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聚木糖和益生菌对2胎母猪繁殖性能、乳成分及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低聚木糖和益生菌对2胎母猪繁殖性能、乳成分及血液生理
生化指标的影响
李元凤;何健;邓传东;王亚超;敖翔
【摘要】试验旨在研究妊娠后期和哺乳期2胎母猪饲粮中添加低聚木糖(XOS)和
益生菌对母猪繁殖性能、乳成分和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选择膘情、体况及预
产期相近的2胎健康纯种母猪(大白和长白)30头,随机分为3组,每组10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母猪.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1组饲喂基础饲粮+0.05%低聚木糖的
饲粮,试验2组饲喂基础饲粮+0.05%低聚木糖+0.03%益生菌的饲粮.试验期52
d(母猪妊娠90 d至断奶后发情).结果表明:1)试验1组产仔数、产活仔数和健仔数
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3组初生窝重、断奶个体重、仔猪个体增重、仔猪
窝增重、母猪背膘损失、产程和发情间隔均差异不显著(P>0.05),但试验1组和试
验2组产程分别比对照组缩短8.67 min(P>0.05)和22.33 min(P>0.05),试验2组发情间隔比对照组缩短0.25 d(P>0.05);3)3组母猪初乳和常乳的乳成分和血清生
理生化指标差异均不显著(P>0.05).从整体来看,低聚木糖能显著提高2胎母猪产仔数、产活仔数和健仔数,低聚木糖和益生菌协同作用不仅可以提高2胎母猪产仔数、产活仔数和健仔数,还可以缩短母猪产程和发情间隔.
【期刊名称】《养猪》
【年(卷),期】2017(000)002
【总页数】6页(P41-46)
【关键词】低聚木糖;益生菌;2胎母猪;繁殖性能;乳成分;血液参数
【作者】李元凤;何健;邓传东;王亚超;敖翔
【作者单位】西南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四川绵阳 621000;西南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四川绵阳 621000;宜宾雅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宜宾 644000;西南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四川绵阳 621000;四川铁骑力士集团冯光德实验室,绵阳 621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816.7
母猪“二胎综合征”是近5年大型规模猪场出现的繁殖障碍新问题,主要指初产
母猪在生产1胎后、断奶后出现发情障碍,以及失配或分娩率低,头胎淘汰率高
等系列综合现象。
目前,大型规模猪场主要从后备母猪的选育、初产母猪的营养调控和分娩护理等方面进行防控,并取得了一定进展。
此外,全世界都开始禁用抗生素,以往在母猪饲粮中添加的有一定促进作用的抗生素也必将退出历史舞台。
为降低猪场因“二胎综合征”造成的巨大经济损失,母猪饲粮中选用合理的抗生素替代品成为饲料研究热点。
而在众多的抗生素替代品研究中,益生菌和寡糖以其组成成分来源天然、无污染、无毒副作用等特点成为首选。
低聚木糖属于功能性寡糖,是一类具有特殊生理功能的非消化性寡糖,能活化肠道内双歧杆菌,并促进其生长繁殖[1]。
李兆勇等(2008)[2]研究发现,在断奶仔猪饲粮中添加200 mg/kg低聚木糖,可以改善后肠微生态环境,增强免疫力,提高营养物质的吸收利用率。
而益生菌能够抑制胃肠道病原菌的定殖,改善胃肠道疾病症状,增强机体免疫力,提高动物健康水平(Ohashi等[3],2009;Gaggia等[4],2010)。
郭小云等(2015)[5]在围产期母猪饲粮中合用低聚木糖和活性酵母的研究也发现有类似效果。
本试
验主要探讨低聚木糖单独添加或者与益生菌合用对二胎母猪繁殖性能、乳成分以及母猪血清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期望能为生产实践提供指导。
1.1 试验材料
本次试验选用的低聚木糖净含量≥35%;益生菌有效成分为枯草芽孢杆菌,其含量≥300亿CFU/g。
1.2 试验设计
选取妊娠90 d、体重及预产期相近的2胎纯种母猪(长白和大白)30头,随机分为3组,每组10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母猪。
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1组饲喂基础饲粮+0.05%低聚木糖的饲粮,试验2组饲喂基础饲粮+0.05%低聚木糖+ 0.03%益生菌的饲粮。
试验期52 d(母猪妊娠90 d至断奶后发情)。
妊娠90 d 至21日龄断奶期间饲喂试验饲粮,断奶至发情则饲喂另一种商品饲粮(猪场外购)。
1.3 试验饲粮
本试验基础饲粮选用的是四川铁骑力士实业有限公司生产的M6哺乳母猪料(以下简称M6)。
M6按照四川铁骑力士实业有限公司正常的工艺要求生产,料型为颗粒料,直径3.5 mm,压缩比1∶7,制粒温度75~80℃。
基础饲粮配方及营养水平见表1。
1.4 饲养管理
本试验在四川牧业科技有限公司灵兴种猪场进行,试验时间为2016年7月21日至9月11日。
妊娠期间每天6:00和15:00两次饲喂,自由饮水,每天喂料前清扫干净圈舍和料槽,试验期内每周喷雾消毒1次。
妊娠90~107 d限制饲喂,每头母猪每天提供试验饲粮3.20~3.50 kg(视母猪膘情而定)。
产前1周至产前第4天每头母猪每天提供3.50 kg饲粮,产前3 d至产后6 d限饲,产后第7天至断奶后发情自由采食(见表2)。
仔猪出生当天断尾、剪齿和剪耳号,14日龄左右对公猪去势,21日龄断奶。
试验期间执行猪场正常免疫程序。
产仔当天对仔猪进行寄养,以每组内的仔猪相互寄养为原则,且尽量保证每头母猪所带仔猪头数相近,每窝仔猪大小均匀。
之后在产后3 d内还会根据母猪奶水情
况和仔猪长势进行再次寄养(原则同前),仔猪出生3 d后不再寄养。
记录试验期间死亡或淘汰的仔猪头数及重量。
1.5 测定指标及方法
1.5.1 母猪繁殖性能记录母猪产程(第1头仔猪出生至最后1头仔猪出生的时间间隔)、产仔数、产活仔数、合格仔数(除去畸形、体重<0.80 kg的仔猪)、鲜活死胎、陈旧死胎、木乃伊、产后和断奶背膘厚度(产后第2天和断奶当天母猪自然站立时的P2背膘厚度),以及断奶后的发情间隔等。
1.5.2 母猪采食量妊娠90 d至产前7 d,记录每组母猪每天采食量,取平均值作为每头母猪的日采食量。
上产床至断奶期间记录每头母猪每天的添料量、余料量及损耗量,计算日平均采食量。
试验期间观察母猪采食及仔猪生长情况,中途有淘汰或死亡的作好记录。
1.5.3 哺乳仔猪生长性能记录初生窝重、初生个体重、断奶仔猪数、断奶窝重、断奶个体重。
产仔12 h内对所有活仔猪进行称重,记录为初生窝重;21日龄断奶时对仔猪计数并称重,记录为仔猪断奶窝重。
1.5.4 乳成分初乳:母猪产后12 h内的乳汁。
采样集中在母猪羊水破后到产第2头仔猪之间。
操作人员戴上无菌橡胶手套后用纱布蘸取温热水擦拭干净母猪乳房,分别从每头母猪的前、中、后3个乳头采集初乳50 mL装入灭菌EP管中,混合均匀后立即放入4℃冰箱中冷藏保存。
常乳:在母猪泌乳的第14天,每头母猪一边耳缘静脉注射1 mL缩宫素,一边用采集初乳的操作方法采集50 mL常乳装入灭菌EP管中,混合均匀后立即放入4℃冰箱中冷藏保存。
初乳和常乳的乳成分均在采样后2 h内检测,包括脂肪、蛋白质、乳糖和全乳固体。
1.5.5 血清理化指标分娩当天和第21天抽取每头母猪前腔静脉血5 mL,其中3 mL装在促凝管内放在冰箱4℃保存,当天送检测定血清总蛋白(TP)、白蛋白(ALB)、球蛋白(GLB)、葡萄糖(GLU)、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含量
(TC),以及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LP)活性等生化项目。
另外2 mL装在肝素钠抗凝管内,立即用全自动动物血细胞分析仪进行白细胞(WBC)、红细胞(RBC)、血小板(PLT)、红细胞压积(HCT)等血液生理指标分析。
1.6 统计分析
试验所有数据先用Microsoft Office Excel 2010软件预处理,后经SPSS 17.0软件处理,使用One-Way ANOVA程序对数据进行分析,采用Duncan法进行多重比较和显著性分析,结果用平均值±标准误表示。
2.1 母猪繁殖性能
由表3可见,试验1组产仔数、产活仔数和健仔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2组产仔数、产活仔数和健仔数均比对照组高,但差异不显著(P>0.05)。
3组母猪背膘损失、产程和发情间隔均差异不显著(P>0.05),但试验1组和试验2组产程分别比对照组缩短8.67 min(P>0.05)和22.33 min(P>0.05),试验2组发情间隔比对照组缩短0.25 d(P>0.05)。
2.2 母猪哺乳期日采食量
由表4可见,3组母猪产后第1周、第2周、第3周和哺乳全期日采食量差异均
不显著(P>0.05),但试验1组和试验2组哺乳全期日采食量分别比对照组低2.15%和5.26%。
2.3 哺乳仔猪生长性能
由表5可见,3组仔猪初生窝重、断奶窝重、断奶个体重、仔猪个体增重、仔猪窝增重、每天窝增重和日增重均差异不显著(P>0.05),但试验1组初生个体重显著低于对照组和试验2组(P<0.05)。
2.4 母猪初乳和常乳乳成分
由表6可见,3组母猪初乳和常乳中的脂肪、乳糖、蛋白质和全乳固体差异均不显
著(P>0.05)。
2.5 母猪血液指标
2.5.1 低聚木糖和益生菌对母猪血清代谢酶活性的影响由表7可见,3组母猪血清中的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碱性磷酸酶和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差异均不显
著(P>0.05)。
2.5.2 低聚木糖和益生菌对母猪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由表8可见,分娩当天和第
21天,3组母猪血清中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和白球比差异均不显著(P>
0.05)。
2.5.3 低聚木糖和益生菌对母猪血糖、血脂组分的影响由表9可见,分娩当天和第21天,3组母猪血清中葡萄糖、甘油三酯和总胆固醇差异均不显著(P>0.05)。
2.5.4 低聚木糖和益生菌对母猪全血指标的影响由表10可见,分娩当天和第21天,3组母猪血清中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和红细胞压积差异均不显著(P>0.05)。
3.1 母猪繁殖性能
母猪繁殖性能的高低与低聚糖和益生菌的品种、添加水平、添加时间及母猪品种、胎次等有关。
郭小云等(2015)[5]研究发现,围产期母猪饲粮中添加低聚木糖和活性酵母可以提高仔猪断奶窝重,与本研究结果有一定出入。
Cheng等(2015)[6]研究表明,在妊娠1 d的2~4胎母猪饲粮中添加40 mg/kg壳寡糖能显著提
高产仔数和产活仔数(P<0.05),与本研究结果相似。
本研究结果表明,2胎母
猪妊娠后期饲粮中添加XOS可显著提高产仔数、产活仔数和健仔数(P<0.05);XOS和益生菌合用也可以提高产仔数、产活仔数和健仔数,但差异不显著(P>0.05)。
在猪场实际生产中,母猪产程过长是造成初生仔猪死亡最关健的因素,母猪产程的长短与仔猪的成活率呈直接负相关。
本试验研究表明,2胎母猪妊娠后期饲粮中合用XOS和益生菌时,母猪产程比对照组缩短22.33 min(P>0.05),与
Oliviero等(2009)[7]的研究结果类似。
Duan等(2016)[8]研究发现,母猪饲粮中添加400 mg/kg甘露寡糖可以显著缩短母猪的发情间隔(分别为4.78 d和4.33 d,P<0.05),与本研究结果有一定差异。
本试验研究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在妊娠后期母猪饲粮中XOS和益生菌协同作用可以缩短发情间隔但差异不显著(分别为4.25 d和4.00 d,P>0.05),可能与低聚糖的添加品种和添加水平、
添加时间等有一定关系。
3.2 母猪乳成分
母猪初乳是哺乳仔猪前期营养的唯一来源,母猪泌乳力与乳汁质量直接影响哺乳仔猪的生长性能。
据前人研究发现,初乳成分受母猪分娩体况影响(Farmer等,2009)[9],初乳中乳蛋白含量随着妊娠期赖氨酸摄入量的提高而提高(Yang等,2009)[10],初乳中乳脂含量与妊娠期饲粮的能量水平线性相关(Long等,2010)[11]。
Clowes等(2003)[12]研究表明,泌乳期蛋白质限饲时母猪随着
体内蛋白质损失增多,泌乳20 d乳蛋白含量逐渐减少。
杨鹛等[13]研究显示,妊
娠期营养摄入过少(75%NRC)导致母猪体储不充分,影响了后期母猪的乳汁能
量水平(乳脂以及乳蛋白含量低);同时母猪供给过高的能量水平(150%NRC),母猪采食量降低,乳脂、乳蛋白含量也呈现一定程度的下降趋势,说明过低的采食量也影响了乳成分。
这些研究说明初乳成分主要受妊娠期母猪营养摄入影响,而常乳成分则受泌乳母猪体况及营养摄入的影响。
王彬等(2006)[14]在产前7 d母
猪饲粮中添加0.1%半乳甘露寡糖(GMOS)的研究发现,母猪产后19 d乳蛋白
显著增加(P<0.05),乳脂和乳中总固形物有增加趋势,但差异不显著(P>
0.05),与本试验结果有一定出入。
本试验研究表明,3组母猪初乳和常乳的乳成分(脂肪、乳糖、蛋白质和全乳固体)均差异不显著(P>0.05),这可能与3组哺乳期采食量没有显著变化、营养水平摄入相近有关。
3.3 后代仔猪生长性能
仔猪哺乳期间窝重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母猪泌乳力的高低。
O'Quinn等(2001)[15]研究发现,分娩前21 d至产后21 d母猪饲粮中添加0.2%甘露寡糖(MOS)可以显著提高仔猪断奶窝重,Xie等(2015)[16]在妊娠85 d的母猪饲粮中添加30 mg/kg壳寡糖(COS)有相似的发现。
本试验研究表明,妊娠90 d 母猪饲粮中添加0.05%XOS或合用0.05% XOS和0.03%益生菌对仔猪窝增重、
日增重均没有显著影响,与前人的研究结果有一定出入。
3.4 母猪血液指标
3.4.1 母猪血清代谢酶活性细胞内酶如谷草转氨酶(AST)与碱性磷酸酶(ALP)
的含量与肝功能的健康状况存在重要联系,它们参加动物肝细胞内的氨基酸代谢,正常情况下大部分存在身体各个组织中,只有当组织细胞被破坏(如急性应激受到损伤)时才大量进入血液中,致使血清酶活性显著升高,引起血清中此类酶含量升高。
因此AST和ALP活性升高通常作为应激反应的一个标志[17]。
碱性磷酸酶是
一种能够将对应底物去磷酸化的酶,在骨骼生长期,或当肝脏、骨骼受到损伤或者障碍时,都会引起血清碱性磷酸酶明显升高。
本试验研究表明,各组间母猪血清中AST和ALP都未出现显著上升,而且分娩当天和第21天时2个试验组碱性磷酸
酶含量均低于对照组,说明添加低聚木糖和益生菌对母猪血清碱性磷酸酶有降低趋势,能一定程度提高母猪抗应激能力。
3.4.2 母猪血清生化指标血清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浓度是衡量蛋白质营养的重要指标之一。
血清蛋白质具有维持血液正常胶体渗透压和pH、运输多种代谢产物、解除其毒性、免疫以及营养作用等多种功能(李晶,2012)[18]。
血浆蛋白的含
量也可以用于诊断测定肝脏疾患。
血清白蛋白具有结合和运送内源性与外源性物质、维持血液胶体渗透压、清除自由基、抑制血小板聚集和抗凝血等生理功能,在生命过程中有着重要的意义。
总蛋白、白蛋白主要由肝脏合成,当肝脏发生病变时,血浆中蛋白质合成减少,以白蛋白下降最为显著(蒲吉常,1993)[19]。
动物血清
中球蛋白含量的提高可提高动物的免疫力(韩爱云等,2007)[20]。
本试验研究
表明,XOS和益生菌合用提高了2胎母猪分娩当天血清中总蛋白和白蛋白的含量,这一研究结果表明低聚木糖和益生菌合用可以促进动物对蛋白质的消化吸收及机体蛋白质的生物合成,调节机体的新陈代谢。
3.4.3 母猪血糖、血脂血清葡萄糖(GLU)是动物机体所有细胞的重要和直接的能源供给库,在正常范围内血清GLU含量升高有助于提高动物的免疫力,减少动物
的不良应激[21]。
血清中GLU含量也能反映机体对饲粮中糖类的消化吸收程度,
机体血清GLU含量升高时会刺激影响细胞膜转运的胰岛素分泌,从而促进细胞对
氨基酸和GLU的摄取,增加体内蛋白质和糖原的合成[22]。
血清总胆固醇和甘油
三酯含量则是反映体脂代谢的重要生化指标,两者的浓度与血糖浓度有一定关系,但血糖浓度更容易受采食行为的影响。
动物体内的血糖含量与采食行为能相互作用(郑晞等,2006)[23]。
本试验结果表明,母猪饲粮添加低聚木糖和益生菌可以
提高分娩21 d母猪血清GLU含量,说明低聚木糖和益生菌可在一定程度上促进
蛋白质的合成代谢,益于后代仔猪健康。
3.4.4 母猪全血指标血液各项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可以判断机体发生的各种病理变化。
红细胞和白细胞在机体免疫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张玉生等,2000)[24]。
红
细胞可以增加动物机体运动机能,有利于提高肉质(李慕等,2000)[25],血小
板可以止血和促进血液凝固,红细胞压积则是判断贫血的标志。
但在动物体内红细胞的生成和破坏处于动态平衡中,无论是升高或降低都会导致疾病的发生。
而一些传染病如伤寒、沙门氏菌属感染等,以及某类血液病和自身免疫性疾病都有可能引起血液中白细胞含量减少。
本试验研究表明,2个试验组的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计数和红细胞压积与对照组相比均差异不显著,说明母猪在哺乳期间机体处于健康状态。
本次试验结果表明,在妊娠后期和哺乳期饲粮中单独添加0.05%低聚木糖能显著
提高2胎母猪产仔数、产活仔数和健仔数(P<0.05),而0.05%低聚木糖+0.03%益生菌合用不仅可以提高2胎母猪产仔数、产活仔数和健仔数(P>0.05),还可以缩短母猪产程和发情间隔(P>0.05)。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新闻办公室和中国中医药报社近日共同揭晓2016年中医药十大新闻,分别为:1.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为推动中医药振兴发展作出部署;2.《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出台;3.《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颁布;4.国家首次表彰60名中医药高等学校名师,刘延东副总理与教学名师座谈;
5.国务院中医药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建立;
6.《中国的中医药》白皮书发表;
7.
中医药科技创新多点开花;8.多措并举增加中医药健康服务供给;9.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成效显著;10.中医药走向世界提速发力等。
【相关文献】
[1] 操然.低聚糖生理功能及其提取技术的研究进展[J].中国野生植物资源,2015,34(4):33-37.
[2]李兆勇,杨在宾,杨维仁,等.益生素和低聚木糖对仔猪生长和养分消化性能的影响[J].西北
农林科技大学学报,2008,36(1):59-65.
[3]Ohashi Y,Ushida K.Health-beneficial effects of probiotics:Its mode of action[J].Animal Science Journal,2009,80:361-371.
[4]Gaggia F,Mattarelli P,Biavati B.Probiotics and prebiotics in animal feeding for safe foods production[J].Int J Food Microbiol,2010,141(1):15-28.
[5] 郭小云,谢春艳,吴信,等.围产期母猪饲粮中添加低聚木糖和活性酵母对母猪繁殖性能和哺乳
仔猪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J].动物营养学报,2015,27(3):838-844.
[6]Cheng L K,Wang L X,Xu Q S,et al.Chitooligosaccharide supplementation improves the reproductive performance and milk composition of sows[J].Livestock Science,2015,174:74
-81.
[7]Oliviero J C,Kokkonen T,Heinonen M,et al.Feeding sows with high fibre diet around farrowing and early lactation:impace on intestinal activity,energy balance parameters and litter performance[J].Res Vet Sci,2009,86(2):314-319.
[8]Duan X D,Chen D W,Zheng P,et al.Effects of dietary mannan oligosaccharide
supplementation on performance and immune response of sows and their
offspring[J].Anim Feed Sci Tech,2016,218:17-25.
[9]Farmer C,Quesnel H.Nutritional,hormonal,and environmental effects on colostrum in sows[J].Journal of Animal Science, 2009,87:56-64.
[10]Yang Y X,Heo S,Jin Z,et al.Effects of lysine intake during late gestation and lactation on blood metabolites,hormones, milk composition and reproductive performance in primiparous and multiparous sows[J].Animal Reproductive Science,2009, 112(3/4):199-214.
[11]Long H F,Ju W S,Piao L G,et al.Effects of dietary energy levels of gestating sows on physiological parameters and reproductive performance[J].Asian-Australasian Journal
of Animal Science,2010,23:1080-1088.
[12]Clowes E J,Aherne F X,Schaefer A L,et al.Parturition body size and body protein loss during lactation influence performance during lactation and ovarian function at weaning
in first-parity sows[J].Journal of Animal Science,2003,81(6): 1517-1528.
[13]杨鹛,吴德,车炼强,等.妊娠期营养水平对初产母猪繁殖性能和乳成分的影响[J].动物营养学报,2013,25(9):1952-1962.
[14]王彬,邢芳芳,印遇龙.寡糖取代抗生素对母猪泌乳量和乳成分的影响[J].饲料工业,2006,27(20):42-44.
[15]O'Quinn P R,Funderburke D W,Tibetts G W.Effects of dietary supplementation with mannan-oligosaccharides on sow and litter performance in a commercial production system[J].J Anim Sci,2001,79(Suppl.1):212.
[16]Xie Chunyan,Guo Xiaoyun,Long Cimin,et al.Supplementation of the sow diet with chitosan oligosaccharide during late gestation and lactation affects hepatic gluconeogenesis of suckling piglets[J].Anim Rep Sci,2015,159:109-117.
[17]刘玉兰,郭广伦,吴志锋,等.牛膝多糖对脂多糖免疫应激仔猪血液生化指标和白细胞分类计数的影响[J].中国饲料,2010(2):35-38,41.
[18]李晶.血清总蛋白测定方法及临床意义[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2(9):28-29.
[19]蒲吉常.双缩脲法测定血清总蛋白脂血的干扰及排除方法[J].陕西医学检验,1993,8(1):50.
[20]韩爱云,张国强,黄仁禄,等.二氢杨梅素对肉仔鸡血液生化指标及生长性能的影响[J].中国兽
医杂志,2007,43(11):19-21.
[21]张金枝.日粮能量结构对母猪繁殖和泌乳性能的影响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09.
[22]Gadhia M M,Maliszewski A M,O'Meara M C,et al.Increased amino acid supply potentiates glucose-stimulat ed insulin secretion but does not increase β–cell mass in fetal sheep[J]. American Journal of Physiology-Endocrinology and Metabolism,
2013,304(4):E352-E362.
[23]郑晞,宋俊宏.内源性调控对猪采食量的影响[J].中国饲料,2006(7):27-28.
[24]张玉生,柳巨雄,刘娜,等主编.动物生理学[M].第1版.吉林人民出版社,2000:30-35.
[25]李慕,贺祥瑞,陈树宁,等.“军牧1号”白猪血液生理生化指标及其与体尺性状的相关分析[J].吉林农业大学学报,2000,22(3):96-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