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24课《月迹》教学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统编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24课《月迹》教学设计
文本说明:
《月迹》是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五年级上册第24课,这是一篇略读课文。
所处单元的人文主题是“四时景物皆成趣”,语文要素是:初步体会课文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学习描写景物的变化。
本文是当代著名作家贾平凹的一篇散文,以孩童的心态和目光描绘了中秋之月迹,含蓄地告诉我们:一切美好的事物,只要你努力去追寻,就能得到它。
教学目标:
1.默读课文,能说出月亮的足迹都出现在哪里。
2.感情朗读有趣的语段,能体会作者细腻的感受和动人的描写。
教学流程:
一、对话准备,初识“月迹”
1. 板书课题
月迹是什么意思?
2. 简介作者
贾平凹,当代著名作家。
二、读为基础,寻找“月迹”
1.请默读一遍课文,圈画出月亮的足迹都出现在哪里。
竹窗帘儿里、穿衣镜上
葡萄叶儿上、瓷花盆儿上、锨刃儿上
河水里、眼睛里
纵观全文想一想,老师为什么要这样排列呢?作者又是怎么描写月迹的呢?
板书:中堂月——院中月——河边月
三、生本对话,探究“月迹”
1.小组合作学习:(课件出示)
一读: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
二找:画出你认为有趣的句子;
三交流:和同学说说读后的感受。
2.交流动态描写。
(课件出示)
我们看时,那竹窗帘儿里果然有了月亮,款款地悄没声儿地溜进来,出现在窗前的穿衣镜上了:原来月亮是长了腿的,爬着那竹帘格儿,先是一个白道儿,再是半圆,渐渐地爬得高了,穿衣镜上的圆便满盈了。
读一读,说说你的感受,做批注。
有感情朗读。
板书:动态
3.回顾朗读《鸟的天堂》中动态和静态描写的语段。
4.交流静态描写(课件出示)
满院子的白光,是玉玉的,银银的,灯光也没有这般亮的。
院子的中央处,是那棵粗粗的桂树,疏疏的枝,疏疏的叶,桂花还没有开,却有了累累的骨朵儿了。
读一读,说说你的感受。
板书:静态
5.拓展阅读
(1)赏读老舍《草原》节选。
(2)赏读巴金《海上日出》节选。
6.读写结合(课件出示)
例:妙极了,我在水盆儿里找到了。
它圆圆的、玉玉的,风一吹,颤颤悠悠的,真美啊!
仿照例句,任选一处,动静结合,用一两句话写写你看到过的月亮是什么样子的。
指名学生交流。
7.回顾课文:《月迹》想要告诉我们什么呢?
四、拓展阅读,感悟“月迹”
推荐阅读:贾平凹的《月迹》。
板书设计:
月迹
贾平凹
中堂中——院中月——河边月动态性描写静态描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