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中药学(学术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南大学
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级学科名称中药学(学术型)专业名称中药学(学术型)专业代码100800
西南大学研究生院制表
填表日期:2012年5月6日
修订日期:2018年10月15日
一、学科(专业)主要研究方向
序号研究方向名称主要研究内容、特色与意义
研究生导师
(博导注明)
1 中药药理学结合中医药理论,采用动物、器官、组织、细胞、酶、
蛋白质、基因以及西医疾病动物模型和中医证候动物模
型,用现代药理学的方法研究中药对疾病的治疗作用,
及其作用机理、靶点、环节、时间、强度,为临床疗效
和用量提供原始试验依据。

徐晓玉(博导)、
齐红艺(博导)、
祝慧凤、陈怡、
赵晓燕、付爱玲
2 中药化学研究中药药效物质的化学成分种类、结构、特性、含量、
提取分离纯化方法,结构修饰,构效关系。

进行中药药
效物质的筛选,寻找和发现具有治疗前景的前体药物,
以及对药材剩余价值的综合利用开发。

李学刚(博导)、
宋杨(博导)、
袁吕江、张保
顺、朱小康
3 中药分析学
(中药质量控
制)
利用化学原理与现代分析手段,研究中药原生药材、饮
片、提取物、候选药物、中药新药、中成药的药效物质
或标志性成分,进行定性定量测定和稳定性考察,拟定
药物质量标准。

全程监控和提高中药质量。

陈敏(博导)、
付志锋(博导)、
曾忠良、宋尔
群、杨晓明
4 中药药剂学利用现代制剂与材料科学技术,研究新材料、新辅料、
新剂型在中药制剂中的应用。

研制中药纳米、缓释、控
释、靶向制剂等先进新剂型。

并研究中药新药配制合理
性、制备工艺条件与流程,为新药生产提供依据。

李翀(博导)、
张迎春、张继
芬、陈章宝、刘
汉儒、潘红春
二、培养目标与学制及应修学分
培养目标(本表可不填政治标准):
主要培养中药学科学研究与高等教育的基础人才。

系统掌握中药学及其主要相关学科如药学、化学、生物学、植物学、中医学等基础理论与实验操作技能。

能熟练获取本领域的国内外研究热点与发展动态。

熟练掌握和应用英语查阅本专业文献资料,撰写论文,进行学术交流。

具备独立从事科研工作的基本能力和严谨求实、勤奋刻苦的科学作风。

具有良好的口头表达能力。

毕业后能胜任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医药企业等机构的教学、科研、药品开发及监管等高级技术工作及技术管理工作。

学制:全日制学术型硕士生2~5年,基本学习年限掌握在3年。

应修学分:共计不低于 25 学分。

其中,必修不低于21 学分(含其他必修环节4学分),选修不低于 4 学分。

三、课程设置(包括主文献研读、学术活动等必修环节)
类型课程编号课程名称(含中英文)开课
学期




任课教师
考核
方式
备注
必修课公


11000001001 第一外国语 1 90 3 外国语学院考试1100000200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与实践研究
1 36
2 马克思主义学院考试
11000002003 自然辩证法概论 1 18 1 马克思主义学院考试平


11100800001 中药现代研究 2 54 3
徐晓玉、齐红艺
张继芬、俸珊
考试专


11100800021 中外主文献研读 2 36 2 中药学导师组考试11100800011 中药药理与现代应用 1 54 3 徐晓玉、祝慧凤考试11100800012 中药化学与质量分析 2 54 3 李学刚、陈敏考试
选修课11100800035 中药药理实验方法 1 36 1 齐红艺、陈怡考试11100800032 中药制剂新技术 2 36 2 张继芬、陈章宝考试11100800036 中药专业英语 2 18 1 齐红艺、陈怡考查11100700011 药学进展 1 54 3 导师组考查11100700012 药物发现与开发 1 36 2 李翀等考查11090321056 高级药理学 1 36 2 李逐波等考查11100704023 体内药物分析 1 36 2 詹蕾等考查11100800038 药物分离技术 2 36 2 王国伟等考查11100800039 高等药剂学 2 36 2 李翀等考查11100800040 药用功能辅料 2 36 2 罗雷等考查11100800037 药理实验方法学 2 36 2 赵晓燕、宋杨等考查11100705021 微生物药物学 1 36 2 邹懿考查11100705054 生物技术药物学 2 36 2 胡昌华考查11071002002 动物分子生物学 1 54 3 王德寿等考查
其它必修环节开题报告 3
不计学分,完清审核签字手续,向培养单
位提交开题报告一份
学术活动:参加学术报告、前沿讲座、
学术研讨等(每学年至少5次)
2 提交学术活动记录,培养单位核查
实践活动:教学(必选)、社会和科研实
践活动(二选一)
2
指导教师审查签字后向培养单位提
交实践报告一份或发表高水平论文
的复印件
中期考核及论文进展检查 4
不计学分,完清审核签字手续,向培养单
位提交相关材料各一份
同等学力补修课程中医基础理论中药化学
任选3门不计学分
中药学中药药剂学
中药药理学中药炮制学
注:1.平台课是指涵盖本一级学科下所有二级学科及相近二级学科共享的基础性课程。

2.按一级学科制定培养方案者应在专业必修课备注栏内标明所属二级学科。

3.必修环节在研究生毕业前必须完成,构成答辩的必备条件。

四、培养方式与方法
培养流程与要求,检查与考核,质量监督等措施:
硕士生采取课程学习与论文并重的原则,用于学位论文研究时间不得少于1年。

1.制定培养计划
第一学期内在导师或导师组的指导下制定“硕士生个人培养计划”一式两份,一份由研究生自己保存,一份报所在培养单位备案。

2.主文献研读
在开题报告前认真研读本学科专业主文献,填写主文献阅读报告记录,提交导师审核。

3.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是学位论文研究的一个重要环节。

硕士生学位论文开题时间为第二学期。

培养单位根据研究生选题情况,按二级学科成立若干开题报告审查小组。

审查小组由具有研究生培养经验、副高以上职称的专家不少于5人组成,对论文选题的可行性进行论证,分析难点,明确方向,以保证学位论文按时完成并达到预期结果。

4.学术活动
硕士生应积极参加各种学术活动,如学术报告、前沿讲座、学术研讨等,在学习期间须参加学术活动每学年不得少于5次。

应填写“研究生参加学术活动记录”,提交学院审查。

5.实践活动
实践活动包括教学实践、社会实践和科研实践,硕士研究生必须完成教学实践,其余两项可任选其中一项实践。

在完成实践活动后应提交实践报告一份或发表高水平论文的复印件,提交指导教师审查签字。

6.中期考核
根据本单位研究生规模和学科点现状,按照学校研究生中期考核实施办法提出本单位研究生中期考核工作的具体时间和办法,中期考核一般安排在第四学期进行。

A、考核在培养单位统一组织领导下,由各专业负责实施,组成包括培养单位(学科)
负责人、导师代表等在内的若干考核小组进行考核。

B、业务方面主要通过专家组考核研究生课程学习是否达到规定要求,通过课程学习反
映出来的科研及思维能力;政治、思想、品德方面的考核由院学生工作组会同有关人员进行。

C、填写“西南大学研究生中期考核自我评估表”,对被考核研究生作出结论性意见。

D、经过中期考核的硕士研究生,按考核结果分3种流向:
a)硕-博连读:具体要求见学校相关文件规定。

b)进入硕士论文阶段:学习成绩良好,具有一定研究工作能力(以论文为主要参照),可
进入硕士论文阶段,继续完成硕士学业。

c)中止学业:个别成绩较差,明显表现出缺乏科研能力,或因其他原因不宜继续攻读学
位者,要求限期改正,限期未改正者中止其学业,按学籍管理的有关规定,发给相应证书。

7.学位论文中期进展及检查(列出时间、具体组织形式等)
五、科研能力与水平及毕业与毕业论文的基本要求
科研能力与水平的基本要求(列出可证明其科研能力与水平的检验标志):
能独立查阅国内外文献,能独立设计研究方案,独立进行实验工作和独立撰写学位论文,要求选题要有新颖性,论文要有创新性。

证明其科研能力与水平的检验标志:
1.开题报告和中期考核: 思路清楚,有明确的工作目标;中期考核顺利通过。

2.硕士学位论文:撰写层次清楚,语言流畅,一般不应少于3万字。

3.已发表的论文:须在学术刊物上以西南大学为第一单位的第一作者发表1篇及其以上的
核心期刊研究论文。

如无第一作者研究论文,但有第二作者的JCR2区研究论文或者第二、
第三作者的JCR1区研究论文,也可申请答辩资格审查,但需提交非第一作者论文与其毕
业论文的相关性说明,并且呈交院学术委员会审核。

毕业与毕业论文的基本要求(包括毕业条件、毕业论文等方面的要求):
毕业条件:
在学校规定年限内,按培养方案的规定完成课程学习、学分要求和必修环节,成绩合格,满足上述科研能力与水平的基本要求,完成毕业论文并通过答辩,经审查合格者,准予毕业。

硕士研究生确因学业优秀,经本人申请,指导教师和所在培养单位同意,报研究生院批准,可以申请提前毕业,但在校时间不得少于二年。

凡申请提前毕业者,应当达到以下基本条件:1.中期考核结论为优秀或在校期间被评为优秀研究生;
2.在申请毕业答辩前公开发表属于毕业论文研究组成部分的2篇国内A1以上学术论文(含SCI论文)。

学术论文界定标准以学校最新发文公布为准。

毕业论文基本要求:
毕业论文答辩与学位论文答辩合并进行。

未通过学位论文答辩,但经该答辩委员会审核达到毕业论文要求者,可申请毕业。

经导师及所在培养单位同意,硕士研究生可单独申请毕业论文答辩。

毕业论文应是一篇系统的、完整的、规范的学术论文,具体要求由学科统一制定,学院审核,所属学部分委员会审定。

答辩要求:
1.必须进行毕业论文学术不端行为检测;
2.聘请2名具有副教授以上或相当职称的专家评阅;
3.毕业答辩由5位及以上(单数)同行专家组成;
4.答辩程序与学位论文答辩程序要求一致;
5.论文编写格式、排版要求等与学位论文相关要求一致。

通过毕业论文答辩并向研究生院提交答辩材料(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2本、硕士研究生毕业申请书2份,论文评阅书各1份),经审核合格者准予毕业。

仅获得毕业证者,可在毕业后2年内申请学位论文答辩,逾期学校不再受理学位申请。

六、学位论文的基本要求(包括学术水平、创造性成果及工作量等方面的要求):
资格要求:
学术成果按照学校学位委员会有关规定执行。

成果无侵犯他人著作权行为,没有发表有严重科学性错误的文章、著作和严重歪曲原作的译作。

硕士研究生用于科学研究和学位论文撰写的时间不得少于1年。

内容要求:
对所研究的课题有新见解或新成果,对本学科发展或经济建设、社会进步有一定意义;必须是一篇系统完整的、有创造性的学术论文;一般不应少于3万字;应在导师指导下由硕士研究生本人独立完成。

技术规范要求:
自己的研究结果与他人的观点、材料、数据等不相混淆,引用他人的观点、材料、数据等注明来源;独立完成论文,在准备和撰写过程中接受导师指导、采纳专家建议、获得他人帮助等应实事求是地表示感谢,但不能把未对论文提供帮助的名人等列入致谢之列;涉及到的背景知识、引用的资料和数据准确无误,所用概念、术语、符号、公式等符合学术规范,没有严重错误或使用严重错译的译文;对问题的论述完整、系统、逻辑严密,关键词得当;语言精练,语句符合现代汉语规范,错别字、标点符号错误、外文拼写错误、笔误和校对错误等总计不超过论文的万分之三(按排版篇幅计)。

按学校要求,在《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和《学位论文版权协议书》上签名,并附在学位论文首页。

具体格式按照《西南大学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撰写及打印要求》执行。

七、主文献研读课程书目(列出本学科专业的必读文献,不够可另附页)
序号著作或期刊的名称作者、出版单位及年月
1 《药品注册管理办法》中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2007
2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中国国家药典委员会 2010
3 《中药药效研究思路与方法》王琦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
4 《中药新药研制开发技术与方法》王北婴主编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1
5 《中药学》颜正华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
6 《中药药理学》徐晓玉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0
7 《现代药物分析与评价新技术新方法新标准指导
手册》
李燕主编中国科技文化出版社
8 《现代分子生物学》朱玉贤主编高等教育出版 2011
9 《药理学实验指南》杜冠华等译科学出版社 2001
10 《生物医学科研基本技能》魏尔清等著科学出版社 2011
11 《分子克隆实验指南》(第三版)(上下册)黄培堂译科学出版社 2005
12 《细胞实验指南》(第一版)(上下册)黄培堂译科学出版社 2009
13 《抗体技术实验指南》沈关心,龚非力译科学出版社 2011
14 Science
15 Nature
16 Cell
17 PNAS
18 中国中药杂志中国药学会
19 中国药理学通报中国药学会
20 中草药天津药物研究院
21 中药材国家中医管理局中药材信息中心站
22 药学学报中国药学会
23 作物学报科学出版社
24 植物学报科学出版社
25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科学出版社
26 Crop Science The Crop Science Society of America
27 Journal of Plant Growth Regulation Springer New York
28 Journal of Plant Nutrition Taylor & Francis
29 Journal of Plant Nutrition and Soil Science Wiley-VCH Verlag GmbH & Co. KGaA
30 Soil and Tillage Research Elsevier B.V.
31 Planta Medica Thieme Medical Publishers
其它说明:
本学科(一级学科)意见:
本培养计划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硕士学位标准》,按照西南大学的有关要求的原则,参照国内著名中医药大学中药学硕士培养计划,结合西南大学招生学院实际情况,认真修订而成。

负责人(签名):徐晓玉
2018年10月15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