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倍仲麻吕纪念碑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阿倍仲麻吕纪念碑
旧日长安,今日西安。

是年仲夏,我到达了这座城,那仰慕之状一如千年之前劈波斩浪而来的使臣:惶恐而充满新奇,尊崇而不失渴望。

在这座壮阔依旧的古城中,有一个少年时就牵绊我的地方——阿倍仲麻吕纪念碑。

上图为纪念碑正面
一千二百多年前的盛唐辉煌自不用赘述,因其制度文明,空前强大,吸引了数百个小国的眼球。

其中日本国是当时与唐朝建交最密切的国家。

而我魂牵梦萦,奉为“男神”的阿倍仲麻吕先生便是日本国第八次遣唐使留学生之一。

他的经历可谓充满了传奇色彩。

717年清秋时节,十九岁的阿倍来到了长安。

此前,这一行人从日本难波港出发一路迎风破浪,历经九死一生,一共花费了半年的时间。

古时候交通不发达,航海则更是凶多吉少,在一批批遣唐使中也有遇到海难全员阵亡的先例,至今也无法忘却的是,少时于书中知晓后,自己热泪盈眶的眼睛。

阿倍仲麻吕先生来到长安后不久进入唐代的国家第一学府——国子监六学当中的太学,进行
研习,太学是招收五品以上官员子弟的学校,从教习学生的博士到助教都是有深厚儒学功底的贤才,当时教习这批留学生的助教是高才赵玄默。

在玄宗皇帝的关照下本就聪慧勤奋的阿倍仲麻吕便如饥似渴的对深爱的汉文学进行学习,期间取得优秀的成绩,他的《三笠山之歌》一诗便是他的代表作,“翘首望长天,神驰奈良边。

三笠山顶上,想又皎月圆。

”对于一个语言不一的外国人来说,能做到如此工整,情深意切,可谓奇才。

在他入唐三年后,玄宗皇帝为了表彰他的卓越才能为他赐名“晁衡”,由此能看出皇帝对他的器重,作为一个外臣在他们自己的母国恐怕也得不到这样的宠信,于此,阿倍仲麻吕的传奇性可见一斑。

728年,晁衡修学期满,参加科举,一举折桂,更加引起朝廷的轰动。

尽管当时有人反对,玄宗皇帝还是给他委任了官职——左春坊司经局校书,虽然是个九品小吏,但这个职位除了校理刊正经史子集四库之图书外还辅佐太子李瑛研习,是一个被人羡慕很有前途的职位。

皇帝把自己的太子交给一个外臣辅佐,就是让他参加本国的内政,除了皇帝的胸襟广阔的原因之外,这个人的才能也是高超卓拔的,若放在当代,我国内政是绝对不可能出现外籍人士进行干预的,更不用提当今的中日关系。

在之后的几十年里,晁衡历任大小官职都颇有政绩。

晁衡君不仅学识渊博而且为人豁达,性格豪爽,情感丰富,在作诗方面是一位天才,与当时的诗人名士颇有来往,李白、王维、储光羲、赵晔、包佶等人都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753年,晁衡准备回国,在海上遇到海难,航船沉入大海,仅有他和同伴被冲到小岛上得以生还,但是消息传到唐国,与其交好的李白悲痛万分,以为他已经离世,挥毫泼墨写下了中日友谊史上千古传诵的诗篇《哭晁衡卿》,“日本晁卿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

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

”李白把晁衡比作洁白如碧的明月,把他的死,比作明月沉碧海。

因为是明月沉碧海,所以天愁人哭,万里长空的白云,刹时间也变得灰暗阴沉,一片愁色笼罩着天地人间。

诗中感情充沛,深刻表达了两人的诚挚友谊。

晁衡回到长安后看到李白为他写的诗,百感交集,当即写下了著名诗篇《望乡》:“卅年长安住,归不到蓬壶。

一片望乡情,尽付水天处。

魂兮归来了,感君痛苦吾。

我更为君哭,不得长安住。

”这一诗篇也是晁衡的优秀代表作。

不难看出晁衡这个人的才
能与气度。

而后晁衡便继续留在长安做官,770年1月时年72岁晁衡在长安去世。

唐代宗为了表彰他的功德予以追封从二品潞州大都督。

图为阿倍仲麻吕先生画像
晁衡君,生是日本人,死是中国鬼。

他此生在唐五十四年,历仕玄宗、肃宗、代宗三代皇帝,备受厚遇,官至客卿,荣达公爵。

是日本杰出的遣唐留学生,是中日两国友好和文化交流杰出的使者。

他以他的非凡学识和高尚品德赢得中国朝野的器重和信任。

仲麻吕仕唐期间,实际上起了民间大使的作用,他为增进中日友好、提高日本国际地位,促进中日文化交流而辛勤奉献终生,建立了不朽的功勋。

图为晁衡着唐代官服像
为了歌颂他的不朽地位,中国西安和日本奈良在70年代后期分别为他建立了“阿倍仲麻吕纪念碑”,西安的纪念碑就是我到达之处,即座落在唐兴庆宫遗址公园内。

这座纪念碑是由我国著名建筑大师张锦秋设计,汉白玉砌筑,仿唐结构,碑高5.36米,端庄峻拔。

碑正面刻有“阿倍仲麻吕纪念碑”八字,背面镌刻其事迹,柱顶四侧是表现中日友好的樱花、梅花浮雕,柱基是采用莲瓣雕饰,柱板上刻日本遣唐使船浮雕,两侧分别是李白《哭晁卿衡》诗和阿倍仲麻吕《望乡》诗,
具有深邃的中日文化内涵。

图为纪念碑四面
图为纪念碑顶部和底座
张锦秋是1960年在清华大学建筑系毕业的教授级高级建筑师。

师从建筑大师梁思成,莫宗江。

陕西历史博物馆就是她的代表作品。

1978年的阿倍仲麻吕纪念碑的设计工作,使她确立了新唐风建筑风格。

她以女性建筑师的细腻情感和丰富的文学知识,设计了这座依岗面湖,周环草坪,尺度亲切,唐风十足的纪念碑。

她也凭借阿倍仲麻吕纪念碑的成功设计,在建筑设计界脱颖
而出。

可以说她与晁衡君隔着千年的时空相互成就了一段美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