫赵长天69、我的大学“糊涂”季羡林〔比较阅读〕贾平凹万佳欢70、《红楼梦》与中华文化周汝昌〔赏读案例〕故乡在远方张抗抗我总觉得自己是一个流浪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外小说阅读”综合应用巩固练习基础积累1.下列词语中加红的字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A.敕.造(chì)歆.享(xīn)间.或一轮(jiàn )数.见不鲜(shuò)B.便.宜(biàn)吞噬.(shì)皮开肉绽.(zhàn)翘.足而待(qiáo)C.惫.懒(bèi)蹂躏.(lìn)少不更.事(gēng)模棱.两可(léng)D.朱拓.(tà)祷.告(dǎo)心广体胖.(pàng)厚古薄.今(báo)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聒噪寒喧一炷香矫揉造作B.赝品斑斓椭圆形不寒而栗C.歆享厮打乌蓬船惘然若失D.沧海谬种不更事一愁莫展3.下列句子横线处应依次填入的词语是()①公路高低起伏,那高处总在________我,诱惑我没命奔上去看旅店,可每次都只看到另一个高处,中间是一个叫人沮丧的弧度。
②因此,________,________,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惟恐被人耻笑了他去。
③ 他用神秘化的手法来回避直接明白的叙述,________这个作家要经过较长的时间才能被人识破他是一个伪造者,________而其他出于同样需要而苦恼的作家都会赞扬他。
A.诱惑时时在意,步步留心假如/则B.招引步步留心,时时在意假如/则C.诱惑步步留心,时时在意如果/那么D.招引时时在意,步步留心如果/那么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A.遭遇了这场变故,他面容憔悴,形象大变,精神恍惚,2月6日从拘留所里出来,连前来接他的妻子和女儿也不认识了。
B.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科技知识的价值日益显现,人类已进入知识产权的归属和利益的分成,并已开始向科技工作者身上倾斜。
C.笛声作为听觉意象,能引发诗人的联想,在诗人审美情感的兴起和升华中起到激发、催化作用,从而增强诗歌的表达手段和艺术效果。
D.有人批评“汉字听写大会”听写的字词古怪生僻,有故意刁难人之嫌,但更多的人则赞扬这种比赛有助于拯救汉字危机,弘扬中华文化。
5.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项是()①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也是孩子成长的终身老师。
如何维持老师身份的新鲜感,大家,互不相让,这使得年轻的父母们无所适从。
②对于什么是企业人才,与会者,但有一点得到公认:引领未来企业发展的人才必须具备领导才能、谈判能力和全球思维三大条件。
③蒙娜丽莎的神秘微笑为什么是最美的?500多年来,人们一直对此,即使是同一个观者,在不同的时间去看,感受似乎都有所不同。
A.莫衷一是各抒己见各执一词B.各执一词各抒己见莫衷一是C.莫衷一是各执一词各抒己见D.各抒己见莫衷一是各执一词6.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叙述,错误的一项是()A.《林黛玉进贾府》中的两首《西江月》似贬实褒,表面上是用世俗观念批判贾宝玉,而实际上却是贾宝玉叛逆性格的真实写照。
B.短篇小说的艺术表现特点是“借一斑略知全豹,以一目尽传精神”。
C.先锋实验小说的代表作家除余华外,还有马原、苏童、格非、孙甘露、北村等。
D.海明威的代表有《老人与海》《墙上的斑点》《丧钟为谁而鸣》,其中《老人与海》中的老渔夫是“硬汉性格”的典型。
7.填空1)世事洞明皆学问,________________。
(曹雪芹《红楼梦》)2)满纸荒唐言,____________!都云作者痴,____________。
(曹雪芹《红楼梦》)3)________________,俯首甘为孺子牛。
(鲁迅《自嘲》)阅读理解阅读下文选,完成8—12题(1)冬季日短,又是雪天,夜色早已笼罩了全市镇。
(2)人们都在灯下匆忙,但窗外很寂静。
(3)雪花落在积得厚厚的雪褥上面,听去似乎瑟瑟有声,使人更加感得沉寂。
(4)我独坐在发出黄光的菜油灯下,想,这百无聊赖的祥林嫂,被人们弃在尘芥堆中的,看得厌倦了的陈旧的玩物,先前还将形骸露在尘芥里,从活得有趣的人们看来,恐怕要怪讶她何以还要存在,现在总算被无常打扫得干干净净了。
(5)魂灵的有无,我不知道;然而在现世,则无聊生者不生,即使厌见者不见,为人为己,也还都不错。
(6)我静听着窗外似乎瑟瑟作响的雪花声,一面想,反而渐渐的舒畅起来。
8.下面词语分别指代的内容,全都正确的一项是()①尘芥堆:指社会底层。
②陈旧的玩物:和祥林嫂一样命运悲苦、贫穷受辱的人。
③活得有趣的人们:指像柳妈那样嘲笑祥林嫂的人。
④无常:这里指阴间里拘魂的鬼怪。
⑤无聊生者:像祥林嫂一样贫穷无靠难以活命的人。
⑥厌见者:指鲁四老爷之类封建统治者、卫道士及精神麻木的人。
A.①②③⑤B.②③④⑤C.①③④⑥D.①③⑤⑥9.“则无聊生者不生,即使厌见者不见”在文中正确的意思是()A.感到生活无聊的人,不如干脆死去,这样就使讨厌见到他的人不再见到他。
B.无所依靠而活不下去的人,不如干脆死去,这样即使讨厌见到他的人也见不到他了。
C.感到生活无聊的人,不如干脆死去,这样即使讨厌见到他的人也见不到他了。
D.无所依靠而活不下去的人,不如干脆死去,这样就使讨厌见到他的人不再见到他。
10.对下列语句分析有错误的一项是()A.第(4)句中的“百无聊赖的”“弃在尘芥堆中的”“看得厌倦了的”“陈旧的”等词语反映祥林嫂遭遇的悲惨和社会的无情。
B.第(5)句中的“魂灵的有无,我不知道”表现出“我”的软弱性:虽然同情祥林嫂,但无力帮助她摆脱封建迷信的桎梏,甚至没有勇气正视祥林嫂提出的问题。
C.“然而在现世……为人为己,也还都不错”,这是“我”的愤激而沉痛的反语,表现了“我”对黑暗社会的憎恨。
D.最后一句中的“反而渐渐的舒畅起来”,同样是反语,“渐渐的舒畅起来”,其实正说明“我”内心痛苦还在逐渐加深。
11.对这一段中所用的表达方式,解说正确的一项是()A.以议论为主,议中有叙。
B.以记叙为主,叙中有议。
C.以说明为主,兼有议论。
D.以抒情为主,兼有议论。
12.对文中环境描写的作用,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渲染了祝福之夜宁静、祥和的气氛。
B.点明了时代背景,表明封建统治的黑暗压抑。
C.以外面宁静的环境衬托“我”内心的不平静,同时也渲染了悲凉气氛。
D.深化作品主题,增加了文章的揭露性。
阅读下文,完成13—16题我想你们董玉洁下了晚自习,我独自躺在寝室里读小说。
当初离家时爹妈就交代:到城里读书,也学点惦记;你这孩子,打小就不晓得惦记人。
三叔把我送进这所中学时也提醒:抽空回去看你爹妈一眼,两个老人不容易。
今天课堂上,班主任又讲:人应该懂得以某种方式表达对亲人的感情。
我手头这本小说,也正讲述着这样一则故事:一名俄罗斯少年只身骑着匹枣红矮马冒雨夜行三十公里回家,仅仅为了对父母说一句“我爱你们”,父母幸福得快晕过去。
我的心像上足了劲的发条,激动得微微发颤:我何不也把爹妈狠狠地幸福上一顿呢?我可不是那种只想不做的人,我从床上跳起来,推上自行车就往四十多里外的家里奔。
风“呼拉呼拉”地拨打着树叶,天上乌云怒走,月亮藏藏露露、明明灭灭。
最好来场倾盆大雨吧,这样更显出我的心情,老师说这叫反衬。
半小时后,一场不小的雨应召而来。
股股雨水顺着脸颊淌到下巴尖儿上,汇成一挂小水链儿。
不时一个极亮的闪电,像电焊,照亮了一簇簇披发劲舞的树;没有雷,可真好。
回到家里啥也不说,就一句:“我想你们、惦记你们!”可不能说“我爱你们”,那不符合国情,太难以出口了,爹妈也不习惯。
当他们明白我是如此地惦记他们时,爹妈会是一副什么样的神情呢?他们会用什么样的眼神来打量他们这长大了、学会惦记人的儿子呢?他们会幸福得手足无措的,妈只会拿手在围裙上的那灰补丁上蹭来蹭去。
在雨中跋涉了三个多小时,我终于站在了村头。
有段泥泞路,车过不去,我便扛着往前趟。
稀泥柔柔地、润润地在脚底里蠕动,一下子就涨满了脚丫儿,围住了腿肚儿。
小村里没有一星灯光,人们早已沉入梦乡。
一个闪电,我望见几处低矮的屋子默默地卧在雨中山的坡上,像是被谁随手遗忘在那儿似的。
但我,惦记着你们。
站在家门口,雨水掺和着汗水,我早已浑身透湿。
敲门时,我的手有些抖。
爹妈警惕地问:“谁?”“我!”“出事啦!”爹妈嗓子眼儿发颤,磕磕碰碰地摸火柴点灯,“出啥事啦?”从门缝里,我清楚地瞅见两位老人连外套都顾不上披,便忙起身,妈举着铁盒做成的油灯,爹手忙脚乱地拨门闩。
“出事啦?出啥事啦?”爹妈连声急问,满脸满眼的惊恐。
“没,没啥事,回来,我……想……想看看你们。
”想好的话临出口又变了。
“没啥事?看我们?没啥事这么大雨,深更半夜赶回来?我们有啥好看的?到底出啥事啦?”爹蹙着眉头,使劲地瞅我的眼睛,想瞅出个名堂来。
“真的,真的没啥事。
”爹接过妈手里的干毛巾递给我。
妈忙着给我找干衣服,接着又给我煎了几个荷包蛋。
我吃着荷包蛋,妈悄悄凑过来:“是不是又在学校里惹祸啦?有啥事跟妈说,妈晓得你爹脾气不好,妈不跟他说。
“妈,真的啥事也没有。
”我咬着鸡蛋,嘴里涨满了暖暖的蛋黄。
收拾完了,我在床上躺下,迷迷糊糊刚要入梦,爹突然推开门:“柱子,到底出啥事啦!你照直里说,爹不骂你!”“爹,没事,真的啥事也没有,就想回来看看你们。
”爹退出去,掩上门,两老又嘀咕了好一阵。
躺在床上,我开始觉得心里有些酸溜溜的。
第二天清晨,雨仍下得很大。
我打定主意,起床第一句话就对他们说:“我在城里想你们!”可起了床,没见着爹。
问妈,妈说:“你爹夜里就走了,去你们学校看到底出了啥事。
你这孩子,有事也不说!”此时,我已无话可说。
13.第2自然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我”冒雨回家,爹妈为何一致认定“我”是在学校出事了呢?请申述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5.“我”为什么会“觉得心里有些酸溜溜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6.下列对文章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A.文章中的“我”,在小说的启发下,突然理解了“惦记人”的深刻含义,所以急不可待地深夜冒雨回家。
B.“我”的壮举之所以得不到爹妈的认同,是因为“我”纯属一厢情愿的一时感情冲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