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主义视野下网络穿越小说的写作艺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network time-travel novels emerge, develop rapidly and become one of the most popular networks. There is a large quantity of time-travel works and ultra click-through rates in recent ten years, and some of them have been published and been made into film and television programs. They have been welcomed and loved by many readers especially female readers. Aiming at the female trend of writing and reading time-travel networks, and in the view of the feminism, this paper analyzes some time-travel networks with various comments so as to explore some specific features in the writing of time-travel networks.
This paper is divided into three parts: the introduction, the text (including four chapters) and the conclusion.
The first chapter mainly discusses the plot and characters of network time-travel novels. Network time-travel novels construct models of “beautiful woman and gifted scholar”, “new Cinderella” and “King of the Nerds” and so on. Through the opposition of females, foiling of males and other characterizing ways, this paper highlights the existence of femaleness.
The second chapter mainly discusses the narrative voice of network time-travel novels. Firstly, we analyze the authority created by authorial narrative voice and personal narrative voice. Then, we discuss the
appearance and nature of female authority by analysising the power of male voice, the resistance of female voice and the struggle of the two voices.
The third chapter mainly studies the perspective of creating time-travel networks. We discuss the female narrative strategy by analyzing the use of the inner angle of vision when creating and analyze the deep gender system by analyzing the transformation from the male perspective to the female perspective.
The fourth part mainly analyzes the psychology of creation and acceptance. We think that the appeal to the self-actualization, the desire for the beautiful love and grasping the demand of the space-time are the most obvious creation and acceptance psychology of network time-travel novels.
The conclusion part mainly explores the value and the boundedness of time-travel networks in the process of pursuing the female authority.
Key Words:Time-travel networks; Plot pattern; Narrative voice; Creation perspective; Creation psychology, Acceptance psychology
目 录
摘要 (I)
ABSTRACT ................................................................................................................. I II 绪论. (1)
第一章情节与人物模式:突出女性存在 (12)
第一节情节模式 (12)
一、“佳人才子”模式 (12)
二、新“灰姑娘”模式 (14)
三、“废材逆袭”模式 (17)
第二节人物结构模式 (18)
一、女性人物的对立 (19)
二、男性人物的衬托 (21)
第二章叙事声音:创建女性权威 (23)
第一节叙述者声音的两种类型 (23)
一、作者型叙述声音 (24)
二、个人型叙述声音 (25)
第二节叙事声音中的强权、抵抗与抗衡 (27)
一、男性声音中的强权表达 (27)
二、女性声音中孤立的抵抗 (29)
三、两性声音的直接抗衡 (30)
第三章创作视角:追求女性身份 (32)
第一节内视角 (32)
一、内视角的具体运用 (32)
二、内视角的女性叙事策略 (35)
第二节男性视角到女性视角 (36)
一、“反客为主”的女性视角 (36)
二、“反主为客”的男性观照 (38)
三、视角改变的深层“机制”分析 (39)
第四章创作与接受心理:凸显女性意识 (42)
第一节自我实现的诉求 (42)
一、具备过人才华 (42)
二、追求独立事业 (43)
第二节美好爱情的渴求 (45)
一、实现两性平等 (45)
二、寻求完满爱情 (47)
第三节把握时空的需求 (48)
一、突破时空限制 (49)
二、留恋青春年华 (50)
结语 (53)
参考文献 (55)
绪 论
一、网络穿越小说的溯源及发展
近年来,网络穿越小说兴起并迅速发展,成为网络小说中最热门的类型之一。
然而,“穿越”并非是一个新兴词汇,“穿越时空”作为文学母题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早已存在。
与“穿越时空”相关的故事最早可追溯到春秋时期,如《庄子·至乐》就记载了死去经年的骷髅复活并与庄子进行对话。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东晋虞喜《志林》中均有记载“烂柯山”的故事,是说樵夫王质进山砍柴之时,因观神仙对弈而忘归,待到棋局结束,王质手中的斧柄早已烂掉,这便是“山中方七日,世上已千年”的由来。
南朝刘义庆《幽明录》中则记载了刘阮遇仙的故事,是说剡人刘晨、阮肇进山采药时遇见美女并与之成亲,半年后二人下山却发现人间已逝几百年。
这类故事中,主人公通常因奇遇进入另一时空,通过仙界时光与人间岁月的巨大反差透露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东晋陶渊明《桃花源记》记述了武陵渔人无意间闯入世外桃源,沉醉不知归路,这也包含了“穿越”元素。
明代董说《西游补》中讲述的孙悟空误入魔幻世界,从而“穿越”不同朝代,借其所见所闻以讽刺明代现实世相。
这类故事借助虚构的理想社会来反衬黑暗的现实,表达了对现世的不满和反抗。
通过上文的梳理,我们不难看出“穿越时空”的故事古已有之,而穿越小说这种诞生于网络虚拟世界的小说文本,实质根植于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是“穿越时空”母题在新媒体时代下应运而生的一种新的文本样式,网络是这一类型文本得以迅速占领小说领域的必不可少的媒介。
李玉萍在《网络穿越小说概论》中定义:“穿越小说,也被称为穿越文,指的是穿越题材的华语网络原创小说类型……穿越小说诞生于虚拟的网络空间之中,随着新媒体的高速发展,穿越小说上承20世纪最为风行的武侠小说,在武侠、玄幻、历史、言情的土壤中产生并迅速成长,已成为21世纪最重要的新兴通俗小说类型之一,在网络文学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①。
笔者对穿越小说发展历程进行研究后发现,其发展基本可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穿越小说的萌芽期。
20世纪八九十年代,早在网络文学风靡之①李玉萍. 网络穿越小说概论[M]. 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11:12.
前,黄易的《寻秦记》、席绢的《交错时光的爱恋》等穿越题材的作品相继出现,一定程度上带动了穿越小说创作的发展。
《寻秦记》讲述了现代特警项少龙借助时光机器穿越至动荡的战国末年,辅佐秦王嬴政一统天下并抱得美人归的故事。
小说中项少龙运用现代人的谋略和才华,在战乱纷争的年代一展宏图,事业爱情双丰收。
《交错时光的爱恋》中,现代女孩杨意柳因车祸去世,受其母的灵力相助而穿越到宋朝,化身为苏幻儿。
这个美丽而聪慧的现代女孩与男主人公石无忌之间发生了一段交错时光的爱恋。
这两部小说也为随后盛行的两种网络穿越小说类型奠定了基础:一种是以男性为主体、以穿越后建功立业为主要内容的作品,读者主要面向男性;另外一种是以女性为主体、以穿越后言情为主要内容的作品,读者主要面向女性。
第二阶段,穿越小说发展期。
在这一时期,穿越小说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2004年至2007年,金子创作的穿越题材小说《梦回大清》在晋江文学城上开始连载直至完结,创下了300万的点击率,高居晋江文学城榜首,朝华出版社于2006年将其出版成书。
小说讲述了都市白领蔷薇因在故宫中迷路而穿越回清朝,以“九王夺嫡”为历史背景,在波谲云诡的政治斗争中发生的一段轰轰烈烈的爱情故事。
《梦回大清》的出现,掀起了穿越小说创作和阅读的热潮,尤其使得“清穿”之风盛行,即主人公穿越时空来到清朝而展开故事。
这段时期,网络上涌现了众多“清穿”佳作,如《独步天下》、《步步惊心》、《谋嫡诱色》、《瑶华》等。
从2006年开始,网络穿越小说创作类型得到创新,穿越的时空更为多元化,穿越的故事也推陈出新,使得穿越小说持续升温。
晋江原创网、起点中文网、潇湘书院、红袖添香等各大原创文学网站纷纷收纳了大量的穿越小说,开设了以“穿越时空”为题材的小说专栏。
这其中大量作品备受读者青睐,点击率居高不下。
这一股热潮促使众多出版社向网络穿越小说抛来橄榄枝。
2007年9月,作为主流出版集团之一的作家出版社也将出版的目光投向了网络穿越小说,以12%的高版税和10万册的首印量发行了“穿越四大奇书”①——《鸾:我的前半生我的后半生》、《木槿花西月锦绣》、《末世朱颜》、《迷途》,并在市场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这有效地带动了穿越小说由网络虚拟文本向纸质文本的发展,使穿越小说一跃成为出版社的“新宠”。
随后创作的一大批穿越小说在这股热潮中脱颖而出、备受追捧,
①欧阳友权.网络文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13
《少年丞相世外客》、《寂寞空庭春欲晚》、《法老的宠妃》、《歌尽桃花》、《秀丽江山》、《绾青丝》《凤囚凰》、《醉玲珑》等先后在各出版社出版。
第三阶段,穿越小说的巅峰期,也可以说是穿越小说与影视作品的联姻时期。
诚然,穿越小说并非在这一阶段才被搬上荧幕。
早在1989年,李碧华创作的穿越题材小说《秦俑》就被改编为电影《古今大战秦俑情》。
20世纪初,《寻情记》被翻拍成同名电视剧并取得了不错的收视。
观众反响较为热烈的穿越剧还包括《穿越时空的爱恋》、《魔幻手机》等。
但最初的这些“穿越剧”与其他剧种相比并无特别优势,亦未成体系。
直到2010年,由同名穿越小说改编的两部“清穿”大剧《宫》和《步步惊心》正式上映并席卷影视圈,这才引起了穿越小说真正的轰动。
这两部剧的播出时间仅仅相差半年,均受到了观众的极力追捧,《步步惊心》更是未播先火,在策划阶段就激起了网友们广泛的关注与讨论,由此可见“穿越”热潮的汹汹态势。
可以说,影视的走红推动了穿越小说的创作,也带动了网络点击率的攀升以及纸质书籍的热卖,至此,穿越小说的发展走向巅峰。
二、网络穿越小说与女性主义视角
在穿越小说快速走红中,笔者发现,其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创作及阅读的女性化。
上文提及的穿越作品中,不乏男性作家创作及男性主体穿越的作品,但以女性穿越居多。
纵观经典的网络穿越小说作品,其创作者多为女性。
天下归元、潇湘冬儿、李歆、桐华、金子、桩桩等被读者熟知且创作量较多的穿越小说作者均为女性,穿越的主体和受众也倾向于年轻女性。
在红袖添香、潇湘书院等以女性创作和阅读为主的网站,穿越小说均被设置为第一栏目。
作为女性阅读第一大网,晋江文学城也设有穿越小说一栏,且作品数量相当惊人。
但在男性阅读为主的起点中文网,穿越小说则不被重视,并未作为单独的栏目,相关作品散布于玄幻、历史、军事等栏目之内。
早在2009年,就有学者对穿越小说的读者情况开展过一项调查并针对调查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穿越小说读者的男女比例为2:43,其中90%是大学生和白领阶层,她们几乎每天都上网。
约九成人看穿越小说是为了消遣娱乐,释放压力,打发时间,还有近一成人是跟风。
”①这可以看出,穿越小说的接受对象主要集中于女性。
因此,基于网络穿越小说创作和阅读的女性化,本文以女性主义批判作为思①陈婷.”穿越小说”还能火多久[J].出版参考,2009(6):13.
考视角,来探讨穿越小说的写作艺术。
“女性主义”这个术语最早于1870年代在法国的医学论文中出现,用以描述男人的女性化,随即这个词成为了“女权主义”的同义词,被赋予“妇女解放”、“男女平等”等含义,随后传入欧洲其他国家。
20世纪初,中国也开始流传“Feminism”一词,汉语有将其音译为“飞米尼斯主义”,称其为“女权主义或男女同权主义”①。
到20世纪末期,这个词出现了“女权主义”、“妇女解放运动”、“男女平等主义”、“争取男女平等运动”等多种译法。
1992年张京瑗在其主编的《当代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一书中,将其译为“女性主义”。
自此,国内更多地使用“女性主义”而非“女权主义”,这其中体现了一种深厚的文化态度与性别意识。
“女权主义”代表着“妇女为争取平等权利而进行的斗争”②,而“女性主义”则表明中国的女性在政治上已获得与男性平等的地位,重在强调文化影响下的性别差异。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是“60年代末欧美兴起的新女性主义话语的一部分,是当代西方文学理论与实践中充满活力与生机同时又是自强不息的主力军。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不仅以文学文本和妇女文学为其研究的对象,更重要的是它重新审视西方文化传统的实践。
”③张京瑗指出,英美学派与法国学派是最具有代表性的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流派。
她将英美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划分为“女性美学”与“性别理论”两个阶段:1960年代末妇女解放运动的发展并持续升温,直接孕育了以颂扬女性文化和女性创造意识为核心的女性美学。
早期的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倾向于研究“妇女形象”,即文学作品中所刻画的女性,如玛丽·埃尔曼的《想念妇女》。
到了1970年代中期,女性美学的研究开始转向妇女作品及妇女作家,埃伦·摩尔的《文学妇女》、伊莱恩·肖瓦尔特的《她们自己的文学》、桑德拉·吉尔·伯特与苏珊·格巴合著的《阁楼上的疯女人》都是当时出色的著作。
“性别理论”则是从最初对妇女形象分析上发展而来的。
这一阶段试图将文本中性别构建的方法上升到理论阶段,1970年代末哲学、语言学和心理分析学中均出现了对于女性“问题”的批评,到了1980年代末性别构建则集中体现为对性别差异的比较研究。
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本文采用女性主义视角,并结合相关的写作学、叙事学理论,对流行的网络穿越小说文本进行细读和解析,从情节与人物模式、叙事
①林树明.多维视野中的女性主义文学批评[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16.
②张京媛主编.当代女性主义文学批评[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4.
③张京媛主编.当代女性主义文学批评[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1.
声音、创作视角、创作及接受心理四个方面入手,试图对网络穿越小说的写作特点进行分析,探究文本中的女性话语和隐含的声音,思考现代与传统文化冲突下的女性形象,进而分析写作中女性主体身份意识确立和女性权威构建诸问题。
三、当代中国网络穿越小说研究现状
笔者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发现,对于网络穿越小说的研究集中在论文方面。
从中国知网现有(2017年3月)的数据储备来看,以“穿越小说”为篇名搜索到的文献记录在250篇左右,其中硕博论文有35篇左右。
由此可见,网络穿越小说的迅速崛起并流行吸引了众多评论家对其进行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理论成果,但许多研究内容专业性不强且少有创新。
1.专著方面
在笔者的阅读范围内,对网络穿越小说的研究专著目前仅有1部,即李玉萍撰写的《网络穿越小说概论》(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这是一部较为全面的论著,作者从穿越小说的界定以及产生和发展概况入手,分析了穿越小说的类型和基本特质,同时对其语言风格、后现代文化特质和审美特质进行了研究。
在第八章中,作者主要研究和论述了网络穿越小说的女性书写:作者首先对女性书写历史进行了回顾,随后罗列了女性书写的繁盛现状。
主要内容集中在对女性书写的解读,包括女性话语体系的构建和女性主体意识的叙事结构的分析,并在章节末论述了女性书写的价值和意义。
这本论著对本文的撰写有重要的启发和指导作用。
另外,一些关于网络文学的论著,如谭德晶的《网络文学批评论》(中国文联出版社2004年版)、欧阳友权的《网络文学概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聂庆璞的《网络叙事学》(中国文联出版公司2004年版)等,主要针对穿越小说与其他类型的网络小说的共性进行了探究。
2.论文方面
(1)基本概念研究
网络穿越小说作为一种新兴文体,大众对其高度关注却了解不够深入,因而对其定义、类型、发展和意义等基本概念研究是评论家关注的一大方面。
许闻君在《浅论穿越小说》(文学观察,2012年第4期)中对穿越小说的基本类型进行了总结说明。
郭瑞佳的《“穿越文”的前世与今生》(出版广角,2011
年第8期)简要论述了穿越小说的起源与发展。
梁美鲜的《浅谈穿越文学的发展》(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2年第4期)从穿越文学发展的渊源入手,探究穿越文学持续发展的助力及阻碍。
裴兰的《论“穿越文学”及其意义》(重庆科技学院学报,2012年第20期)则对穿越小说的概念内涵、类型及意义等进行了解读。
(2)艺术特色研究
①叙事学方面的研究
随着叙事学理论在国内的发展,许多论文运用叙事学这一理论武器,对网络穿越小说展开了多角度的分析。
李玉萍的《网络穿越小说叙事特质分析》(山花,2012年第4期)将网络穿越小说的叙事特质归纳总结为三点,即异时空体验式叙事、交错时空的叙事趣味、时空交错中的拼贴,这种观点与其专著《网络穿越小说概论》中论述的穿越小说的基本特质有重合之处。
田苗序的《穿越小说中的传奇叙事模式探索》(商业文化,2011年第3期)联系中国小说的传奇叙事模式,对穿越小说返古的语言特色、结构设计,叙事结构的多样化进行了探索。
王丹丹、刘建:《论网络文学中“穿越小说”的叙事模式》(文教资料,2014年第14期)从男性穿越和女性穿越、主角万能模式和非主角万能模式这两个对立面来展开研究。
②人物形象及其塑造研究
戴群的《女性主义视域下的网络穿越小说》(金田,2012年第8期)从女性主义的角度分析了穿越小说文本中具有“双性同体”特质的女性形象及其塑造问题。
骆桂峰、廖桂湘的《网络穿越小说的女性形象分析》(青年文学家,2013年第13期)从鲜明的女性意识,理想与现实、传统和现代的冲突,形象清新与情感至上的融合,价值观的功利性等方面解析了网络穿越小说中女性形象的特点。
莫翠在《从穿越小说中女主“万能”形象塑造来看当今女性的期待》(文学界,2011年第8期)中指出了穿越小说塑造女主人公形象的“万能”定律,并联系小说文本与现实生活解读了女性对美、对成长、对爱情以及对事业成功的期待。
③写作特征与风格研究
李洁、徐艳爽的《当代流行穿越小说的写作特点探析》(短篇小说,2014年第33期)通过研究畅销的穿越小说文本,归纳了网络穿越小说共同的写作特点,
即借鉴中国传统文化的同时体现了宗教文化。
秦蔚的《一切皆有可能——论网络穿越小说的基本特征》(宜宾学院学报,2014年第9期)论证了穿越小说广阔的包容性、独特的叙事风格、鲜明的狂欢色彩。
方燕妹的《解读穿越小说的狂欢化色彩》(名作欣赏,2012年17期)和董胜的《穿越小说的狂欢色彩》(当代小说,2009年第4期)均以巴赫金的狂欢理论为基点,分别以文本内容、创作手法为核心论述了穿越小说的狂欢色彩。
④审美特性研究
李婧的《网络穿越小说的审美特色》(小说评论,2009年第S2期)、骆桂峰的《论网络穿越小说的审美特性》(山花,2013年第4期)以及李云娜的《在“穿越”中寻找精神的皈依——论网络穿越小说的审美价值》(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年第3期)均从相似的角度,即故事情节时空错位、网络虚拟的审美满足、网络互动的审美参与等方面研究网络穿越小说的审美特性。
熊婕的《网络穿越小说审美特点刍议》(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3年第6期)则着重从网络穿越小说戏仿历史的手段、独特的召唤结构、新奇的时空想象、虚幻的写作手法、浓郁的古典气息及唯美的语言等方面解析了其审美特点及价值。
(3)社会文化研究
①大众文化方面的研究
贺艳的《网络“穿越”小说的叙述与流行——以大众文化为分析视角》(重
年第3期)从大众文化的角度出发,联系叙事学知识,来探讨网络穿越小说迅速流行与其叙事模式、叙事策略和时代语境的关系。
李盛涛的《网络穿越小说:当代文化镜像的反讽性文本》(东方论坛,2013年第4期)重点分析了网络穿越小说文本中描述的生活景观与当代文化生活景观的差异,以及穿越主人公的完美性与当代主体的悲剧性的矛盾,论述了网络穿越小说与当代社会所构成的反讽关系。
②社会传播方面的研究
伍慧琼的《浅析穿越小说的传播偏向性》(经营管理者,2011年第18期)将穿越小说的特点与传播学理论相结合,从传播的偏向性来分析穿越小说蹿红的原因。
高鸿飞的《从穿越小说看网络类型小说的传播动力要素》(商业文化,2010年第5期)以网络传播规律和传播学相关理论为支撑,立足于传播原动力、推动
力及外部动力三点,研究了以穿越小说为代表的网络小说迅速流行但又被快速遗忘的原因。
(4)心理学方面的研究
女性群体是穿越小说的主要接受群体,因此对穿越小说的女性心理尤其女性接受心理进行解读是众多评论家的重心,这也对本课题的写作具有重要的启发作用。
钱秀银的《“80”后女性写手与网络穿越小说》
报,2011年第1期)研究了网络穿越小说与女性群体的关系:其作者多是“80”后女性写手,作品凸显了现代女性的心理需求也深刻体现了女性意识。
常译月的《浅谈穿越小说与女性读者群》(环球人文地理,2014年18期)就穿越小说读者的性别倾向于女性,并从女性的心理需求出发,探讨了穿越小说的流行原因。
刘姬的《网络穿越小说展现的女性心理意识》(文学教育,2015年第5期)、骆桂峰的《网络穿越小说的女性心理意识分析》(名作欣赏,2012年第18期)均是分析网络穿越小说中的女性心理及女性主体意识。
郭名华、赵玲的《穿越时空编制现代女性白日梦——穿越小说女性心理症候分析》(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第5期)从三个方面来具体分析穿越小说所展现的现代女性心理症候:容貌使现代女性遭遇诸多无奈;现代女性沉迷于穿越小说的虚拟世界以逃遁现实;现代女性追求事业以自强自立。
陈洁、包玲莉的《转型期年轻女性价值观探析——从网络穿越小说的流行看》(法制与社会,2009年第32期)从穿越小说的流行趋势中解读了现代女性独特的价值观,并指出其中表现的自我本位性、功利性以及矛盾冲突性。
隋幸华、鲁涛的《从网络盛行的“穿越小说”看当下青少年女性的心理健康》(新闻天地,2011年第7期)分析了女性在阅读穿越小说时可能存在的一些健康问题,即苛求完美的偏执心态、沉溺于“迷失”的幻灭心态、拒绝长大的逃避心态以及拜金主义泛滥的功利心态。
另外,骆永惠的《网络穿越小说的叙事方法研究》(鸭绿江,2016年第1期)并非研究穿越小说叙事技巧,而是将穿越小说的叙事方法与读者的阅读心理结合,归纳并总结网络穿越小说满足了读者对安全感的诉求、自我实现的诉求,以及突破内心空间的诉求。
于慧娟、郑文娟的《试论网络穿越小说中女性意识的缺失》(才智,2013年第13期)具体分析了网络穿越小说中描写的女性形象、女性经历,表明女性人物的追求均是
为了迎合男性的审美、获得男性的青睐,指出网络穿越小说中女性意识的缺失的实质。
其论述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但过于武断和片面。
(5)穿越剧研究
越来越多的网络穿越小说被改编成电视剧,穿越剧的流行也引起了评论者对其进行研究。
一方面,由于穿越小说和穿越剧两者在表现方式、传播媒介及承载的文化功能等方面的不同,不能将穿越小说与穿越剧研究等同。
另一方面,穿越剧基本根据同名小说改编而来,情节、手法等方面具有很多共性,因而大多数关于穿越剧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与以上关于穿越小说的研究在趋向上是相同的。
笔者发现,在对穿越剧的研究成果中,同样包括了以上介绍的各个方面,这里单就穿越剧再重点介绍与本文研究相关的学术成果。
①叙事学方面的研究
徐晓芳的《后现代语境下的穿越剧》(电影文学,2012年第11期)从历史想象的重构、女性意识的凸显、叙事策略的狂欢三方面综合分析了穿越剧的后现代特质。
蔡骐、徐小玲的《叙事学视域中的电视穿越剧》(现代传播,2012年第5期)从叙事学角度分析了穿越剧在叙事文本的类型承袭与创新以及巧用陌生化和延宕策略等方面的叙事特色。
郭小平、彭理云的《穿越剧的叙事学分析——以电视剧<宫锁心玉>为例》(媒体时代,2012年第5期)首先对穿越剧《宫锁心玉》进行了经典叙事学分析,探究其情节、人物、叙事语法、话语及叙事交流等基本叙事要素,随后对其进行了后经典叙事学分析,结合具体的社会历史语境以及读者的能动作用去分析作品的创作,指出穿越剧通过采用非线性叙事的后现代叙事手法,消解和重构了历史。
②女性主义方面的研究
赵帆晴的《从当今穿越剧的风靡解读大众的文化心理》(中国市场,2012年第14期)从穿越剧情节中体现的女性主导意识出发,简要分析其女性主义色彩。
裴曼琪的《穿越剧热播现象的女性主义阐释》(西部广播电视,2015年第13期)提出:穿越使现代女性在回归过去中实现了个体价值,从而获得了女性的个人认同与情感释放;同时,穿越剧在男性占据主要话语权的历史社会中,通过戏仿的手段,将男性书写的历史真实地纳入了女性认知体系之中;再者,穿越剧中女性对固有家庭的反叛也体现了传统爱情、家庭观念下现代女性对男权的颠覆。
曾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