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主干知识简捷识记+核心问题多元解读+命题热点题组突破+跟踪演练知能提升)第13讲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近现代西方的思想、科技与文艺题七
⎪⎪
一、近代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二、近现代西方的科技与文艺
14、15世纪以来,面对教会的反动统治,人们再次高举人文主义的大旗,先后发动了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运动。

基本摧毁了天主教会的精神枷锁和腐朽统治。

17、18世纪的启蒙运动高举科学与理性的大旗,把人文主义发展到一个崭新阶段,启蒙思想成为改造旧社会、创造新社会的强大武器。

人文精神的起源、延续和弘扬体现了西方文明和人类文明演进的历程。

近代以来,从经典力学的建立到相对论、量子论的提出,人们对世界变化的认识开始由宏观世界深入到微观世界。

生物学领域经历了创世神话到生物进化的理论演变,在一定程度上破解了生命起源之谜。

三次科技革命分别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电气时代和信息时代,改变了世界的面貌和人类的生活方式。

19世纪以来,世界文学艺术名家辈出、杰作纷呈,出现了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等各种流派;电影和电视艺术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第13讲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考纲下载] 1.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兴起但丁、薄伽丘、彼特拉克和莎士比亚等人的主要作品马丁·路德的主要思想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的人文主义及其历史影响
2.启蒙运动:理性时代的到来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康德等启蒙思想家的观点启蒙运动的历史作用
文艺复兴
[思维升华] 文艺复兴借助古希腊罗马文化外衣的原因
(1)当时封建神学占统治地位,教会势力庞大,不容许其他思想和学说传播,封建神学的理论体系大多建立在古希腊罗马的科技、思想文化基础之上。

(2)资产阶级力量弱小,还无力与封建神学正面冲突,所以借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之名,而行反对封建神学、宣传资产阶级思想文化之实。

[轻巧识记] 文艺复兴巨匠的人文风采
①十四、五世纪,意大利出现了文艺复兴运动,其本质是以人文主义冲击宗教神权的束缚,把人性从宗教中解放出来。

②批判神权统治,鼓吹人性解放和思想自由是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主要诉求。

③文艺复兴的实质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思想解放运动。

其核心是人文主义,主张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要求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

人文主义的表现形式从肯定人的欲望和歌颂人性开始,经历了从初级到高级的发展历程。

文艺复兴解放了思想,天主教会的权威受到挑战,推动了文学艺术和科学的发展,为资本主义发展解除了精神枷锁。

宗教改革
[轻巧识记] 宗教改革
[辨析比较] “因行称义”“因信称义”“信仰得救”
这三种主张是基督教不同教派的主张,都属于基督教的教义。

“因行称义”的本质是为加强罗马天主教会的绝对权威、为封建宗教神学的精神垄断而服务的。

“因信称义”否定了天主教会的权威,简化了宗教仪式,解放了人的个性。

“信仰得救”是在“因信称义”的基础上进一步为资产阶级的发财致富进行辩护,是对“因信称义”的继承和发展。

①16世纪,在文艺复兴的影响下,欧洲出现宗教改革运动,进一步传播了人文主义,动摇了罗马教会的统治。

②宗教改革从更广泛的社会层面和更内在的心灵角度,传播和发展了人文主义,它将西欧人从长期的基督教神权统治中解放出来,为启蒙运动的到来做了思想上的准备。

启蒙运动
[辨析比较] 人文主义与理性主义
人文主义与理性主义二者都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发展的产物,都是资产阶级在思想文化领域里的反封建斗争。

人文主义是文艺复兴的指导思想,其核心是肯定人,注重人性,要求把人、人性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

理性主义是启蒙运动的指导思想,它崇尚理性,向往自由平等的理想社会,追求个人的自由和解放。

[思维升华] 不同时期人文主义的侧重领域
古希腊人文主义侧重于哲学领域;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侧重于文艺领域;宗教改革时人文主义侧重于宗教领域;启蒙运动时人文主义侧重于政治领域。

[轻巧识记] 启蒙运动内容
①启蒙运动是新兴资产阶级掀起的反对封建教权、王权的思想解放运动。

②与文艺复兴时期相比,启蒙思想家摆脱了宗教的束缚,强调理性,追求自由、平等和民主,为未来的资本主义社会勾画了蓝图。

③启蒙运动是人类历史上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在人、自然、国家、宗教和科学的相互关系上对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④启蒙运动丰富发展了人文主义的内涵,不但为资产阶级革命作了舆论准备,而且对人类社会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⑤启蒙运动最重大的价值和意义在于它对人本身的彻底解放。

人的解放包括人身的解放和人的思想的解放两个方面,也就是要使人获得人身自由和思想自由。

[自主探究——通过史实史料认知历史] 主题一
| 文艺复兴的核心——人文主义的内涵
根据史料分析人文主义的内涵是什么? [史论形成] 人文主义的内涵
(1)人的价值:否定神的权威,肯定人的价值,强调人的可贵,颂扬人的力量。

(2)追求目标:反对中世纪神学的禁欲主义和来世观念,肯定人有追求财富和个人幸福的权利,追求现世的享乐;反对中世纪的宗教束缚和封建等级观念,要求人的个性解放和自由平等。

主题二
| 宗教改革的意义
史料 宗教改革前,关于教皇和皇帝的权力,有这样一种形象的比喻:教皇是太阳,皇帝是月亮。

宗教改革后,人们换了一种说法:上帝的归上帝,恺撒(泛指皇帝)的归恺撒。

宗教改革时,英国国王亨利八世没收教会财产出售给贵族和租地农场主,得到土地的人往往以资本主义方式经营土地。

这部分教会土地的资本主义化加速了英国的资本主义发展。

[教你读史]
史料一反映了人文
史料一 文艺复兴时期,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相信并颂扬人的价值、人的尊严、人的力量和人的伟大,认为人可以创造一切。

人生的目的不是为了死后升天,而是对现实美好生活的享受;人的各种欲望不应该加以抑制,而应当予以满足。

——史料二 14
世纪下半叶的意大利流行起“我是人,人的一切特性我是无所不有”的口号。

——史料二反映了人
西欧由中世纪向近代迈进的转型时期,宗教改革运动的发展对西欧社会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引发了思想领域的变革,为社会转型奠定了思想基础。

——《世界通史》
从现代史观的角度,分析宗教改革的历史意义。

[教你读史]
第一段反映了教权与王权之间的关系变化。

第二段反映了宗教改革与资本主义之间的关系。

第三段反映了思想领域的变化。

[史论形成]
宗教改革的意义
(1)政治上:打击了天主教会的神权统治,有利于民族国家的形成发展。

(2)经济上:为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道路。

(3)思想上:打破了天主教会精神垄断,使人们的思想得到解放。

(4)总之,宗教改革促进了欧洲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

主题三
| 启蒙运动的内容
根据史料总结启蒙运动的内容。

[史论形成] 启蒙运动的内容
(1)启蒙运动把斗争矛头指向天主教会和封建制度,强调理性。

(2)主张建立“社会契约”或人人享有主权的“理性王国”,亦即资本主义政治制度。

(3)反对专制和愚昧,提倡科学、自由和平等。

[合作探究——通过题源材料思悟历史] 一、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特征
[题源材料] 摘自2014年安徽皖南八校高三第二次联考
何谓人文主义,人文主义就是毫无保留地主张以人为中心,一切为了人的发展和幸福的特定的历史性思潮。

人文主义的意义何在,就在于它以无可辩驳的方式反对中世纪宗教神学及其封建文化体系。

——史仲文、胡晓林主编《世界全史》
[问题设置] 结合材料观点,分析说明人文主义对“人”的关注出发点及其经济根源。

[答案提示] 出发点:以人文主义反对封建神学束缚,其出发点是维护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利益。

根源:14、15世纪西欧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发展。

[归纳升华] 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特征
(1)人文主义首先是一场文化运动,集中于人文学科,人文主义者推崇古典文化并将其作为仿效的典范。

(2)主要以文学艺术的形式表现出来,并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3)人文主义的实质是强调人、人的尊严和人的价值,突出人的优越性。

[
教你读史]
史料一 18生活、建立“理性王国”。

——史料一反映了启蒙运动
史料二强调
史料二 (启蒙运动)在宗教方面,主要口号是“的东西”,即消灭宗教的狂热和不容异说……人们也有一个关键性的用语——“社会契约”……“受托人不是人民的主人,而是人民的办事员;他(人民)约的问题,只有服从。

”……俗。

——
(4)人文主义肯定人的现世生活,要求个人自由和个性解放,昭示了一种全新的个人主义的伦理观。

(5)对教会和贵族的虚伪和腐败进行猛烈批判,从侧面揭露禁欲主义与人性的冲突和对人性的扭曲。

二、启蒙运动对文艺复兴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
[题源材料] 摘自2012年安徽高考T37
欧洲文艺复兴的策源地在意大利,宗教改革的故乡在德国,启蒙运动的中心在法国,决非偶然,它们显然是由各自深刻而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所决定的。

——摘自董小燕《西方文明:精神与制度的变迁》
[问题设置]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中“各自深刻而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分别是什么?[答案提示] 意大利最早出现资本主义萌芽,古典文化遗存丰厚;德意志处于四分五裂的状态,罗马教廷的精神控制与经济掠夺;法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程度较高,典型的君主专制激发了资产阶级的强烈反抗。

[归纳升华] 启蒙运动对文艺复兴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
1.在批判对象上,文艺复兴运动矛头指向天主教会的神学世界观,而启蒙运动直指整个“黑暗的中世纪”。

2.从涉及的领域看,文艺复兴集中于文学、艺术领域,启蒙运动扩展到宗教、哲学、经济、科学、史学、文学、美学等精神文明领域的各个方面。

3.从批判形式上看,启蒙运动摆脱了文艺复兴的宗教外衣,提倡理性的思考和判断。

4.从思想特点上看,启蒙运动思想家不再承认外界的任何权威,而把理性作为判断是非的唯一标准,他们高举民主、科学大旗,为了解放全人类宣传理性真理。

[开放课堂——运用学科思维活学历史]
史法研究(六)| 历史比较研究:纵横比较
[方法阐释]
历史比较研究,把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同类史实进行鉴别、分析的一种思维方法。

比较法包括以空间为准的横向比较和以时间为序的纵向比较。

横向比较,是对同时并存的同类事物的不同对象在同一标准的条件下进行比较的一种手段。

主要是从空间角度,对不同民族、不同地域、不同国家的历史现象进行比较。

通过以上的横向比较,从相同之处出发,寻求其中的差异,进而揭示其内在的规律,从而促进自身知识同化和能力的形成,以便从整体上来把握历史的发展。

纵向比较主要是从时间角度,对同一民族、同一区域、同一国家的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历史阶段、不同发展层次的历史现象进行比较。

通过比较同一事物在不同时期的形态,从而认识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揭示事物的发展规律。

比较是理解此事物不同于彼事物的“钥匙”,它既是一种高考测试所需的能力要求,更是一种进行历史研究的思维方法。

[运用感悟]
在历史研究中运用比较法,可以帮助从众多的历史现象中找出共同点和差异点,也可以从拥有共同本质的现象中找到各自的特点及其表现形式。

通过横向的比较,可以使我们从多个角度去审视问题,从而得出不同的结论,增加对历史事件和历史发展的综合分析能力。

从横向比较中发现历史发展中的区域性异同,克服历史研究中的片面性。

史料一苏格拉底将哲学从天上召回人间,建立了一种理性主义道德哲学,旨在改善人的灵
魂,复兴城邦。

诚如当时著名的政治家子产所说的“天道远,人道迩”,孔子罕论形而上的天道,认为当务之急是研究人自身,矫正人性堕落,他创建仁学,探究人性,游说列国诸侯,以求重建合“礼”的社会秩序和行为规范。

史料二孔子开创中国的“私学”,“有教无类”,门生三千,培育了许多政治才俊和弘扬儒学的学者。

苏格拉底自喻为“牛虻”,整日里“到处不停息地激励、劝说、批评”,为了刺激、觉醒雅典“这匹已趋怠惰的壮马”。

众多钦羡他的人从希腊诸城邦来到雅典投到他的门下,他培育了希腊古典哲学的众多精英。

——以上均引自叶秀山、王树人总主编《西方哲学史》第二卷
横向比较:(1)孔子和苏格拉底是同时代的东西方先哲,都创建了以伦理为核心内容的新哲学,深刻影响了中西文化的历史进程。

(2)孔子和苏格拉底都是教育家和道德师表,孔子培育了很多弘扬儒学的学者,苏格拉底培育了希腊古典哲学的众多精英。

[典题印证]
(2012·浙江高考)东西方先哲的思想,有的倾向哲理思辨,有的倾向实际功利。

其中贯穿着讲求实际功利精神的是( )
①墨家学派的诉求②王阳明心学的主旨③智者学派的主张④百科全书派的共同追求A.①③B.②④
C.①②④D.①③④
[解析] 解题应抓住“讲求实际功利”这一核心概念。

联系所学知识可知,墨家学派代表手工业者利益,智者学派崇尚功利,故A项符合题意。

[答案] A
[五年考情统计]
考点一| 文艺复兴
[例1] (2013·上海高考)在15世纪,斯特拉斯堡(今法国东北部城市)的印刷出版物中50%以上属于宗教书籍,10%属于古典书籍。

从1500年至1520年,在该市的印刷出版物中古典书籍上升到总数的33%,而与宗教相关的书刊下降为总数的27%。

对上述变化的最佳理解是( )
A.人文主义精神昌盛
B.天主教地位有所下降
C.学者推崇古典作品
D.中国印刷术引入欧洲
[解题规范]
第一步:审题干
定时空:15世纪的欧洲。

抓关键:宗教书籍的比重下降,古典书籍的比重上升。

第二步:析选项
[考题演练]
1.(2013·广东高考)欧洲某个时期崛起了一个富有的阶级,他们成为教会之外新的艺术资助人。

于是,艺术家创作的重点转向宗教题材以外的、表达人物内心的肖像画。

这里的“艺术家”是( )
A.文艺复兴时期画家 B.19世纪现实主义画家
C.法国印象主义画家D.20世纪现代主义画家
解题提示:①抓题眼:富有的阶级资助教会以外的艺术人;②关键信息:“重点转向宗教题材以外的、表达人物内心的肖像画”。

答案:A
2.(2012·重庆高考)伊拉斯谟借“愚人”之口说道:“如果你把生活中的快乐去掉,那么生活成了什么?它还配得上称作生活吗?”根据这句话,伊拉斯谟本意是要( )
A.抨击愚昧B.倡导平等
C.讽刺贪淫D.推崇人性
解题提示:①抓题眼:伊拉斯谟的本意;②关键信息:“把生活中的快乐去掉,那么生活成了什么”反映了追求现实的幸福思想。

答案:D
3.(2013·上海高考)15至16世纪发生的一系列重大变化,如君主专制的建立、文艺复兴运动的发展和宗教改革的兴起等显示了( )
A.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B.西欧社会的转型
C.国际政治体系的初建D.整体世界的形成
解题提示:①抓题眼:15至16世纪发生的一系列重大变化;②关键信息:君主专制、文艺
复兴、宗教改革。

答案:B
考点二| 宗教改革
[例2] (2012·广东高考) 1521年有教皇代表与马丁·路德辩论说:信仰无法安稳地奠基于《圣经》,因为“《圣经》就像软蜡一样,可以让每一个人随兴所至地扭或拉”。

他们的主要分歧在于( )
A.教会是否腐败
B.信仰是否必要
C.信徒能否仅仅依靠信仰得救
D.《圣经》能否作为信仰的基础
[解题规范]
第一步:审题干
定时空:1521年。

抓关键:“教皇代表与马丁·路德辩论”,他们的主要分歧。

第二步:析选项
[考题演练]
1.(2012·山东高考)“兴起于18世纪初的美国文化,实乃启蒙运动和宗教改革运动撞击融合后的产物。

两项运动有个共通之处——而这正是美式思维模式的根本。

”这里的“美式思维模式的根本”是指( )
A.反抗权威,强调个人自由
B.崇尚理性,重视法制
C.崇尚理性,强调个人自由
D.反抗权威,重视法制
解题提示:①抓题眼:美式思维模式的根本;②关键信息:启蒙运动和宗教改革运动的共通之处。

答案:A
2.(2011·上海高考)中世纪的一位教皇把他的母校巴黎大学称作“为整个世界烤制面包的烤炉”。

这一比喻的含义是希望母校( )
A.开展世俗教育B.成为传播神学的中心
C.自由探讨真理D.多出学术研究的成果
解题提示:①抓题眼:中世纪,教皇;②关键信息:“为整个世界烤制面包的烤炉”。

答案:B
3.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宗教改革’一词像‘文艺复兴’一词一样容易使人产生误解……表面上看,宗教改革可以解释为对教会某些弊病做出的反应……这些弊病很容易激怒人们,但它们只是新教徒进行宗教改革的借口,而不是根源。

”下列表述与材
料主题意思相符的是( )
A.宗教改革是采取宗教异端的形式来进行的
B.宗教改革一词没有准确地揭示这场运动的性质
C.宗教改革因教会出售赎罪券而引发
D.宗教改革没有对天主教进行彻底的改革
解题提示:①抓题眼:宗教改革;②关键信息:宗教改革“表面上看”“对教会某些弊病做出的反应”,“它们只是新教徒进行宗教改革的借口,而不是根源”。

答案:B
考点三| 启蒙运动
[例3] (2013·江苏高考)某学者评价启蒙运动说:“‘进步’实际上已经成为哲学家的一种意识形态,他们坚信自然科学将会让人类更有力地支配整个世界,而人类理性则引领每个人走向自由,并建立起一个繁荣、公正、平等的社会。

”引文所想表达的深层含义是( ) A.理性思考引领社会进步
B.哲学意识支配世界繁荣
C.近代科学追求王权公平
D.启蒙运动倡导阶级平等
[解题规范]
第一步:审题干
抓关键:“启蒙运动”“而人类理性则引领每个人走向自由,并建立起一个繁荣、公正、平等的社会”。

第二步:析选项
[考题演练]
1.(2011·江苏高考)“人民的议员就不是、也不可能是人民的代表,他们只不过是人民的办事员罢了;他们并不能作出任何肯定的决定。

凡是不曾为人民所亲自批准的法律,都是无效的;那根本就不是法律。

”这段话体现了下列哪位思想家的主张?( )
A.卢梭 B.伏尔泰
C.孟德斯鸠D.康德
解题提示:关键信息:议员只不过是人民的办事员而已,所有的法律都必须经人民亲自批准,体现了人民主权学说。

答案:A
2.(2012·江苏高考)“他们不承认任何外界权威,不管这种权威是什么样的。

宗教、自然观、社会、国家制度,一切都受到了最无情的批判。

……以往的一切社会形式和国家形式、一切传统观念,都被当做不合理的东西扔到垃圾堆里去了。

”材料中的“他们”为西方近代思想发展过程中同一时代的杰出代表,其中一位是( )
A.彼特拉克B.莎士比亚
C.马丁·路德D.伏尔泰
解题提示:①抓题眼:西方近代思想代表;②关键信息:“以往的一切社会形式和国家形式……扔到垃圾堆里”体现了对封建制度与封建特权的否定,这符合启蒙运动代表人物的主张。

答案:D
3.(2009·江苏高考)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的相同点是( )
A.崇尚理性和科学的结合
B.批判罗马天主教的愚昧统治
C.坚持国家权力高于教会
D.设计了未来理想的社会制度
解题提示:①回答词:相同点;②解题积累:这属于求同型选择题,必有三个选项只符合某一两个事件,只有一项符合全部事件,做此类题应加强对主干知识的掌握。

答案:A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2014·南京调研)薄伽丘《十日谈》中有个《裁判官的故事》。

故事描述了一个财主在酒后说了句:“他正在喝的美酒,就连耶稣都可以喝”,结果被宗教裁判所判处火刑。

后来他疏通关系,还“献上一大块‘肥膏’,让神父涂在眼上,也好医治修士见钱眼红的毛病。

”最后被释放回家。

该故事主要意在( )
A.提出以“人的学问”代替“神的学问”
B.倡导人生及时行乐并崇尚理性与科学
C.反对教会的禁欲苦行并讽刺教会的腐败
D.抨击教会的贪婪和“灵魂获救”的骗局
解析:选C 从材料信息可知,财主喝了酒并说了不合适的话被判处火刑,可知教会推行禁欲政策;从财主向神父行贿,神父接受贿赂,可知教会已十分腐败。

由此可见,该故事意在反对教会的禁欲苦行并讽刺教会的腐败,故选C项。

2.中国一位历史学家曾说:“我们不妨把文艺复兴运动看做是中世纪晚期悲观、死亡、灾变、迷信和冷漠心情的结束。

”因为这场运动( )
A.把人性从宗教的束缚中解放出来
B.教会权威遭到理性否定
C.构建符合人民利益的契约
D.促进民主、自由思想的发展
解析:选A 中世纪在宗教神学的统治下,人们的思想受宗教束缚,处于悲观、迷信、冷漠等状态。

而文艺复兴倡导的提倡人性,反对神性的人文精神把人们的思想从宗教神学束缚下解放出来,故选A项。

B、C、D三项是启蒙运动的思想及影响。

3.(2014·连云港一模)近代西方某思想解放运动“反对蒙昧主义、禁欲主义但并不反对宗教和上帝本身……希望自己得到某种特别保护”。

该思想运动指( )
A.智者运动 B.文艺复兴
C.宗教改革D.启蒙运动
解析:选B 本题考查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

材料“反对蒙昧主义、禁欲主义但并不反对宗教和上帝本身”,与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家们反对教会禁欲苦行,提倡追求自由、幸福的主张相符,故选B项。

4.“在热爱艺术的人看来,这个词的含义只是新艺术的到来;在学者看来,这个词的含义是研究古典文化之风的恢复;在法学家看来,这个词的含义是古代习惯法的结束。

”文中的“这个词”最有可能是( )
A.智者运动B.文艺复兴
C.宗教改革D.启蒙运动
解析:选B 本题考查文艺复兴。

根据材料信息“研究古典文化之风的恢复”可知指文艺复兴。

5.(2014·通州模拟)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写道:“路德战胜了信神的奴役制,只是因为他用信仰的奴隶制代替了它。

”“信仰的奴隶制”是指( )
A.人皆僧侣B.因行称义
C.人皆上帝D.理性至上
解析:选A 所谓“战胜了信神的奴役制”是指路德破除了对权威的信仰,“用信仰的奴隶制代替了它”是指他把人从外在宗教中解放出来,但又把宗教信仰变成了人的内在世界,使每个人都成为信仰的僧侣。

故选A项。

6.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是世界近代史上发生的两大思想解放运动。

由于它们发生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产生的影响有所不同,对其评价也不同。

下列针对文艺复兴的评价是 ( ) A.否定了王权的至高无上,从根本上否定了宗教神权
B.成就表现在政治、文学等各方面,但最突出的是政治方面
C.否定神的绝对权威,强调发展人的“人性”、价值和力量
D.批判封建专制制度,描绘了未来“理想王国”的蓝图
解析:选C 本题考查人文主义在西方的发展历程。

文艺复兴时期,由于资产阶级的实力比较弱小,不敢将斗争的矛头直接指向封建专制,故提出了反对宗教神学,肯定人的价值等主张,其成就主要体现在文学和艺术上。

本题应选C项。

A项中“否定了王权”、B项中“最突出的是政治方面”、D项中“批判封建专制制度”均为启蒙运动时期,与题意不符。

7.“欧洲的知识精英大多已对基督教持怀疑态度,此情况在法国尤其突出,极富幻想天分的法国人还自然地由自然界联想到人类社会。

既然自然界有一个统一的规律,那么人类社会也决不会例外。

”为此,法国思想家( )
A.反对智者忽视道德、追求功利的主张
B.打出复兴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旗号
C.率先提出人人都可以与上帝直接对话
D.希望用理性迎来民主、科学的新时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