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开慧:“不作俗人之举”的“骄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红
“骄杨”是毛泽东1957年词作《蝶恋花·答李淑一》里对杨开慧的指称。
章士钊曾问,为何不用“娇”而用“骄”?毛泽东说:“女子为革命而丧其元,焉得不骄?”而笔者以为,开慧之“骄”,当始于更早。
她思想解放,常开风气之先;她信念坚定,白色恐怖下坚持革命斗争三年;她义无反顾,明明还有生的机会,却选择从容就义……开慧,用她永远青春的29岁,写就了“不作俗人之举”的“骄杨”一生。
“吾人要自立自强,而自创世界、自创生活”
1921年9月28日,湖南《大公报》以《打开了男女同校的先路》为题,报道岳云中学“开了男女同校的先声”“男女学生,现在彼此尊重,状况甚佳”。
而敢为人先成为男子中学中的第一批女学生中,就有杨开慧。
正是开慧联合了福湘、周南两女校的蒋玮(即作家丁玲)、许文煊、王佩琼、杨设累、周毓明等6名女学
生,以无比的勇气开创了湖南男女
同校的先例,“书写了湖南女子教育
史上重要的一笔”。
其实,这早就不是开慧的第一
次敢为人先了。
得益于父亲杨昌济
的开明,开慧不到7岁就入读小学,
开板仓女子读书先河。
3年后,在自
己即将转学去离家20多里路远的衡
粹女校时,开慧成功劝说不识字的
母亲也进入学校,母亲读实业班,自
己读小学班,母女同校读书,一时传
为佳话。
说到开慧进入岳云中学并最后
留校任教的缘起,需提到开慧的又
一个敢为人先。
开慧原本是被教会
学校福湘女校开除的,原因是她带
头剪短发,不做“礼拜”,经常奔走于
各校组织讲演队走上街头,支持“驱
张(湖南省督军张敬尧)”运动,宣传
学联反帝反封建主张。
相较于她的
“离经叛道”,对开慧的学识学校却
甚为认可。
1921年6月出版的校刊
《福湘杂志》收录了她的3篇文章,不
但文学水平较高,而且见解深刻。
《随感录》中她有“吾人有一最不可
缺者之质,即冒险性、好奇心”“吾人
要自立自强,而自创世界、自创生
活”这样的独立表达。
《致某公书》是
她写给南北和谈的南方代表章士钊
的公开信,文中对南北政府进行了
精辟分析,认为和谈注定是徒劳的,
期望章能够远离军阀、官僚和政客,
做到“超然远引,图自立之道”“筑屋
于磐石之上”。
针对有人在京报副
刊上发表的《女权高于男权》一文,
开慧在岳云中学校刊上发表同名批
驳文章,文笔辛辣,是一篇倡导男女
“彻底的平等”的战斗檄文。
“不作俗人之举”
1918年8月,毛泽东到北京后与
杨家频繁接触,17岁的开慧与25岁
的毛泽东发现彼此的思想、情趣越
来越贴近,他们自由恋爱了。
开慧
没有半点矫作,在她的无题自传散
文中,热烈又真诚地记录:“我是十
分的爱他,自从听到他许多的事,看
见了他许多的文章、日记,我就爱上杨开慧:“不作俗人之举”
的“骄杨”
刘瑛
色
记
忆
55
杨开慧雕像
王登摄
了他……”“一直到他有许多的信给我,表示他的爱意,我还不敢相信我有这样的幸运。
”思及革命,她满腔柔情化为英雄主义豪情:“假如一天他死去了,我的母亲也不在了,我一定要跟着他去死!假如他被人捉着去杀,我一定要同他去共这一个命运!……”1920年冬天,毛泽东
与开慧结婚了。
开慧蔑视封建习俗,结婚时“不作俗人之举”,不置嫁妆,不坐花轿,不布新房,不办酒席。
她独自一人提
着一个装着衣服的小箱子,来到了毛泽东第一师范教员宿舍的住处,以搬到一起生活来表示结婚了。
过了一段时间,两人才请来一些挚友吃饭,这顿饭总共用了6块大洋,吃到最后他俩向众人宣布:“我们结婚了!”1921年到1927年,为
了支持毛泽东从事革命事业,开慧毅然辞去自己的教师职务,随毛泽东辗转于长沙、上海、韶山、广州、武昌等地,担任他的机要员、交通联络员、秘书,成为毛泽东最得力的助手。
“死不足惜,惟愿润之革命早日成功”
1927年8月31日毛泽东赴湘赣
边领导秋收起义后,开慧独自带着3个孩子回到板仓。
面对严酷的白色恐怖,她参与组织和领导了长沙、平
江、湘阴等地武装斗争,发展党的组织,坚持地下斗争整整3年。
开慧深知凶残的敌人不会放过自己,她悄悄作了应变准备,诗文书信等珍贵手稿,藏进墙壁等隐蔽地方。
1929年3月7日看到朱德妻子伍若兰被
杀后挂头示众的消息,开慧给堂弟杨开明写了一封信,托付孩子:“我好像已经看见了死神——唉!它那冷酷的面孔!说到死,本来而我并不惧怕……只有我的母亲和我的小孩啊,我有点可怜他们!……不能不早作预备!”
1930年,红军两次攻打长沙。
湖南军阀何键悬赏1000大洋捉拿“毛泽东的妻子杨氏”。
10月24日,
开慧潜回板仓看望母亲和孩子,被
密探发现后被捕,8岁的儿子毛岸英和保姆也一同被抓。
她先被关在国
民党的“清乡司令部”,后转移到长沙陆军监狱。
转移的押签上注明:“最严重的政治犯,女共党杨开慧一名,附小孩一名,女工一名。
”
开慧入狱后,其父杨昌济老友章士钊、蔡元培等社会名流联名向国民党当局致函营救。
南京政府迫于压力,致电何键,嘱其缓刑。
在何键“杨开慧如能自首,胜过千万人自首”的思想指导下,开慧在狱中未被施以重刑。
审讯官数次提出,开慧只要公开宣布同毛泽东脱离夫妻关系即可自由。
但开慧毅然回答:“死不足惜,惟愿润之革命早日成功。
”
誓死忠诚于信仰忠诚于爱情的开慧,以大无
畏的姿态迎接了死神,她对探监的亲戚嘱咐的最
后一句话是:“我死后,不要作俗人之举。
”1930年11月14日,开慧于长沙浏阳门外识字岭英勇就义,年仅29岁。
忆及开慧,泪飞顿作倾盆雨!
(作者单位:中共湖南省委党史研究院)
红色记忆
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