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教案
五年级下册数学青岛版第三单元《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教案+)

2. 符号意识:让学生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运算符号及其运用,提高运用符号表达数学关系的能力。
3. 运算能力:培养学生熟练进行同分母分数加减运算,提高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4. 问题解决能力:通过实际例题,使学生学会将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应用于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学生的参与度:在课堂教学中,我发现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可能是因为他们对知识点掌握不够牢固,或者对课堂活动不够感兴趣。为了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我会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加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需求进行教学,并尝试采用更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5. 作业设计的合理性:通过课后作业的批改,我发现学生在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方面的掌握情况良好,但仍有个别学生在运算过程中出现错误。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在作业设计中更加注重题目的难度和类型,以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点,并提高他们的运算能力。
- 运算符号错误:在加减运算中,注意区分加、减符号,避免错误。
- 忽视约分:在计算结果中,若存在可以约分的情况,要记得进行约分。
- 检查计算过程:在完成计算后,检查每一步的计算过程,确保无误。
7. 课堂练习与作业设计
- 基础练习:针对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则,设计基础练习题,巩固运算技能。
- 提高练习:设计一些具有挑战性的题目,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运用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5.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运算技巧
- 画分数线段图:通过图形表示分数,直观地展示分数的加减运算。
- 寻找最小公倍数:在处理不同分母的分数时,先找到它们的最小公倍数,再进行加减运算。
- 约分:在计算过程中,若分子、分母有公因数,可进行约分,简化计算。
【青岛版】(六三制)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全册教案(Word版)

青岛版六三制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第一单元中国的热极——认识正、负数单元教学内容:教科书2-8页。
单元教学目标:1.结合现实情景,了解正、负数的意义,会用正、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能借助温度计比较正、负数的大小。
2.在用正、负数描述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量的过程中,体会正、负数的作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单元教学重点、难点:正、复数的意义。
课时计划:3单元教材分析:1.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认识自然数、小数和分数的基础上编排的,是对数的认识的又一次扩展,是对今后学习有理数及其运算的基础。
2.本单元的主要教学内容是:初步认识正、负数的意义,用正、负数表示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比较正、负数的大小。
3.本单元选取具有典型意义的素材,以“中国的热极—吐鲁番”为现实背景,提供了其温度、海拔高度等方面的信息,为学习正、负数知识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学生从温度的表示方法入手,借助温度计来学习正、负数的知识,并且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学习新知,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同时,又能够了解一些自然科学知识,既增长了知识,又开阔了视野。
用海拔高度示意图认识正、负数,既直观形象,又具有典型性。
由用正、负数表示生活中熟悉的数量,延伸到用正、负数表示生活中的其它具有相反意义的量,进行归纳概括出正、负数的意义,这样遵循了由具体到抽象、由特殊到一般的认知规律。
4.《我学会了吗》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完本单元内容后安排的,以达到进一步巩固知识和检测学生学习情况的目的。
使学生在参与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正负数的意义,熟练运用正负数表示实际问题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回顾、交流自己在本单元学习中的收获,看到进步和不足,以促进自我完善与发展。
信息窗1:认识正、负数第一课时(总第1课时)活动内容:教科书2—3页。
活动目标:1.引导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能正确地读、写正数和负数;知道“0”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青岛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案

青岛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案第三单元 剪纸中的数学——分数加减法【一】五 年级 一 班 主备人 授课人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理解和掌握因数和倍数.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及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这是“数与代数”领域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进一步学习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及分数乘除法的基础。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是: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意义,找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月份;同分母分数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意义,找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学习 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结合解决实际问题,通过具体操作和交流活动,认识公因数.最大公因数.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2.学会找100以内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10以内最小公倍数的方法;3.结合现实情境了解约分的意义,掌握约分的方法。
4.会计算同分母分数加.减法以及加减混合运算;能进行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过程与方法:1.在探索公因数.最大公因数.公倍数.最小公倍数和约分等知识中,积累观察.猜测.归纳等数学活动经验,发展初步的推理能力;2.会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现实问题,并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有条例.有根据的思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的探索和乐趣。
重点 难点重点:找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方法,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难点:找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教学措施1.1.借助直观活动,经历概念的形成过程。
2.2.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或最小公倍数,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教学准备口算卡片.小正方形.情境图.课件等 课时安排3.信息窗1 剪纸 2课时4.信息窗2 剪纸 2课时5.信息窗3 作品统计 1课时6.信息窗4 展板布置 2课时7.相关链接 1课时8.我学会了吗 1课时中心小学2015-2016学年度下学期课堂教案年级五主备人使用人学科数学课型新授课时第1课时课题名称信息窗一:公因数.最大公因数【29-32页】教学目标1.结合解决实际问题,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意义,学会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的方法。
青岛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第一课时教案

信息窗3 第一课时青岛金羚希望小学孙开智【教学内容】:教科书P38-40页,同分母分数连加连减【教材分析】:本信息窗呈现的是剪纸作品和两个小组剪纸情况的统计表,统计表反映了同学们完成剪纸作品的情况。
借助学生提出的问题“王芳、李军和刘虎的作品一共占第一小组作品总数的几分之几”、“第二小组的作品中,其他类作品占总数的几分之几”,引入学习分数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知识。
【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同分母分数连加、减的计算法则,理解同分母分数连加、减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2、能正确进行同分母分数连加连减的计算。
3、培养学生的类比推理能力,养成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理解同分母分数连加连减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活动一:复习旧知(出示flash课件)一、5/6的分数单位是() 3/8是()个1/86/7是6个()/() 6个1/11是()二、口答1/4+3/4= 5/18+7/18= 9/20+11/20=4/5-4/5= 13/15-4/15= 28/45-13/45=师:说一说,刚才这些题你是如何计算出来的(任选两题说出计算方法)【设计意图】通过复习旧知,引导学生回顾分数加减法的意义,产生知识迁移,为后续学习本课新知作铺垫。
生:5个十八分之一加7个十八分之一,是12个十八分之一,得数是12/18.13个十五分之一减去4个十五分之一,是9个十五分之一,得数是9/15.活动二:情境导入新知师:前面的学习中,我们欣赏了剪纸小组的同学精美的剪纸作品,现在他们的功夫可是更加了得,不信你们看。
(课件出示信息窗3的情境图,学生欣赏。
)师:让我们仔细观察两个小组的剪纸情况统计表,通过观察你想从中了解些什么吗?(给学生充分的了解信息的时间)活动三:同分母分数连加的学习师: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学生独立思考,并根据信息提出问题)生:甲、第一小组的四位同学的作品共占第一小组作品总数的几分之几?乙、刘虎同学和杨华同学的作品占第一小组作品总数的几分之几?丙、王芳同学李军同学和刘虎同学的作品,一共占第一小组作品总数的几分之几?……丁:第二小组中其他类作品占总数的几分之几?【设计意图】教师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有选择性的板书,在后续教学中解决。
第三单元分数加减法(一)单元复习(说课稿)- 五年级下册数学 青岛版

第三单元分数加减法(一)单元复习(说课稿)- 五年级下册数学青岛版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能够掌握分数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解决简单的分数加减法应用问题。
•技能目标:能够熟练运用分数加减法进行计算,并能在实际问题中熟练应用。
•情感目标:养成认真、细心、耐心的学习态度,合理利用时间、提高学习效率。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分数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熟练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运用方法,并能在实际问题中灵活运用。
三、教学过程1. 自主学习•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学《第三单元分数加减法(一)》教材内容,提出问题,师生互动解决问题。
•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分数的概念、分数加法与减法的概念、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 运用差异化教学策略•针对不同的学生差异性,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如提供课外练习、分组小教学、强化复习等差异化教学。
•鼓励学生互相合作,共同学习,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所收获。
3. 教学重点强化•对于熟练掌握分数加减法的学生,提高难度,并引导学生思考其应用场景。
•对于掌握薄弱的学生,多进行例题演练,巩固基础知识。
4. 情景教学•通过实际生活场景,如购物、合租等,引导学生思考分数加减法的应用。
并提出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答。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加学生的学习动力。
5. 合作学习•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互相讨论,相互补充知识,共同完成小组作业。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意识,增强学生之间的情感关系。
四、教学评价•教学过程中,采用课堂问答、小组讨论、实践运用等多种教学方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学习。
•对学生进行定期测试,及时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并对学生薄弱环节进行重点强化练习。
•教学结束后,对教学效果进行总结评估,并及时调整和改进教学策略。
同时,鼓励学生在家中自主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青岛版(五四制)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欢乐农家游)

第三单元欢乐农家游单元分析本单元的主要教学内容是:百分数的应用,解决简单的百分数问题,成数、税率、折扣、利息。
是学生在学习了整数、小数、分数的意义和应用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教学重点百分数的意义及解决简单的百分数问题。
教学难点解决简单的百分数问题教材特点选取现实素材,注重数学与现实的密切联系。
循序渐进地安排知识内容。
练习素材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小学数学十二册第一单元信息窗一: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成数的意义及简单应用。
教材简析: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掌握“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实际问题的分析方法,并能正确解答此类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进一步提高分析、比较、解答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掌握“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实际问题的分析方法,并能够正确列式解答。
预习案1、说出下面各题中是哪两个量相比,把谁看作单位“1”?(1)女生人数占总人数的百分之几?(2)故事书的本数相当于科技书本数的百分之几?(3)今年产量是去年产量的百分之几?(4)苹果的棵数是梨的百分之几?2、说出下面两个数的相差量。
(1)三(1)班有44人,三(2)班有49人。
三(1)班比三(2)班少()人,三(2)班比三(1)班多()人,两个班相差()人。
(2)甲数是100,乙数是80,甲和乙的相差数是()。
(3)实际比计划多生产了200吨,实际和计划的相差量是()吨。
导学案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谈话:同学们,十一黄金周期间,人们往往选择外出游玩,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王伯伯家接待旅客情况统计表。
二、自主探究、获取新知:1.提出问题,明确目标:谈话:观察图片,你获得了哪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教师根据学生的提问,有选择的进行板书,如:今年自驾游人数比去年自驾游的人数多百分之几?让学生独立完成:(1)请自己试着画线段图分析(2)独立思考,同桌讨论,解决问题。
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青岛版(五四制)3圆柱和圆锥教材分析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四分段) 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冰淇淋盒有多大——圆柱和圆锥一.教材地位本单元是在学生掌握了圆、长方体、正方体等有关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小学阶段几何知识学习的最后一部分内容,是以后进一步学习几何知识(立体几何、三视图)的基础。
圆柱和圆锥(教材中的圆柱体指的是直圆柱,简称圆柱;圆锥指的也是直圆锥)的侧面是曲面,本单元的学习会使学生对立体图形的认识更深入,更全面,有利于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二.单元教学目标1.在现实情境中,通过观察、操作、比较等活动,认识圆柱和圆锥,掌握它们的特征。
2. 结合具体情境,通过探索与发现,理解并掌握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和圆柱、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探索圆柱、圆锥有关知识的过程,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4.在观察与实验、猜测与验证、交流与反思等活动中,初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初步了解掌握一些数学思想方法。
三.单元教学内容四.单元编写突出特点1.打破了传统的知识编排顺序,加强了圆柱和圆锥的对比和联系。
本单元的教材编排了三个信息窗,分别是圆柱、圆锥的认识,圆柱的表面积,圆柱、圆锥的体积。
在信息窗1里,同时安排了圆柱和圆锥的认识,学生可以通过对圆柱和圆锥模型的观察、操作和比较,更清晰地了解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发现并掌握圆柱和圆锥的特征。
在信息窗3里,在学习圆锥的体积之后,又以对话的形式展示学生的猜想:圆锥的体积与圆柱有关。
引导学生用实验的方法探索圆锥和圆柱体积之间的关系。
这样将圆柱和圆锥编排在一起进行教学,打破了传统的逐一学习的格局,加强了圆柱和圆锥的对比,更有利于学生通过发现、探索,理解和掌握圆柱和圆锥的有关知识。
2.体现从猜想到验证的学习过程,渗透研究数学问题的思想与方法。
本单元教材编写,重视对数学思想与方法的引领,如:第三个信息窗对圆柱体积计算方法的探索,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点。
最新青岛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全册教案(全册)

最新青岛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
克 - 510 克之间。 2.下面是清凉水库 8 月 2 日- 6 日的水位情况。
8 月 2 日 低于警戒水位 12 厘米 8 月 3 日 高于警戒水位 5 厘米 8 月 4 日 高于警戒水位 10 厘米 8 月 5 日 高于警戒水位 4 厘米 8 月 6 日 低于警戒水位 3 厘米
2
学生回答,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做小结: 将一个整体平均分成的份数不一样, 表示出
来的分数也不一样。所以同样是 2 张纸,但是表示出的分数一个是 1 ,一个是 1 。
2
3
(四)总结概括
师:一个物体、 一个计量单位或由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 可以用自然数 1 来表
示,通常把它叫做单位“ 1”。
让学生举例哪些可以看做单位“ 1”,区分单位 1 和自然数 1 的不同。
下 3℃左右。 2.合作分析。 (1)通过找零上 13℃和零下 3℃体会产生 0 的必要性。
师:老师带来这样一支温度计,谁能上来指一指,零上 13℃在什么地方? 生:从底下第二根开始数,数到第 13 根刻度线就是 13℃。 师:告诉大家你是怎样看出零上 13℃是在这个地方的 ? 生:温度计上两条相邻的刻度线之间的距离叫作一格, 一格代表 1℃,13℃就是 13 格。 师:那你能再指一指零下 3℃在哪个地方 ? 生:…… 师:刚才同学们把这条刻度线看成 0,已经不能表示出零下 3℃,那大家能不能想 想办法在这个温度计上把零下 3℃表示出来。 生:将 0℃设在温度计的中间位置, 0℃以上就是零上, 0℃以下就是零下。
解决第二个问题:把 6 张绿色纸平均分给 3 人,每人分得这些纸的几分之几?
青岛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案

公因数、最大公因数教学内容:《公因数、最大公因数》一课是在学生已经学过因数、倍数,初步学会找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知道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特点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这部分内容既是“数与代数”领域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进一步学习约分和分数四则计算的基础。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结合解决实际问题,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意义,学会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在探索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意义的过程中,经历观察、猜测、归纳等数学活动,进一步发展初步的推理能力。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进行有条理、有根据地进行思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生探索新知的过程中,体验学习和探索的乐趣,培养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以及小组成员之间互相合作的精神。
教学重点:理解公因数、最大公因数的意义;教学难点:选用恰当的方法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提出问题1.出示几幅剪纸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
谈话:剪纸是我国的一种民间艺术,剪纸具有装饰性,它可以美化环境,陶冶情操。
我们班的二课活动就要学习剪纸,同学们有兴趣吗?2.出示情境图,剪纸的第一步要先裁纸,观察信息窗你了解到哪些信息?同学们在裁纸时遇到了什么问题?生:这张纸长24厘米,宽18厘米;要想剪成边长是整厘米的正方形并且剪完后没用剩余,正方形的边长可以是几呢?二、动手操作,合作探究巡视指导3.全班交流:生1:我用边(一)动手操作,初步感知1. 师:整厘米是指多少厘米?你怎样理解没有剩余?2.提出要求:利用我们手中的学具,一起来摆一摆,用边长多少厘米的正方形纸片可以将长24厘米,宽18厘米的长方形纸片正好铺满?小组合作进行,可以将拼摆的结果纪录下来。
学生有的在摆,有的可能在想象。
教师长1厘米的正方形沿着长摆了24个,可以摆18行,这样正好铺满,没有剩余。
(课件演示)生2:我用边长2厘米的正方形沿着长摆了12个,可以摆9行,也正好摆满,没有剩余。
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剪纸中的数学_分数加减法一信息窗4展板布置教案青岛版六三制2020040721

信息窗4:展板布置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41~47页。
教材分析:该信息窗呈现的是一幅长方形剪纸作品及规格,同时说明所布置展板的要求,拟引导学生研究布置展板的方法,开展对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知识的学习。
教学目标:1、结合解决实际问题,通过具体操作和交流活动,认识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会在集合图中分别表示两个数的倍数和它们的公倍数。
2、使学生学会找10以内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方法,能进行分数和小数的互化,并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主动探索简捷的方法,进行有条理的思考。
3、在探索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等知识的过程中,积累观察、猜测、归纳等数学活动经验,发展初步的推理能力,会用所学新知解决简单的现实问题,并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有条理、有根据的思考。
4、在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体验学习和探索的乐趣,增强对数学学习的信心,并进一步发展与同伴进行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获得成功的体验。
第一课时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总第17课时)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1~43页的内容,自主练习的第1~3题。
教学准备:长3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纸片若干张。
教学过程:一、经历操作活动,认识公倍数。
(同桌一起动手操作)1、摆纸片活动。
(课前一分钟)(1)复习环节。
(出示:在黑板上贴长3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纸片)这样长3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不重叠、不间隔横着(手势辅助)排下去,可以表示怎样的长度?还能说吗?提问:你发现了什么?若学生答不到点子上,则引导:这些长度与3厘米有什么关系呢?(预设学生的回答是:这些数都是长3厘米的倍数,3的倍数个数是无限的,所以能不断排下去)设问:那竖着排呢?你又有什么发现?2、情境导入,探究新知。
(1)谈话导入。
教师:在刚刚结束的寒假中,小明积极参加了社区的公益活动,为了增加春节期间的节日氛围,社却要用右图所示的这种规格的剪纸作品布置成大小不同的正方形展板,来装饰社区,你能不能帮小明想一想用多少个“春”字作品可以摆成正方形展板?这些展板的边长分别是多少分米?谈话:请同学们拿出学具盒中的这些长3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纸片,代替“春”字,同桌合作,用你手中的这些纸片摆摆看。
五年级下数学教案-第三单元青岛版

程
拓展延伸
1、知道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概念.并会在集合图中表示.
2、理解求两个数最小公倍数的算理,掌握方法. 掌握求两个数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理解求两个数最小公倍数的算理,
一、公倍数及最小公倍数的概念. 2 的倍数
3 的倍数
预
学生对于公倍数及最小公倍数的概
其中(
)既是2的倍数,也是3的倍数,那么最小的
念理解不够很清楚。
2 和 3 的公倍数 二、求两个数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1、你能找出 18 和 30 的最小公倍数吗?
找出下面每组数的最小公倍数,仔细 观察每组数,你发现了什么?
(1)8 和 16 50 和 25 (2)7 和 8 13 和 19
强调;有倍数关系的两个数的最小公 倍数是两个数中较大的那个数,如果两个 数的公因数只有 1,那么它们的最小公倍 数是这两个数的乘积。
数去除。(一次性约分)
预见性困难
导 学案
五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第 2 信息窗
预
把一个分数化成同它相等,但分子、分母都比较小的分数,叫做
拓展延伸
约分。约分时,通常要约成最简分数。
3、解决问题:剪蝴蝶比剪鲤鱼多用了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根据同分母分数加法的算法,放手 习
让学生计算同分母分数减法,使学生
理解和掌握新知,并能运用新知解决
三、尝试练习
程
1/6+5/6+1/6
6/7-2/7-4/7
补充:同分母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花鸟和人物的总数量比其他类多多 少?
解决办法:教师及时强调计算结果, 能约分的一定要化成最简分数。
对于 6/7-2/7-4/7 学生计算的结果可能 是 0 /7.。 解决方法: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0 除以任何不是 0 的数商都是 0,所以 0/7 等于 0。从而得出:分子是 0 的分 数等于 0。
青岛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教案

第三单元 姓名:一、填空(1)a 和b 只用公因数1,如果a<b ,则他们的最大公因数是( ),最小公倍数是( )(2)分母是8的最大真分数是( )最小假分数是( ),最小带分数是( )(3)把2米长的绳子平均剪成5段,每段是( )米(4)85的分母加上40,要使分数的大小不变,分子应加上( ) (5)128的分子减去6,要使分数的大小不变,分母应减去( ) (6)( )12=2418=()4=()27104=( )2=()30=24÷( )=( )÷100 (7) 一个最简真分数,它的分子和分母的积是6,这个数是( )或( )(8) M=5N,那么M 和N 的最小公倍数是( ),最大公约数是( )(9) 如果a 和b 的最大公因数是1,那么a 和b 的最小公倍数是( )二比较大小0.6( )320.33( )51 2.08( )252252( )0.4 83( )0.36 0.09( )54 二、判断(1)两个质数没有公因数。
( ) (2)最简分数的分子和分母没有公因数( ) (3)1009=0.9 ( ) (4)每个分数都是越约分越小。
( ) 三、选择1、甲数是乙数的倍数,他们的最小公倍数是( )A 甲数B 乙数C 甲乙两数的积 2、a 和b 只有公因数1,这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是( ) A 、a B 、b C 、ab3、任意两个相邻的非零自然数的最大公因数是( ),最小公倍数是( )A 1 B2 C 它们的和 D 它们的积计算1615-167-161 56-53+52249+247-248 2-65-67应用题1、两根铁丝分别长36分米、24分米,把它们截成长度相等的小段且没有剩余,每段最长是多少分米?此时共截成多少段?2、李老师准备将一张长36cm 、宽30cm 的长方形纸板剪出若干个大小相同的正方形,且没有剩余,小正方形的面积最大是多少?3、一根绳子长73米,比另一根绳子长71米,两根绳子一共长多少米?4、小军、小红和小兰折纸,小军5分钟折了8个,小红10分钟折了11个,小兰7分钟折了6个,三个人谁折的速度快?。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练习课 青岛版

《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练习课教案【教学目标】1.结合实际问题,通过具体操作和交流活动,掌握找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重点)2.在探索求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的方法的过程中,积累观察、猜测、归纳等数学活动经验,发展初步的推理能力。
(难点)3.在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体验学习和探索的乐趣,增强对数学学习的信心。
【教学过程】同学你好,欢迎来到今天的数学课堂。
一、梳理回顾,再现新知。
前两节课,我们研究了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
在信息窗4中,我们都学习了哪些知识呢?请你想一想。
我们首先认识了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
以2和3为例。
6、12、18......既是2的倍数,也是3的倍数,它们是2和3的公倍数。
其中6是最小的,是2和3的最小公倍数。
此外,我们还学习了用列举的方法寻找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数。
用短除法求最小公倍数。
接下来,我们就利用这些知识,做几组练习。
二、分层练习,巩固提高。
1.基本练习。
用短除法求下列每组数的最小公倍数和最大公因数。
24和12 16和20 15和25 10和12请同学们在练习本上做一做。
对照一下答案,你做对了吗?以16和20为例,我们运用短除法求出它们的最小公倍数是80,最大公因数是4.在之前的学习中,相信同学们对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的方法已经很熟悉了,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方法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你能说说吗?同学们都特别会总结:我们都是用两个数的公因数去除,一直除到公因数只有1为止。
不同之处在于,求最小公倍数是把所有的除数和商乘起来,而求最大公因数只需要把因数乘起来。
2.发展练习(1)先分别找出每组数的最小公倍数,再仔细观察。
你能发现什么?我们再来看这道题目,请你先分别找出每组数的最小公倍数,再仔细观察。
你能发现什么?找完了吗?快和老师找的对照一下吧!同学们,仔细观察,你都有哪些发现呢?请你思考一下。
有的同学观察的特别仔细,他发现了左边这一栏当中,每组数的最小公倍数是两个数的乘积,右边这一栏当中,每组数的最小公倍数是较大的数。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第三单元 青岛版(2014秋)

单元第三单元课时第1课时备课人石伟平
胜利路小学数学课时教案【青岛版第十册】
单元第三单元课时第2课时备课人石伟平
胜利路小学数学课时教案【青岛版第十册】
单元第三单元课时第3课时备课人石伟平
胜利路小学数学课时教案【青岛版第十册】
单元第三单元课时第4课时备课人石伟平
胜利路小学数学课时教案【青岛版第十册】
单元第三单元课时第5课时备课人石伟平
胜利路小学数学课时教案【青岛版第十册】
单元第三单元课时第6课时备课人石伟平
胜利路小学数学课时教案【青岛版第十册】
单元第三单元课时第7课时备课人石伟平。
青岛版数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教案

青岛版数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教课设计单位年级五年级时间任课教师第课时总第课时课题剪纸中的数学———分数加减法(一)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教课内容教材 29---31 页1、联合解决实质问题 . 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意义. 学会求两个数的最大公教课目的教课要点教课难点教课准备预习纲要因数的方法。
2、在研究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意义的过程中 . 经历察看、猜想、归纳等数学活动. 进一步发展初步的推理能力。
3、会用公因数、最大公因数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质问题 . 体检数学与平时生活的亲密联系。
理解公因数、最大公因数的意义采用合适的方法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若干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纸见县下发预习纲要一、情境引入 . 提出问题二次备课1.出示几幅剪纸图片 . 惹起学生的兴趣。
讲话:剪纸是我国的一种民间艺术 . 剪纸拥有装修性 . 它能够美化环境 . 陶冶情操。
我们班的二课活动就要学习剪纸 . 同学们有兴趣吗?2.出示情境图 . 剪纸的第一步要先裁纸 . 察看信息窗你认识到哪些信息?同学们在裁纸时碰到了什么问题?生:这张纸长 24 厘米 . 宽 18 厘米;要想剪成边长是整厘米的正方形而且剪完后没用节余 . 正方形的边长能够是几呢?二、着手操作 . 合作研究教(一)着手操作 . 初步感知学 1.师:整厘米是指多少厘米?你如何理解没有节余?过 2. 提出要求:利用我们手中的学具. 一同来摆一摆 . 用边长多少程厘米的正方形纸片能够将长24 厘米 . 宽 18 厘米的长方形纸片正好铺满?小组合作进行 . 能够将拼摆的结果纪录下来。
学生有的在摆. 有的可能在想象。
教师巡视指导3. 全班沟通:生 1:我用边长 1 厘米的正方形沿着长摆了24 个.能够摆 18 行. 这样正好铺满 . 没有节余。
(课件演示)生 2:我用边长 2 厘米的正方形沿着长摆了12 个. 能够摆 9 行 .也正好摆满 . 没有节余。
(课件演示)生 3:我用边长 4 厘米的正方形沿着长摆了 6 个正方形 . 摆了 4行. 还有节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剪纸中的数学—分数加减法单元备课
教学目标:
1、结合解决实际问题,通过具体操作和交流活动,认识公因数、最大公
因数、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学会找100以内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
10以内最小公倍数的方法;结合现实情境了解约分的意义,掌握约分
的方法,会计算同分母分数加减法以及加减混合运算;能进行分数与
小数的互化。
2、在探索公因数、最大公因数、公倍数、最小公倍数和约分等知识的过
程中,积累观察、猜测、归纳等数学活动经验,发展初步的推理能力;
会用所学新知识解决简单的现实问题,并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
行有条理、有根据的思考。
3、在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体验学习和探索的乐趣,增强对数学学习
的信心。
教学重点:找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方法,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课时安排:10
科目:数学年级五年级主备人年月集体备课人员:
科目:数学年五年级主备人年月集体备课人员:
科目:数学年级五年级主备人年月集体备课人员:
科目:数学年级五年级主备人年月集体备课人员:
科目:数学年级五年级主备人年月集体备课人员:
科目:数学年级五年级主备人年月集体备课人员:
科目:数学年级五年级主备人年月集体备课人员:
科目:数学年级五年级主备人年月集体备课人员:
科目:数学年级五年级主备人年月集体备课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