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2008学年第一学期古代汉语期末试题(A卷)儿童教育精选.doc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7—2008学年第一学期古代汉语期末试题(A卷)
0601本科班用命题:古代汉语教研室
一、填空(每空1分,共10分)
1、古代汉语书面语的两个系统分别是()和()。
2、现在通行的“六书”名称是根据()的提法,顺序是()在(《》)里边提出的。
3、古书中的用字现象包括繁简字、()、()和()。
4、中古汉语的四声是()。
5、律诗一般要求在()讲究对仗。
二、名词解释(各4分,共20分)
1、本义和引申义
2、五音和清浊
3、韵部和韵目
4、“对”和“粘”
5、单纯词与合成词
三、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1、举例说明古今字和通假字的区分。
2、举例说明词义引申的两种方式。
3、简述近体诗的基本特点。
四、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下列各组字中属于异体字的是()
A、莫——暮
B、说——悦
C、村——邨
D、亡——无
2、下列各组字中不是古今字的有()
A、信——伸
B、解——懈
C、辟——避
D、田——畋
3、下列几个词在古代汉语中是词组的有()
A、苜蓿
B、销魂
C、亲戚
D、结婚
4、下列平仄格式中哪一种是孤平句式()
A、仄仄仄平仄
B、仄平仄仄平
C、平仄仄平仄
D、仄仄平仄仄
5、某一首律诗首句联出句的平仄格式是“平平仄仄平”,那么其颔联的对句平仄格
式应当是()
A、平平平仄仄
B、仄仄仄平平
C、仄仄平平仄
D、平平仄仄平
6、下列四个字属于阳声韵的是()
A、国
B、家
C、强
D、大
7、下列几组字属于通假关系的是()
A、说-悦 B 、见—现 C、辟—僻 D、尿—溺
8、下列哪个词古今词义范围缩小了()
A、臭
B、河
C、江
D、羹
9、下列对仗属于()类型
既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A、工对
B、流水对
C、借音对
D、借义对
10、在传统三十六字母中属于全浊轻唇音的代表字是()
A、帮
B、敷
C、定
D、奉
五、阅读理解(共30分)
1、给下列一段古文加上标点(必须抄写原文,10分)
昔者郑武公欲伐胡故以其女妻胡君以娱其意因问于群臣吾欲用兵谁可伐者
大夫关其思对曰胡可伐武公怒而戮之曰胡兄弟之国也子言伐之何也胡君闻
之以郑为亲己遂不备郑郑人袭胡取之宋有富人天雨墙坏其子曰不筑必将有
盗其邻人之父亦云暮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此二人说者皆
当矣厚者为戮薄者见疑则非知之难也处之则难也故绕朝之言当矣其为圣人
于晋而为戮于秦也此不可不察(《韩非子·说难》)
2、将下列一段古文翻译成现代汉语(20分)
晋侯观于军府,见锺仪。
问之曰:“南冠而絷者,谁也?”有司对曰:“郑人所献楚囚也。
”使税之。
召而吊之。
再拜稽首。
问其族,对曰:“伶人也。
”
公曰:“能乐乎?”对曰:“先人之职官也,敢有二事?”使人与之琴,操南音。
公曰:“君王何如?”对曰:“非小人之所得知也。
”固问之,对曰:“其为太子也,师保奉之,以朝于婴齐而夕于侧也。
不知其他。
”公语范文子,文子曰:“楚囚,君子也。
言称先职,不背本也;乐操土风,不忘旧也;称太子,抑无私也;
名其二卿,尊君也。
不背本,仁也;不忘旧,信也;无私,忠也;尊君,敏也。
敏以接事,信以守之,忠以成之,敏以行之,事虽大,必济!君盍归之,使合晋楚之成?”公从之,重为之礼,使归求成。
2007—2008学年古代汉语期末试题(A卷)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0601本科班用
一、填空(每空1分,共10分)
1、文言文系统、古白话文系统
2、许慎、班固、《汉书·艺文志》
3、古今字、异体字、通假字
4、平、上、去、入
5、颔联和颈联(中间两联)
二、名词解释(各4分,共20分)
1、本义和引申义:所谓本义是指词的原始意义,(2分)所谓引申意义是在本义基础上派生出来的意义。
(2分)
2、五音和清浊:古代音韵学家根据声母的发音部位将声母分为唇音、舌音、齿音、牙音和喉音,这就是音韵学中所谓的“五音”。
(2分)根据发音方法,将声母分为两大类:发音时声带不颤动的为“清音”,声带颤动的为“浊音”。
(2分)
3、韵部和韵目:古代韵书中把汉字根据韵的不同分为不同的类,每一类就是一个韵部,(2分)韵目是韵部的标目(代表字)。
(2分)
4、“对”和“粘”:近体诗讲究平仄协调,“对”和“粘”就是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所作的相关规定,(1分)所谓“对”是指同一联中,对句的偶数字与出句平仄相反,(1分)所谓“粘”是指相邻的两联之间,上一联的对句与下一联的出句偶数字平仄相同。
(2分)
5、单纯词与合成词:按照语素的多少,汉语的词可以分为两大类:(1分)由一个语素构成的词叫做单纯词,由两个以上语素构成的词叫做合成词。
(3分)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
1、举例说明古今字和通假字的区分。
古今字和通假字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区分:
(1)从产生时间上看,古今字中古字产生在先,今字产生在后,它们是历时关系,而通假字中本字与借字之间同时共存,二者是共时关系;(3分)
(2)从意义关系看,今字承担了古字的一部分义项,二者有意义上的联系;通假字则没有意义联系。
(4分)
(3)从字形上看,今字多数是在古字基础上增添形符而形成的形声字,如莫——暮;
通假字本字与借字只是读音相同或相近,形体结构上往往没有联系,如:蚤——早。
(3分)
2、举例说明词义引申的两种方式。
词义引申的方式有两种,一是链条式引申:由本义引申出第一个引申义,再由第一个引申义引申出第二个引申义,依次类推。
如朝(早晨)→朝见→朝廷→朝代→朝着……;(5分)二是辐射式引申:以本义为中心,直接引申出若干不同的意义,象光的辐射一样。
如:例如“节”的引申:
节操
↑
关节←竹节→季节(5分)
↓
节约
3、简述近体诗的基本特点。
近体诗的基本特点有四:(每个要点2分,具体说明2分)
(1)字句固定(2)平仄协调(3)一韵到底(4)讲究对仗
四、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C
2、A
3、D
4、B
5、D
6、C
7、D
8、A
9、B 10、B
五、阅读理解(共30分)
1、给下列一段古文加上标点(必须抄写原文,10分)
昔者,郑武公欲伐胡,故以其女妻胡君,以娱其意。
因问于群臣:“吾欲用兵,谁可伐者?”大夫关其思对曰:“胡可伐。
”武公怒而戮之,曰:“胡,兄弟之国也。
子言伐之,何也?”胡君闻之,以郑为亲己,遂不备郑。
郑人袭胡,取之。
宋有富人,天雨墙坏。
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其邻人之父亦云。
暮果大亡其财。
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此二人说者皆当矣,厚者为戮,薄者见疑。
则非知之难也,处之则难也。
故绕朝之言当矣,其为圣人于晋,而为戮于秦也。
此不可不察!(《韩非子·说难》)
2、将下列一段古文翻译成现代汉语(20分)
参考译文:
晋景公到军队中视察,发现了锺仪。
问道:“那个戴着南方人的帽子而被捆绑这的人是谁?”军吏回答道:“他是郑国人所献来的楚国囚犯”。
晋景公让把他松绑。
然后召来慰问。
锺仪向晋景公行了大礼。
当问到他的世官时,回答说:“世代为伶官。
”晋景公问他:“能演奏音乐吗?”他回答:“那是我先人的职业,难道敢有别的特长吗?”让人给他一把琴,他弹奏的是楚国的乐曲。
晋景公问:“你的国君怎么样?”回答道:“这不是小人所能知道的。
”景公坚持追问,他才回答道:“他作为太子时,有太师和保氏教导他,早晨向婴齐请教,晚上就教于公子侧。
不知道别的了。
”晋景公告诉范文子。
范文子说:“楚国的囚犯是君子。
说话时提到祖先的职官,说明他不忘本;演奏的是楚国的音乐,说明他不忘故国;称太子而不说国君,也说明他没有偏私;提到两个大臣的名字,又说明他对国君的尊敬。
不忘祖先是仁的表现,不忘故国是诚信的表现,没有偏私,是忠君的体现,尊敬国君是聪敏的象征。
按照仁的要求处理事情,按照诚信的标准保守机密,以忠君的要求成就大事,以聪敏的智慧行事,即使再大的事情,也一定能够成功。
您为什么不放他回国,使他成就晋国与楚国的好事呢?”晋景公听从了他的建议,隆重的举行送行仪式之后,让锺仪回到楚国成就好事。
忻州师院中文系2007-2008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题(B)
古代汉语(06本1班)
命题:古代汉语教研室
一、填空(10分,每空1分)
1、古代汉语的两个书面语系统分别是()和()。
2、唐代末期()创制了三十字母,()代人在此基础上发明三十六字母。
3、词义的演变主要有()、()和转移三类。
4、古人根据()的不同,把声母分成清音和浊音两大类,又根据()的不同把清音分为全清和次清。
5、近体诗中的“下三连”格式是(),孤平格式是()。
二、名词解释(共20分,各5分)
1、形声
2、通假字
3、阴声韵和阳声韵
4、反切
三、简答题(共30分,各10分)
1、举例说明古今字与异体字的不同。
2、举例说明会意字与形声字的区别。
3、举例说明词义的扩大和缩小。
四、选择题(共10分,每小题1分,)
1、下列汉字中,声符相同的一组形声字是()
A、徒吐填杜
B、载裁哉栽
C、颠顶顿顾
D、支肢枝歧
2、下列声母,属于传统三十六字母中半舌音的是()
A、来
B、日
C、知
D、精
3、如果一首五言绝句首句的平仄格式是“仄仄仄平平”,那么,其对句的平仄应当是()
A、平平平仄仄
B、仄仄平平仄
C、平平仄仄平
D、仄仄仄平平
4、下列各组汉字,都属于通假字的一组是()
A、途——塗辟——僻
B、尿——溺偶——耦
C、蚤——早毋——无
D、蚊——螡飞——蜚
5、下列各组汉字,都属于异体字的一组是()
A、够——夠群——羣
B、伙——夥信——伸
C、责——债和——咊
D、暖——煖竟——境
6、下列句子中,“理”用本义的是()
A、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
B、本事不理,夫是之谓人妖。
C、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其宝。
D、古今上下皆安之,势之所趋,岂非理而
能然乎?
7、下列各组字中含有省形的形声字的是()
A、荆旗阁
B、考乔疫
C、忽宇伪
D、棋窃疚
8、“从许子之道,则市贾不贰。
”中“贾”与“价”之间是()
A、通假字关系
B、古今字关系
C、异体字关系
D、繁简字关系
9、下列各组字中,不全是独体字的是()
A、羊山巾
B、火女子
C、身牢臣
D、朱长高
10、律诗八句中的第三、第四句属于一联,这一联的名称是()
A、首联
B、尾联
C、颈联
D、颔联
五、阅读理解(30分)
1、给下面一段古文加上标点(10分)
孟子曰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也
2、把下面一段古文翻译成现代汉语(20分)
晏子为齐相,出,其御者之妻从门间而窥。
其夫为相御,拥大盖,策驷马,意气扬扬,甚自得也。
既而归,其妻请去。
夫问其故,妻曰:“晏子长不满六尺,身相齐,名显诸侯。
今妾观其出,志念深矣,常有以自下者。
今子长八尺,乃为人仆御,然子之意自以为足。
妾是以求去也。
”其后,夫自抑损。
晏子怪而问之,御以实对。
晏子荐以为大夫。
(《吕氏春秋·内篇杂上》)
忻州师院中文系2007-2008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题(B)
古代汉语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06本1班)
一、填空(共10分,每空1分)
1、文言文系统、古白话文系统
2、守温、宋
3、扩大、缩小
4、发音方法、送气与否
5、仄仄平平平,仄平仄仄平
二、名词解释(共20分,各5分)
1、形声:许慎《说文叙》云:“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
”(2分)意即:按照事物的类属造半个字——形符,再取一个与所造字读音相同或相近的字做声符,有两部分合成字就是形声字。
例如“江”、“河”左边的“水”是形符,右边的“工”和“可”是声符。
(3分)
2、通假字:古人由于仓促之间用一个同音字代替应该书写的本字,这种现象叫做“通假”,(3分)由此造成的一组意义毫无关系,仅仅读音相同或相近的一组字就是通假字。
如早——蚤。
(2分)
3、阴声韵和阳声韵:古音学家按照韵尾的不同把韵母分为三类:(2分)以元音收尾或没有韵尾的是阴声韵,以鼻辅音收尾的就是阳声韵。
(3分)
4、反切:汉代末期出现的一种用两个汉字为一个自注音的注音方法,(2分)唐代以前称作“反”,唐代以后称为“切”,其基本原理是取反切上字的声母、反切下字的韵母和声调,然后拼出被注字的读音。
如:东,德红切。
(3分)
三、简答题(共30分,各10分)
1、举例说明古今字与异体字的不同。
二者有以下几点不同:A、意义关系不同:古今字之间意义范围大小不同,异体字意义完全相同;(5分)B、产生时间不同:前者是历时关系,后者是共时关系。
(5分)(例子只要合适就行。
)
2、举例说明会意字与形声字的区别。
会意字和形声字都属于合体字,容易混淆(2分),但是仔细地看,二者又有其不同特点:组成会意字的各个部分都是用来表义的,没有标音成分,如“信”由“人”和“言”两部分构成,合起来表示诚实之义,“信”的读音与其构件的任何一个都没有关系;(4分)而形声字则是一部分表示意义类属,一部分表示读音,如“江”中的“工”不表意义,只是读音与“江”在造字时代相近。
(4分)
3、举例说明词义的扩大和缩小。
词义随着社会和语言的发展而发生变化,从外延和内涵两方面看,有的古今词义扩大了,有的古今词义缩小了。
(2分)所谓词义的扩大是指前代所表示的意义范围小,后代所表示的意义范围大,例如“河”,上古时期专指黄河,后代泛指一切河流,意义范围扩大了。
(4分)所谓词义的缩小是指前代表示的意义范围大,后代所表示的意义范围小,例如“臭”原来包括香气和秽气,现在只表示“秽气”,词义范围明显缩小了。
(4分)
四、选择题(共10分,每小题1分,)
1、B2、A3、C4、C5、A
6、C7、B8、B9、C10、D
五、阅读理解(30分)
1、给下面一段古文加上标点(10分,主要考察学生的断句能力,标点错误3个扣1分)
孟子曰:“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也。
2、把下面一段古文翻译成现代汉语(20分,要求尽量直译)
晏子为齐相,出,其御者之妻从门间而窥。
其夫为相御,拥大盖,策驷马,意气扬扬,甚自得也。
既而归,其妻请去。
夫问其故,妻曰:“晏子长不满六尺,身相齐,名显诸侯。
今妾观其出,志念深矣,常有以自下者。
今子长八尺,乃为人仆御,然子之意自以为足。
妾是以求去也。
”其后,夫自抑损。
晏子怪而问之,御以实对。
晏子荐以为大夫。
参考译文:晏子做齐国的相国(时),(有一次)外出,为的车夫的妻子从门缝里偷看。
(发现)她丈夫为相国驾车,坐在大大的车盖之下,指挥着四匹马,得意洋洋,非常满足。
不久(车夫)回来了,他的妻子请求离开他。
丈夫就问其中的原因,妻子说:“晏子身高不到六尺,却能做齐国的相,而且在诸侯国中闻名。
我看到他外出时,志向远大若有所思,常常有一种谦虚谨慎的表现。
而你身高八尺,竟然为别人驾车,但看得出你非常得意。
我因此请求离开。
”此后,车夫自我约束,一改常态。
晏子感到奇怪就问他,车夫如实回答了。
晏子推荐他做了大夫。
(《吕氏春秋·内篇杂上》)。