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文训练中的“四结合”原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作文训练中的“四结合”原则
作文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中极为重要的任务,教会学生能写内容翔实、言词畅达、文质兼美的文章是其核心。
为此语文教师做了不懈的努力,笔者不揣浅陋,提出“四结合”教学原则,以求大家指正。
一、作文训练与学生日记、周记相结合
不少学生谈作文而变色,有“作文作文儿,难死小人儿”之叹,原因之一是学生面对作文题目无话可说。
于是第一个要解决的问题就是让学生有话可说,畅所欲言,而写日记、周记就成为学习写作的一个重要前提和必要补充,它是多数学生过渡期的台阶。
日记、周记的难度较小,范围较宽,既可以长篇大论,也可以三言两语,降低其起步的难度,就会感到入门成功的快感,进而提高学生写作的积极性。
在学生写日记、周记的过程中,教师要和学生一起讨论大家共同关心的话题,共同关注的事件,逐步引导学生在字数上、在话题上不断进步,不断提高。
高一、高二可以把日记、周记作为提高作文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但因为日记、周记的写作比较自由,不大注意其规范性,所以在高三就要把训练重点转移到适合高考需要的大作文上,我们相信,有高一、高二写作日记、周记的基础,高三的规范作文也一定会精彩无限,大放光芒。
二、作文训练与学生生活实际相结合
(一)联系校内生活,抓住机会,引导学生积极写作,发表自己的看法
学生在校时间较长,对校内生活较熟悉,出现一些热门话题实属必然,抓住学生耳闻目睹的事件展开讨论,可以畅所欲言。
教师“掌舵”,学生“开船”,除作语法修辞方面的更正外,教师不作大的改动,观点上更是不能过早地站出来下“定论”,有些问题可以永不下结论。
这样就不会闭塞学生的言路,束缚学生的思想,教师只需不时将敏感、新颖的话题提出,引起兴趣,起到“一石入水,泛万层涟漪”之功效。
在审阅学生习作时,出现不足、缺陷是正常的,指出这些问题时可用“减法”,而及时发现并充分肯定每一位学生观点中的合理因素,则是保护学生发表意见积极性的至关重要的一点。
针对每一位学生的情况,主要在写作技巧、言语分寸等技术方面给予由浅入深的指导,使学生不仅敢说敢写,而且会说会写。
如2010年秋季,学校举行了趣味运动会,由于比较新鲜,在热火朝天的比赛结束后,学生情绪激昂,抓住这个机会展开讨论,两个教学班的学生共写出与此相关的包括引发学校教育问题思考的文章的近100篇,大大拉近了每位学生与作文的距离。
再如,学生的值日问题、损害公物问题、早恋问题、师生关系问题等等,教师均可与学生共同探讨,但要注意导入的新颖、问题的适宜、讨论的及时、话语的新鲜等事项。
(二)联系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和学生共同讨论一些社会热点话题,引导学生关心社会发展
今日学校的学生,明日的社会栋梁,“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学生,在任何时代、社会都不能算是真正优秀的学生。
可以以《中国青年报》为主窗口,以班级为主要舞台,使学生在写作中受教育,在受教育中锻炼写作,形式多种多样:甲方乙方辩论对抗赛形式,小品表演形式,班内、校内征文形式等等。
话题可以是《电脑聊天之我见》、《社会公德法庭开庭》、《父母离异对孩子的影响以及我们的对策》、《孝敬父母,中华美德》、《交通规则,城市文明的保障》、《我看贪污腐败》、《国际风云变幻,风景这边独好》、《偷菜之“偷”》等等。
问题不要堆砌,欲速则不达,教师须把握教育时机,点击问题的要害,逐步使学生对社会、社会问题有个正确的看法,这对学生世界观的形成很有好处。
三、作文训练与课本内容相结合
教材是对学生实施教育的主要依据,教材的思想内容对学生会产生深刻的影响,作文训练与课本相结合是语文教学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一)结合课文培养学生联想、想像能力
联想是由甲及乙的联系、对比,其侧重点是抓甲、乙事物间的异同点,分为相同联想和相异联想;而想像则是对甲或乙这一事物或概念的具体化,也就是学生对于不在眼前的事物想出它的具体形象的过程,亦即心理学上在知觉材料的
基础上,经过新的配合而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
其侧重点是合理和创造。
在学生学过《项链》之后,可以续写,也可以写《我眼中的“马蒂尔德”》;学过《故都的秋》,可以仿写《古城的秋》;学过杜牧名篇《阿房宫赋》后指导学生写一篇展开联想想像的文章《我游阿房宫》;在学了一系列有关秦与六国得失问题的讨论文章后,引导学生展开想像,写一篇《我与苏秦谈合纵》的文章;《项羽之死》之后,联系《垓下之围》及《高祖本记》中刘邦与诸将讨论汉兴楚亡原因的名段,参之苏轼、李清照对项羽的评价写一篇《我眼中的项王》或《给项王进一言》的文章。
总之,教师应抓住课文中敏感、有趣的话题,及时给以指导,让学生张开联想、想像这一对翅膀,在作文王国里自由翱翔。
(二)结合课文中古今中外名著名段,引导学生阅读名著,从而提高对问题的洞察透视能力,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长期以来,“学生腔”困扰着语文教师的作文教学。
怎样才能使学生语言尽快脱离“学生腔”呢?则当首推古今名著的耳濡目染。
可指导学生就指定的名著书目中选择一二研读,并开展专题分析讨论会,定会受益匪浅。
高考作文《赤兔之死》、《孔明是怎样失业的》、《最后的战役》、《孙悟空悟理,花果山传经》便是阅读古典名著《三国演义》、《西游记》并汲取营养的成功范例。
四、结合世界观、人生观,使作文训练发挥更大的育人作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是新课标的三维目标之一,作文训练在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问题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无数作家成才的事实也说明了作文与成才的密切关系。
我的做法是紧密结合学校德育工作的主题,诸如“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助人为乐”等,命题“我爱国,我刻苦”“,我是大海中的一滴水”“,我是雷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