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电力系统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水平的浅述 韩乃夫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提高电力系统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水平的浅述韩乃夫
摘要:在今天,电力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精神之源”,电力运行是否稳定高效,
直接决定着人们生活是否舒适安逸。

因而,对电力系统进行“保护塔”建构,实际
上是对人们精神生活舒适性的维护。

作为系统“保护塔”中重要的一环,网络所占
比例无可取代,因而,对网络进行安检和防护就显得十分必要。

关键词:电力系统;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防护
1防护原因
对电力系统的监管,如果仅靠人力,不仅不能保证监管的有效性和全面性,
还不能保证民众用电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所以,在监管中适时加入网络技术,能
够有效运用平台对其进行随时、随地监管,确保问题能够被第一时间被发现,进
而减少电力问题对民众、对社会的损害。

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网络虽然具有
人力管理不可比拟的优势,但也有其自身不足之地。

它虽然使得人们的电力使用
逐渐趋于高效化和可靠化,却降低了使用的安全性,使得系统极容易受到外界因
素的侵害,进而造成民众信息流失、泄露等问题,这又与其使用原则相悖。

因而,对网络信息进行“防护墙”建设,将危险隔绝在网络环境之外,已经成为电力维护
的重点工作。

2存在的问题
2.1病毒侵害
病毒,顾名思义,即是能够影响“主体”正常工作,造成其运行不畅的损害性
因素。

体现在计算机中,即是指电脑运行出错,无法按照动作发出者的指令执行
正确操作,出现“死机”或者“霸屏”等现象。

且,这种影响不是暂时性的,而是具
有长时性、扩散性特点,如果技术人员无法对其进行有效的抑制和移除操作,则
会造成系统大面积崩溃,直至计算机的所有功能都无法正常发挥。

2.2黑客入侵
在网络产生之后,人们逐渐感受到了“开放”的好处,它使人们的精神活动变
得多彩化、便捷化。

但是,也有一些人“眼光独到”,看到了开放的背后,隐藏着
巨大“漏洞”,这种漏洞可以为其带来更加可观的回报。

因而,他们在熟悉了网络
之后,逐渐探索着连接“漏洞”的道路,并利用这种道路进行非法操作,这就是黑客。

对于黑客而言,网络中的漏洞就等同于商机。

而在电力系统中,网络的应用
时间仍显较短,能够借鉴的经验寥寥无几,因而,系统出现“漏洞”在所难免。


系统漏洞与黑客利益产生某种联系之后,这种“漏洞”就会成为发电安全性流失的
重要通道,成为黑客谋利的重要途径,发电厂的安全因此受到损害。

2.3系统漏洞
在“网络+”模式逐渐扩散的今天,电力系统也顺应潮流,逐渐将监管、运行等
的重任交与网络。

这种“网络+电力”的模式,虽然大大俭省了电力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和快捷性,但也因为网络本身的某种特性,使得这种模式在产生之初就带有某
种缺陷性。

且,这种缺陷因为网络的开放性始终存在,这就为系统被损坏留下了
可趁之机。

2.4意识淡薄
在现阶段的电力企业中,工作重心往往是由经济、发展等因素决定的。

因而,企业对电力系统的管理,大多只停留在网络开发阶段,一味追求“网络+电力”的经济收益,而不关注这种收益是否有安全性和持久性特点,由此造成了防护工作的
低重视局面。

除此之外,这种不甚关心的态度还体现在其人才招纳层面上,企业
在招聘人才时,往往以应聘者的开发能力、创造能力作为主要依据,对于应聘者
的防护能力,关心甚少,使得企业人才分配局面过于失衡。

这种低重视,造成的
最直接后果即是发电具有高危性。

2.5法律漏洞
对于网络安全,国家虽然已经对其进行了法律“保护网”的构造,但这种“保护网”的功能范围相较于整个网络而言,仍显较小,不能将整个网络环境都囊括其中,使得相关人员在进行防护时,经常会出现“心有余而力不足”的现象,降低了系统
防护的可靠性。

3防护措施
3.1病毒查杀
对于网络防护,最有效的途径莫过于从源头处查杀,因而,对网络的重要载体———电脑进行杀毒APP安装意义重大。

(1)软件安装。

技术人员要先对各种杀毒APP进行性能测试,筛选出防护效应最高、安全性最佳的APP,并将其下载
安装至电脑,以便电脑能够自动检测病毒迹象,阻止其侵入和蔓延。

(2)安全
防范。

对于系统的检测人员,在进行网络防护时,一定要具备了良好的辨别能力,对于可能含有危险因素的软件、邮件,要做到坚决不下载、不查看,不给病毒可
趁之机。

(3)病毒查杀。

软件安装之后,技术人员还要对电脑进行定期“体检”,检查其中是否存在某些危险因子,是否具有感染迹象,一旦发现杀毒软件发出了
警告,就要对其进行查验,将病毒“拒之门外”。

3.2技术保障
在网络防护中,技术保障占据着基础地位。

因而,企业在实际防护过程中一
定要不断优化自己的技术,不仅要保证技术的高端性,还要保证技术的有效性。

(1)防火墙建造。

顾名思义,这种技术的最主要应用莫过于“防外护内”。

防外,即是指防止外网信息流入内网,减少外网环境对内网的干扰,减少内网出现问题
的几率。

护内,即是指保护内网信息、数据不会轻易流失,有效保护了内网环境
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2)访问限制。

电力信息流失的一个最重要原因,即是访
问人员的混杂性,这些人员在进行系统访问时,难免会间杂一些目的不纯者,以
访问的名义实行窃取,使得内网信息的隐秘性遭到破坏。

因而,企业在实际防护
过程中,要缩小系统的受众范围,明确每一个访问者的身份信息,对于目的不纯者、身份信息不符合访问范围者要发出拒绝指令。

(3)文档加密。

技术人员还
要对系统内较为重要的文件实行加密操作,保证电力信息的相对独有性。

3.3安全教育
技术人员,作为安全防护中的重要主体,其自身素养对防护效率起着重要影响。

因而,企业还要注重提升技术人员的专业素养,培养其应对网络事故的能力。

素养提升第一步,即是对其进行意识培养,帮助技术人员树立对网络安全的危机
意识和紧迫意识,使其正确认识系统防护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第二步,要求技术
人员将防护工作落实至实处,让安检成为每天必做事项。

第三步,企业要对技术
人员进行定期培训,帮助其明确计算机的常见问题,并清楚各种问题的应对之法。

这样,从意识到技术再到经验的全面教育,必将会使技术人员的素养更上一层楼。

3.4安全立法
对于系统“防护网”的构建,政府不仅要保证其具有全面性,还有保证其具有
有效性。

这即是说,政府不仅要扩大现有“防护网”的覆盖面积,使其保护作用能
够覆盖至网络环境中的每一处,还要对这张网进行“细化”,明确哪种行为是触及
法律的,以及触及后应该接受怎样的惩罚等,让不法分子从心里上惧怕犯罪,进
而保证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4结束语
网络,作为各行业发展的“新宠”,同样被电力行业广泛接受,并逐渐形成“网
络+电力”的模式。

这种模式虽然极大改善了传统电力系统中运行慢且不稳定的窘境,但也为系统运行带来了安全威胁。

因而,企业一定要重视对网络的安检与防护,保障发电系统的可靠性。

参考文献:
[1]欧合金.电力系统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防护探析[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4(24):195~196.
[2]孙川.电力系统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的防护措施探讨[J].数字通信世界,2016(3).
[3]陈且青,王攀,杨帆.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在电力系统的防护[J].电子世界,2017(5):36~37.
[4]王耀,王娜,张飒丽,等.关于提高电力系统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水平的研
究[J].科研,2016(10):00194.
[5]于涛.关于提高电力系统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水平的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7(2):52~5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