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下的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创新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乡村振兴战略下的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创新作者:朱晓伟
来源:《广东蚕业》 2019年第6期
朱晓伟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湖北武汉430074)[
基金项目:1.本文为武汉职业技术学院校级课题《以U-learning为资源共享平台的高职学生英语碎片化学习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NO:2018YJ024。

2.本文依托武汉职业技术学院校级课题《服务于武汉城市圈的高职旅游人才培养实践研究》,NO:2016YJ015。

作者简介:朱晓伟(1982- ),男,湖北十堰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英语教学、
农业旅游。

]
摘要2017年随着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建设,开启了“三农”问题解决新篇章。

通过建设该联合体,为当前乡村振兴提供了扎实的“产业基础”,并且充实了农业产业发展力量,为我国农业做大做强提供了核心动力。

文章结合乡村振兴战略的内涵、要求,探究当前农
业产业化联合体建设的具体背景,结合目前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建设存在的问题,具体探究该联
合体创新运营的具体策略。

关键词乡村振兴战略;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创新研究;应用模式
中图分类号:F323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2095-1205(2019)06-123-02
农业是关系大众民生、社会稳定的重要产业,在现代产业结构调整、生产技术智能化应用
的全新时代背景下,农业产业化联合体(以下简称:联合体)已经成为乡村振兴战略下,化解
农业经营风险、扩大经营规模、提高农业经营层级的战略“选择”。

1 基于乡村振兴战略视野的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建设背景分析
农为国本。

农业生产想要达到产业化发展高度,需要历经规模化、标准化、现代化3个不
同时期。

农业产业规模化是资源整合,在达到一定规模后,才能对农业生产工作的各项具体流
程进行标准化处理。

而在农业生产标准化建设完成之后,才能在此基础上,合理使用各种现代
化农业机械、技术等,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

1.1 联合体建设是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重要产物”
在农业现代化达到一定程度之后,才能生产出具有统一质量标准和产品特征的农作物,从
而正式进入农业产业化发展阶段。

而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是基于农业产业化发展进程所形成的农
业合作社、龙头企业等农业经营组织,是当前筑牢乡村振兴的产业基础。

在现代农业理念推进下,坚持聚焦市场、关注市场效益的农业产业化(Agriculture Industrialization)正在全面推进。

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是传统农业全面升级的重要方向,也是基于技术改造和应用的产业升级,更是当前解决农民增收、释放剩余劳动力和确保农村社会稳定,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出路。

1.2 联合体建设是立足农业产业发展的“现实选择”
联合体建设直接关系到广大农民的生产活动和生活品质,这不仅是对传统农业生产方式的
变革,更是对农业经营思维的彻底“颠覆”。

在传统农耕文明时代,受到工具、生产资料的影
响,形成了“自给自足”的小农耕作方式。

在现代农业科技水平不断提升影响下,农业生产完
全打破了传统的生产方式,成就了现代科技的发展结果。

而以“联合体”的形式推进“抱团经营”,实现立足农业经营实际的重要选择。

2 农业产业化联合体运营问题概述
乡村振兴需要有扎实的产业基础做支撑,只有形成了扎实的农业产业,才能为魅力乡村提
供充足动力。

联合体作为乡村振兴的“第一步”,当前其建设发展存在相关问题,影响了实际
价值。

2.1 整体实力较弱——管理模式不科学,产业联结不足
“联合体”的理想运营模式是通过行业内资源整合,形成“农业生产+产品加工+农产品销售”的一体化运营模式。

但是目前“联合体”建设过程中,缺乏强有力的龙头农业企业,农业
市场的发展成熟度也相对较差,影响了联合体的发展牵引力。

同时,由于尚未形成规范化的运
营模式,加上土地资源、生产设备和专业经营人员资源整合不足,影响了农业产业化中各个环
节之间的关联性。

在联合体成员管理方面,由于缺乏合理有效的制度模式,龙头企业的话语权
过大,其他参与力量处于“相对弱势”,影响了其参与联合体发展的积极性。

2.2 资源不够活跃——经营资源缺乏整合,要素联结不足
目前联合体建设过程中,在资金、土地资源和专业人才等各项主要经营要素方面,存在整
合难度大,统筹应用效果不理想等难题。

在资金方面,联合体从农户手中流转的土地需要定期
支付租金,加上农业产业自身的产出汇报周期较长,加大了资金筹集压力。

而目前能够为联合
体提供发展资金的途径相对较少,制约了联合体的规模化发展。

在技术方面,除了龙头农业企
业外,多数合作社、农场等技术都处于初期应用阶段,不仅缺乏专业的技术人员,甚至无法保
障科技研发的持续性投入。

在人才方面,由于缺乏科学的流动机制,缺乏专业性、技术性和会
经营的农业专业人才,影响了联合体的运营效果。

3 基于乡村振兴战略视野下的联合体运营策略
联合体建设是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发展的“必然方向”,通过向产业化方向转型升级,
从而有效适应时代趋势,有效解决“三农”问题,建设秀美乡村。

因此,聚焦乡村振兴战略的
具体要求,探究适合联合体的运营策略至关重要。

3.1 以产业联合为基础,优化联合体运营机制
乡村振兴战略的终极目标旨在打造完善的农业产业基础,使农民在产业发展中稳定、持续
收益,真正实现安居乐业。

因此,充分发挥“联合体”的龙头导向作用,已经成为助力乡村振
兴的“关键一环”。

当前农业产业化已经进入新的“创新提升”时期,正在由传统的数量经营
向新的“质量致胜”转型升级,传统单一的农业企业拉动正在被积聚性“优势企业”带动转变
升级,这就为“联合体”建设提供了现实需要和根本性可能。

对于“联合体”运营来说,需要
整合社会上涉农经营资金,充分发挥各种资源优势,扶持联合体内各成员发展。

在各个产业衔
接方面,要结合目前产业联合体内各成员单位的优势,合理分工,进而有效延伸产业链条,扩
大产业价值。

3.2 以资源统筹为核心,构建联合体融合发展机制
想要实现乡村振兴战略,关键在于将农业做大做强,并使农民在经营中持续获益,也改变
传统的“农民”意识,打造一支懂技术、会经营的“职业农民”队伍,通过整合农业发展资源,
从而强化联合体建设。

在土地资源流转方面,要结合土地确权、经营时间延续30年等一系列优势,将土地承包经营权纳入“联合体”股份之中,以股权置换资金,提高土地流转效率、扩大土地流转规模,并且有效降低土地流转成本。

在资金方面,要注重整合多方资金,充分利用政策优势和信贷条件,为联合体经营发展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

在技术应用方面,要注重推进龙头企业与相关高校协作,通过强化科技研发,加大技术推广,提升农业科技水平。

此外,要结合电商、大众健康绿色消费需要,推进农业产业“电商”发展升级。

4 小结
整体上看,我国农业产业化实现迅猛发展,无论是具体规模、数量,还是经营价值等等,以龙头企业、现代农场为代表的“联合体”都在解决三农问题、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进程中发挥了无可替代的“核心”作用。

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我国农业产业化发展也暴露了一些问题,影响了农业产业的持续、可行性发展。

比如,农业产品的更新速度慢、产业附加值不高、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较弱等等。

因此,当前农村发展进程中,要充分利用“乡村振兴”战略契机,对农村的基础环境进行改善,通过引入社会力量建设、运营的全新运营模式,加快农村地区基础设施的完善度,构建强有力的“联合体”,做大农业产业,实现乡村全面振兴。

参考文献
[1]禤燕庆,王斯烈,芦千文.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是农村产业融合有效模式——安徽调查与思考[J].农村经营管理,2018(28):10-11.
[2]张巍.联合服务让种植更容易整合资源促效益更明显——安陆市探索“农业产业化服务联合体”模式[J].湖北农机化,2018(02):51.
[3]窦祥铭,陈晨,彭莉.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典型模式探讨——以安徽省宿州市现代农业产业化联合体为例[J].陕西行政学院学报,2018(02):106-110.
[4]汤吉军,戚振宇,李新光.农业产业化组织模式的动态演化分析——兼论农业产业化联合体产生的必然性[J].农村经济,2019(01):52-5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