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离秋冬季“时髦”传染病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远离秋冬季“时髦”传染病
作者:刘志浩
来源:《莫愁·家教与成才》 2012年第12期
刘志浩
秋冬季气温变化较大,随着时间推移,天气变冷、气候干燥,正是传染病的高发季节。


冬季“时髦”的传染病有手足口病、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甲型HIN1流感、流行性腮腺炎、水痘、风疹、麻疹、伤寒、甲型肝炎、痢疾等。

人们外出游玩、购物、聚餐等,给这些传染病
的交叉感染带来可乘之机;而儿童因抵抗力较低,更易成为感染人群。

手足口病:由肠道病毒引起,多发生于5岁以下的婴幼儿,通过人群密切接触传播为主,
可引起小儿手、足、口腔以及臀部等部位的疱疹,个别患者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
膜炎等并发症。

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发热性呼吸道传染病,通过空气飞沫传播。

开始表
现为怕寒、发热,同时患者感觉头痛、全身酸痛、软弱无力,且常感眼干、咽干、轻度咽痛。

部分病人可有咳嗽、喷嚏、流涕、鼻塞。

有的可见胃肠道症状,加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

有的以肺炎症状为主,发病1-2天后会出现咳嗽、气喘等症状。

甲型HIN1流感:为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人群普遍易感,并可人传染人。

早期症状与普通流感相似,包括发热、咳嗽、喉痛、身体疼痛、头痛、发冷和疲劳等,有些还会出现腹泻或呕吐、肌肉痛或疲倦、眼睛发红等。

最明显症状是体温突然超过39度,肌肉酸痛感明显增强,伴随有眩晕、头疼、腹泻、呕吐等症状或其中部分症状。

如果个体素质不是很好,加上自身免疫力低
的话,患者一旦感染,会直接引发很多并发症,甚至于危及生命。

流行性腮腺炎:俗称“痄腮”,是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主要发生于儿童
或青少年。

临床表现为发热和腮腺肿痛,发病急,同时有发烧、怕冷,头痛、食欲不振等症状。

除上述一般症状外,最大的特点是口腔周围的唾液腺肿大,以耳垂为中心,向周围扩散,边缘
不清楚。

张口或者咀嚼时感到腮腺部位疼痛,尤其吃硬的或酸的食物时,疼痛会加剧,肿胀会
在4-5天消退。

水痘:是一种常见多发的儿童传染病,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可产生反复持续的、.无临床症状的潜伏感染。

通过直接接触、空气飞沫传播,临床特点是皮肤黏膜出现瘙痒
性水疱疹。

传染水痘病毒后,要经过2-3周的潜伏期后才出现症状。

一般是先发烧一天,伴有
头痛、厌食、哭闹、烦躁不安、全身不适或咳嗽,然后有皮疹出现,多散布于头面部、躯干及
腋下,呈向心性分布,很少出现在四肢、手掌、足底。

发病时眼结膜、口腔与咽部粘膜、阴道
粘膜皆可发生损害。

水痘结痂后病毒消失。

接种水痘疫苗是预防水痘的有效措施。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发病初期症状和感冒差不多,有发烧、咳嗽、流鼻涕、眼结膜充血等现象,有时可并发肺炎,而危及婴幼儿生命。

发病2-3天后,口
腔黏膜会有改变,口腔内两侧臼齿旁的颊黏膜上,可以看到灰白色针尖大小的小点,称“麻疹
黏膜斑”,是早期诊断的重要依据。

继而开始出皮疹。

皮疹会按照耳后、颈部至面部、躯干、
四肢,最后到手心、脚心的顺序出现。

出疹一般持续3-5天,这期间持续高烧,常伴有呕吐、
腹泻等症状。

疹子出齐后,体温开始下降,并逐渐恢复正常,症状也随之减轻。

风疹:是由风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临床表现以低热、上呼吸道轻度炎症、全
身散在红色斑丘疹及耳后、枕部淋巴结肿大为特征,发热后1-2天出疹,皮疹初见于面部,可
一天内布满躯干和四肢,手掌心、足心一般无疹,出疹持续1-5天,一般3天。

病人是传染源,
大多是通过呼吸道飞沫散播传染,也可通过患儿口、鼻及眼睛的分泌物直接传染给被接触者,
好发于1-5岁小儿,除1岁以内婴儿不容易感染外,其余年龄越小,发病比例越高,成人偶见
感染。

与饮食、药物、虫咬或肠道寄生虫等因素有关。

肺炎:多由病毒、支原体、立克次体、细菌、真菌等感染引起。

婴幼儿的主要肺炎病原体
是病毒,包括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等,成人最常见的病因是细菌感染。

病人是传染源,大
多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染,也可通过直接接触感染,免疫力低下者或患慢性疾病患者如(慢性肺病,心血管疾病,肝病,糖尿病,肾病,脾切除或功能障碍等)以及老年人等易感。

甲型肝炎:以粪便和饮食为主要传播渠道,病人的粪便、尿、呕吐物污染周围环境,食物、食具、水源或人的手染上病毒后未经消毒,很容易传染给他人。

临床上表现有畏寒、发热、腹痛、腹泻、消化不良、食欲减退、恶心、疲乏、肝肿大及肝功能异常等。

初起时往往误认为感冒,容易被人忽视.延误病情,继而引起暴发或散发流行。

痢疾:是由感染痢疾杆菌引起的,临床表现为腹痛、腹泻、里急后重、排脓血便,伴全身
中毒等症状。

痢疾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夏、秋季发病率高。

痢疾病人和带菌者是传染源,
轻型、慢性痢疾和健康带菌者易被忽视。

传播途径以粪、口感染为主,卫生习惯不良的小儿易
患本病。

预防秋冬季传染病有妙招:
1、搞好室内外卫生:室内经常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清新,经常晒洗衣物及被褥。

室外搞好粪便管理,清除垃圾,疏通污水沟,消灭蚊蝇孳生地,采取各种措施消灭“四害”。

2.搞好饮食卫生:不暴饮暴食;不吃腐败变质食物,不吃生冷不洁食物,不吃苍蝇、蟑螂叮爬过食物,不吃生的或未煮熟的食物;隔夜的饭菜和买回来的熟食要重新煮沸蒸透;生食瓜
果蔬菜要洗涤消毒;生吃瓜果要削皮,喝开水不喝生水,碗、筷等餐具要严格消毒,生熟刀板
要分开;传染病人和带菌者要暂时调离饮食服务工作岗位。

3、养成个人良好的卫生习惯:讲究个人卫生,要养成饭前便后洗手、外出归家和拿钱钞后洗手的良好习惯。

不随地吐痰,不随地大小便。

日用品常进行日照消毒和适当处理;加强个人
卫生和个人防护。

勤洗手、勤洗澡、常刷牙,纠正不良生活习惯。

4、加强个人防护:尽量减少到人多的公共场所去,尽可能避免与确诊的呼吸道患者接触;随时留意气候变化,注意增减衣服,避免淋雨、受凉;加强体育锻炼,特别是户外锻炼,如晨跑、散步、游泳、健身操等。

平时增加户外活动,多晒太阳,以增强体质,提高机体抗病能力。

5、注意生活规律,保证充足睡眠,补充营养:充足睡眠能消除疲劳,调解人体各种机能,增强免疫力。

要注意饮食均衡,保证每天适量的蛋白质、淀粉、脂肪、水分和维生素的摄入。

多喝温开水或茶水,保持鼻黏膜和咽喉部的湿润。

保持良好的心情有助于预防秋冬季肠道传染病。

6、免疫预防:流行季节前可进行相应的疫苗预防接种,如流感、肺炎、流脑等疫苗。

(作者系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管医师)
编辑王淑娟 mochouw@yahoo.com.c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