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价核磁共振在膝关节损伤诊断与中医治疗的临床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评价核磁共振在膝关节损伤诊断与中医治疗的临床效果
发布时间:2022-06-06T03:43:32.759Z 来源:《医师在线》2022年8期作者:文军
[导读] 目的:评价核磁共振在膝关节损伤诊断与中医治疗的临床效果
文军
八一骨科医院,四川成都 610000
【摘要】目的:评价核磁共振在膝关节损伤诊断与中医治疗的临床效果。
方法:筛选我院观察对象:膝关节损伤患者,共计60例,观察对象的时间节点范围2020年05月-2021年12月,诊断分别运用CT、核磁共振完成,之后遵照组别分配法则(随机双色球法),30例患者纳入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30例患者纳入观察组,实施中医治疗。
对比诊断符合率及不同治疗法的疗效。
结果:比较CT诊断,核磁共振符合率更高,P<0.05;比较对照组,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更高,P<0.05。
结论:在膝关节损伤诊断中运用核磁共振,诊断符合率高,且运用中医治疗,疗效显著。
【关键词】核磁共振;CT;中医治疗;膝关节损伤
膝关节作为人体中重要组成部分,一旦受伤,关节周围出现程度不一的撕裂现象,导致临床治疗难度增加。
目前,临床诊断运用CT诊断,但是该种诊断法无法有效确定损伤实际范围和严重程度[1]。
而核磁共振作为一种备受欢迎的诊断手段,诊断效率高,为临床治疗提供了可靠的数据支持。
因此,以收治的膝关节损伤患者为对象,采取CT、核磁共振诊断,之后给予常规、中医治疗,详细数据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
对象收录时间节点范围2020年05月-2021年12月,观察对象:膝关节损伤者,共计60例,分别给予CT、核磁共振诊断,之后遵照组别分配法则(随机双色球法)区分2组,每组收录30例。
对照组(常规治疗):样本年龄节点范围25-68岁,年龄节点范围经计算分析(46.53±3.06)岁,损伤原因:8例重物压伤、15例交通事故、5例高空坠落、运动损伤2例;观察组(中医治疗):样本年龄节点范围26-68岁,年龄节点范围经计算分析(46.56±3.09)岁,损伤原因:9例重物压伤、14例交通事故、6例高空坠落、运动损伤1例。
电脑系统筛选、分类、检验,数据差值小P>0.05。
1.2方法
全部患者均需要CT、核磁共振诊断,措施:(1)CT诊断:设置CT扫描参数:间距和层厚分别为3mm,考虑半月板损伤的患者,实施薄层连续扫描,参数1mm厚度;检查期间,扫描层与患者的膝关节保持平行,按照胫骨近端至远端的顺序依次扫描。
骨折、半月板或者软组织损伤患者利用软组织窗、骨窗进行检查。
(2)核磁共振:设置核磁共振的参数:层厚3mm,层间距1mm,协助患者调整体位,平躺,患者患侧膝关节位置放置软垫垫高,膝关节外旋,指导患者外旋15°,保持平稳的呼吸,观察交叉韧带图像,按照先头后脚的顺序进入,15min内完成扫描,常规T1WI、T2WI及STIR为斜矢状面扫描,T1WI和STIR为冠状面扫描,T1WI为横断面。
确诊膝关节损伤后,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观察组实施中医治疗。
中医治疗法:(1)药物热敷:骨碎28g、莪术28g、延胡索28g、威仙灵18g、路路通18g、红花8g,药物均磨成粉末,小袋包装封闭,适量加热,用于膝关节损伤部位,热毛巾于药袋上覆盖,维持温度,持续热敷15min,每日2次。
(2)针灸:确定梁丘、膝眼、鹤顶等穴位针灸,针灸时间不短于半小时,每日1次。
1.3分析指标
观察并统计两组患者的诊断符合率和临床治疗效果。
临床治疗效果:经治疗,患者的膝关节损伤表现全部消失,关节功能恢复正常,视为显效;经治疗,患者的膝关节损伤表现部分消失,关节功能恢复原来的85%以上,视为有效;显效、有效数据未达成,视为无效。
1.4统计学方法
我院研究中相关参数数据经过统一收集、检验,参数有序输入系统,筛选、分类,区分为持续性计量数据和计数数据,持续性计量数据方差多次核算检验,表述用均数±标准差(),计数数据(诊断符合率、临床治疗效果)非参数检验,表述用百分率,统计学检验版本选择SPSS24.0,比较t、与P,P值<0.05,对比研究具备高统计学价值。
2.结果
2.1诊断符合率
两种诊断方式检出率分析,CT诊断检出率低于核磁共振检出率,P<0.05,详情见表1。
2.2治疗有效率
对照组显效13例、有效8例、无效9例,有效率70.00%,观察组显效16例、有效12例、无效2例,有效率93.33%,=5.4545,P=0.0195。
3.讨论
日常生活中膝关节损伤发生率高,现阶段临床诊断均采取CT诊断和核磁共振诊断,虽然CT诊断检出率较高,但是有临床局限性,而核磁共振诊断从患者的多个维度进行检查,得到的检查图像清晰,且检查期间无电离辐射,对患者身体的影响小,有效提高了诊断符合率[2-3]。
与此同时,本研究给予患者CT、核磁共振诊断,并提供中医治疗,结果显示:比较对照组,观察组诊断符合率高,治疗有效率高,P<0.05。
由此可见,核磁共振诊断符合率高,同时给予膝关节损伤患者中医治疗,辨证分型,药物热敷和针灸治疗,疏通脉络,改善血瘀,维持患者的气血通畅度,促使患者的病情改善[4-5]。
综上所述,对膝关节损伤患者采取核磁共振与中药治疗,诊断符合率高,临床疗效提高。
参考文献:
[1]赵万芳. 1.5 T核磁共振成像优化序列组合在膝关节软骨损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 重庆医学, 2020, 49(S02):170-172.
[2]赵昕, 陈婷. 磁共振辅助诊断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价值的Meta分析[J]. 山西医药杂志, 2021, 50(3):354-356.
[3]杨菲. 针灸推拿治疗训练性膝关节损伤临床观察[J].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0, 26(1):110-111.
[4]刘颖. 温针灸联合中药外敷及微波照射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临床研究[J].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20, 36(06):700-701.
[5]段王栋, 郑杰. 磁共振成像诊断膝关节损伤的临床意义[J]. 山西医药杂志, 2020, 49(13):1664-16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