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工科背景下航空气象课程思政建设思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工科背景下航空气象课程思政建设思考
随着新工科理念的提出和推动,高等教育的教学体系也在不断进行改革和创新。
在这个背景下,航空气象课程的思政建设变得尤为重要。
航空气象是旨在培养学生对于大气环境的认识和理解,以及在航空领域中所需的技能和能力。
而新工科理念则要求在专业教育中注重思政建设,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和社会责任感。
如何将航空气象课程与思政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成为了当前教育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新工科背景下航空气象课程的重要性
航空气象是航空科学与技术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学科领域。
航空气象的内容涉及到大气层结构、各种气象现象的形成机制、气象要素的测量及预报等内容,是飞行员、航空器设计师、航空器维护人员和空中交通管制员等从业人员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而在新工科理念中,专业教育不仅要注重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更要注重学生的思想品德和全面素养的培养。
航空气象课程的教学任务就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二、航空气象课程与思政建设的结合
1. 强化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内容
在航空气象教学中,可以通过选择与当下社会发展和国家战略需求相关的气象科技成果和应用案例,来强化理论与实践的联系。
结合国内外航空器气象条件下的飞行情况及危机事件进行案例分析,在教学过程中强调航空气象知识的应用和实际意义,让学生在学习中积累实践经验和技能。
2. 营造浓厚的实践氛围
航空气象课程可以设置一定的实践环节,如气象仪器的操作与使用、实地气象观测、气象数据的查询和分析等。
通过实践环节的设置,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通过在实践环节中融入思政教育元素,引导学生在实践中体察事物的内在联系,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创新意识。
3. 引导学生注重航空气象的社会责任
在航空气象课程中,可以引导学生注重航空气象对于航空安全的重要性,以及航空气象的应用价值。
教师可以通过讲解航空气象灾害案例和应对措施,引导学生关注国家、社会和人民群众的利益,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爱国情怀。
4. 设置课程实践环节
5.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
在航空气象课程中,可以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各种航空气象实践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如参与航空器气象条件下的模拟飞行、参与气象服务决策的案例研究等。
通过这些实践活动,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航空气象领域的最新发展动态和发展趋势,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思政教育水平
师资队伍建设是实施思政教育的关键。
针对航空气象课程教学需要,学校可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引进具有丰富航空气象实践经验的教师,提高教师的思政教育水平。
学校可以通过举办教师培训班、教研活动等形式,加强教师的思政教育知识和能力培养,提高教师对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视和认识。
四、营造良好的思政教育氛围
为了促进航空气象课程的思政建设,学校可以鼓励学生参与航空气象学科竞赛、科研项目、实践活动等,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增长才干、锻炼品质和培养责任感,营造浓厚的思政教育氛围。
学校可以积极组织各种形式的思政教育活动,如专题讲座、座谈会、心灵驿站等,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创新意识。
航空气象课程与思政建设的结合,是新工科背景下航空气象专业教育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通过强化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内容、营造浓厚的实践氛围、引导学生注重航空气象的社会责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营造良好的思政教育氛围等手段,可以有效地提高航空气象课程的思政教育意义,培养出更多具有较高思想品质和社会责任感的航空气象专业人才。
相信在新工科理念的推动下,航空气象课程的思政建设必将迎来更好的发展和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