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管圈活动在提高前列腺电切术后患者盆底功能训练依从性中的应用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
socialadaptioncapabilitydevelopmentinpreschoolchildren
withmalignanttumors:Arandomizedcontroltrial[J].Psy cho Oncology:JournalofthePsychologicalSocialandBehav ioralDimensionsofCancer
,2014,23(6):88 89.[14]MariannFossum,MargaretaEhnfors,ElisabethSvensson.
Effectsofacomputerizeddecisionsupportsystemoncare
planningforpressureulcersandmalnutritioninnursinghomes:Aninterventionstudy[J].Internationaljournalofmedicalinformatics
,2013,82(10):115 117.(本文编辑:曾丽琼 石晓霞)
DOI:10.19791/j.cnki.1006 6411.2020.01.086
工作单位:750001 银川 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泌尿外科韦娟:女,本科,副主任护师周红:通信作者
收稿日期:2019-01-17
品管圈活动在提高前列腺电切术后患者盆底
功能训练依从性中的应用效果
韦 娟 齐 娟 马春美 周 红
摘要 目的 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提高前列腺电切术后患者盆底功能训练依从性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成立QCC小组,确定活动主题,对前列腺电切术后患者盆底功能训练依从性的现状进行调查并分析原因,制订对策方案并开展实施和效果确认。
比较活动前后拔除尿管后尿失禁发生率及持续时间。
结果 活动后组的术后拔除尿管后尿失禁发生率低于活动前组(
P<0.05),持续时间短于活动前组(P<0.05)。
开展品管圈活动后,患者盆底功能训练依从性由活动前的38.9%提高至60.56%。
结论 开展品管圈活动能有效提高前列腺电切术后患者盆底功能训练的依从性,预防术后尿失禁的发生,提高团队合作及和谐度。
关键词:品管圈;前列腺电切术;盆底功能训练
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是老年男性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发病率随着年龄递增,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排尿功能和生活质量。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是目前治疗前列腺增生症的“金标准”,但术后拔除尿管后有一定数量的患者会出现尿失禁,早期为19%,9个月后为2
%[1]。
潘宝环等
[2]
对前列腺增生症患者术前早期行盆
底肌肉训练,有效减少了尿失禁的发生及持续时间。
本科于2018年开展了以“提高前列腺电切术后患者盆底功能训练依从性”为主题的品管圈活动,取得了预期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2月—6月在本科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所有患者术前均行泌尿系B超、尿流率测定确诊,排除语言交流障碍、合并尿路感染、神经源性膀胱患者。
其中将2018年2月13日—3月13日的30例患者作为活动前组,将2018年5月26日—6月22日的30例患者作为活动后组。
活动前组患者年龄53~78岁;活动后组患者年龄55~80
岁,住院时间8~15d,平均9d。
两组患者文化程度、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活动前组实施常规护理,活动后组开展品管圈活动,具体内容如下。
1.2.1 成立品管小组 泌尿外科QCC小组共11人,其中副主任护师3人,主管护师5人,护师2人,护士1人;本科10人,专科1人;平均年龄35.4岁,1名辅导员由泌尿外科护士长担任。
全员投票沿用上一期“畅悠圈”圈名,寓意为在精心护理下,患者恢复健康后悠然自得享受生活的美好状态,最终确定“提高前列腺电切术后患者盆底功能训练依从性”为本次活动的主题。
1.2.2 拟定活动计划 为了保障活动的顺利进行,由辅导员、圈长和2名圈员共同拟定活动计划,
按品管圈活动十大步骤确定活动内容,以周为单位确定各步骤进行的时间,圈会集体讨论后确定各圈员所负责的工作,并绘制甘特图。
1.2.3 现状把握 2018年2月13日—3月13日对活动前组的30例患者盆底功能训练情况进行调查,从患者是否知晓盆底功能训练的目的、意义,盆底功能训练的方法和频次以及能否按照训练要求进行盆底功能训练等六个方面内容入手,在术前、术后、出院前进行调查,依从性仅为38.9%。
功能训练不合格的问题主要为:①患者不知晓盆底功能训练的方法和频次;②不知晓盆底功能训练的目的、意义;③不知晓盆底功能训练的有效性的检测方法;④不知晓出院后功能训练的时间及所达到的标准,
见图1。
图1 改善前柏拉图
1.2.4 目标设定 目标值=现况值+(1-现况值)×改善重点×圈能力=38.9%+(1-38.9%)×73%×46.25%=59.5%,将泌尿外科前列腺电切术后患者盆底功能训练的依从性,由改善
·
181·当代护士2020年1月第27卷第1期(上旬)
前的38.9%提高至59.5%。
1.2.5 真因分析 QCC小组运用头脑风暴法、鱼骨图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可以从患者、医护人员、方法3个方面讨论。
①患者方面:患者对术后并发症的风险认识不足,未从思想上重视功能训练,未达到训练的时间和频次;患者年龄偏大,容易遗忘;术后早期因膀胱痉挛、疼痛不愿意进行功能训练;对护士的认同感差;②医护人员方面:医生忙于手术,未对患者进行盆底功能训练的宣教和监督;护理人员工作量大,功能锻炼宣教不到位;责任护士轮班不固定,知识宣教和训练检验缺乏准确性、连续性;
③方法方面:宣教形式单一;口头讲解容易遗忘。
最终确定护士专科知识培训少、患者宣教知识接受能力差、缺乏宣教资料、宣教形式单一为本次活动的真因。
1.2.6 对策拟定及实施 针对真因进行对策拟定,圈员共提出了17个对策方案,通过5、3、1评价法和80/20法则,对拟定的对策进行评分并整合,最后确定4个可行性对策,具体如下。
1.2.6.1 制作关于盆底功能训练的宣教资料和小视频,丰富宣教形式 指定两名圈员根据盆底功能训练的目的、训练方法、时间以及出院后所达到的标准,制作图文并茂的宣教资料,悬挂于病房,方便患者阅读。
建立患者术后功能训练的微信群,在患者入院后即拉其入群中并上传盆底功能训练小视频,并定期发布宣教信息。
出院时留取患者联系方式,微信回访,患者有疑问在群里询问时,应及时予以解答。
1.2.6.2 制作盆底功能训练健康教育PPT,对护理人员进行分层次培训 制作盆底功能训练健康教育PPT,列入科室培训计划中,圈员们先集中学习、培训,再分层次培训科室其他护理人员,包括进修、轮转护士,使护理人员对患者的健康教育同质化、标准化。
1.2.6.3 制订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健康教育路径,规范围手术期的健康教育 查阅文献资料,制订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健康教育路径,将盆底功能训练列入其中,术前即指导患者开始功能训练,术后1~3d由责任护士督促指导患者训练并进行效果评价,使患者围手术期能正确规范进行盆底功能训练。
1.2.6.4 医护合作,提高患者及家属对宣教知识的接受及认可度 以往患者功能训练的健康教育在术后才开始进行,患者年龄偏大,记忆力减退再加上术后疼痛、膀胱痉挛等因素不愿意配合进行训练。
改善后在患者入院后及手术前,医护合作利用查房时间共同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讲解功能训练的意义和方法,指导患者及家属查看宣教资料,术前即开始功能训练。
1.2.6.5 制定盆底功能训练效果检测标准 在征得患者同意的情况下,指导患者做肛门会阴收缩动作,护理人员将食指涂润滑油后伸入患者肛门内,患者收缩盆底肌时如护士能感到肛门收缩则表明动作有效;在患者出院后指导填写排尿日记,如果排尿次数逐渐减少,间隔时间延长为训练有效。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拔除尿管后尿失禁的发生例数、发生率及尿失禁持续时间。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用例数和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术后拔除尿管后尿失禁率发生率及持续时间比较 活动后组的尿失禁发生率低于活动前组(P<0.05),持续时间短于活动前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术后拔除尿管后尿失禁发生率及持续时间的比较组别例数
发生率
[例(%)]
持续时间
(d,x±s)
活动前组306(20.0)11.7±3.5
活动后组302(6.7) 3.5±1.3
χ2/t值4.32012.029
P值0.038<0.001 2.2 有形成果 小组成员于2018年5月26日—6月22日对活动后组的30例患者盆底功能训练的情况进行调查,依从性由活动前的38.9%提高至活动后的60.56%,小组成员共撰写相关论文2篇,并获得医院2018年度医院品管圈大赛三等奖。
见图2、图3。
图2
改善前后患者盆底功能训练依从性比较
图3 改善后柏拉图
2.3 无形成果 从圈能力数据统计和雷达图可以看出,活动后,圈员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团队凝聚力、团队和谐度、品管手法都有了很大的提高,见图4。
图4 品管圈活动无形成果雷达图
·
2
8
1
·TODAYNURSE,January,2020,Vol.27,No.1
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
3 讨论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因创伤小、手术安全性高、并发症少等优点在临床上普遍开展,但术后尿失禁的发生率较高,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患者对手术疗效也会产生怀疑心理,
降低了治疗的依从性[3]。
研究表明,术前及术后对患者进行盆
底肌功能训练能改善尿失禁症状,鼓励患者坚持训练,增加尿道括约肌及膀胱的收缩力及紧张度,可以提高患者的排尿控制能
力[
4,5]。
既往临床工作中,患者盆底功能训练的依从性较差,未能达到应有的效果。
此次品管圈活动,通过制作完善的宣教资料,规范健康教育路径及宣教的方法,强化护理人员的指导督促作用,使患者掌握训练要领,为减少术后尿失禁提供了有力保障,由表1可见,活动后组拔除尿管后尿失禁的发生率和持续时间均较活动前组明显改善(P<0.05)。
QCC是一种运用群体智慧、集体力量、团队精神的改进程
序[6]
,本次活动的开展,不仅实现了预定目标,促使圈员们在工
作中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还增强了团队的和谐度和凝聚力。
本研究也有一些不足,例如分析问题有一定的片面性,品管手法掌握较少等。
参 考 文 献
[1]VanKampenM,DeweerdtW,VanPoppelH,etal.Urinaryin
continencefollowingtransurethral,transvesicalandradicalprostatectomy.Retrospectivestudyof489patients[J].ActaUrolBelg,1997,65(4):1 7.
[2]潘宝环,程凤芹,尤毅敏,等.前列腺电切术前盆底肌功能
训练队预防患者术后尿失禁的作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4,33(11):891 893.
[3]朱丽君.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预防及护理尿失禁的研究
进展[
J].当代护士,2013,20(6):9 10.[4]冯静,陈庚敏,张晓红,等.压力性尿失禁病人盆底电刺激
治疗临床分析[J].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2006,7(1):5 8.[5]谷永芳,张龙英,周静.循证护理模式在前列腺电切术围手
术期的护理效果观察[
J].西南军医,2011,13(1):149 150.[6]李海燕.QCC活动在创伤外科护理单元的推广应用[J].齐
鲁护理杂志,2008,14(24):94 95.
(本文编辑:曾丽琼 石晓霞)
DOI:10.19791/j.cnki.1006 6411.2020.01.087
工作单位:655000 曲靖 云南省曲靖市第一人民医院儿内科龙秋雨:女,本科,主管护师收稿日期:2018-08-17
品管圈活动在预防住院患儿皮肤损伤中的作用
龙秋雨
摘要 目的 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预防住院患儿皮肤损伤中的作用。
方法 选取2018年1月—7月本院儿科收治的126例住院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抽签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3例。
对照组接受常规皮肤管理,观察组通过品管圈活动进行皮肤管理。
对比两组患儿皮肤损伤发生情况及原因、皮肤损伤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及护理依从性。
结果 观察组的皮肤损伤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两组皮肤损伤各项原因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住院时间、皮肤愈合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护理依从性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品管圈活动可有效提高护理人员对患儿皮肤护理的知识水平,减少和预防住院患儿皮肤损伤,缩短损伤皮肤愈合时间,可作为住院患儿皮肤质量管理的重要方法。
关键词:住院患儿;皮肤损伤;品管圈;护理
皮肤是人体最大器官,也是人体最重要的保护屏障,具有免疫、物质代谢、体温调节、排泄与分泌、感觉、吸收、屏障等多种功能。
但儿童皮肤较为脆弱,角质层处于发育未成熟阶段,皮肤缺
少弹性、真皮薄弱,极易受到外界刺激,诱发皮肤损伤[1]。
住院
患儿因病情复杂、护理繁琐等,感染风险增加,会延长住院时间,甚至诱发医患纠纷。
因此,对住院患儿进行有效的皮肤管理,减
少和预防皮肤损伤,成为皮肤管理的重要问题[2,3]。
品管圈活
动是一种新型的持续质量管理模式,近年来在临床质量管理中被广泛运用且起到了巨大作用。
本院对63例住院患儿实施品管圈活动进行皮肤管理,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筛选本院2018年1月—7月收治的126
例住院患儿为研究对象。
纳入标准[4]
:①年龄≤12岁;②患儿
家属自愿参与研究,并签署知情书;③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排除标准:①患儿合并免疫系统疾病;②患儿合并其他皮肤疾病;③患儿营养状况不良。
采用随机抽签法将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3例。
两组患儿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1.2 方法 两组患儿入院后,均接受基础疾病的常规治疗。
1.2.1 对照组 接受常规皮肤护理管理。
1.2.2 观察组 采用品管圈活动进行皮肤管理,具体方法如下。
1.2.2.1 组圈和确定主题 采用自愿报名的形式组建QCC小组,成员均为儿科护理人员,确定“降低患儿住院期间医源性皮肤损伤率”为活动主题,圈员共12人,包括1名圈长与1名辅
·
381·当代护士2020年1月第27卷第1期(上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